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真正好的戰爭片都是要教你敬畏戰爭
[本文作者史歌是Dreamers電影評論原創聯盟成員]
評分:7.8/ 10分,4/ 5分
上映之前關於本片最大的未解之謎恐怕就是是否足本引進了吧。有說刪減不到三十秒的,也有說一刀未剪短,還都言之鑿鑿。但無論如何,鋼鋸嶺都是本年度內地影院看過尺度最大的電影,不是為了血腥而血漿橫飛,只是把戰爭的殘酷直接丟給你。這部電影是怎麼引進的呢,也許激戰日寇是唯一的原因。
看了這麼多戰爭片,筆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怎樣才算優秀的戰爭片?是不是只要滿足了視聽淫慾,對著你的耳朵和眼睛一頓狂轟濫炸,看完電影被徹底爽到,觀眾就心滿意足了呢。單就這一點來說,鋼鋸嶺已經做到了,從主角戴斯蒙的連隊開始攻佔鋼鋸嶺開始,雖然遠未達到筆者想像中的血腥程度,但足夠令戰爭片愛好者感到興奮。電影對戰爭過程中的散兵作戰、大掃蕩、兩軍衝鋒、突襲堡壘、掩護撤退、炮擊陣地等均作出了細緻表現。伴隨著良好的影院音響效果,射擊與爆炸的聲音震耳欲聾,士兵們中彈的特寫鏡頭、大量的斷臂殘肢、血肉模糊衝擊著眼球。彷彿觀眾們都是戰爭參與者,士兵們就倒在自己跟前。畫面的顆粒感增強了臨場感受與慘烈程度,不象在看一部電影,而是戰爭的真實記錄。也許國內大部分電影觀眾需要的就只是這個。看慣了國內小熒幕大銀幕上的奇幻武俠愛情倫理戰爭片,來一道手藝純正的大餐,未嘗不是洗眼睛。
然而在這場視聽娛樂的背後,戰爭片渲染了如此慘烈的場面,究竟是想講述個什麼故事呢。戰爭片是否等同於徵兵宣傳片,向大家鼓吹參軍光榮?如果是戰爭時期,這樣也無可厚非。但在愛好和平、遠離戰爭的年代,戰爭片仍舊宣傳戰爭,煽動公民好戰情緒,挑起對其他民族與國家的敵對心理的話,就與軍國主義與納粹無異,都是反文明、反人類、反和平的。戰爭片的本質目的,就是要教人對戰爭產生敬畏,恐懼戰爭,從而永遠都不想體驗戰爭,永久的珍惜和平。本片就是這樣,用殘酷的鏡頭,血腥的場面,教每一個觀眾,看在眼中,疼在心裡。每看一部戰爭片,都對戰爭的恐懼增加一分。
那戰爭片也是在打造英雄吧。其實不然,雖然超凡蜘蛛俠加菲在本片出任主角,即使歷史上的戴斯蒙被尊稱為英雄,但他參軍並不是想當英雄。如果戰爭片的目的只是宣揚英雄主義,那與直接宣揚戰爭又有何分別。一部出色的戰爭片只可能是反英雄的。影片講述的是真人真事,雖然有所改編,把主角的經歷全部濃縮在了鋼鋸嶺一役。但在一次戰役中靠個人之力穿梭於戰場的不拿槍的士兵勇救數十名戰友,主角光環指數已經不是影視作品能夠企及。仔細想想,若非這是一個真實事件,恐怕早就會被人大罵開掛了吧,但現實遠比藝術誇張。影片最後說戴斯蒙救下了75個戰友,真實的數據可不止於此。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個被戰友們戲稱竹竿和膽小鬼的士兵,在戰場中作出如此驚人舉動。一切都歸結於信仰,這也是影片想表達的內容。這部電影和前段時間李安的比利林恩都是講述士兵的信仰,只不過安叔側重在是否相信,而本片是關於能否堅守。
影片前半部分從戴斯蒙小時候說起,也用了大量篇幅表現他在新兵營訓練的經歷,有種全金屬外殼的既視感。影片在他拒絕持槍一事上濃墨重彩,真是驚動了各級領導,甚至還鬧上軍事法庭。戴斯蒙這種固執的表現,當真他身邊就沒有具有同樣深刻信仰並願意持槍的戰友么?從影片前半段透露出的信息來看,他拒絕持槍最根本原因卻來自家庭。戴斯蒙小時候差點殺了自己的兄弟而對上帝十誡中不可殺人一誡印象深刻,長大後父親酗酒毆打母親,他又在心中殺死了父親。不過戴斯蒙這樣一個頑固的教徒,卻是懷著對生命的敬畏與憐憫踏上了戰場,成為醫療兵。他不是去殺敵,而是去救人,這就不違背上帝十誡的教化,同時也成為他拒絕持槍的借口。但他最後非但在安息日上了戰場,還為了救人而撿起了槍,也是他的成長。
其實影片發展到最後,戴斯蒙能夠在戰場中徹夜單兵救人,甚至逃過敵人的掃蕩,這種信仰的力量,也不僅僅是宗教那麼簡單。信仰這東西,更多體現的是人的精神力量,就像最後一次對鋼鋸嶺的衝擊,戴斯蒙的戰友們也有了信仰。他們難道一夜之間就皈依某教某派了么,其實他們的信仰就是戴斯蒙本身。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下,一個人的精神往往能催生出不可思議的力量,在外人看來這就是奇蹟就是英雄,但於他本人,只不過恪守心中的信仰罷了。
本片雖然沒有凸顯英雄主義,但精心設置的鏡頭強調了戰爭中人的存在與價值。在戰爭這種特殊的環境下,由一個個個體形象聚集而成的民族和國家的形象,絕不是盲目強調共性而忽略甚至抹殺個性所能比。所謂集體,是每一個與眾不同個體求同存異而形成,因為個體而閃耀,靠扼殺個性的張揚是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整體,卻只會加劇個體的叛逆。
影片的敘事雖然老派,前半段會叫人瞌睡連連的鋪墊與後半段燃爆的作戰形成鮮明對比。想想當年看勇敢的心也是類似感受。但梅爾吉布森確實是一個擅長拍攝戰爭片的導演,老牌勁旅的紮實隨處可見,在影片中能夠保持態度的中立更是難能可貴。不像某些國家戰爭作品只會歪曲歷史或刻意誇張與醜化,還完全感受不到對人的尊重。本片對於戰爭的刻畫是平等的,對生命都是同等的尊重,甚至還有戴斯蒙拯救日本傷兵的表現,鏡頭冷靜而客觀。也許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為何戴斯蒙要救治敵人,這恰好體現了普世價值的核心內容,眾生平等,這可能也是東西方宗教教義的共性。尊重敵人就是尊重自己,要知道,敵人再傻逼、弱智,你都和他們打了好幾年的仗,如果敵人愚蠢,你自己也高明不到哪裡去。影片最後有個鏡頭,一個美軍士兵和日軍士兵同時倒下,體現了導演足夠的悲憫。
本片同好萊塢其他許多經典戰爭片如拯救大兵瑞恩最大的一個區別就在於導演對待戰爭的態度上。看完本片的觀眾是決計不會想要發動一場戰爭的,而看完大兵卻未必如此。好萊塢許多經典戰爭片都不免美化戰爭、宣傳戰爭,他們體現的是一種理想主義與英雄主義,帶給人更多的是一種感官上的享受。卻不如本片這一類恐懼戰爭的戰爭片帶來的衝擊強烈。
因此本片又一次引發了強烈的討論。成功的戰爭片應當是教人看完電影之後恐懼戰爭,而如果你看完電影想要發動一場戰爭,這樣的作品即使再精彩,也是徹底的失敗。
另外據某些看過未刪節版的朋友表示,內地院線版還是剪掉了兩個地方。一處是那個綽號好萊塢的光屁股士兵,另一個是結尾處日本軍官切腹之後「介錯」的場景(也就是砍頭)。前者無傷大雅,而後者則影響了鏡頭的公平,有損導演的意圖。
(史歌出品,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史歌
2016年12月9日
※做兄弟,有今生沒來世——《赴湯蹈火》
※周星馳,最愛在他的電影里模仿這4個人
※黑色幽默、皮特、諾頓、大衛芬奇——《搏擊俱樂部》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
※殺戮還是拯救:《血戰鋼鋸嶺》中的人物和戰爭
※年度戰爭片《血戰鋼鋸嶺》憑什麼收割我的淚水?
※軍報贊《血戰鋼鋸嶺》:還原了戰爭本來的樣子
※《血戰鋼鋸嶺》:一部關於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
※軍醫也有顆勇敢的心,《血戰鋼鋸嶺》背後的精彩故事
※《血戰鋼鋸嶺》證明了戰爭片好看 《血戰湘江》證明了不但好看還能看哭
※血戰鋼鋸嶺是太平洋戰場最慘烈一役,但不要神話
※這部二戰電影僅預告片就能讓你動容,《血戰鋼鋸嶺》
※「我還要再救一個!」——《血戰鋼鋸嶺》
※比《血戰鋼鋸嶺》更慘烈!美國大兵患上戰鬥疲勞症!
※西裝是把雙刃劍,《血戰鋼鋸嶺》的演員教你怎麼穿
※電影《血戰鋼鋸嶺》以這場戰役為背景,沖繩島戰役戰地照片
※《血戰鋼鋸嶺》戰爭版行屍走肉 場面慘烈
※沖繩戰役有多麼血腥殘酷,《血戰鋼鋸嶺》真實還原可見一斑
※從《血戰鋼鋸嶺》看美軍二戰戰場救護
※《血戰鋼鋸嶺》影評:一個堅不可摧的信仰
※鐵血殺戮和溫情營救——《血戰鋼鋸嶺》演繹戰爭本質
※血戰鋼鋸嶺 太平洋戰場最慘烈一役
※《血戰鋼鋸嶺》這是一部感人而又偉大的電影,真心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