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PLOS ONE 正失去「全球最大期刊」寶座

PLOS ONE 正失去「全球最大期刊」寶座

從2015年以來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編輯結構和出版費用類似的情況下,作者們似乎開始更傾向於選擇影響因子更高、發表速度更快、數據共享政策更寬鬆的 Scientific Reports,而非 PLOS ONE。


撰文 Phil Davis


編譯 金庄維

編輯 趙維傑 張帥琰


相比 PLOS ONE,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發行的 Scientific Reports 是開放獲取舞台上的後來者,它在發行初期就曾廣受質疑:綜合性開放獲取期刊還有發展空間嗎?Scientific Reports 和 PLOS ONE 的編輯團隊都人數眾多,並來自多個學科。兩家期刊都接收創新性並不顯著的論文,並且論文處理費都是每篇 1495 美元。2011年 Scientific Reports 成立之初,PLOS 集團還曾致「歡迎辭」,並敦促 NPG 將開放出版擴展到旗下所有期刊。按華爾街交易員的說法,這兩種期刊提供的是「可替代的商品服務」。


從2015年以來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編輯結構和出版費用類似的情況下,作者們似乎開始更傾向於選擇兩家期刊中影響因子更高、發表速度更快、數據共享政策更寬鬆的 Scientific Reports(如下圖所示)。



PLOS ONE 正失去「全球最大期刊」寶座


每月接收投稿數量:PLOS ONE(藍色)與 Scientific Reports(紅色)


Scientific Reports 的崛起伴隨著 PLOS ONE 的沒落。不過,這兩種直接競爭的 OA 期刊並不完全類似。在以下幾個方面,Scientific Reports 對作者的吸引力勝過 PLOS ONE。


一、影響因子


根據 2015 年公布的數據,Scientific Reports影響因子為 5.228,而 PLOS ONE 只有 3.057。另外,從 2013 到 2015 年,Scientific Reports 的影響因子連續三年均保持在 5 以上,PLOS ONE 則有所下降。很多編輯和出版社避談這項指標,但 2015 年自然出版集團的 Author Insights 調查以及最近加州大學的 Pay It Forward 報告顯示,科研人員投稿時還是會將期刊影響因子視為一個重要因素。

二、數據共享政策


2014 年,PLOS 系列的全部期刊都實行了更強硬的數據共享政策,要求作者「幾無例外地將支撐論文結果的所有數據完全公開」。所有投向 PLOS 的稿件都必須包含一份數據共享聲明,期刊還強烈建議作者於論文發表前就在公共數據平台中共享數據。相反,Scientific Reports 的政策只表示作者應當在他人提出要求時共享數據。Tim Vines 的研究表明,論文發表後,作者共享數據的意願與能力隨時間顯著下降,軟弱的數據共享政策只是聊勝於無。開放科學的擁護者主張全部數據透明化,但這在生物醫學領域阻力重重。較為寬鬆的數據共享政策也許是 Scientific Reports 的競爭優勢之一。


三、投稿發表速度


根據自然出版集團2015年的讀者調查 Author Insights 2015 survey,中國作者普遍認為,期刊影響因子與文章接收、發表用時比其他因素更重要。考慮到中國作者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論文後,許多機構會給予金錢獎勵,這一現象就不難理解。論文發表數量也證實了這一點。根據 Web of Science 的統計,2015年以來發表的論文中,39%的 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作者來自中國,而這一比例在 PLOS ONE 只有18%。(譯者註:在這項 2015 年調查的結果中,中國作者也並不僅僅關注影響因子和發表速度,他們對期刊聲譽和同行評議水平等因素同樣非常看重。調查結果下載鏈接:https://ndownloader.figshare.com/files/3337994)


然而從長遠來看,吸引大量投稿未必是最明智的商業模式。PLOS ONE 在第一年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後立即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投稿。如果投稿巨型期刊的作者主要目的在於追求高影響因子,那麼 PLOS ONE 的沒落可能會在 Scientific Reports 身上重演。由於影響因子反映的是兩三年前的投稿傾向,作者們的投稿意願也可能隨時間在兩個期刊間搖擺。

除了作者投稿意願的差別,難以預測的出版量和經濟收益對兩家出版社的影響也截然不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擁有大量和多樣的期刊系列及各種收入來源,一家期刊的年收益波動不會造成經濟困難,因此 Scientific Reports 有資本玩一場長期的戰略博弈。相反,PLOS 的收益幾乎全部來源於論文處理費(2014 年這筆收入占其年收入的 97%)。更重要的是,2015 年發表在 PLOS 系列期刊的所有論文中,91% 發表在 PLOS ONE,剩下的 9% 分布在其餘六家期刊。由於來自 PLOS ONE 的收入被用於補貼其他六家的出版費用,PLOS ONE 的業績下行壓力使整個 PLOS 集團面臨風險。


無論原因何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已經顯示出超越 PLOS ONE 的勢頭。而這一勢頭究竟能否維持?Scientific Reports 究竟能否取代 PLOS ONE 成為全球最大期刊?變數仍存,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2011年 Scientific Reports 成立之初,PLOS 致「歡迎辭」—— Welcome, Nature. Seriously. 當時 PLoS ONE 的年發文量只有六千餘篇,不及去年的四分之一。



PLOS ONE 正失去「全球最大期刊」寶座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6/08/23/scientific-reports-on-track-to-become-largest-journal-in-the-worl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聰明的大腦不只大,還嗜血!
中國剛批准的宮頸癌疫苗在美國退市,「防癌疫苗」還能不能打?

TAG:科研圈 |

您可能感興趣

何奔教授ESC公布EARLY-MYO-I研究,先溶栓後介入治療STEMI安全有效,同期刊發Circulation雜誌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LOS ONE》發表中國學者研究:轉基因致大豆微小RNA變異!
幾分鐘,使用MedSci搜索SCI期刊最新的信息
從Oncotarget期刊不再被MEDLINE檢索說開去!
改進「我的關注」,X-MOL學術期刊版塊小升級
2016年度SCI+SSCI收錄的「安全科學」相關期刊
X-MOL本周新增14種期刊
X-MOL近期新增14種期刊
X-MOL近期新增19種期刊
X-MOL近期新增28種期刊
Ian Connor登上《Vogue Italy》最新期刊
《CRISPR》以基因編輯為核心的期刊明年將正式發刊
我校教師論文被IEEE頂級期刊錄用
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執行副總裁Jamie Hutchins:談IOPP與學術期刊發展
經濟史頂級期刊EEH首次出版中國專刊
Genome Biology期刊投稿Q&A
碩士研究生可以發CSSCI來源期刊嗎?
最新SCI影響因子排前10名的心血管期刊
联手顶级期刊Science!这家巨头公司新设“再生医学与细胞治疗”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