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地理考試中關於地表形態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知識點,也是歷年考試的必考點,你們了解嗎?今天關於此類做了總結,希望對你們的學習和考試有幫助!
一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
(1)板塊:全球岩石圈不是整體一塊,被一些斷裂構造帶(海嶺、海溝)分為六大板塊:(圖寫名稱)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洲板塊。大板塊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小板塊。
(2)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多火山、地震、礦產分布。
(3)板塊邊界與地貌
若大陸板塊(如亞歐板塊)與大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碰撞,大洋板塊向下俯衝;由於拖拽,常有地震發生,在地形上則形成海溝、島弧或海岸山脈;若大陸板塊(如亞歐板塊)與大陸板塊(如印度洋板塊)相撞,則形成高大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在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紅海、大西洋)。
(4)板塊學說的應用 :解釋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帶的形成、礦產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二
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1)流水作用:侵蝕—沖刷:溝谷、峽谷、瀑布等,如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
溶蝕: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堆積—山麓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2)風力作用:侵蝕—風蝕溝谷、風蝕窪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如戈壁
堆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蝕—角峰、冰斗、U形谷堆積—冰磧丘
(4)波浪作用:侵蝕—海蝕地貌(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洞等)堆積—海灘(泥質海灘、沙質海灘)
地表形態是內、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一直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三
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
(1)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向斜岩層蓄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向斜構造有利於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彙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見下圖
(2)利用向斜、背斜確定鑽礦位置。如岩層中含有某種礦產法如煤、鐵礦等.訂計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鑽探或打井時在向斜構造處。因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岩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搬運掉了。
(3)斷層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發生時,有斷層的地烈度會變大
(4)利用斷層找水.斷層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築、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後果,造成建築物塌陷。地下隧道應避開向斜部位,向斜構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為盆地,是雨水彙集區,在向斜部位開鑿隧道可能變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由於天然氣最輕.分布於背斜頂部,水最重分布於底部,中間為石油,見下圖
四
地質構造的類型
地質構造的類型:
(1)褶皺(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2)斷層(上升岩塊-地壘、下沉岩塊-地塹)
地壘(地貌上為斷塊山)--華山、廬山、泰山;
地塹--東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結
五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對於地表形態,通常有兩種理解
其一是從宏觀形態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內力和外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二是從微觀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風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點擊播放 GIF/35K
※這些順口溜幫你一口氣背完高中地理課本
※高考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這裡全部都有!
※一分鐘學會氣候類型判斷
※河流流量過程曲線的判讀
※期末必背60點,這都是最易錯的知識點!
TAG:高中地理 |
※貓,液體流質動物,色彩斑斕形狀隨著容器的變化而變化……
※古代戰爭走向隨著地緣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眉毛難畫更難變化?楊冪實力演繹變眉形不變美貌
※四大特異性形態變化的變化,最後一個能吊打影級!
※動物基因變化造成白化外表也挺可愛
※美容幫 | 眉毛難畫更難變化?楊冪實力演繹變眉形不變美貌
※永恆的變化
※細菌L型?抗生素作用下的細菌形態變化
※黑斑肥螈:環境變化的指示性動物之一,環境變化就看它!
※詭異變化
※《龍珠》孫悟空的各種形態變化,更加傾慕哪種
※研究人員發現耐葯白血病中的酶的形狀變化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類型
※膚質是根據環境而變化的
※漢字設計技巧!字體形態的空間變化
※不變的道和變化的教
※國外研究:氣候和土地使用變化或利於耐旱物種生存
※濕地資源動態變化監測
※兩個俯卧撐變化式,強化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