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對丹·布朗已經感到厭倦了?隨便上網搜搜看,這樣覺得的還大有人在,遠不止你一個。即便如此,這位暢銷小說家的人氣依舊火爆。2013年,丹·布朗的小說《地獄》(Inferno)出版,哪怕每一個讀過它的人都抱怨說不如《達·芬奇密碼》好看,當年還是賣出了六百萬本,並且持續暢銷至今。此後儘管再無新作,在2015、2016年的全球作家富豪排行榜上,丹·布朗仍然分別以一千三百萬、九百五十萬美元的年收入排在第十一、十二位。2016年10月28日,根據《地獄》改編的電影同步在北美和中國大陸地區上映(片名《但丁密碼》一看便知是為了強行呼應《達·芬奇密碼》),在中國觀眾鋪天蓋地的吐槽聲中,電影票房五天破億,同時登頂全球票房排行榜首。


你看,再怎麼罵丹·布朗,他還是最受歡迎的暢銷小說家之一。據說,他的同行斯蒂芬·金有一次在對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十年後,我去你家玩,如果看到的是一水的丹·布朗新作,我會一直追你到大門外,大聲尖叫:『你其他的書呢?你的腦子進水了嗎?』」對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金是在嫉妒自己的同行,他罵丹·布朗的話,幾乎就是當年那些尖酸刻薄的評論家罵他的話的原樣復刻。當然,正如那些評論家攔不住他的書大賣,他也攔不住丹·布朗的小說走紅。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電影《但丁密碼》改編自丹·布朗的小說《地獄》



最是套路得人心


無可否認,有關丹·布朗的評論當中,最常出現的詞就是「模式化」。曾經有個記者寫過一篇關於丹·布朗的報道,標題赫然寫著:「模式化的丹·布朗何以暢銷?」換個如今流行的說法,丹·布朗的小說「全是套路」。

這自然是評論家所深惡痛絕的,也是嚴肅文學創造者避之唯恐不及的。對這兩類人而言,模式化就意味著陳詞濫調,意味著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意味著迎合庸俗的大眾趣味,失去了格調和品位。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可怕嗎?


不過,如果將這種精英范兒十足的觀點擱在一邊,稍微正視一下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湧現出來的各類通俗文藝作品,如小說、戲劇、動漫、電視劇、電影等,你就會發現,最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模式化的、充滿套路的東西。有人總結過「香港TVB劇集俗套大全」,有人列舉出「那些日本動漫里的老梗爛梗」,還有人歸納過好萊塢電影和英劇、美劇里的各類橋段——有個叫TV Tropes的網站就是專門干這個的,一幫理工科背景的宅男極客湊到一塊兒,專門分析、拆解各種流行電影、電視劇、動畫、小說和遊戲中的劇情橋段,物理專業出身的科普作家萬維鋼先生稱之為「劇情函數庫」。現實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無限多的可能性,到了這個庫裡面,就只剩下了那麼幾十種套路而已,就像函數那樣,跟觀眾的心理感受一一對應:A類可以讓觀眾發笑,B類可以讓觀眾悲傷,C類可以讓觀眾憤怒……總之,觀眾愛看的全都有,觀眾不愛看的全沒有。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丹·布朗小說《失落的秘符》


而丹·布朗無疑就是一個套路大師。他已經出版的小說,首先都可以歸類為偵探小說,從內容情節上來看,沿用了古典偵探小說的模式,強調解謎和推理;從貫穿小說始終的動作和冒險來看,又頗有硬派偵探小說的氣質。而從具體的懸念設置上來看,又會發現各種驚悚、懸疑小說的影子。他自己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過,最喜歡約翰·斯坦貝克精湛的敘事技巧、羅伯特·陸德倫精心構思的故事情節,還有莎士比亞玩弄詞語多義的嫻熟技巧——莎士比亞和約翰·斯坦貝克所屬的經典文學,以及羅伯特·陸德倫(代表作為「諜影重重三部曲」)所屬的通俗文學,對他都有深遠影響。總而言之,他的小說既有經典文學的若干特徵,也融合了諸多暢銷小說要素,但凡是經過歷史考驗的、讀者喜聞樂見的,他全都一股腦兒地拿過來為己所用。正因如此,有論者引用詹姆遜的論述,「到了後現代主義階段,文化已經完全大眾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正在消失」,將丹·布朗的小說歸為後現代主義文學之列。


但不管是哪個主義,有一點丹·布朗的研究者早已達成共識:他的小說,讀起來就像看電影——當然,是觀看好萊塢的商業大片。在他手中,不僅商業電影的「三S原則」——懸念(suspence)、驚奇(surprise)、滿足(satisfaction)——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而且他還在文本當中嫻熟地借用各類電影式技巧。


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是線性的,由開頭、發展、高潮、結局、尾聲這幾個部分組成,丹·布朗的小說卻打破了這一固有模式,改用了非線性的敘事模式,幾條劇情線一起推進,互相穿插。這是非常典型的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數字城堡》這部小說就是平行蒙太奇的完美體現,三條解謎線索平行展開:蘇珊在國家安全局尋找破解數字城堡的方法,戴維在西班牙搜尋戒指的下落,德源昭高在日本嘗試獲取數字城堡的密碼,視角不斷地在美國、西班牙與日本之間切換。《達?芬奇密碼》則是一條主線和三條副線同時推進:索菲和蘭登的解密之路是主線,以貝祖?法希為首的法國警官試圖抓捕蘭登和索菲、天主事工會搜尋聖杯和提彬採取的阻撓行動則是三條副線,一條主線與三條副線並行推進,不斷把解謎的過程推向高潮。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丹·布朗小說《天使與魔鬼》


丹·布朗還特別注重用文字營造視覺化效果,無論是場景的快速切換,還是細節的深入描寫,都給予讀者觀看電影一般的感受。小說《騙局》的開頭,查理·布羅菲就在北極大陸被殺,接下來的場景迅速切換到了美國華盛頓的一個飯店,並沒有解釋查理·布羅菲被殺的原因,這種手法不僅製造了懸疑氛圍,而且促成了讀者對畫面的想像。《天使與魔鬼》的第一章,丹·布朗非常詳細地描寫了科學家列奧那多·維特勒的眼珠如何被殺手用刀子剜出來的,這種強烈的感官衝擊也會讓讀者產生如在眼前的視覺化效果。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電影《達·芬奇密碼》中的白化病人


更接近於電影的典型手法則是閃回。《達·芬奇密碼》中的白化病人雖然殘忍地殺害了以索尼埃為首的四名郇山隱修會成員和桑德琳修女,但通過他以往經歷的閃回片斷,讀者可以了解到他由於自身疾病而遭到社會拋棄的遭遇有多麼悲慘。小說中曾多次提及奈芙與祖父索尼埃的關係破裂,卻對細節含糊其詞,等到其後的若干章節,讀者像玩拼圖遊戲一般,把各個閃回片斷拼接起來之時,就會發現奈芙與索尼埃發生誤會的原因。在《天使與魔鬼》中,幕後主腦身份曝光之後,教皇內侍頭腦中閃回了前任教皇遇害後,他如何掩蓋教皇被害的真相。人物內心深處的想像、聯想、幻覺、回憶、夢境等內容,都通過閃回直接呈現出來,不僅充實了故事的關鍵部分,也能夠幫助讀者理清情節線頻繁轉換而造成的混亂。


文字遊戲、博物學和宗教闡釋


光是套路玩得熟,這還遠遠不夠,丹·布朗真正蠱惑人心的,還在套路之外。英國著名作家安東尼?波吉斯說,暢銷書之所以流行,有兩大因素:「一是能促成讀者心癢難熬的故事情節的魅力,一是書內的豐富知識。」丹?布朗小說中文版的譯者朱振武教授也說過:「他的小說不光集謀殺、恐怖、偵探、解密、懸疑、追捕、言情等多種暢銷因素於一身,還融合各種文化符號和當代高新科技於一體。」換而言之,丹·布朗在用懸念和解密吸引廣大讀者的同時,還能塞給大家各類知識。這些知識固然是充滿爭議的,半真半假的,只不過是點綴而已,就像蛋糕上的人造奶油那樣。但無可諱言,讀者好的就是這一口。畢竟,在享受閱讀快感的同時,能夠學會(或者自以為學會)各種知識,這該是多麼划算的一件事情。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丹·布朗



丹·布朗很注重對資料的佔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自己在動筆寫作之前,會花費大量時間去研讀相關的資料,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一般先是在網上初步搜集,把「具體的問題發布到新聞網路組裡」,此外,便是「充分利用自己收藏的大批書籍,向在這類學科已有建樹的專家請教」。他打了個比方,「寫一本內容豐富而又緊湊的恐怖小說就像製作楓糖一樣。你要敲打幾百棵樹,煮沸一罐又一罐的糖漿,蒸發掉其中的水分……鑿掉繁文冗句,去粗取精,直到你的故事像透明的水晶般呈現在讀者面前。我為《達·芬奇密碼》一書的每一頁都寫了十頁,但到頭來它們都進了廢紙簍」。


他小說當中的知識,大約可分為三類。首先,則是最為讀者所津津樂道的文字遊戲。


《達芬奇密碼》中,天主事工會的殺手名叫「塞拉斯」(Silas),是一個意外逃跑的囚徒,《聖經?使徒行記》中的塞拉斯也是一個囚徒,因為對上帝的虔誠而獲得了自由。當然,最著名的文字遊戲,是小說開頭館長遇害後在身邊留下的密碼:


13-3-2-21-1-1-8-5


O, Draconian devil!


Oh, Lame Saint!


P.S. Find Robert Langdon


第一行數字是順序被打亂了的斐波那契數列。第二、三行字面意思是「哦,嚴酷的魔王,哦,瘸腿的聖徒」,實際上是字母順序被打亂的「Leonardo da Vinci! The Mona Lisa!(列昂納多?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一行中的「P.S.」並非通常所理解的postscript(附言),而是被害的館長對女主角索菲的愛稱 Princess Sophie(索菲公主)的縮寫。這種文字遊戲往往是推進劇情的關鍵,在後來的章節中,蘭登和索菲找到的密碼詩中有一句「In London lies a knight a Pope interred」,字面意思是「倫敦騎士身後為教皇安葬」,其實詩中的 Pope 並非「教皇」之義,而指的是英國詩人蒲柏,詩句的實際意思應該是「倫敦騎士身後為蒲柏安葬」——至於這位騎士指的究竟是誰,這裡就不劇透了。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地獄圖》



此類文字遊戲,在丹?布朗的小說中俯拾皆是。比如在《數字城堡》中,丹?布朗將「國家安全局 」(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戲稱為「沒有這個局」(No Such Agency)。在《騙局》中,他又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說成「在科學上並非總是準確無誤」(Not Always Scientifically Accurate)。《騙局》中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塞克斯頓的日程表上的縮寫P.E.也有多重含義,可指 personal event(私事),也可指 private evening(獨處夜晚)或piss-off everyone(打發任何人)。對提示人物身份、性格來說,這種文字遊戲無疑是很有作用的。


其次,就是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知識,藝術、文學、建築、音樂、歷史,可以統稱為「博物類知識」。就以《地獄》為例:藝術方面,除了多次出現的波提切利的《地獄圖》這一關鍵線索之外,還有瓦薩里的《馬西阿諾之戰》、丹多洛的《三聖像》等名畫;文學方面,但丁代表作《神曲》中的《地獄篇》貫穿小說始終,第五十二章還直接引用了《地獄篇》中第二十五詩章的原文;建築方面,出現了佛羅倫薩主教座堂、義大利國家美術館和聖索菲亞大教堂等著名建築;音樂方面,出現了弗朗茲?李斯特的《但丁交響曲》;歷史方面,不僅十二世紀蔓延整個歐洲的黑死病事件多次出現,蘇美爾人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發明圓筒印章這種相對冷僻的歷史知識,也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馬西阿諾之戰》



最後便是宗教知識。這其實是丹·布朗小說的核心所在。丹·布朗從小在一個充滿濃郁宗教氣氛的家庭中長大,對基督教和《聖經》極為熟悉,他在作品中能夠得心應手地化用《聖經》中的內容。他筆下以羅伯特·蘭登為主角的小說(據說要寫十二部),從意象到人物再到情節、結構,無不與《聖經》有著深刻聯繫。當然,這種對宗教內容的「創造性闡釋」也引發了巨大爭議,在宗教界看來甚至是一種褻瀆。在他的小說當中,耶穌只是一個凡人,抹大拉的瑪利亞不是妓女而是耶穌的妻子,耶穌不僅與她生下了孩子,而且血脈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是其中哪一條,都讓宗教界炸開了鍋。有人對讀過《達芬奇密碼》的英國讀者作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英國各年齡層成年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以上讀過此書,而在這些讀者裡面,相信耶穌可能有後代的比例比未讀此書者多了一倍,認為保守天主教團體主業會可能是個殺人不眨眼教派的比例則多出三倍。調查者詢問讀者,是否相信主業會曾犯下謀殺罪行,結果有17%讀者表示相信,未讀此書者只有4%相信。有一家民意研究機構訪問了逾一千名成年人後發現,高達六成受訪者相信耶穌與抹大拉的瑪利亞育有子女。這顯然是受了此書的影響,因為在未讀過此書的人當中,僅30%的受訪者相信這一點。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電影《達·芬奇密碼》中女主角索菲手持密碼筒



宗教人士的反響之強烈,使得丹·布朗不得不公開為自己辯白,《達·芬奇密碼》出版一年之後,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一年來,我背負了好幾項罪名,最大的一項就是反基督教……我在一個基督家庭里長大,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在努力遵循聖主耶穌基督教給我們的教誨。這部小說絕對沒有任何敵對基督教和天主教會的意思。我自己就是一個基督徒,雖然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但我相信,我尊敬並熱愛所有的宗教。我的作品同樣遵循了基督的基本教義和基督教歷史,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我沒有按照現行的君士坦丁版本來闡釋聖經,而是依靠自己的探索和領悟。」



丹·布朗為什麼這樣紅:暢銷小說家的乾貨與套路


西蒙?考克斯的《破譯〈達?芬奇密碼〉》



可以想見,這種說辭並不能讓宗教人士滿意。在他們看來,丹·布朗所謂的「自己的探索和領悟」,其實是對基督教肆無忌憚的冒犯。正因如此,丹·布朗的作品自從出版以來,就成為眾矢之的,眾多歷史學家和宗教學者出版了各式各樣批判丹?布朗小說的書籍。美國歷史學家巴特?D.埃爾曼(Bart D. Ehrman)在他的《達?芬奇密碼的真實與虛構》(Truth And Fiction in The Da Vinci Code)中就開列了十條小說與事實不符的錯誤,美國基督教學者博克?達雷爾(Bock Darrell)也寫了一本《破解〈達?芬奇密碼〉》(Breaking The Da Vinci Code),指責小說關於耶穌與抹大拉的瑪利亞之間的關係的描寫是缺乏依據的。想要「蹭熱點」的學者也有不少,比如英國人類學家基恩?托馬斯(Keane Thomas)和宗教學家提姆?布萊克(Tim Blake)合著的《聖經隱蔽的歷史——破譯〈達?芬奇密碼〉》(The Concealed History Of the Bible: To Decode Da Vinci),就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地介紹聖經歷史的著作。類似這樣破解丹·布朗小說的讀物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系列,比如,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現象》雜誌主編、歷史學者西蒙?考克斯(Simon Cox)的著作:《破解〈天使與魔鬼〉》(Illuminating Angels & Demons)、《破譯〈達?芬奇密碼〉》(Cracking The Da Vinci Code)以及《破解〈失落的秘符〉》(Decoding The Lost Symbol)等。至於那些以丹·布朗的小說當幌子撰寫的旅遊指南,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當然,無論是批評也好,解讀也罷,這一切最終導向的結果,就是丹·布朗變得越來越紅。這正應了那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在這個眾聲喧嘩的互聯網時代,想變紅,你得討人喜歡,想變得更紅,你得招人憎惡。(文/徐書白)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貝淡寧:中國的賢能政治與民主政治並不矛盾
在網上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黑鏡》里的人工蜜蜂正盯著你呢
艾瑪·沃森藏在倫敦地鐵站里的是一本怎樣的書?
《紅樓夢》不是憑空而來的傑作
「讀書不求甚解,飲酒如其為人」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最佳官場小說:什麼是套路,這就叫套路!
知道什麼叫套路嗎我的寶貝兒
知道什麼是套路嗎?我的寶貝兒
曹雪芹對小說寫作套路的批判,讓今天的很多作家也臉紅
微小說:套路!
悅讀粒解:我讀出了玄幻小說中的十個經典套路,你熟悉這些嗎?
知道什麼叫套路嗎寶貝兒
揭秘:店鋪淘寶客那些你不知道的坑爹「套路」
迪瑪希認了韓紅做乾媽?論套路只服他們倆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現在的輕小說都那麼套路?
被龍星涼用傑克蘇套路撩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葉一茜爆明星夫妻秀恩愛都是套路,看文章復出馬伊琍支持就知道!
二貨漫畫:這是什麼套路!
艾克的全新騷套路:和千珏還能這樣玩!
勒布朗-詹姆斯的「套路」,是什麼時候來的呢?
告訴你一個套路:那些漂亮的天文圖片是如何被美化的?
《戰狼2》謝楠謝絕被套路,說拿小房子養他是上一部的事了,網友:就喜歡這個耿直姑娘!
這個網紅家族,用什麼套路踏平時尚圈?
迪瑪希認了韓紅做乾媽?論套路還是服他們倆,一對會飆高音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