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黑鏡》里的人工蜜蜂正盯著你呢
該劇第三季六集全部放出以來,人們褒貶不一。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近日刊出了一組由蘇菲·基爾伯特(Sophie Gilbert)和大衛·西姆斯(David Sims)主筆的分集劇評,編譯如下。
1.《急轉直下》:如果人人被迫表現得很友善,社會將是一場噩夢
第一集劇照
去年,一款名為「Peeple」的手機應用曾引發熱議。Peeple用戶可以對任何人進行評分,就像在大眾點評里給餐廳打分那樣。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被記錄下來然後被別人公開評判,而人們的點評往往很毒舌。可能是野心太大而後勁不足,今年初Peeple正式發布的時候並沒有吸引太多眼球。然而,這種讓人細思極恐的評分邏輯,在《黑鏡》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中得到了完美呈現。
《急轉直下》既是反烏托邦的虛構故事,也是精妙絕倫的社會諷刺。女主角蕾西生活在一個人人時刻要通過社交媒體來互相評分的時代,每個人都削尖腦袋想得到別人的好評。這一集的導演說,《急轉直下》就是Instagram版「楚門的世界」。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似乎越來越迷戀這種評分機制,這讓人們十分焦慮:滴滴打車的司機在下車前要你給他的服務打分,你很奇怪為什麼自己今天這條微博沒有收穫很多贊……
劇中,1到5這些數字成為了對人的價值評判標準,4.5以上是社會上流,所到之處能享受VIP服務,連租房都可以八折優惠,而低於2分基本就屬於社會敗類了。女主角蕾西分數平平,她每天拼了命地練習微笑對人友善,曬各種五星好評然後再焦急等待商家給自己回評。但生活總是事與願違。蕾西的弟弟在一次爭吵後給了蕾西1星,一個等了蕾西很久的計程車司機也給了她1星。於是,她的分數降到了4.2以下,此後,一切像噩夢般「急轉直下」。
蕾西的故事意在講述這種被排擠、被嫌惡、被歸類為「二等公民」的可怕感受。和以往的《黑鏡》劇情一樣,這種故事的可怕之處在於能讓觀眾在看劇同時不自覺地對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不足的是,這一集15分鐘的反轉情節似乎太長,削弱了應有的衝擊力。《黑鏡》第一季播出時每集只有42分鐘左右,到第三季每集基本已接近1小時。在前半部分劇情架構基本完成之後節奏就越來越慢,後半部分看蕾西不斷被差評的過程簡直讓人想快進。
如果人人被迫表現得很友善,社會將是一場噩夢,這像極了洛伊絲·洛利(Lois Lowry)在反烏托邦小說《授者》(The Giver)中所創造的那個世界:人們的生活被刻意同化,沒有痛苦,不帶一絲感情,也沒有了個性和自由意志。所以,當最終蕾西學會如何誠實地表達內心,當她的手機被沒收,當她和牢友隔著過道對罵,這場景在我們看來是如此可愛,儘管這種結局與《黑鏡》一貫的悲觀風格作風並不太搭。
最後的最後,無法逃避的問題來了:對於這樣的劇情,您會打幾分呢?
2.《終極玩家》:我們對悲劇將要發生早已心知肚明,問題只是,噩夢會以何種形式出現?
第二集劇照
第二集《終極玩家》是一部1小時長的心理恐怖片,這一集的畫面呈現和氣氛營造確實比情節本身更加出彩。
男主角庫柏是個離家出走去環球旅行的美國人,他在倫敦旅行時結識了一個做遊戲科技報道的發燒友桑佳。因為缺錢,庫柏報名參加了一個虛擬現實類型的恐怖遊戲的玩家測評。前半集里,編劇一直讓觀眾全神貫注地思考,劇情轉折點到底會出現在哪裡?庫柏可信嗎?桑佳是壞人嗎?這個位於倫敦郊外的頂尖遊戲公司靠譜嗎?遊戲公司把某種數據採集器植入了庫柏的腦幹,一場「遊戲測試」最終演變成了一出變化莫測的恐怖片。通過了一些簡單的初級測試之後,庫柏被送到了一幢荒廢的古宅里。在那裡他看見了一隻大蜘蛛,看到了上學時候欺負他的校園惡霸……隨後,庫柏又被突然出現的桑佳追殺,桑佳告訴他這一切都是自己設計的騙局……最終,庫柏看到了自己的媽媽,可是媽媽已經得了阿茲海默症根本不認他,這似乎才是他揮之不去的心魔。
但這一切只是庫柏腦海中的想像。其實,他的整個遊戲體驗過程只持續了0.04秒,由於遊戲裝置受到了手機信號的干擾,他的大腦神經系統瞬間壞死。編劇顯然對自己的編劇功力非常得意,所以在一集中加入了太多意外或驚悚的炫技成分。讓庫柏嚇破膽的恐怖遊戲居然是因為手機信號干擾,要說這有什麼教育意義,那就是別人讓你關掉手機時,一定要照做啊!儘管戛然而止的收尾是編劇有意為之,但庫柏的喪命看起來還是過於生硬了。在前面一波三折的恐怖情節之後,這種結局除了讓人感到荒誕之外,似乎欠缺了一點觸發悲傷和思索的感染力。
不過,影片的整體呈現效果相當出色。導演將一座古宅打造成為豪華的遊戲場景,順便嘲諷了下許多恐怖片里的老套情節,因為庫柏總是能夠猜中角落裡將要出現的嚇人怪物是什麼。總體上,這一集的畫面比故事更讓人印象深刻。下一集《黑函之舞》有些類似,同樣是開頭看起來稀鬆平常,最後的結局卻讓人不寒而慄,二者都製作精良,但內容稍顯空洞。《黑鏡》第三季已不再執著於向觀眾揭露未來科技的種種陰暗,我們對悲劇將要發生這一點早已心知肚明,問題只是,噩夢會以何種形式出現?
3.《黑函之舞》:對那些曾犯下惡劣罪行的人,是否拒絕同情他們才是一種更大的罪惡?
第三集劇照
《黑鏡》里的故事與其說在揭露科技本身的邪惡,不如說是在展現科技如何誘導並激發了人性中潛藏的邪惡本質。科技喚醒了人類心中最可怕的惡魔,從個體到社會,邪惡於是被放大了千萬倍。《黑函之舞》亦是如此,可以說它是迄今為止的《黑鏡》系列裡讓人最不安的一集:在這一集(正如第二季的《白熊》),所有人都失去了同情的能力。
靦腆的青春期男孩肯尼在一家餐館工作。一天,他的電腦死機了,為修複電腦他下載了一個名叫Shrive的免費殺毒軟體,誰料這是一個可以自動激活電腦攝像頭錄像的惡意程序。某天晚上,肯尼在電腦前拉開褲子拉鏈,然後伸手去拿紙巾……隨後,他收到了一封匿名郵件:「我們看見了你剛剛做的事。」下一封:「把你的手機號發過來,不然我們會把視頻發給你的每一個聯繫人。」肯尼照做了。手機接著讓他去完成各種奇怪的「任務」:去屋頂見一個人,送蛋糕給一個旅館裡的男人赫克特,赫克特和肯尼一樣被操控著,兩個人開車搶了一家銀行……
全片像一場不知道何時能夠終結的壓力測試,沒有希望,沒有光明。甚者,導演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絕望虛無的結尾。在最後一個任務里,被迫和肯尼生死對決的男人問了肯尼一句:「他們幾歲?」而當渾身是血的肯尼再次出現在觀眾眼前時,我們聽到了他的媽媽在電話那端驚恐絕望地吼叫:「原來你一直在偷窺那些孩子啊!」結尾的反轉讓一切都變得混亂,最初觀眾看到的靦腆柔弱、對小孩子非常友善的肯尼,竟然是個變態的戀童癖。我們一直對他因為「打飛機」而被脅迫的遭遇充滿同情,他的無助,他的絕望,我們感同身受,可到了最後,我們還能繼續同情他嗎?我們還應該同情他嗎?
「懺悔(Shrive)」 是肯尼下載的那款軟體的名字,這個古老的英文單詞意思是向牧師懺悔來贖罪。劇中所有受害者似乎都在為自己過去的罪行而贖罪,但最終,沒有一個人得到了救贖。「懲罰者」最終還是把掌握的信息發布出去了:開頭的女人是一個極端種族主義者的消息被發布到了網上,赫克特招妓的證據被發給了他的妻子,肯尼偷窺未成年人色情片的視頻被發給了肯尼的所有聯繫人……主導一切可怕事件發生的「懲罰者」到底是誰?我們不知道。
看完這集,你除了會想趕緊擋上自己的電腦攝像頭之外,還會產生一種宿命感。道德恐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好人執著於懲罰罪犯的心理,會讓好人的行為看起來和罪犯無異。或許科技不是罪魁禍首,兇手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想要以正義的名義去懲罰罪犯的衝動。《黑函之舞》到底想說明什麼?證明好人也會有邪惡的衝動?揭露隱私在網路世界裡被暴露之後後果會多麼可怕?對於那些曾犯下非常惡劣罪行的人,是否拒絕同情他們才是一種更大的罪惡?除了蒙攝像頭之外,最好的解決之道,難道是再也不上網嗎?
4.《聖朱尼佩洛》:一生滄桑,一世企盼,其實天堂在人間
第四集劇照
在最絕望的《黑函之舞》後,我們迎來了本季最動人的一集《聖朱尼佩洛》。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基調完全樂觀——《聖朱尼佩洛》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光明的未來。
這一集的導演在執導第二季中的《馬上回來》時走的也是類似的低調溫情路線。但與《馬上回來》不同,《聖朱尼佩洛》不意在揭示善意科技將導致的現實問題,而是創造了一個作為我們死後歸宿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好有壞如同現實。編劇講述一段兩個女人之間的浪漫故事,在溫柔的氛圍中把「聖朱尼佩洛」這個奇幻世界慢慢呈現在觀眾面前。
約克夏是一個穿著卡其色短褲的靦腆女孩,她的安靜木訥似乎和周圍的時尚潮人格格不入。她常去聖朱尼佩洛最熱鬧的一間酒吧,卻拒絕和任何人搭訕,直到遇到了那個打扮新潮的「八十年代」凱莉。劇情的前半部分有一些令人費解之處:約克夏總是留意時間,緊張地等著12點鐘聲敲響;在她和凱莉第一次共度良宵之後,她好像能在不同時代里穿梭……這一切只因聖朱尼佩洛是一個虛擬世界,一個可以把人的意識上傳到雲端的大型資料庫,人們由此獲得了虛擬的「永生」。聖朱尼佩洛里80%都是「永生」的常駐民,而約克夏和凱莉是這裡的旅行者,每周只能待幾個小時。在現實生活里,約克夏是一個癱瘓在床的女同,身遭變故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一輩子未有美滿的生活。凱莉則是一個丈夫剛剛去世的老女人,丈夫死前拒絕去聖朱尼佩洛,因為他認為在虛擬世界永生違背人性。
兩個女人的一生滄桑、一世企盼,在幾場短暫的互動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這一季《黑鏡》里真正值得用60分鐘去講述的故事,全篇情緒飽滿,沒有絲毫冗餘。在這出色調溫暖的劇集里,對劇中任何一個角色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和死後的存在方式,我們都無法輕易評判。約克夏顯然對進入聖朱尼佩洛和凱莉一起過全新的生活感到興奮;但凱莉卻小心謹慎,擔心這種虛擬的永生術會使自己墜入不斷尋求刺激和歡愉的虛無之中。《聖朱尼佩洛》是一個關於複製記憶和尋找永恆的悖論,許多科幻小說都曾探討過,比如電影《明日世界》(World of Tomorrow)、遊戲《活體腦細胞》(Soma)。在費盡心機的尋尋覓覓之後,我們或許應該聽一聽背景音樂里貝琳達·卡里斯勒(Belinda Carlisle)唱的那首歌:其實天堂在人間。
5.《戰火英雄》:要真相還是要「虛擬現實」?
第五集劇照
《黑鏡》第三季由美國的Netflix接盤原先的英國Channel 4製作,這給劇情方面帶來了很多變化:前兩季的故事多以英國為背景,這一季,隨著地理位置的轉移,故事內容似乎也開始轉向一些先前未觸及的話題,比如愛情,比如戰爭。《戰火英雄》是本季拍得比較好的一集,因為其反轉情節傳達的不是某種直白淺顯的主題(以往的劇情總是一個套路:科技,不好;暴徒心理,不好;大腦晶元植入,非常非常不好!)。
史崔普是一名在東歐某地服役的美國士兵,他和戰友的敵人是一群殭屍一樣的變異物種——「蟑螂」。在「蟑螂」又一次襲擊了村民之後,史崔普所在的小分隊前去搜查一個當地怪人的家,後者出於眾生平等的信念窩藏「蟑螂」。在搜查過程中,史崔普遭遇了一群很兇惡的「蟑螂」,他奮力殺死了其中兩隻,但被某種神秘的燈光閃到了眼睛。燈光影響了他大腦中植入的「障幕」系統(該系統能將上級命令以圖像的形式直接傳遞給接受者),隨後史崔普的行為變得異常……不久,他去見了部隊的心理醫生。第二天,在追擊一群「蟑螂」時,史崔普驚訝地發現,隊友正在射殺無辜哀求的平民。他幫助一對母子成功逃脫追殺,並逐漸發現了真相:「障幕」系統使平民在士兵眼裡變成了可怕的變異怪物,平民的乞求也變成了暴力威脅。
這個絕妙的反轉,似乎合情合理:對戰爭來說,還有什麼武器比這種能讓士兵殺起人來不眨眼、完全不帶愧疚或情感負擔的裝置更強大呢?心理醫生告訴史崔普,這項技術之所以尖端,是因為人類這個物種容易產生同情心,而當目標是殺掉敵人,這種同情心就成了障礙。史崔普不願重置「障幕」系統,醫生告訴他,從此他將永遠背負自己曾經殺死兩名平民的痛苦記憶活下去。官方告訴士兵,殺「蟑螂」的理由是它們的血液里含有病毒,而事實上,這些人成為殺戮對象是因為他們「基因不良」:患癌症或肌肉萎縮症的概率高、智商偏低、有犯罪傾向、性變態……以「優生學」為名的基因優化邏輯,影射了人類內部一直存在著的偏見和歧視,尤其是制度化的種族主義、部落主義、難民恐慌等等。
這一集反思了很多熱點議題:當「虛擬現實」技術讓人看到一些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種行為背後到底有沒有道德界限?何為軍人的英勇?一個沒有道德負擔的軍隊是好是壞?畢竟現有的無人機技術,已經可以在瞬間悄無聲息地完成大規模殺戮。心理醫生問史崔普:「如果沒有『障幕』系統,你就會看到、聞到、感覺到血腥和殘忍,這是你想要的嗎?」你的答案是什麼?
6.《全網公敵》:在網上說什麼都別太理直氣壯,不然,蜜蜂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你
第六集劇照
《全網公敵》和第一集《急轉直下》很相似,重現了社交媒體導致的網路暴力問題:一場推特上的獵巫遊戲最終演變為現實世界的謀殺。人工蜜蜂飛進人腦殺人的設計十分形象,因為那些投票殺人的網民正是培育這些殺人蜂的蜂房。而蜜蜂還傳達出了更深層的隱喻:日益嚴重的國家監視。
這一集頗似加長版的《X檔案》與北歐犯罪驚悚片的結合體。兩個警察最早發現某位被害人(一個不受歡迎的專欄作家)的死與一場網路公投有關,最終真相是:一個對網路暴力恨之入骨的人主導了一場叫做「誰去死」的網路投票活動,目的是使網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在這一天結束時,會有一隻「人工蜜蜂」飛進得票最高的人的腦子裡,鑽心的痛苦會讓他不惜割破喉嚨來結束生命。
本劇最重要的主角「人工蜜蜂」明顯受到《X檔案》第一部的啟發。劇中,因為自然界蜜蜂滅絕,政府為保障生態平衡而研發了人工蜜蜂。這些政府資助的機器遍布英國各個角落,於是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政府監視民眾的工具——在現實里英國的監控設備確實到處都是。劇中的「國家警察局」基於由蜜蜂監視民眾獲得的灰色信息來定位嫌犯:爭分奪秒的破案任務當前,所謂的「公民權利」應該暫時讓步。
編劇布魯克本人曾經歷過類似的網路暴力。2004年,他在《衛報》撰文對布希再度當選表達不滿,文末大聲疾呼:「李·哈維·奧斯瓦爾德(Lee Harvey Oswald,被認為是刺殺肯尼迪總統的主凶)和約翰·欣克利(John Hinckley Jr.,曾刺殺里根總統),當我們需要的時候,你們在哪裡?」雖然布希和伊拉克戰爭在英國並不受歡迎,但是這些言論還是引發了一場公眾抗議,布魯克本人不得不取消了專欄並公開致歉。
不過,在《全網公敵》裡布魯克顯然棋高一著,他不僅批判了網路暴力,而且還給出警示:結尾時,蜜蜂攻擊了每一個曾經參與殺人投票的網民。也許這是布魯克自己內心的願望,報復那些當年罵自己的網民。這一集探討網路暴力的主題很鮮明,但譴責對象卻很模糊。每一個人似乎都有罪,但沒有一個人能被送上審判席。《全網公敵》作為本季《黑鏡》的收尾之作恰到好處,它警告觀眾:在網上說什麼都別太理直氣壯,不然,蜜蜂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你。(文/庄馳原)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艾瑪·沃森藏在倫敦地鐵站里的是一本怎樣的書?
※《紅樓夢》不是憑空而來的傑作
※「讀書不求甚解,飲酒如其為人」
※懷念傅璇琮先生
※遇見小說,2016上海——台北小說工作坊拉開帷幕
TAG:澎湃新聞 |
※除了下棋,人機大戰,我們聊聊「你想像中的人工智慧」能幫你做什麼?
※人工智慧讓你的夢想變為現實,想要啥?只需說出來!
※如果你喜歡的人不小心掉糞坑,撈上來需要做人工呼吸,你會怎麼辦?
※想啥?來啥!YaoSha人工智慧讓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什麼?你居然是這樣的人工耳蝸!
※如果你喜歡的人不小心掉進糞坑,撈上來要人工呼吸,你會怎麼辦?
※人工智慧時代的黑科技!讓你想啥來啥,要啥有啥!
※看完了這期《奇葩說》,你覺得愛上人工智慧算不算愛情?
※說了這麼久的人工智慧,你都知道它有哪些應用嗎?
※什麼是人工智慧?這是我看過就好的一篇文章
※人工智慧項目正在起飛:這對未來的工作意味著什麼?
※把人工流產當避孕,你是怎麼想的?
※人工智慧不但要贏圍棋,它還要當你孩子的老師,你怎麼看
※假如你老公/老婆掉糞坑了,撈上來需要人工呼吸,你會怎麼辦?
※都說人工智慧是風口,這份文件告訴你風到底往哪吹
※人工智慧時代,想要啥?只需說出來!無須自己車馬勞頓!
※看圖說話,人工沉香為什麼不及天然野生沉香
※婆婆說我人工受孕的孩子,跟我沒關係,真想帶著兒子離婚
※人工智慧的威脅:我們需要警惕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