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四大名錦
「錦上添花」「繁花似錦」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成語,其中的「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來源於絲織物的一類織物名稱,可見「錦」的歷史悠久。「錦」起源於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孔子編撰的《尚書?禹負》中就提到「揚州厥篚織貝」。據漢代學者鄭玄解釋:貝是一種錦的名稱,用預先染好的絲,按貝的色彩花紋織成的。說明在商周時代就有錦的絲織物。在唐宋時代織錦工藝技術發展很快,花色品種很多。到了元代,則是織錦技術的鼎盛時期,用金銀線作緯線,織成富麗堂皇的織金錦。在現代,我國織錦的產地很廣,品種繁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雲錦、蜀錦、宋錦和壯錦,合稱「四大名錦」。
雲錦
「雲錦」是南京傳統提花絲織物的總稱,其歷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設立的官營織造——錦署,開始織錦,以其華貴,多彩燦爛,變換如雲霞而得名。雲錦在明清時代非常流行,專為宮廷織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宮廷服飾和賞賜用。直至晚清以後才流傳至民間。因現代只有南京一地生產,故通常稱為「南京雲錦」。
雲錦的傳統工藝主要有「妝花」、「織金」和「金寶地」等。妝花錦用色變化豐富,一種織物上的花紋配色多達十餘種,最多可達20~30種,圖案的布局嚴謹莊重,簡練概括。織金錦的花紋圖案全部用金線或銀線,或金銀線並用織成。金寶地錦的花紋圖案全部用金絲織滿地,再在金地上織出五彩繽紛、金彩輝映的花紋。現代織錦在傳統品種的基礎上開發成功,既保持雲錦的傳統風格,又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新品種,如雨花錦,敦煌錦、金銀妝、菱錦等。
總的來說,雲錦的花紋圖案布局嚴謹莊重,變化概括強,用色濃艷對比性也強,又常以片金勾邊,白色相間並以色暈過渡,圖案具有濃厚樸質的傳統風格,色彩華麗,別具一格。圖案的題材廣泛,既有大朵纏枝花卉,又有各種動物(如龍鳳、仙鶴、獅子等)和植物(如寶相花、蓮花、佛手、石榴、梅、蘭、竹、菊等),還有表示吉祥的「八寶」、「暗八仙」、「吉祥」、「壽」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種姿態的變換雲勢(如七巧雲、如意雲、和合雲、葉雲、行雲、卧雲、大小鉤雲等),栩栩如生,如見真情實景,尤其是在紋樣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絕倫,能充分體現賓主呼應,呼之欲出,而且花紋層次分明,花清地白、錦空勻齊。在配色方面,則運用了色暈與調和的技法,使紋樣色彩美麗動人。雲錦主要用於製作蒙、藏、滿等少數民族的服裝和服飾材料以及高級服裝,在古代則主要運用於縫製龍袍、裝飾宮殿和廟宇以及神袍、祭墊、帷幕等。
蜀錦
是指漢代至三國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織造的錦,大多以經向彩條為基礎起彩,並彩條添花,其圖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蜀錦質地堅韌而豐滿,紋樣風格秀麗,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錦的圖案有格子花、紋蓮花、龜甲花、聯珠、對禽、對獸等,十分豐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樂、長安竹、方勝、宜男、獅團、八答暈等圖案。在宋元時期,發展了緯起花的緯錦,其紋樣圖案有慶豐年錦、燈花錦、盤球、翠池獅子、雲雀,以及瑞草雲鶴、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在明代末年,蜀錦受到摧殘,到了清代又恢復了生產,此時的紋樣圖案有梅、竹、牡丹、葡萄、石榴等。
蜀錦的品種繁多、傳統品種有雨絲錦、方方錦、鋪地錦,散花錦、浣花錦、民族錦、彩暈錦等等。
1、雨絲錦
特點是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經絲組成,色絡由粗漸細,白經由細漸粗,交替過渡,形成色白相間,呈現明亮對比的絲絲雨條狀,雨條上再飾以各種花紋圖案,粗細勻稱、既調和了對比強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條間的花紋,具有烘雲托月的藝術效果,給人以一種輕快而舒適的韻律感。圖案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天安門、杜甫草堂、望江樓、百花潭、芙蓉白鳳、翔鳳游龍、蓮池鴛鴦、蝶舞花叢、葵花、牡丹、梅竹、龍鳳等。
2、方方錦
特點是緞地緯浮花,再單一地色上,以彩色經緯線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內飾以不同色彩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古樸典雅的花紋圖案,如梅鵲爭春、鳳穿牡丹、望江樓、百花潭等。
3、鋪地錦
又稱「錦上添花」,其特點是在緞紋組織上用幾何紋樣或細小的花紋鋪滿地子,再在花紋上嵌織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線),如寶相花等。色彩豐富、層次分明,顯得格外富麗堂皇。
4、散花錦
特點是花紋布滿錦地,常見的圖案有如意牡丹、瑞草雲鶴、百鳥朝鳳、五穀豐登、龍爪菊、雲雁等,富於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
5、浣花錦
又稱花錦,它是由古代名錦「落花流水錦」發展而來的,傳說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貴婦人根據溪水蕩漾的變化而設計的花紋,而且在錦織成後,多數在錦江上游溪水潭內洗滌,故名。其特點是地組織採用平紋或緞紋以曲水紋、浪花紋與落花組合圖案,紋樣圖案簡練古樸,典雅大方。
6、民族錦
一般採用多色彩條嵌入金銀絲織成,多用於民族服飾,故名。其特點是錦面上的圖案從經緯線交織中顯現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澤。常見的圖案有團花、葵花、「萬」字「卐」「壽」字等。
7、彩暈錦
特點是織紋華貴相映,明暗匹配,層次分明,並以色暈過渡,花紋絢麗多彩,別具一格。
四、宋錦
宋錦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錦院主持生產的織錦,二是指明、清時期由蘇州織造府主持生產的宋式錦。
宋錦起源於隋唐,因興盛於宋代而得名。相傳在宋高宗南渡後,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裝和書畫裝幀的需要,開始生產,特別是裝幀裱畫業的崛起,形成了特殊用途與獨特的藝術風格。宋錦是以純桑蠶絲或桑蠶絲經線和有光人造絲彩緯色織彩緯顯色的緯錦,採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種經線(面經用本色生絲,底色用有色熟絲)、三種有色緯線(花紋與地兼用的色緯和兩種專用織花紋的色緯)織成。宋錦紋樣繁複多變,圖案靈活多姿,題材廣泛多意。在南宋時,已有青樓台錦,紫鸞鵲錦、皂方團百花錦、柿紅色背錦、八角織錦、八角回龍、球路錦、衲錦、定勝四方、如意小龍、金錢如意、福壽全寶、春意紋菊、環藤蓮花、藤鳳菊枝、翠色獅子、倒仙牡丹、天下樂、練鵲、綬帶、瑞草、八達暈、銀鉤暈、白蛇龜紋、水藻戲魚、紅七寶金龍、紅遍地芙蓉、黃地碧牡丹、紅遍地朵花、方勝等40餘種,以獅、象、鹿、鶴、孔雀、鴛鴦、蝙蝠、蟲草和想像動物龍鳳等巧妙結合。此外,還有吉利祥瑞含義的八寶(如意、古錢、方勝、萬卷書、毛錠、犀牛角、珊瑚珠等)、八吉祥以及「壽」字、祥雲等。這些寫生紋樣,造型生動而流暢,構圖樸實大方,秀麗多彩,結構嚴謹古樸,加上幾何骨格添花,花中套花,花紋精細而飽滿,風格端莊,典朴娟秀,配色典雅和諧。宋錦的特點是質地柔軟,色澤光亮,花型雅緻,古意盎然,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現代宋錦主要產於杭州、湖州、蘇州等地。現代生產的宋錦又稱「仿宋錦」,主要品種有大錦、盒錦和小錦。
1、大錦又稱「重錦」,其特點是質地緊密豐厚,結構精緻,花地分明,顯色效果極佳。花紋圖案以仿古圖案為主,有豐登錦、答暈錦、寶相錦、植物花卉錦、宜男錦等,主要用於服裝的面料和名貴書畫的裝裱等。
2、盒錦是一種以桑蠶絲與少量棉紗用緞紋組織進行彩色交織提花的錦,質地輕薄細潔較疏鬆,花紋圖案大多是結合盒子款式,花紋滿地整齊正規,圖案多為對稱連續的橫條形。題材以動物(如獅子、游龍、雲雁、鸞鵲、翔鳳等)為主,配以牡丹、荷花、芙蓉、菊花、鐵梗、梅、蘭、竹等花卉紋的八花錦、十六花錦、二十四花錦為主題,並點綴「八寶」、「祥雲」、「瑞草」等,主要用於一般書畫裝裱、裝潢或衣料等。
3、小錦有素、花兩種,花紋細小。花紋以幾何紋和對稱小花紋為主,圖案大多採用吉祥如意的會意寫實,如八寶(古錢、方勝、書、畫、琴、棋等)、八仙(寶劍、扇子、葫蘆、纏枝、柏枝、笛子、荷花等)、八吉祥(寶壺、法輪、雙魚、海螺、花傘、百結、蓮花等)以及「壽」字、「萬(卐)」字等,主要用作廟宇佛幡、書及畫冊封面,以及工藝品禮盒裝潢等。
壯錦
壯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的著名絲織物,產生於宋代,在宋代,壯族稱為僮族,故壯錦又稱僮錦。以棉紗股線或麻紗股線為經、桑蠶絲為緯的色織提花織物,也有採用染色桑蠶絲為經、染色有光人造絲或金(銀)皮作緯織造。採用兩組經線和四組緯線在緞紋組織地紋上提織各色緯花,形成對稱花紋,或用多種彩緯線挑出花紋。壯錦的花紋圖案接近剪紙圖案,變化千姿百態。傳統的花紋圖案有花、鳥、魚、蟲、獸以及「萬」字、「雙喜」等文字圖案、線條粗壯有力,色彩艷麗,常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織成,色彩以紅、綠、黑、黃為主,一般多以紅色為背景,色彩斑斕,絢麗多姿,對比強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品種繁多,按服裝和服飾用途,可分為花邊綢、腰帶綢、頭巾、圍巾、被面、檯布、背帶、背包、坐墊、圍裙、床毯、壁掛巾、錦屏等等。
除了以上四種著名的織錦外,其他地方也有織錦生產,並各具特色。如傣族的「傣錦」,苗族的「苗錦」,廣西瑤族的「瑤錦」,雲南佤族的「佤錦」和拉祜族的「拉祜錦」,貴州布依族的「布依錦」,湘西和鄂西土家族的「土家錦」,海南黎族的「黎錦」,台灣高山族的「高山錦」以及西北地區的「回回錦」等等。
※影響地表徑流形成快慢的因素
※地面沉降之困
※旱災的氣候成因
※我國直轄市的變動
※雅丹地貌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