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授自己首枚「青天白日勳章」 第二枚給了誰?

蔣介石授自己首枚「青天白日勳章」 第二枚給了誰?

蔣介石授自己首枚「青天白日勳章」 第二枚給了誰?



核心提示: 蔣介石特設「青天白日勳章」,第一枚給了自己,第二枚就授予了傅作義。

1948年初冬,設在北平西郊公主墳附近的華北「剿總」司令部內,一個身穿棉服的軍人雙手插在背後的棉褲腰裡,兩隻穿著黑布鞋的腳,在漆成棕紅色的地板上來回踱步,好像正在思考著什麼……


要是看這身裝束,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土包子」打扮的人就是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先不說一身土得掉渣的臃腫棉衣,和我們印象中軍裝筆挺的國民黨將軍形象相去甚遠,他那個動作也很有看相,雙手不是左右叉在腰間,而是插進背後褲腰裡。一個八面威風的三星上將,怎麼看都像一個老農民。


可就是那些瞧不起雜牌軍的蔣氏嫡系,也不能不對這位農民打扮的「剿總」司令深懷敬畏之情。因為,將軍的威風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


傅作義從不在乎自己的裝扮,永遠都穿著同士兵一樣的棉布軍服,只有在去南京開會時,才會換上軍呢制服。

就是穿著這身類似八路軍的軍裝,傅作義在>時響亮地喊出「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對日作戰連戰連捷,使日軍長期不敢西犯。蔣介石特設「青天白日勳章」,第一枚給了自己,第二枚就授予了傅作義。

蔣介石授自己首枚「青天白日勳章」 第二枚給了誰?



內戰伊始,傅作義更是出手不凡。他聲東擊西,迫使華北野戰軍放棄張家口,被國民黨視為「中興功臣」。1947年底,蔣介石成立華北「剿總」,將華北軍政大權交給傅作義。


傅作義紅極一時,彷彿成了打內戰的高手,然而時至1948年初冬,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節節敗退,傅作義這個高手也不知道這個內戰該怎麼打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傅作義那個別具一格的習慣動作——雙手叉在背後的棉褲腰裡。傅作義在發愁,面對即將入關的東北野戰軍,是戰?是退?還是守?

蔣介石要他撤軍江南,以確保江南半壁江山。傅作義不是傻子,他知道作為一個軍人,要是沒有自己的地盤,就是有槍杆子也不好使。張學良的東北軍之所以那麼慘,就是因為離開了東北。


傅作義更清楚,即使對他委以重用,但老蔣向來看重嫡系,不可能拿他當親人。在傅作義的華北「剿總」,蔣介石一面把中央軍李文、侯鏡如等兵團交給傅作義指揮,背地裡卻交代他們:「軍令聽傅的,政治聽陳(繼承)的。」傅作義早就看透了,他能在戰場上打成>名將,打成內戰名將,卻永遠也不可能把自己打成蔣介石的嫡系。南下江南,自己半輩子積攢的那點本錢肯定血本無歸!


傅作義的部下想回老家綏遠。這也是條路,但現在還不是離開老蔣單幹的時候。掂量來,掂量去,傅作義掂出個「守」字,加之美國即將送來1.6億美元援助,固守平津挺好。


誰也沒想到的是,美援還沒到,戴狗皮帽子的林彪先到了。

蔣介石授自己首枚「青天白日勳章」 第二枚給了誰?


蔣介石四大文膽


文膽,指專門為高級政治人物草擬撰寫各種文告、演講稿、新聞稿等文案,並出謀劃策的幕僚人員。蔣介石一生就有四大文膽。


他們是:長期充當蔣介石重要幕僚的國民黨理論家戴季陶;國民黨權威理論家,歷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陶希聖;長期為蔣介石草擬文件,是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素有國民黨第一枝筆之稱的陳佈雷;蔣介石台灣時期的「第一文膽」秦孝儀。

第一位是戴季陶(1891─1949),名傳賢,字季陶,原籍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國民黨的理論家,蔣介石的重要幕僚,與蔣過從甚密。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戴發表《孫文主義的哲學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等文章,堅決反共,為蔣介石出謀劃策,為蔣介石的清黨、鏟共提供理論依據。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考試院院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等職,長期充當蔣介石的謀士,為蔣介石捉刀代筆,蔣早期的許多文稿都出自戴季陶筆下。


1946年春,戴季陶隨國民政府從山城重慶還都南京。194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他繼續任考試院院長。此間,他的神經衰弱症複發,整日鬱鬱寡歡。內戰爆發後,他認為共產黨的勢力日益發展壯大,會取代國民黨。


為此他向蔣介石進言:「今茲倭寇降而共匪熾,正與捻匪當年局勢無殊,故戰後艱難將十倍於戰時,不可掉以輕心。」他極力反對國共談判,曾對蔣介石說「切不可視共產黨為合法之團體,匪首為正當之人物,言論為正當之道理」。


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全部喪失,戴季陶非常痛心,向左右哀嘆:「時局日下,衰病之身,毫無所補,每一念及,則深惶汗。」


1949 年1 月21 日,蔣介石被迫下野,辭去總統職務。蔣介石下野後不久,就布置黨政軍要員撤往台灣。當有關人員通知戴季陶去台時,他一口拒絕:「不去了,但願回四川老家以竟終年,伴父母於九泉,盡人子之責。」1949 年2 月10 日,他對秘書說:「國軍難以據守西南,四川必為共產黨所得。


他們不會放過我,我也不甘當他們的階下囚。」身病加心病的戴季陶,既不願隨蔣介石殘喘台灣,又怕成為共產黨的俘虜。1949 年2 月11 日,眼看大勢已去的他終於吞服安眠藥自殺。據蔣經國日記載:父親聞耗悲痛,故人零落,中夜唏噓。在輓詞中蔣介石稱讚其「才識恢宏,勛尤懋著」。


第二位是陶希聖(1899─1988),名匯曾,字希聖。湖北黃岡人。1927年初,陶希聖應聘為中央>政治學校武漢分校中校教官,參加北伐革命軍工作,從此以「陶希聖」之別名取代「陶匯曾」之本名,並終其一生。


1929年後,在上海復旦大學、勞動大學、暨南大學、中國公學、上海法學院、立達學園及中央大學任教;同時與周佛海、樊仲雲等創辦新生命書局。1935年1月,陶希聖聯合王新命、何炳松、薩孟武等10位教授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


1937年抗爭爆發後,陶挾筆從政,在武漢與周佛海創辦「藝文研究會」,「希聖為文分析國際問題,以評論表明國民革命與>建國之立場與政策,即自此時開始」。


1938年7月,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同年底隨汪精衛出走河內。1939年8月,任汪偽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兼中央宣傳部部長。1940年1月,與高宗武逃赴香港,披露汪日簽訂「密約」內容,旋與連士升等在香港創辦國際通訊社,發行《國際問題周刊》。


1941年太平洋>爆發後去重慶,任蔣介石侍從秘書。1942年,任侍從室第二處擔任第五組組長,主導宣傳工作。1943年3月,蔣介石見>


寫了本《新民主主義論》,也想寫一本類似的書作為響應,他為蔣介石代筆起草了《中國之命運》,受到蔣的高度器重,並任《中央日報》總主筆,成為繼戴季陶之後的國民黨權威理論家。


1947年,兼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併當選為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赴台灣後,歷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設計委員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黨部第四組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總講座,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日報董事長,中央評議委員等職。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逝。


第三位是陳佈雷,(1890─1948),名訓恩,字彥及,筆名佈雷,畏壘。生於浙江省慈溪縣(現屬餘姚市),才華出眾,二十多歲就在報界享有盛譽。1935年後歷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代理秘書長,國民政府>委員會副秘書長、最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長期為蔣介石草擬文件,是國民黨的「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素有國民黨第一枝筆之稱。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位很受關注而頗有爭議的人物。


抗戰時期,是陳布雷「文膽」生涯的高峰。1937年7月初,蔣介石邀集國內知識界名流二百多人召開「談話會」,並在會上慷慨陳詞。這篇談話以「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一句最為著名,它如同「抗戰宣言」一樣,為中國四萬萬同胞廣泛傳誦,激勵了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團結抗戰的最大決心。


這篇演講稿,就是陳布雷起草的。抗戰時期,陳布雷還有許多篇文章得到普遍讚譽,在國內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作為蔣介石的「御用」筆杆子,陳布雷曾參與起草過一些反共方面的文章,作出過一些違心事,替蔣編織過謊言,最典型的是為蔣撰寫《西安半月記》。


關於西安事變,陳布雷知道張學良、楊虎城原為>而兵諫,並無「弒君」、「篡權」之意,也聽說了一些蔣在驚慌中跳窗逃至山後的狼狽情節。但蔣介石向他面授此書的綱目時,卻把張、楊說成是犯上作亂的叛逆,美化自己在危難中鎮定自若,對下屬曉以大義,使之幡然悔悟,才得以轉危為安……陳布雷無法違拗蔣的旨意,只得唯命是從,但內心裡卻十分痛苦。


事後,他在日記中寫道:「余今日之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於此哉!」他並多次表示,「不能用我的筆達我所言」,「為人捉刀是苦惱的」。


陳布雷是個很矛盾的人物,著有《陳布雷回憶錄》。他熱愛報業,想當記者,卻身不由己做了高官;他為人謹慎,也非常熟悉為臣之道,對蔣介石或同僚總是恭敬有加,從無盛氣凌人的傲氣。


他廉潔自律,不拉幫結派,不貪污腐敗,頗有「賢相」之風,被蔣介石稱為「完人」。他位居黨國中樞,大權在握,卻鄙薄政治,不讓兒女從政,他的子女中沒有一個國民黨員(他的女兒陳璉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自殺身亡,終年五十九歲。他在留下的遺書和致蔣介石的信中稱:「今春以來,目睹耳聞,飽受刺激」,致使「衰老被憊,思想柘澀鈍滯」,他表示自盡之舉實出於心理狂憂之萬不得已。


蔣介石在祭文中,對這位一生以筆墨佐助自己「遂奠邦基」的文膽與國策顧問,作了蓋棺定論之語:「畏壘(陳布雷號畏壘)椽筆,逾百萬師。」「綜其生平,履道之堅,謀國之忠,持身之敬,臨財之廉,足為人倫坊表。」


第四位是秦孝儀(1921─2007),出身書香門第,自幼繼承家學,精通儒學、經史,博覽群書。


從上海法商學院法律系畢業後,他曾赴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深造,榮獲人文科學博士學位。


秦孝儀二十多歲即受蔣介石重用,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議事秘書;二十八歲時,就成為蔣介石身邊最年輕的文膽,深受蔣介石與宋美齡信任。


隨國民黨到台灣後,秦孝儀除以「總統府」秘書的名義,續任蔣介石文膽外,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宣組副組長、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1961年4月,他出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直到蔣介石過世為止。


由於文採過人,反應快,又能以毛筆速記,所以秦孝儀一直為蔣介石倚重,蔣發表的政策文稿,幾乎全部出自秦孝儀之手。


通常蔣介石比較重要的文告、稿子,由他本人當面口述大意,秦孝儀則在一旁筆記下來,然後連夜趕好草稿,先給秘書長張群看過,再行對外公布。


對傳統經典相當仰慕的蔣介石,也不時與秦孝儀以四書五經應對,增添自己談話的分量。


所以秦孝儀能長期在國民黨黨中央工作,並任蔣介石侍從秘書職務屹立不搖,前後共達二十五年之久。


秦孝儀作風低調,不過他在擔任蔣介石文膽期間,還是留下一些逸事。例如金門島上的「毋忘在莒」勒石,當時蔣介石在遷台之初,為了激勵國民黨軍隊反攻決心,於1952年5月赴金門視察後,決定題字,並由石匠鐫刻在石壁上的,意在以戰國時代齊國大夫田單,以莒城、即墨復國的歷史故事自勉。


不久,金門司令官胡璉興建英雄館,也依此典故命名「莒光樓」,由於高十餘公尺,自此成為金門的地標。


因當時許多人不識「毋忘在莒」是何典故,所以秦孝儀特地於1959年撰寫一篇《毋忘在莒本義》,刻成石碑,置在勒石左下方,講述「毋忘在莒」的歷史典故。


秦孝儀最為人知的傳奇,在於他在蔣介石去世之際,以黨國要人、蔣家家臣、蔣介石文學侍從等多重身份,承宋美齡之命,記錄並撰述了蔣介石的遺囑。


這篇以「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破題的短文,在國民黨一黨專制時代,各級學校曾規定學生背誦,也讓秦孝儀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近年內地出版的《中華民國人物傳》,將秦孝儀譽為「國民黨的第一枝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陸網 的精彩文章:

除500萬兩大陸黃金 蔣介石還運了什麼到台灣?
美國眼裡十大軍事強國:想不到中國排名沒有提升
朴槿惠即將下台有大難 中國對韓放血朝鮮觀虎鬥
希拉里競選總統失敗成定局 最大命門曝光竟是他
戰將韓先楚:36年以1個營兵力牽制敵人5個團

TAG:西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他瞎编了一场战斗大捷,蒋介石还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毛澤東怎麼評價胡璉將軍 胡璉將軍青天白日勳章被盜
第一個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不是蔣介石,而是他
榮獲青天白日勳章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蔣介石的「青天白日勳章」意義重大,竟值這麼多
解放戰爭我軍為何還戴青天白日帽帽徽
抗戰中的青天白日勳章都頒發給了誰?唯一的女性竟是他
九一八,你居然披上了青天白日旗?
中山先生為何選擇青天白日旗?真相讓人佩服!
他們是前10名抗日名將,國共兩黨公認,都給予青天白日勳章
旗幟的故事:從五色旗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宋美齡為何獲青天白日勳章:創建空軍 拿私房錢獎勵立功飛行員
他從電影明星成為抗戰英雄,是空軍第一位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人
旗幟的故事 從五色旗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抗戰戰爭中唯一一名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女性是誰?她靠什麼獲得?
傻人有傻福,為了一支槍獨闖日軍營,新兵蛋子竟得了個青天白日獎
為何宋美齡能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而張靈甫終生都未獲得?
抗戰時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的四位外國人
青天白日勳章尷尬事:有人冒名頂替,有人授勛後不被收買仍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