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廣芩留住北京的味道

葉廣芩留住北京的味道


葉廣芩留住北京的味道



葉廣芩是當代創作頗豐、風格獨特、的作家。在諸多佳作中,尤以其家族為背景的系列小說最為精彩,不僅承繼了以老舍為代表的現代京味文學的精髓,難能可貴地保留了古都北京特有的文化底蘊,也延續了明清以來京都語言韻律的薪火,在當代致力於京味文學的作家中屬旗幟性人物。

多年以來,葉廣岑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雜誌社出版了多部作品,從最早發表在《十月》上的《夢也何曾到謝橋》到國內首部九卷本《葉廣芩文集》,以及最近出版的《去年天氣舊亭台》。她的新小說《去年天氣舊亭台》也剛與讀者見面。


作家鄧友梅通過電話表達了自己對葉廣芩「京味文學」的看法,他認為,葉廣芩的京味兒,頭一條是有「墨香」。她的文字不造作,不拿捏,從容舒展中流露書卷翰墨之氣。敘事寫人如數家珍,起承轉合不瘟不躁,舉手投足流露出閨秀遺風。內行看門道,這文風這品位,裝不出來學不到家,只能是生活磨鍊環境熏陶先天素質後天修養多年浸泡釀造而成。另外,她的作品還有革命意識、時代特徵,可算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正因作者曾從屬於那個社會群體,使這些作品有了特殊的藝術魅力。葉廣芩是寫作的多面手,但我認為惟有在寫京味小說時,她才發現了自己特有的靈性。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閻晶明認為,在當今致力於京味文學創作的作家稀缺、京味文學式微的環境下,組織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作家對葉廣芩京味文學創作進行品讀和研究,這對京味文學風格樣式的豐富,對京味文學又一現代文本的整理、集藏,對京味文化的發揚與研究,以及對京味文學創作的引領,都將具有特別的意義。


葉廣芩作為公認的「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領軍人物」,她以對傳統文化的直接體驗與研習和對世事交變的經歷與敏銳感知,家族傳承所特有的學識與胸襟,加之現實主義精雕細刻的藝術風格,創作出了這些深富文化魅力和精神內力的京味小說。其作品抒寫北京百年的人物眾生相、北京百姓的價值觀念、北京社會的風土人情,這同樣是一種對北京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與保護,具有彌足珍貴的意義。

葉廣芩對當代京味文學的獨特貢獻與價值可以看到京味文學的現狀與未來走向,葉廣芩京味文學體現的中國人的價值體系與美學趣味。而葉廣芩本人對自己的寫作表示,「家鄉的支持讓我感動。離別許久,他們還記得我這個走出京城的遊子,記著北京胡同里的丫兒。縱然是舊家沒了,北京卻有了一個更廣泛的家,有了許多親人般的知音,這是我至今想來就感到欣慰的。」


對於「京味文學寫作」,她認為京味小說不單是用北京話,說北京的事,還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韻味,觀察我周圍的人,只要在北京待久了,都會感受到北京留下的古老的韻味和特色,受到熏陶。在北京生活的老百姓,他們的智慧,他們鮮活的生命激情,以及性情中的大度、純樸、幽默、調侃,都是北京的特色,是留在我心裡的一種永恆的記憶。在我的感覺里,尤其是現在的北京,它是一個立體的,各種各樣的因素的撞擊,北京都是立體的,北京的文學更應該是個立體的。


就像葉廣岑所說,在這座城市裡蘊藏的無處不在的北京人的氣質,無處不在的大氣的底蘊,依然在我們周圍蕩漾,苦難中的愛和溫暖,貧窮中的尊重和敬意,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堅韌和達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身在北京的作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鄭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漢學家對中國古詩的朝聖
張召忠自信能「網」住年輕人
古人愛隨身帶的三個小物件
魯迅先生的後事
故宮收藏的青銅器與銘文

TAG:北京晚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張寶桐:留住北京上空最美的聲音
留住胡同:北京的老胡同影像
留住鄉愁:山西呂梁古村落探訪
留住長江「活化石」中華鱘
豆瓣日記:留住桂花的味道,就是留住了秋天
同樣有山有水,為什麼山西留住了華北豹?
如何留住家的味道?
用一杯荔枝蜜甜的紅茶,留住夏天的味道
20部泰國清新唯美電影,留住夏天的滋味
北京下雪你的城市一夜入冬而這裡還在夏日,想留住夏天就來廣東小徑灣艾美看海!
《畫中國》第二季:「留住鄉愁」——方駿
想留住 夏の綠
六味中藥為你留住青春腳步
鄞州區洞橋村村史館 留住美麗鄉愁
桂花香囊 留住芬芳
留住鄉愁:故鄉的小河——魚兒的天堂,裸泳的聖地(美文)
表白:海南大廈47樓的艾詩曄,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運
留住記憶的精華
留住深藏在磁帶中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