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時間,色彩斑斕

文化時間,色彩斑斕

文化時間,色彩斑斕



黃卓 繪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節氣天時是一個個重要節點,圍繞這些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信仰儀式活動,人們通過儀式信仰的表達,取得了與天地的溝通,從而實現與社會人事和自然的協調。


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時間體系,在其傳承過程中,它已經發展成一種民族的文化時間,它是人們把握作物生長時間、觀測動物活動規律、認識人的生命節律的一種文化技術。對人們而言,它具有生活節奏的提示與生活方式調節的指導意義,是一種關乎時間的生活情趣。傳承二十四節氣,不僅可以讓人們自覺地尊重自然時間、尊重生命節律,更能夠讓人們從機械的鐘錶時間中解放出來,進而享受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時間。



迎春與鞭春立春,四季之首,是生命春天降臨的標誌,是農事耕種啟動的重要時令。據《禮記·月令》,周天子在立春之前三天齋戒,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東郊迎春。漢朝繼承周制,在立春日,皇帝率大臣到東郊迎接春氣,祭祀青帝勾芒。這天,人們穿青色的衣服,唱《青陽》之歌,舞《雲翹》之舞。宋朝開始有鞭春習俗,當時北宋開封府,在立春前一天,「進春牛入禁中鞭春」。明代北京地方官員立春前一天,要在東直門外春場舉行盛大的迎春、鞭春儀式。官員一律著紅色衣服,簪花迎春,將春牛由春場迎入府內。清代立春日,有「進春」儀式,各省會府州縣衛「遵制鞭春」。

「咬春」與清明茶在大地回春之際,應食辛溫食物,發散藏伏之氣。所以古代的人們會製作春盤,也叫「五辛盤」,民間的五辛盤,一般盛蔥、姜、蒜、韭菜、蘿蔔等,「取迎新之義」。五辛盤興起於仙道信仰流行下重視養生護生的六朝時期,人們以5種辛辣之物,發五臟之氣。蘿蔔也是立春的應節食品,明代北京人在立春這天無論身份貴賤都嚼蘿蔔,稱為「咬春」。清明茶是飲食民俗中的佳品。飲茶的最好季節是春天,帶露的明前茶是茶中珍品。「新火試新茶」曾是古代最流行的時尚。清明時節,無論家居還是出門在外的文人雅士,都以清明鑽取的新火煮新茶。在天地澄凈、春意醉人的時節,迎著拂面的溫柔清風,擎起兔毫盞或白玉杯,那種心境和滋味,大約是品嘗新茶最妙的境界。



迎夏與度夏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自古受到人們的重視。周天子重視季節之首,在立夏前三天,負責天文曆法的太史會親自謁見天子說:「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於是齋戒。到立夏這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夏,回朝後,依從時氣,頒行賞賜。在上古時代,人們的飲食起居要依從時令,夏季天子住在明堂南方的東室,穿著紅色的衣服,佩戴赤玉,食用豆與雞,出行使用硃紅色的車馬,打的自然也是赤色之旗。浙江一帶有立夏上吳山的風俗,這天店鋪、作坊都放假,三教九流紛紛上吳山遊玩。夏至是氣候轉熱的開始,夏至時節宜閉門靜養,安然度夏。據宋代《文昌雜錄》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3天。遼朝夏至日婦女紛紛以彩扇、香囊相互饋送。彩扇能帶來清風,香囊可以驅除汗臭,是兩件特別實用的節令物品。


「健腳筍」與「夏至面」夏天是高溫潮濕的季節,為防止「疰夏」之疾,江南立夏飲「七家茶」,也稱「立夏茶」。明人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中有載:「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饋送親戚比鄰,謂之七家茶。」浙江新昌人立夏日吃健腳筍,說這天食用鮮筍,會強健腳力。吃立夏蛋,也是民間立夏強身的風俗,俗諺「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白居易在《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詩云:「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棕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這種夏至飲食在宋代發生了變化,京畿一帶,夏至日要吃「百家飯」,以度過炎炎夏日。明清以來,民間夏至的食品是麵條,俗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據清乾隆年間成書的《帝京歲時紀勝》說,當時北京人夏至日家家都吃冷淘面,各省到北京遊歷的人都說「京師的冷淘面爽口適宜,天下無比」。


迎秋與秋色在古代,朝廷要在立秋時舉行盛大的迎秋儀式。立秋之日,周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氣。天子回朝之後會對有功的軍人進行獎賞,並開始軍事訓練、整頓法制、征討抗拒王命之人。為順應秋天的服色要求,天子衣白衣,乘白色的大車,佩戴白玉,樹立白色的旗幟,吃糜子與狗肉。這一季節,農人新收稻穀,進獻給天子,天子嘗新之前,先供給祖先。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宋代有立秋戴楸葉民俗,人們在立秋日將楸葉剪成花樣戴在頭上,以迎節氣。


「咬秋」與迎霜兔立秋有「咬秋」民俗,人們在立秋這天要吃秋瓜、秋桃,以保健避疫。這也是古代《詩經》所說「七月食瓜」的遺意。《津門雜記》載:「立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代北京人在立秋日闔家同食西瓜、茄脯,飲香薷汁,說這樣秋後可免暑熱痢疾之害。四川一些地區,在立秋時全家同飲一杯水,傳說這樣就能保證將積暑消除,不發生秋季腹瀉。吞服赤小豆,也是過去立秋節日保健習俗。宋人《歲時廣記》記載:「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七粒,止赤白痢疾。」清代北方民間霜降期間會吃迎霜粽、迎霜兔。迎霜兔是野兔,明朝宮廷中結合重陽節,吃登高迎霜麻辣兔。



迎冬與祭祖古代帝王重視立冬,據《禮記·月令》記載,周天子從立冬開始入居玄堂左室,乘坐黑色的車子,駕黑馬,豎黑旗,著黑色的衣服,佩戴玄玉,食用豬肉與黍米,總之一切以水色為尚。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迎冬。迴轉朝廷後,天子要「賞死事,恤孤寡」。後代帝王沿襲了立冬北郊迎氣習俗。漢代開始慶賀冬至,六朝時代,稱冬至為「亞歲」,媳婦給公婆進獻鞋襪,給長輩祈壽。宋代官府冬至放假如同新年。明清江南吳越地區冬至仍然是民俗大節。冬至這天,士大夫家拜賀尊長,交相出謁;一般百姓,也必換一身新衣服,互相作揖祝賀,稱為「拜冬」。清代的安徽、江西、湖南人在冬至節祭祀祖先,一般是合族聚會祠堂,祭祀歷代祖先,然後宴飲。


「冬至盤」與藏冰民間在立冬釀酒、腌菜、舂米,民間諺語:「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到了冬至,一些地區節俗的熱鬧場面甚至超過了新年,因此有「肥冬瘦年」的俗說。清代蘇州人「最重冬至節」,冬至前一天,親朋好友互相饋送節日食品,提籃擔盒者滿路,俗稱「冬至盤」。蘇州冬至的節令食品是冬至團,冬至團用糯米粉做成,中間包裹肉、菜、果、豌豆沙、蘿蔔絲等。大寒是一年四季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們會取冰、藏冰,以備夏日降溫之用。皇家有大型冰窖,明代北京的冰窖在安定門與崇文門外,現在北京西城地名還有冰窖胡同。明代藏冰的時間在臘八,先期將冰鑿成方塊,到臘八就藏於冰窖中,然後封固。清代大寒時節仍有藏冰的傳統,江南蘇州人在葑門外,按二十四節氣建造了24個冰窖,嚴寒時特製冰塊,貯存冰窖,以備夏日魚類保鮮之用。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光明日報: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蘊
韓國將承辦下一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常會
重大福利 節氣知多少
「二十四節氣」是申遺成功了,但是你真的懂嗎?
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更加有溫度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色彩斑斕的彩虹色!
灰藍色+黃色,世間最美的色彩cp,聚焦優雅時光
色彩構成與特效—色彩光感
絢麗色彩的時裝秀
選擇性色彩攝影——紅色篇
藍色水晶的龍蝦,粉色蚱蜢,盤點這個色彩斑斕的奇異世界
空間 秋天的色彩
空間|秋天的色彩
《色彩噴色團2》地圖切換時間縮短至兩小時
油畫色彩的空間表現
色彩分析——流行色彩
色彩的空間透視
秋天的色彩
溢彩流光的唐代金杯,一種濃郁的異域色彩!
色彩系 夏天的顏色
空間|古典的裝飾 現代的色彩
【亞太.色彩】水彩色,不一樣的小清新
短髮 炫酷色彩
色彩鮮亮 色澤清淡 色調強弱 平時容易搭配的顏色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