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盾:你讀懂《道德經》了嗎
王小盾 筆名王昆吾,溫州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國早期文化研究、中國音樂史和音樂文獻研究,新作《經典之前的中國智慧》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了解《道德經》先搞清幾個概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語出《道德經》)大家都能懂這個話吧,但老子為什麼說這些話,背後包含的含義是什麼?
我們先要弄懂幾件事。
第一,老子比孔子早,《道德經》可看作是經典時期形成的代表作品。關於《道德經》,人們基本看法是,它是中國早期哲學家的代表,最早探討宇宙本原,以尋求人類生存的最高準則。所以老子的學說在當時是有現實意義的,是一種獨特的救世學說。
第二,《道德經》學說的核心概念是「道」,這個「道」可以看作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和最終根據,存在於每個具體事物之中,追求「道」,就要遵循事物相互轉化的規律,以自然無為的方式回到事物的根本。
第三,老子運用類比的方法,闡述了他的生命哲學,比如以「母」「片」「地」「水」等來說明道。
根據這三個哲學的特點,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了解了「始」「母」「名」「道」這些概念的本來含義,才能了解《道德經》。
如何區分「子」和「巳」
但是「始」「母」「名」「道」這些本來含義是什麼呢?是不是大家都了解呢,這就不一定了。
為了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我們可以注意《道德經》首章裡面詞與詞之間的關聯。比如「始」和「母」是相對的一組詞,「無名」和「有名」是相對的一組詞,「無欲」和「有欲」是相對的一組詞。
因此我們要了解「道」,我們就要了解「無名」和「有名」的關係,「始」和「母」的關係,「無欲」和「有欲」的關係。
我先講「始」和「母」的關係。要了解「始」和「母」的關係,先要了解「子」,因為「母」和「子」是相對的事物。「子」這個字造出來是人們對嬰兒出生這樣的狀態相關聯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子」和「巳」常常難以區分,所以有「子巳同形」「子巳同意」的說法,而「子」和「巳」在古代確實也是同音的。
那麼怎麼區分「子」和「巳」呢?《說文解字》說了這樣一句話:「包,妊也。象人懷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子,人所生也……懷妊於巳,巳為子,十月而生。」
這個話就把「子」和「巳」攪在一起,不容易看懂。《說文解字義證》引用了一個古代的說法,說「陽氣生於子,終於巳」。
「子」有三種狀態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子」有三種狀態:
第一種是元氣起於子的狀態,代表了元氣,元氣是開始。同時它代表生下來的狀態,所以叫作「巳為子,十月而生」。
第二種是古代人有一個看法,「巳」就是「子」,「子」也是「巳」。
第三種是「巳」和「子」彼此之間還有區別,「陽氣生於子,而終於巳」,「子」通過陽氣演變為「巳」是一個過程,由「巳」通過胚胎的懷孕過程,又最終變成了「子」,我認為《說文解字》說的就是這樣的過程。
我們應該從「子」和「巳」的關係來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總之這兩個字的含義,和古代人懷孕過程的關注是相關聯的,古代人認為懷孕是一個延續生長的過程。同時有作為胚胎生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從頭到尾都是由「子」來完成的,但是完成以後這個「子」就是一個出生的「子」,跟「母」相關聯的「子」。
十二地支象徵著太陽升起和落下
我以前曾經研究過「天干地支」的來源,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了解清楚天干怎麼產生的,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怎麼產生的。但是我相信我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麼產生的搞清楚了。
根據語言學的材料,「子」最初的含義就是滋生的含義,丑最初的含義是紐的含義,寅最初的含義是引,卯最初含義是冒,辰最初含義是振,巳是已的含義。剛才我們說「子」和「巳」的關係,「巳」代表元氣,代表「子」的一種完成,但這是初步的完成,所以這個「巳」在胚胎階段,它仍然是包在胞衣裡面。午是代表陰陽相交午,未代表昧,天暗了,申是重申的含義,酉是封起來的門,代表留的含義,戌是消滅的含義,亥是閡藏的含義。
這十二字如果這樣解釋的話,它就可以把十二字看成太陽出生、升起從西邊落下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在祭祀過程中,對太陽運行的不同的階段加以記錄來形成的十二個標誌。左邊的圖就是把兩個太陽儀式跟十二個支的關係,在邏輯上它們是可以成立的。這個邏輯就是早上有一個迎接太陽的儀式,叫寅賓出日,晚上有一個送走太陽的過程,叫作寅餞納日。
從太陽的起降到人的孕育
王國維寫了一篇著名的論文,就是《殷卜辭中所見先王先公考》,他就考證這個少皞、摯、契、亥指的同一個人。那麼,亥是十二支的符號,契是商王的一個符號,摯代表晚上祭祀太陽的主持人。
我認為可以找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產生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它反映了太陽從冥這個狀態開始發生,開始紐節,進入天門,有人把它迎接到天門,然後天門打開,它就振動羽而飛升,到了「巳」的時候儀式結束了,它就繼續往上走,走到「午」的這個階段,陰陽開始發生轉換了。到了中午的時候,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就有了暗昧這種表現。然後到了「申」這個時候重新進行第二個儀式,迎接太陽下山,到了「酉」這個地方天門閉起來了,太陽就藏在曹圉這樣的地方,然後光芒慢慢熄滅,最後藏在非常深的地底下,完成了這樣的儀式。我的看法是十二支是因為關於兩個太陽的儀式而產生的符號。
聯繫剛才所說的「子」和「巳」的關係,這些符號彼此之間的關係,「子」和「巳」的關係跟太陽儀式有關聯,「子」和「巳」的關係和人的懷孕生育過程也是相聯繫的。
老子這樣看元氣的開始
想想看,古代人會怎樣計算一個人生命的開始呢?
我的看法是,古代人認為生命的開始在胎動的那個時候,通常把懷孕三個月當作生命的開始。《說文解字》說「女妊身動」,胎動了,妊娠就開始了。
《爾雅》有一個說法,胎就是「始」,開始的「始」和胚胎的「胎」字是同音字,是同意字,都是指生命出生。所以有大量的神話,描寫植物的種子和植物的果實形成,描寫人類的果實和人類的種子形成。
我們想起《道德經》里那句話:「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在漢代出現的帛書裡面,《道德經》這句話不是這麼寫的,他寫的是:「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我認為這個寫法就有問題,不如傳世的《道德經》準確。為什麼?天地之始是有道理的,講萬物之始是沒有道理的,天地之始就是陰陽之始,天地之分不是陰陽之分嗎?對於人來講什麼時候分天地,就是懷孕三個月時候分天地的。
我認為,《道德經》首章裡面所說的道就是元氣的開始,萬物的開始,它稱作「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那個東西,他稱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前的東西,他稱作「道常無名」的那個東西。然後到了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它叫做「始」,也叫做「二」,也叫做「妙」。為什麼叫做「始」呢?因為這個時候有胚胎了,胚胎開始了,天地開始了,陰陽開始了,但是這個時候雖然有開始,沒有名,沒有名就叫做「常名」。這個時候人是無欲的,到了「母」的階段,小孩生下來了,小孩哭出來了,他就得到名了,他就成為獨立個體存在了。
陳輝/整理
※回到地球後,景海鵬、陳冬為何要進行22天醫學隔離?
※那些讓我們突然濕了眼眶的話
※各國防「自拍死」出奇招:設禁拍區 發安全自拍指南
※2016十大有潛力改變世界的黑科技
※出招!各國嚴防作死風險
TAG: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