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金匱》?第十二篇: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金匱》?第十二篇: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金匱》?第十二篇: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金匱》?第十二篇: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論一首 脈二十一條 方十八首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痛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卧,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


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

水在脾,少氣身重。


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


水在腎,心下悸。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輒已(一作轉甚)。

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


脈沉者,有留飲。


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閏劇,必有伏飲。


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

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脈偏弦者飲也。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支飲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氣,其脈平也。


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


苓桂術甘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朮三兩 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方見上);腎氣丸亦主之(方見腳氣中)。


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


甘遂半夏湯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藥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無)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葯汁,煎取八合,頓服之。


脈浮而細滑,傷飲。


脈弦數者,有寒飲,冬夏難治。


脈沉而弦者,懸飲內痛。


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九合,去滓,內葯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平旦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下後,糜粥自養。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 石膏如雞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溫粉粉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芍藥三兩 五味子半升 乾薑三兩 甘草三兩(炙)細辛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半夏半升(洗)


右八昧,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複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木防已湯方


木防已三兩 石膏十二枚(雞子大) 桂枝二兩 人蔘四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木防已二兩 桂枝二兩 人蔘四兩 芒硝三合 茯苓四兩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澤瀉湯方


澤瀉五兩 白朮二兩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支飲胸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厚朴大黃湯方


厚朴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方見肺癰篇中)。


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湯)。


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已椒藶黃丸主之。


己椒藶黃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藶(熬)大黃各一兩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一法四兩)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澤瀉一兩一分 豬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朮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附方


《外台》茯苓飲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 人蔘 白朮各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方見上)。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宜十棗湯(方見上)。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龍湯主之(方見上文肺癰中)。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


桂苓五味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溫服。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


苓甘五味姜辛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複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葯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老,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細辛二兩 乾薑二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逐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開,日三。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黃三兩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方見上)。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瓜蔞
一位醫生痛述:西醫是怎樣用「體檢」把正常人「幹掉」的?
1招教你輕鬆獲得更多好友投票!不愁他們不會投!
《金匱》?第十一篇02:小結
原來中醫自古就有把脈驗孕的方法,盤點古醫籍所載辨別男女16法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金匱》?第二十篇: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
《金匱》?第十八篇01: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
《金匱》?第十五篇01:黃疸病脈證並治·概述
《金匱》?第二十二篇01: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概述
《金匱》?第二十一篇01:婦人產後病脈證治·概述
《金匱》?第十六篇01: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概述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奔豚氣病脈證並治第八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02
《傷寒論》學習札記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四)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01
五味學苑:辨厥陰病脈證並治(一)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02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01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0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03
倪海廈講金匱要略 第15講—瘧病脈證並治第四講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腎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