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上自混沌初開,天尊歷劫度人無數,我們的文明也在一次次的變革中得以前進和發展。縱然時代的意義已經有所不同,但修行從古至今都是道教人士所秉持的信念和行動真理。不論是時代為帝王師的老君的出世之道,還是如呂祖一般仗劍人間的慈悲化人,亦或者是謹遵祖師教化而深居簡出的修真得道,其實都是不同的世間修行法門。縱然歷代祖師給後學者樹立起無數的學習榜樣,但想要從先賢的腳印中去闡釋出修行的共通意義,似乎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到了近現代,因為固有的某些偏見,宗教——不僅僅限於道教——被扣上了封建迷信的大帽子。人們在信仰上的衰落,更導致「修行」一詞變成了文藝作品中的一種想像。世人但凡看到有修道者出現在城市街道上時,多會以怪異的目光去打量,甚至還會產生質疑。另一個側面,縱然偶有媒體曝出尚有隱居山中的修行者的新聞,這除了會給他們的隱居地帶來大量好奇的遊客外,並不會對真正的修持有太多幫助。當道教、道長、修行等詞語被人們無意間與風水、算命、捉鬼等等辭彙划上等號時,恰恰說明在這個人人皆具有話語權的「自媒體時代」,我們的修行腳步已經被時代落得太遠。


21世紀是一個屬於媒體的時代,且是一個屬於自媒體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掌握最大的話語權,每個人也都是最大的宣傳陣地。不論是道教內部人士,還是普通的信仰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他人認定為代表著整個道教的形象。也就是說,我們每個單獨的個體,早已經被時代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這是被迫的一種境況。

所以,在面對自媒體的洪水猛獸時,修行這樣一個值得被信仰的理念應該如何去適應當下社會的現狀,將會成為最值得深思的問題之一。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一、在媒介主導的時代,道教的生存現狀如何?

每個作為社會意義而存在的人,都不可能是脫離這個世代而獨立的存在。即便是道教的隱修者,他們也多多少少需要與這個世界保持著一定的聯繫狀態。在提出答案之前,先要想清楚一點:我們作為一個奉道者,修行在當下所面對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在當下媒體的時代中,道教的現狀是怎樣一個存在?又本應該成為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1、傳統媒介的式微,對道教來說意味著是更多的機遇,還是對自身問題的更大曝光?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道教曾一度被視為封建迷信的典型代表。在近現代的社會大發展中,道教毫無意外地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並且因為歷史的罪名而一直被大眾誤解著。尤其是在對言論控制更為嚴格的印刷媒介中,當道教想要為自己正名樹影的願望越來越迫切,最終卻總是發現連基本的發語權都被剝奪了。


這是現狀,不值得我們去為它過多抱怨,而是找到帶著鐐銬跳舞的最佳方式。現實中,道教想要更好地發展自身,只有兩條路更方便走:


其一,回歸最為傳統的民間自發的傳播方式,如很多民間正一道都是以個人在當地的影響力去繼續傳承並發展道教的文化遺產。真正去發揮一位道長本人的個人影響力。當這樣的個人影響力以由點聚面的形式慢慢匯聚起來後,其所形成的影響力會不可小覷。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這種傳教方式由來已久,其自身的優缺點也十分明顯。


優點是,通過與信眾的直接接觸,讓神秘的道教文化真正開始接地氣,開始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並且可以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為大眾講解什麼是信仰和修行。真正到群眾中去,才是最有功效的傳道方式。在信仰基礎比較好的地區,此類傳教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但與此同時,過分依賴於某個宮觀或者某位道教徒的單打獨鬥來傳道,不僅僅難以形成大氣候,甚至還會在信眾的心中形成盲目的個人崇拜。縱然也是向道,但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景象。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大部分道教徒的文化素質有限,其自身對道教經典的理解程度也並不深。單純地以輪迴因果等說辭去佈道,已經很難吸引到更多高素質人們的信仰,並且無法和其他宗教產生區別,難以形成自身有勢和特點。由此,也只會致使人們對道教逐漸遠離,最終逃離不開被遺棄的結局。

要想傳道,首先需要研究你的受眾對象。他們的文化背景,他們的所求所願,更為關鍵的是,只有了解到他們平時所接觸的媒介是什麼,才能通過更快捷、更直接的方式,架接起修行與大眾之間的橋樑。在這一點上,傳道的道長個人是自媒體,傳道的宮觀也是媒體的依託。縱然此種方法的利弊分明,歸根到底卻是以每個道長自我的修持為依託的。由此也就更加充分體現出了自媒體時代的特徵,做好自身,往往才是最為關鍵的要素。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其二,當以網路為重要表現手段的新媒體時代到來,有大批的道教後學者們熱情地投入到了網路平台的懷抱中。在這個可以自由發言的輿論場上,道教徒似乎真正找到了可以發出自我聲音的場地。

網路新媒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是成就道教思想傳播的優勢陣地,同時又更容易讓佈道行為中的不良方式更快曝光,因此此種傳道媒介和傳道方法依然值得道教信仰者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


(1)網路是一個全新的、自由的、開放的媒體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任何言論,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前提下,道教徒們可以完全根據自己喜好的方式進行傳道活動。並且網路具有超地域性,這使得五洲四海的任何與道教有關的活動都能在同一時間實現全球共享,並為更多求道無門的後學者提供了入道的契機。道教的傳播,因此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最好的時代。


(2)與此同時,因為新媒體對新聞和輿論的監管缺乏一定的力度,所以也容易造成另有企圖者利用道教的形象進行惡意宣傳。


縱觀當下電子網路媒介平台上的道教內容,雖然有不少平台是各大宮觀以及知名道長的宣發陣地,其中卻也混雜了許多陰陽術數之徒想要藉機牟利。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新聞觸發點的自媒體時代,不論好新聞還是壞新聞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互聯網上搜索的熱點。這就對每一個道教信仰者的自我言論與行動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此時的發聲,已經不再僅僅代表個人,而成為面向全世界的道教廣播。


因此,在面對新媒介時代時,道教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來引領整個宗教的傳播方式向著新媒體去靠攏,要對每一個教徒及普通信仰者都提出更為嚴格的儀範標準,努力去為道教樹立起更正面的形象。


對一個修行者來說,不論是面對什麼樣的媒體,其對自我修行的要求是不應該隨著媒體或者時代的改變而發生轉移的。正是因為能在萬變中堅守住自己心中的不變,所以歷代修道者才能香火綿延,而不是只做一個隨波逐流的紅塵客。這是這個時代背景下需要去深思的問題,同時也是修行者對自我修持的反省和覺悟。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二、面對新媒介,面對自媒體時代,東西方各有那些觀點可以借鑒並為之所用?


1、在西方文明的價值體系中,習慣於以二元論的方式來分析辨別事物的異同。在西方傳播學的觀點下,對新媒體的評判持有二元的觀點可表現為:社會的發展,即是新媒介推動的結果,同時又受到新媒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制約。


(1)人類的發展史,宗教的發展史,歸根結底都是與媒介相交流的發展史。


任何一個宗教想要發展,都必須要與更多的信眾進行交流和溝通。不論是道教的經文典籍,還是科儀符籙,所有內容的傳播都需要建立在媒介的架構上。


人類媒介的發展史,可以分為口語傳播、圖像文字傳播、印刷傳播和電子傳播四個階段。從早期的巫蠱之術以及圖騰崇拜,再歷經天尊講經說法,以及後代道經和道藏的整理和傳播,道教的漫長發展史一定是和媒介的發展史密切相關且相互依存、相互適應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當媒介已然進入電子時代,當以互聯網和移動客戶端為主要閱讀與交流平台的生活方式開始在人們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時,道教教理教義的傳播同樣也需要與當下的時代相適應。不論是道教網站的建立,還是微信公眾號的傳播,都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媒介。


(2)從「娛樂至死」到「最後三分鐘」,人們不斷在表達著對新媒體以及未知的隱憂。


在西方的媒介觀點中,以波茲曼為首的批判學派曾提出過「娛樂至死」的論調,認為當下的電子時代是媒介史上的「最後三分鐘」。他們認為,假設把媒介的發展史看成是一天24小時,那麼前三個階段的發展要佔據23小時57分鐘的時間,只有最後的三分鐘才屬於電子媒介。言外之意是說,因為電子媒介的產生,這對傳統媒介的生存造成了頗為嚴重的衝擊,甚至改變了人們閱讀、學習、交流和生活的方式,並對整個社會進程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在電子媒介時代,人們的閱讀更加趨向於碎片化和娛樂化,甚至還經常會出現「斷章取義」的負面現象。因此,西方的批判學家們認為,「最後的三分鐘」是媒介漸趨於消亡的階段,甚至還會對整個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宗教起源於文明之初,在歷經了幾大傳播媒介的變革後,面對電子媒介時代,其也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娛樂至死」的影響。尤其是一些激進的思想更容易擾亂原本應該清修的宗教生活。如某道觀被打砸,在尚不明白真相時很多教徒就已經在網路掀起罵戰。這不但背離了修行的本意,更讓自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還可能成為陰謀論者的槍炮。


(3)與「娛樂至死」的觀點相左的是,經驗學派認為,任何科技的成果都是時代進步的體現。要想在時代中生存,就必須先要肯定科技和文明的現狀,以及其給當代生活帶來的福音。


人類對任何一個時代的評價,都不會是簡單粗暴的。和波茲曼等批判學家相反,以麥克盧漢為首的經驗學派則認為,任何媒介的發展以及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其實都是科技和文明進步的象徵。我們既然身處於這個時代,就不應該只看到新媒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是應該更好地去學習、掌握新媒體的應用技巧來為自己服務。只有那些敢於張開懷抱去迎接新媒體時代的人,才是未來社會的主宰。


這一對待新媒體的觀點,其實是對宗教修行者最好的「媒體指導使用手冊」。面對一個新事物時,儘管宗教是傳統的繼承者,但卻並不應該成為新趨勢的抵抗者,這二者的角色從來都不是矛盾的。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人們對待新媒體雖然秉持了二元論的觀點,但這並不足以去阻擋新媒體的發展。如何能夠正確地去看待媒體給宗教的修行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影響,並在運用媒體的過程中盡量趨利避害,才是從任何一種二元對立的思想中吸收營養的最佳方式。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2、與西方文明不同,以道家智慧為典型代表的東方哲學思辨,在二元論的基礎上,更看重善惡之間的和諧,更側重於去思辨如何才能調和天地間的陰陽之氣。這也正是道教修行的根本源頭和終極責任。


(1)道教的修持,追求的是陰陽調和。在道教徒的眼中,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陰陽和利害關係。媒體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只有人為地為其加上感情色彩,才會讓媒體具有了利害關係。傷人的不是利劍,而是持劍的人。所以在面對新媒體時代時,如何才能用好媒體的平台,如何在新媒體的信息流中不改自己的修持心,是值得每一個宗教信仰者應該去認真考慮的問題,而非只是去責備網路或者其他媒體的善惡。


所以歸根結底又把問題回溯到修行是什麼的終極問題上。儘管道經中寫盡了諸多祖師對修行的教誨,但修行不僅僅只是要去「修」,更重要的意義是體現在「行」中。「修」和「行」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在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利弊時,如何用修持的心去面對,同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現出一個宗教修持者應保有的態度,這是新媒體時代下的道教修行者需要認識清楚的問題。


媒體永遠都只是表達言論和思想的工具,前提是,你能否成為一個熟練使用這一工具來為自己服務的人?


(2)基於此,也就引出了另一個關注點:當社會文明發展到自媒體時代,道教究竟需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時代的這一潮流?


道教自古有「法不傳六耳」的傳統,師父對選徒的標準也十分苛刻。但在網路新媒體時代,信息更趨於透明化。道教是否還應該固守自我,是否還應該堅守著祖師爺流傳下來的老傳統,而去拒絕世代的演變?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應不應該主動去適應潮流的問題上,通常會分裂出兩個看似不同卻有著內在相似性的方面。一是認為「道法自然」,適合當下時代的傳道,才是「道」的象徵和體現;一是認為弘道必須遵守傳統,以三皈五戒為最基本的綱常,只有在變化中守住不變的根本,才是道教之所以長存的前提。


「變化」與「不變」,正是道教亘古以來一直在探討的命題。變的是陰陽,不變的是太極,只有變化才是唯一的不變。所以是否應該主動適應時代,這本是不必要去糾結的問題。聖人說,和其光、同其塵。只有用當下人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傳道,這才是符合當下道教徒們的修行。而不變的,永遠是追求修持得道的那一顆真心。真正能夠決定一個修道人應該去做什麼事情的,必定是自己的心。只有心,才是既通向於「道」同時又連接著「器」的關鍵所在。心在哪裡,道才在哪裡,媒體才會變成或利或弊的一種具體顯現。如何對待自己的修道,也就應該如何對待媒體的發展和變化。


其實,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只不過是我們這個世代中修行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古時祖師修道雖然沒有新媒體的出現,卻也無法如我們這樣可以便利地獲得眾多修行法門。這也正是新媒體給現代修行生活帶來的利弊的抉擇。不論媒體如何發展,終究改變不了修行的本義。在澄心去欲、明心見性的修行過程中,本不應該受到任何物慾的牽引,媒體的誘惑只是萬千塵念中的一種。


這並是在承認媒體無用論。只有利用好這一新鮮事物,才更能夠對修行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修行的道路上,對我們造成阻礙的永遠都不會是具體的事物,而只是我們對世事的抉擇。


選擇,是永恆的難題,也是造就仙塵區別的唯一所在。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點擊播放 GIF/366K



三、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由三個要素組成:信息的傳播者,信息傳播的媒介與信息的接收者。


在媒體時代,我們每一個人即是傳播者,同時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而在新媒體時代,自媒體的勢頭越來越盛,每個最普通的個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媒介,自身早已經擔負起對信息的篩選、過濾、主動傳播和轉發傳播的多重角色。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要對每一個希望以更新的方式弘道的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自我要求標準和更多的社會責任感。


面對魚龍混雜的現狀時,必定要對所有參與到新媒體中的宗教徒們提出一個疑問,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媒體來進行合理的宗教傳道呢?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又該如何做,才能即保持一位宗教修行者的威嚴,同時更契合了時代媒體的特點而用新的方式來弘揚道教。


1、媒體是由人組成和運作的,所以最首要的一點取決於媒體人自我價值觀的擇定。


我們已經提到,因為歷史和教育的原因,不少媒體人對宗教——尤其是道教——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當輿論受到過多因素的制約時,媒體通常會選擇更加避險的方式,即寧可不說話不能說錯話,因此也就給一些誤解留下了存疑的想像空間。


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微博、微信等手機客戶端早已普及,個人在媒體平台上的發語權越來越自由,這就給了道教信仰者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去傳播道家思想以及個人的修持體悟。以個人為中心的自媒體傳播,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典型特點。


因為自媒體時代的利弊特點也十分明顯,若想要利用好自媒體為道教傳播正能量,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1)在媒體時代,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被稱為媒體人,尤其是針對渴望用更便捷的媒體平台來推廣道教文化的宗教修行者而言,如何在媒體時代做好一個媒體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為當下的修行。


自己是平台,更是平台要推廣的產品。當信息傳遞到受眾面前時,是否還能保持始發者所秉持的原汁原味?如何用不會產生誤解的語言與自己的受眾、信眾、粉絲交流,並且要確保在信息傳導的過程中避免「斷章取義」的情況出現,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第一,想要以自媒體的方式傳播道教文化,尤其需要注重傳播者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他個人對道教以及修行是否存在足夠明確的認知。認知自己,並提升自己,這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


第二,縱然媒體平台有很多,但每個平台都有其各自的突出特點,如微博的公開性、微信的高投放率以及傳統網站上的長久保存性等等,只有在更合適的媒體上去發布更適合自己的內容,才會使個人與媒體相得益彰。選擇對的媒體平台,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準則。


第三,即便是涉及到嚴肅的宗教修持內容,同樣也可以用更活潑的方式去表現。儘管我們對「娛樂至死」的理念持有批評的態度,卻不應該一味忽略時代特徵中的娛樂性。只有在嚴肅性和娛樂性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才能做到既保持宗教的威嚴性,同時又足以吸引普通信眾的眼球。


第四,重點仍舊要落在信息傳播者本人身上。任何形式的傳教,其實都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只有能從媒體上吸取他人所長,才足以補充自己在做自媒體時候的短處和不足。當保持著學習的態度去與素未謀面的信眾進行交流時,才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惡意舌戰。能做好自媒體的宣傳,本身也是修身、修性的重要功夫。


不論是個人還是媒體,永遠都需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去對待正在發生的一切。面對媒體時代,每個宗教修行者肩上都擔負著自己的一份責任。認清這份責任,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承擔,這才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所有信仰者的一種修行方式。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2)想要成為新媒體時代的自發宣傳媒體人,前提是要有一個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媒體平台來施展自己的才能。那麼,現在在已經存在的媒體平台以及許多即將要出現在大眾視野內的媒體平台中,在面對宗教問題時,他們究竟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任何一個媒體,都是一種思想言論的宣發陣地。宗教因為具有特殊性,所以很難在各大主流媒體平台上尋找到宗教的立足之地。但這並不等於說宗教就應該被網路隔離。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缺乏,所以才有更大的立足空間。如已經成長為道教門戶網站的道教之音,其最開始成立時只是做基本的道門資料的匯總工作。但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道教之音也從網路背後的「神秘」工作轉變為和各地真正的宗教修持者不斷進行交流、報道的平台,並藉此逐步壯大成為道教的門戶網站。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其實,道教之音網站的成長,恰恰可以作為一個宗教類網站該如何在媒體時代立足的典型示範。


其一,任何一個媒體的建立和運營,首要明白的一點是,自身究竟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去代替什麼樣的群體發聲。在整個輿論環境中,大眾對宗教的認知是存在很大偏見的,此時更需要可以傳播宗教正能量的媒體出現,告訴大眾一個宗教在當下社會中的所作所為。傳播事實,是媒體存在的基本。傳播信仰,則是媒體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其二,既然是要代表道教發聲,就更要明白作為一個道教類的媒體平台,肩上擔負的將是整個宗教的寄託,因此就要在網路的輿論洪流中敢于堅持去為本宗教發聲。比之於毫無意義的網路罵戰,把真正在做善行的人和事記錄下來。用真情感動這個彼此陌生的時代,這才是宗教可以長久流傳的根本,也正是網路新媒體存在的巨大意義,更是其社會責任感的直接表現。


其三,在修行的路上,永遠都少不了對老修行的求教,少不了對同輩人的對比,更少不了對個人自我修持的反思。一個宗教類的媒體同樣也需要去解決這幾個問題。媒體的存在不僅僅只是去報道和記錄事實,更需要去追索那些即將要逝去的故事,去挖掘即將要發生的未來。修行的意義在於求索,而媒體恰恰是當下人求索時最便捷的工具。只有不斷求索的媒體,才是一個對宗教人士具有吸引力的平台,更是一個具有長久存在意義的平台。


第四,宗教是人的宗教,媒體也是人的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想要建好一個人人喜聞樂見的平台,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時代,自發的上傳分享將是最好的自我宣傳方式。網路是免費的,但這個免費的環境需要所有用戶集體付出,由此才能實現更多信息的實時共享。一個宗教的慈悲,是更體現在對身邊的道友以及更多未知求學者身上的。慈悲的意義即是付出和共享,這和新媒體的時代特徵不謀而合。


立足於事實、信仰、情感、求索和慈悲共享這五個要素基礎上的宗教媒體平台,是最符合道教基本教義的平台,也將是可以超越時間性的平台。這五個要素是從修行的要義中提煉出來的共同點,也正是每個人修持者都需要歷經的修行階段。當把一個網路媒體平台和最普通的修行個人聯繫在一起後,所有的修行者也因此而成為了一張彼此交錯的網。


西方傳播學家米爾格倫曾提出「六度空間」理論,他認為世界上的任何兩個人之間通過六個連接點的關係,就可以使彼此成為相互關聯的對象。新媒體的出現,為我們每一個最普通的修行者和信仰者提供了無數個這樣的關鍵連接點。正是因為新媒體的存在,才讓修行超脫了一己之限,進而升華到萬物相連的新高度。


至於是不是要主動去觸碰這個連接點,最終只取決於修行者自我心中的一念間。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結語:


當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每一個道教徒都是應該踩著時代的洪波奮步向前的。只是在此過程中需要銘記,自己邁出的每一步究竟是為何。正如那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無關於用什麼樣的媒體去弘道,而是在於弘道的「人」。道教的發展需要和當下的實際相適應,道教徒的修行更不能和現代的生活相背離。以普通人做修真事,是對每一個修行者的基本要求。如果連當下的時代都無法適應,又如何去做一個超脫的神仙?


當這個答案在心中出現誤解時,其實也就失去了對新媒體時代評判的資格。至於現代意義上的修行,也就更無從談起了。明己明心,才是修行的本真。


(作者單位系山西省大同青龍觀,本文來自2016中國(溫州)新媒體和道教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論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老子》的現代科學意義

TAG:道教之音 |

您可能感興趣

曖昧與出軌,真的如洪水與猛獸嗎?
騰訊回應稱遊戲不是洪水猛獸精神鴉片,王者榮耀該何去何從?
側卧奶睡」,真的是洪水猛獸?
被圍攻誰之過?王者榮耀不是洪水猛獸
愛,莫如洪水猛獸般
資訊平台的推薦演算法,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新的精神毒藥來了?VR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離過婚的女人,洪水猛獸,這是真的?
激素真是洪水猛獸?談激素色變!
孕婦健身,是洪水猛獸么?
HR如何馴服情緒這頭洪水猛獸?
二婚的女人,真是洪水猛獸,脫韁野馬!
電子產品,是啟蒙老師,還是洪水猛獸?
遠古時代恐龍並非唯一霸主,如果人類穿越了,能戰勝這些猛獸嗎?
穩定的工作,不是洪水猛獸
如果人類回到遠古時代,能戰勝這些遠古猛獸嗎?
乳腺癌來時如洪水猛獸!6個瑜伽體式,幫您有備無患!
塔羅牌風水師李雲天:猛虎雄獅等猛獸的畫作不宜懸掛
史前猛獸巔峰對決:劍齒虎與恐貓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