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家隱士的這句讖語,精準預測了大宋命運

道家隱士的這句讖語,精準預測了大宋命運

預言一詞是外國人的說法,在我國古代,明說的叫算命,不明說的則叫讖語。通常,道家隱士與佛家高僧在預言時愛用讖語。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古代有名的政治家,黃袍加身後也希望趙氏天下萬年不朽。作為皇帝,他更想知道自己的天下到底氣數如何,能綿延到何時。於是,他便找了當時有名的一個學識淵博的道家隱士一一陳希夷。



道家隱士的這句讖語,精準預測了大宋命運


陳希夷,又名陳摶,北宋著名道教理論家,相傳紫微斗數及無極圖說皆為其著。可別小看了這個陳希韋,他可是〞譽滿天下的名人,世稱〞希夷先生〞,非常善於相骨術,即根據個人的骨相預測個人的命運或事業的興衰。但他通常不會直接給說出,而是用中國式的神秘預言方式一一讖語,告誡當事人。也因此,總是等事情出了之後,人們才會理解當初他所述讖語的真實含義。


據說,趙匡胤建立大宋後去找陳希夷,他們相談良久,趙匡胤才說出他最想問的問題:大宋的氣數。這可是個異常嚴肅的問題,趙匡胤可是當今皇帝啊,說實話吧,怕皇帝不樂意不高興,一怒之下給自己帶來厄運;說假話吧,那也是欺君大罪,更不符合自己的性格與內心,往後應驗了,更是毀了自己隱士的一世英名,那可不划算。



道家隱士的這句讖語,精準預測了大宋命運


為難之際,轉身一想,讖語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嗎?既不違背自己的內心,也說了實話。於是,他便說了兩句話給宋太祖,第一句是:〞一汴二杭三閩四廣〞,第二句是:〝逢崖則止〞。


宋太祖一聽,不明白。想問個明白吧,肯定又是一句〝天機不可泄露〞,乾脆不問了。時間一長,成天忙於戰爭統一天下,也就忘了。當時的人們,也不可能知道裡面的真實含義。


可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兩句話可不就概括了大宋的命運與氣數了嗎?



道家隱士的這句讖語,精準預測了大宋命運


第一句〝一汴二杭三閩四廣〞,指從宋太祖建立大宋(960年)至南宋滅亡(1279年)的四個都城,即趙匡胤建宋時定都汴梁;1127年靖康之變,金軍虜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康王趙構一路南逃,繼位臨安(曾為杭縣,為都後更為臨安,今杭州),是為南宋;1276年蒙古大軍攻佔臨安,5歲宋恭宗被俘,陸秀夫,文天祥等人擁恭宗弟趙昰為帝於福建,即為閩;而1278年福建失守,蒙古大軍再度南下,宋端宋趙昰病死,陸秀夫等大臣護趙昺為帝於崖山。



道家隱士的這句讖語,精準預測了大宋命運



而第二句,逢崖則止,已經出來了,崖山擁帝趙昰,肯定與此有關了。但更奇的是,公元I279年三月,宋元在崖山進行了最後的決戰一一崖山海戰,結果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昰端宗跳崖入海自殺,以死殉國,大宋也到此為止。這不就是逢崖則止嗎?

真是一語成讖啊,大概大宋在崖山滅亡時,人們也就最終明白了老道士陳希夷的讖語真意了,而隱士早已西去,留下的是人們的驚奇和感嘆。


本文特約作者 威老師講歷史段子/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盛世唐朝,疆域、文化、佳麗,都達到頂峰!
漢武帝派人去買汗血寶馬,不賣?滅你國家!
劉表託孤劉備,是史家謊言還是政治手段?
六個皇太孫,被殺、亡國、失蹤,結果都不好

TAG:風長眼量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家隱士的一句讖語,卻是大宋命運的精準預測
歷史上著名的五大讖語:讖語是真實可信的嗎?
漢武帝的一句讖語,竟成兩漢滅亡的誘因
隋唐英雄譜上不作不死的好漢,因為一句讖語,被李世民滅了全家
此人被譽為儒宗,琢磨透了一句讖語,受益的卻是劉備
蕭梁時這位大師說了一句讖語,算出三百年後安祿山造反,果然應驗
司馬懿的心腹大將,只因一句讖語,卻慘遭毒殺,完勝曹操!
古代的「讖語」有多厲害?有的權臣想篡位都不敢
李自成將國號定為「大順」,並非民間讖語,而是因為這事兒
被誤解的讖語
歷史上四則影響歷史的的讖語,皇帝都害怕的言語力量
「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語出來後,這個李家最衝動:叔叔侄子鬧翻!
大秦帝國最想抹殺的秘密:末代楚王的「亡秦必楚」讖語
該數字很神秘,變成千年讖語,幾大亂世都與它有關
一條讖語,引來漢朝兩位自取滅亡的稱帝者
大明亡國不是「快遞員」李自成下崗,而是國外的讖語
秦始皇因何修萬里長城,原來始於一句讖語
古代10句改變歷史讖語,有些話說著說著就會成真
山村裡有句讖語,山上有個狐仙,一直等待著兩個人,卻是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