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EVA》的神預言與《你的名字。》之補完

《EVA》的神預言與《你的名字。》之補完


  多年以來,似乎每到逢五的年份,日本動畫界都會爆發一下,其中很突出的是1995年,不但有《新世紀福音戰士》(即《EVA》)的TV版播出,而且還有《攻殼機動隊》的第一部動畫電影上映,兩者都是劃時代的作品。往前數十年,1985年有《機動戰士Z高達》和《棒球英豪》動畫版,並且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年份;往後數十年,2005年有《AIR》和《灼眼的夏娜》的動畫版,前者標誌著京都動畫的崛起,這家公司從此超紅火了五年,而後者是輕改動畫熱潮的開端。然而過去的2015年,日本動畫界既沒有超轟動的作品出現,行業風向也未發生大的轉移,可以說延續了2011年之後,萎靡不振的狀況。正當日本動畫人為業界擔憂的時候,今年(2016)終於有了新的現象級作品,那就是《你的名字。》。




  毫無疑問,《你的名字。》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尤其是在日本國內的票房,已成為僅次於《千與千尋》的日本電影。這是很驚人的,也是最耐人尋味的一點。不像別國觀眾可能是為了圖個新鮮,日本觀眾對於本國動畫是見得多了,理解起來也更容易,何況這原本就是面向日本國內為主的作品。日本觀眾在動畫和電影市場上的選擇那麼多,為何對這部動畫電影特別追捧?



  我想單純從藝術角度來分析,恐怕還是不太恰當的。因為藝術水準高低與否,和受不受大眾歡迎,並不成正比。像《Lain》《此時此刻的我》這樣的日本動畫,藝術水準雖高,但在日本也是小眾,即便是網上好評如潮的《星際牛仔》,其實離日本大眾還是有距離。對於那些受到廣泛歡迎的作品,尤其是票房極高銷量極好的那些,必然是深度契合了某種社會心理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名字。》之於日本人,應該不只是戀愛佳作那麼簡單。




  最起碼這還是災難片,而且是天災。眾所周知,日本的自然災害頻繁,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大災難,則是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其中又引發了福島核電站事故,至今都沒能解決好遺留問題。那次地震中日本也有不少感人事迹,例如女播音員遠藤未希,她在海嘯巨浪即將侵襲之際,通過廣播通知全縣居民緊急撤離,堅守崗位直至自己被巨浪捲走。假設以她的事迹為藍本來創作故事,那會是寫實性的災難片。然而《你的名字。》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並不是真實發生過的災難,這就為劇情中改變歷史留下餘地,而且也不會引來消費災難的指責。



  不過對於觀眾,尤其是日本觀眾而言,如果因為觀看《你的名字。》而聯想到真實災難,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換句話說,片中的災難是對現實災難的隱喻,從這一點來看,恰與《EVA》相同。因為《EVA》所描述的也不是真實的災難,同時又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那時候宮崎勤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消退,日本動畫產業處於低谷期,同時整個日本社會又處於經濟泡沫破滅帶來的幻滅感之中,加上1999年將是世界末日的可怕預言,(這個預言源自西方,當年傳播極廣,全世界都在討論都在擔心),導致了世紀末情緒的蔓延。就在《EVA》TV版製作並播出的1995年,日本又發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東京地鐵毒氣事件,這兩件事都強烈刺激到日本人的心靈。時隔二十一年,日本經濟持續不景氣,福島核災貽害無窮,右翼政府長期執政的現在,《你的名字。》大火特火。




  儘管題材和風格都完全不同,但《EVA》與《你的名字。》的可比性,實在是超乎了想像。《EVA》中的第二次衝擊,與《你的名字。》中的隕石撞擊,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代表了忽如其來的,非常慘烈的,創傷性的體驗,以及事後令人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這兩部作品的劇情走向卻是相反的。舊版《EVA》的劇情發展,那是將傷口越撕越開,悲劇愈演愈烈,痛苦越來越深,並且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引申,探討人類的生存,人生的意義等終極命題,而《你的名字。》卻是通過改變歷史,使得悲劇並未出現,於是痛苦的過去也就不復存在了。儘管男女主角因此喪失了相關記憶,忘記了兩人曾經有過的交往,但他和她再次相遇之時,卻還是能上演動人的一見鍾情。



  觀眾們在感動之餘,其實更應該想想,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這肯定要歸功於神奇的時空穿越,其中最重要的那次,則與兩個神奇物品相關。一是繩結,作為糸守鎮的傳統手藝,同時又是「產靈」的具象化,動畫藉此傳達出日本人的神靈觀念;二是口嚼酒,這個更是用來供奉神明的物品。繩結將男主和女主的靈魂連接起來,而男主喝了用女主唾液釀造的那壺口嚼酒,這又成為拯救行動的關鍵契機。可以說男女主角的夢中相識,以及他們對小鎮居民的拯救,正是來自於神明的暗中授意。這個故事在根子上是很傳統的,類似於神仙託夢救人的那種古代神話。




  不要忘記,這是日本的神明在救日本的人。《你的名字。》傳達出這樣的觀念,儘管日本的自然災害頻繁,但卻是受神明所眷顧的,通過藉助神靈的力量,人們能從災難中逃脫。日本的神靈很好很棒,能夠通過神力救人;而日本人也足夠聰明,能夠領悟到神的旨意;日本人是能與神明溝通的,這正是神道教的核心觀念。以委婉的方式推崇神道教,暗含日本人的民族主義。故事中的那顆彗星是在分裂之後才撞到日本,不如設想一下,假設另外分裂出來的碎片,撞擊到了臨近的韓國,那韓國的神能救韓國的人嗎?



  相比之下,舊版《EVA》所蘊含的觀念完全不同。其世界觀是以猶太-基督教神話為基礎的,跟日本傳統文化關係不大。如果說德日混血美國國籍的明日香,代表的是外來的西方化的女性形象,那麼綾波麗則代表了男性的戀母情結,並且帶有一些日本式的女性特點,例如說循規蹈矩,服從上級指令,以及那溫柔的一笑,不過也別忘了,她又是內心空洞的克隆人。其實這就已經折射出製作者對於日本傳統的複雜態度。舊劇場版中綾波麗最終拒絕了碇源渡的要求(「我不是你的人偶」),這是對她此前順從形象的反叛,傳達出要做自己的選擇這一理念,聯想到《EVA》TV版最後一集的標題,正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我」。




  既不是呼喚神,也並非呼喚愛,可見《EVA》的中心思想,並不是要藉助神力來拯救人類,也不是要依靠他人來獲得拯救。儘管反映了人心的各種脆弱,但《EVA》強調的卻是要自立自強自救,儘管現實中有很多痛苦,但卻要堅強地活下去。舊版《EVA》的劇情那麼慘,但其根本是要人們正視現實中的創傷性體驗。對於創傷性體驗及記憶的正視,這是很多日本動漫和遊戲共有的命題,其中不少都是偏宅向的黑暗系作品,例如說《機動戰艦》《此時此刻的我》《黑街二人組》《妄想代理人》等,其中陰暗面都是有指涉的,主人公要直面創傷,不再逃避,這就體現出他的成長。



  與之相反的方向,則是對痛苦的徹底消除,當現實中的創傷消失了,於是世界變得美好。《你的名字。》顯然已成為這類作品的突出代表。其中並不是沒有傷痛,但都得到了妥善的消除:餐店打工遇到存心不良的客人,但還有照顧你的女前輩;隕石撞擊的慘痛事件,通過改變歷史,變得無人死亡;男女主喪失了過往的記憶,但還是能一見鍾情……這個作品關注的不是如何面對苦痛,如何面對不好的現實,而是認為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改變現實的存在,重新享受陽光下的溫暖。




  儘管男女主角的努力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是《你的名字。》並不屬於那類讚頌拼搏奮鬥的勵志類作品。因為整個故事的起因,瀧和三葉在夢中交換身體,並非意識清醒下的主動選擇。對於三葉來說,儘管喊過下輩子要做東京的帥哥,但是如果直接問她是否想要和東京的帥哥交換身體,那恐怕是不會答應的,因為這畢竟是兩回事。其實後面的劇情已說得明白,系守世代相傳的巫女一族,歷來就有與別人在夢中交換身體的現象,可見這首先是由三葉的血統所決定的。下輩子要做什麼,這種說辭本身就帶有認命(這輩子幹不成)和悲觀(這輩子死了才能有下輩子)的意味,並不是這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達成什麼。只是因為她身為巫女,有神靈相助,才能以另外一種方式,間接地達成願望。對於男主瀧來說,這就更是意想不到的事件了。因此這個故事的起因,並非自由意志的選擇,和那種主人公明確樹立目標,不斷為之努力,如「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那種經典的勵志風是明顯不同的。




  從本質上來看,這個故事的發生和經過,幕後真正的主導者是超自然力量,其實也就是日本的神靈。男女主角看似自由行動,實際上卻是尊崇了神的旨意。先是夢中交換身體,使兩人結識並增進感情,再到用口嚼酒供奉神體的那個特殊日子,使男主通過交換身體參與其中,這裡面都是有神力的支撐,都是有著刻意的安排(為什麼做口嚼酒的那天不交換身體?供奉的那天卻正好交換?男主角喝了口嚼酒之後,又正巧交換到災難發生前的當天?這都不是用巧合就能解釋的)。而這一切說到底,為的就是讓男主領悟,讓他行動起來拯救小鎮。




  換個角度來看,為了吸引男主前來拯救小鎮,神明賜予了男主一份特殊的戀愛,讓他有了一段奇幻的經歷,當他領悟之後便去主動尋找小鎮。起初找不到,那是神在考驗他的耐心,而他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心意之後,馬上就出現了關鍵的路人,很快就獲知了確切的地點,甚至當他到那裡之後,食物都不用自己帶。男主角是很聰明的,最終他按照神意完成了任務,至於失憶,則是因為改變歷史這個天機是不可泄露的。幾年之後,他和女主角激動地相遇,證明了神對他的肯定和恩賞——能夠使人夢中交換身體的神靈,讓他和她保持潛意識中的好感,再安排這樣一場「偶遇」,又有什麼難的?




  單從男主的角度來看,這就等於是神將一項奇特的體驗賜予他,而他弄明白之後努力一番,最終抓住了這個機遇,獲得了人生的幸福。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地方,並不是純粹的個人努力(男主的拯救計劃並不成功,關鍵還是女主居然一下子就說服了父親,全小鎮的人居然一下子就都避難成功,這難道不是神跡的又一體現嗎?),而是要理解並順從神的旨意。  




  如此看來,《你的名字。》的神道教色彩之濃,放在日本動畫中也是相當突出的。神道教可不只是民間風俗,其實更與日本政治,特別是右翼密切相關。神道教文化中有鼓吹日本文化特殊性的一面,稱日本是神國,日本人比其他民族高等,當年為對外侵略提供理論支持和精神助力,在歷史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記錄。何況現在還有臭名昭著的靖國神社。《你的名字。》,並不涉及到敏感的政治或歷史問題,卻是以一種委婉的,娛樂化和浪漫化的方式,對日本文化特色進行美化和宣揚,從繩結祭典和服等物質形象,到和歌萬葉集代表的古典文學,再到產靈神體等神道觀念,弘揚日本傳統文化的意圖,高度凝聚在這部作品之中。




  從日本國內的政治文化譜系來看,《你的名字。》即便不算右翼,至少也應歸入右傾。一般說來,日本右翼喜歡強調日本文化傳統,而日本左翼則很看重戰後民主體制。《你的名字。》在日本動畫界的對立物,應該是神山健治監督的《東之伊甸》。兩者都是用戀愛偶像劇的形式,搭載一個拯救日本的故事,甚至裡面都有失憶情節,然而兩者的風格卻是相距甚遠。




  《你的名字。》營造出濃郁的和風,《東之伊甸》則呈現出國際化的審美,其中有很多的西方元素。兩者故事舞台中都有東京,但面對的方向卻完全不同:《你的名字。》是強調並且重建了東京與日本鄉村日本傳統的聯繫。而在《東之伊甸》中,東京則是體現了與外國的聯繫,國際化的東京是日本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人與人的連接在這兩作中都有重視,但實現的方法很有不同:《你的名字。》中是通過「產靈」來實現的,而在《東之伊甸》中則表現了手機通訊和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作用。這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產靈」根植於日本神道教,其實這屬於宗教信仰的範疇,具有民族性和排他性,而互聯網則是現代科技產物,開放性要大得多。當然兩者最大最根本的區別,還是在於對日本社會的看法不同。




  從《東之伊甸》來看,日本社會是有大問題的,已經是到了必須要變革的地步。至於變革的方向,從技術上講,這是要促進互聯網圖像識別等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並藉此來推動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從精神上講,則是要正視並且幫助弱勢群體,尊重每個人的個人價值,強調勞動者而不是付費者的貢獻,反對將國民看做是構成國家的零件;從社會理想上來說,這是對日本舊有體制的否定,含有社會革命的思想。總而言之,《東之伊甸》告訴人們,新技術新思想出現了,舊東西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日本人啊大家要向前看。




  再來看《你的名字。》。此片告訴人們,日本社會是有些小問題,但在整體上還是很美好的。面對災難(劇中的彗星撞擊),日本人需要求助於本土的神明,千年以來的傳統。從技術上講,古代傳下來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物品,特殊世襲家族(巫女)的血脈遺傳,這是和神明溝通的工具和橋樑;從精神上講,片中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宣揚,圍繞著神道教這一文化核心;從社會理想上來說,其實就是小修小補,維持現狀。




  對於日本社會既有秩序的維護,《你的名字。》以非常隱蔽的方式完成了。女主角宮水三葉的身份其實很不一般,很多觀眾只注意到她身為農村人(這是使大眾移情的技巧,類似的就像西方媒體發些新聞,炒作英國皇室成員的瑣事,不知不覺中讀者就感到皇室的距離近了,皇家的形象也就變得親民起來),而忘了她身兼町長之女和巫女之職的高貴,如果放到日本戰國時期,她就相當於是個小國的公主(例如說《異邦人 無皇刃譚》中的小國)。




  三葉在做口嚼酒儀式的時候,有路人在一旁諷刺,這就代表了群眾中有些人對傳統的懷疑和不屑。隕石衝擊毀滅了小鎮及居民,尤其是巫女的死亡,以及小鎮事後被廢棄的現實,這就意味著日本神道及傳統的滅亡,所以日本的神明才會出手。至於其中的解決辦法,本質上就要改變歷史。神道教曾經是日本的國家宗教,二戰後日本政府才將其規定為民間宗教,而這其實是美國按西方模式改造日本的重要舉措之一。戰後西方文化湧入日本,衝擊著日本的傳統。




  三葉和敕使被另外一些學生嘲諷,這又代表了對權力階層不滿的民眾。「町長和建築隊……各自的小孩也玩在一起了?這大人的工作做得夠徹底啊!」町長代表政治權力,巫女代表宗教神權,建築隊則代表產業經濟,而名取早耶香的播報暗指媒體,可見宮水三葉,敕使河原克彥和名取早耶香,這三個人的朋友關係,隱喻了統治力量的聯合。而在故事中他們對於小鎮的拯救,正是對於那些懷疑傳統的,反對當權者的人,狠狠地打臉。當年嘲諷三葉和敕使的男女三人組,片尾交代了他們的去向,從中很容易就能發現,他們做的是超市收銀員等偏底層的工作,這跟男主要成為的建築師沒法比。




  相比女主三葉,片中沒有為男主立花瀧設定特殊的身世,這就更有利於給男性觀眾提供代入感,反映出《你的名字。》更傾向於男性視角(《東之伊甸》則是女性視角,女主森美咲顯然是普通平民,而男主儘管身世有點撲朔迷離,但他在得到SELECAO手機前是送報紙的,其實比女主更底層)。所謂工作難找,暫時讓他先找不到動作,其實又是拉近與觀眾距離的手段。因為立花瀧一旦成為建築師之後,社會地位可就高了去了。建築師在日本是很受推崇的高端行業。另外男主打工地點是意式餐廳,這也是很有檔次和情調的地方(輕易就答應免單,也暗示著餐廳有錢),相比很多動畫中的家庭小店打工,可要高級多了。另外他和同學關係不錯,人際圈子感覺不會差。




  日本在傳統上就是等級分明的社會,日本傳統文化就是要求每個人各安其位,下層人要在上位者的領導下行動,階級固化流動性很小。再來看男女主角的戀愛,這在本質上是神明牽線的結果,很明顯地象徵了重建日本城市與鄉村的聯繫,現代日本與古代日本的融合。由此可見,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要推動日本內部的整合,按照日本本土神明的指示,回歸到日本傳統社會中的那種和諧上來。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這部動畫是不合格的,而日本傳統本來就不是人文主義。




  從政治隱喻的角度來看,故事中對小鎮的拯救,更是耐人尋味。男主擬定的計劃,施行起來不怎麼成功,奔走呼號也沒什麼人響應,其實這暗示出民眾的無知,或者說年輕人不該如此行動(最終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向町長報告,勸說他)。當町長一聲令下,人們短時間內就都去避難了,也反映出日本人的服從性和組織性。這並不是那種單純的一群小孩拯救了大人的故事,因為町長也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的功勞不小。促使他做出正確決定的,則是他的女兒三葉。而這個避難的指示,說到底是神的旨意,通過男主傳達給女主,再由女主傳達給父親,如此才能成功。三葉身為巫女,她是神的代表,而三葉的父親是町長,代表了世俗政權。前面的家庭不和,意味著世俗權力與宗教神權的矛盾。後面三葉成功說服了父親,此舉不僅使人們避開了災難,而且等於是挽救了父親的仕途並帶來政績,這是宗教神權拯救了世俗政權。此事之後,三葉與父親之間的家庭矛盾,估計也會得到彌合。然而這在隱喻意義上,就有象徵世俗權力和宗教神權的再次聯結,這個令人不安的意味。




  分析到這裡,估計有讀者會說了,日本神話和神道等傳統文化元素,其實在日本動畫中並不少見,你這是過度解讀了吧?事實上,不同的作品,對於這些元素的運用不同,由此而傳遞出來的思想,也正是千差萬別的。例如《鴉karas》中也有不少日本傳統文化元素,然而這部作品的寓意是社會批判性質的。對於《你的名字。》來說,其特殊之處並不是採用的文化元素本身,而是作者藉此傳達出來的思想,以及隱晦的象徵。採用相似元素的日本動畫不少,但要能夠做出像前文那樣的讀解,這樣的作品可就不多了。




  當然這還只是不易覺察的微妙隱喻而已,《你的名字。》在右傾上並未走得太遠。這部作品暗含的右傾,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傾向,迎合了當前日本的主流心態,也與日本政府的文化政策遙相呼應。《你的名字。》,從故事內容上來看,體現出順從神意就會帶來好的結果,而在現實中,這部作品也正是順從了日本主流的民意和官意,因此獲得了超高的票房。




  右傾化正是當前日本社會的趨勢,但這和極右化又是不同的。對於日本多數民眾而言,左翼老說日本的戰爭罪責,固然感到不喜,另一方面,極右翼想對歷史翻案,想恢復戰前體制,那也令人害怕。說到底,二戰是極具創傷性的記憶,不管以何種方式去觸碰,面對這個重創都會感到痛苦。想要舒服的話,最好是去忘掉它。福島核事故,經濟長期低迷,等等,令日本人頭疼的問題,都是現實性的創傷,也是越討論越煩。而《你的名字。》恰恰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夢幻,通過時空穿梭改變歷史,使創傷性記憶消失於無形。與此同時,這部動畫中對民族文化的宣揚,又會令日本人感到自豪,精緻的畫面展現出日本的美,日本人於是欣喜地沉浸其中。通過觀看《你的名字。》,日本觀眾應該是能在短時間內,忘掉日本的痛,同時又想起了日本的好,這樣的作品誰不喜歡?




  其實按照愛情片的標準來看,《你的名字。》反倒是有些問題的。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如何一步步地愛上對方,雙方在戀愛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這才構成了戀愛的核心。可這部作品恰恰在此方面動作快了點,男女主角相互愛上的過程顯得倉促,愛上的原因從根本上說就是來自於神的旨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戀愛,夢中交換身體作為起因,並非清醒自覺的選擇),故事的重點其實是在後面,看男主如何拯救他的愛人。這部作品的妙處,並非戀愛的實質和過程,而是營造出戀愛的美妙氛圍,給人的感覺是日本很美,真的很適合戀愛,日本人戀愛好浪漫呀。另外《你的名字。》也並非柏拉圖式的純愛片,像是交換身體後的摸胸,喝女主口水釀造的酒,等等,這都明顯帶有肉慾的意指,也就是在玩擦邊球,有些評論說這是宅文化的體現。




  迷戀二次元中的色情,如今似已成為御宅族的標籤,然而這其實是近些年來萌系動畫熱潮帶來的影響。御宅指的是熱衷且精心研究漫畫動畫遊戲輕小說的人,並且可以泛指到熱衷於某種次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極深入了解的人(有趣的是,醉心於日本傳統藝術的人很少以御宅稱呼)。迷戀二次元中的美少女,只是其中的亞文化之一。宅男沉浸於二次元世界,因此也就造成了與現實社會的隔離,御宅族不被日本主流社會待見,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了。這次《你的名字。》在日本獲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監督新海誠從此變得大眾熟知,有些評論就認為這代表著宅文化成功走向了大眾。




  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你的名字。》成為日本的社會性話題,這不就和當年的《EVA》類似么?新海誠的二次元風格,以前的欣賞者多為宅男,現在能夠引發大眾熱潮,這不就是宅文化被大眾接受的證明?




  如果宅文化只是對於一些亞文化元素的愛好和沉迷,那麼其中一些不太過分的風格化元素,被大眾接受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你的名字。》在日本的大熱,正是證明了二次元的美女帥哥,二次元的唯美場景,只要處理得當,大眾也能接受,並且很喜歡。




  既然如此,那麼為何御宅族在日本過去長時間內(如今已有所好轉),不受社會主流所歡迎?其實大多數深夜檔宅向動畫,並不見得有什麼噁心。多數宅男對亞文化的愛好,也沒極端到變態的地步。




  在我看來,其中還有更核心的原因,同時又是日本主流媒體通常迴避,並不敢於明說的東西,那就是宅文化中蘊含了叛逆,即是對日本主流文化,日本現實社會的逃離和批判。為了更好地解釋這一點,還是得回顧一下日本漫畫和動畫的歷史。




  與古已有之的日本文學,二戰前就已繁榮過的日本電影不同,現代日本漫畫是戰後的產物,是在日本戰敗之後的廢墟中發展起來的,至於動畫則更晚。手塚治虫是日本的漫畫之神,動漫產業的奠基者,他的首部職業漫畫作品發表於1946年。那可是日本人窮困潦倒的時期,整體文化氛圍也是傾向於反思,以及進一步學習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文化。除此之外,戰後日本左翼運動曾經風起雲湧,雖然在政治鬥爭上失敗了,但在文化上仍然造成了影響。因為是在戰後的時代環境中生長起來,所以日本動漫其實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就有一股反思和批判的意味潛藏其中,這在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等大師的作品中都不難發現,實際上他們將思想性變成了日本動漫的傳統。從內容上來看,過去長時間內,日本動漫人最熱衷的事情,並不是刻畫本國的風土人情,反倒是大量吸收外來文化,表現外國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許許多多的日本動漫名作,實際上飽含了各種舶來文化,因此也就為日本人營造出新的精神世界,不同於日本的傳統和現實。至於宅文化的興起,則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宅文化推動日本動畫往成人化思想化的方向發展,並且在吸收外來文化上做得更深入,正是延續了前輩們的反思精神和開放態度。




  換個角度來看,日本動漫界吸收了不少叛逆分子,這些人對日本現狀有些不滿,想要有所改變。其中有左翼,也有右翼,思想傾向多種多樣。總的說來,受西方左翼思潮(泛指,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等都包括)的影響最為明顯。除此之外,跟隨日本政府和主流社會步調的作品,當然也是有不少的。叛逆或順從,構成了一條相互競爭的暗線。




  反思與批判,在日本動漫中並不鮮見,甚至還很主流,尤其是在宅文化領域。庵野秀明的《EVA》,強調的是個人獨立;《機動戰艦NADESICO》,表現了政治的黑暗。兩者都是對日本文化的深刻反思之作。一些日本動漫創作者,很會把娛樂性和思想性結合起來,有些東西是要多想想才能發現的。Macross就是機戰歌姬三角戀?其實多元文化主義才是這個系列的精神內核,而這又是很西方的東西,並非日本的現實。再從大眾化的動畫電影來說,最著名的宮崎駿,他的作品有符合日本大眾的一面,但也有反思和批判的另一面。《千與千尋》中的尋找自我,其實和《EVA》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起風了》在政治上很有爭議性,一方面我們可以批判這個作品對於污點人物的美化,以及在反戰立場上的曖昧感;另一方面,這部作品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缺陷(追求美的設計師最終導致了毀滅),並且也是將歷史上的傷疤,再次提到檯面上來,促使日本觀眾去思考。另外宮崎駿和吉卜力的很多作品都展現出歐洲風情,這也代表了開放的文化態度。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作品的存在,日本動漫的整體形象就不只是娛樂那麼簡單。不少日本動漫精品,暗含了對於日本社會的批判,或是描述日本以外的世界,講述日本以外的生活,這也能擴大日本人的視野。日本動漫中的反思性,使其和主流社會產生了矛盾,但在另一方面,這也是推動日本前進的思想動力。




  前不久,澎湃新聞對日本哲學家東浩紀進行了專訪。《專訪哲學家東浩紀:民主正在被「公共無意識」操縱嗎?》一文,裡面有兩處關於宅文化的重要討論:




  

澎湃新聞:你在今天的講座中提及,今天的御宅族已經和你十五年前寫《動物化的後現代》的時候完全不同了。在什麼意義上,已經完全不同了?




  

東浩紀:我感到我十五年前寫作這本書時想像的御宅族的未來不該是今天這個樣子。十五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御宅族文化是被社會邊緣化的、壓制的文化,然而現在它是我們的國家「軟實力」,它成為了「COOL JAPAN」——日本的文化輸出政策。巴西奧林匹克閉幕式的「東京八分鐘」部分,我們的首相cos成超級瑪麗登場,現在日本的動漫、電子遊戲已經不再是亞文化,而是我們的民族驕傲。我想,在十五年前,御宅族們會無視或拒絕這種被主流接受的方式,然而現在年輕一代的御宅族們卻簡單地擁抱主旋律的授勛。作為一名老御宅族,我個人感覺年輕一代很幼稚,尤其是他們對政治收編的欣然接受。曾經作為亞文化的御宅族文化,和其它的比如搖滾、朋克、黑客等「反文化」類的亞文化不同的是,御宅族從未有過反對建制和權力的政治行動。日本的御宅族亞文化是完全「去政治化」的。他們只是遠離政治領域,卻沒有過政治上的反抗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也出現過很多具有「反文化」性質的亞文化,但御宅族並不屬於他們。所以,在一方面,御宅族被邊緣化,另一方面它自身又拒絕成為主流的一部分。




  

澎湃新聞:然而,你十五年前在《動物化的後現代》一書中曾提及,御宅族文化和日本的新保守主義政治勢力有天然的文化聯繫。而今天御宅族似乎也被證明成為了日本新保守主義政治力量,即自民黨傳播他們右翼意識形態的主要社群,利用這一群體來反對戰後所建立起來的進步主義的市民社會意識形態。比如,日本御宅族的社群網站NICONICO就被曾被日本右翼政治家用作其政治辯論的平台以對外展示新保守主義在年輕人中的高支持度。你能談談這一現象嗎?




  

東浩紀:是,我在十五年前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有過這樣的預感,也預測過這樣的可能性。不過,我要澄清的首先是,御宅族和「反文化」不同,即「御宅族運動」和反權力的運動不同。其次,要理解「去政治化」的表現和右翼保守主義政治趨勢的關係。在日本,很多人認為御宅族是右翼的,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沒有證據的偏見。出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一代人,很容易認為御宅族是危險的社群。雖然御宅族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民族驕傲和中央的文化政策,但這種偏見仍然存在。但另一方面我認為也需要對年輕一代御宅族自身的政治幼稚性保持警覺:他們對於被政治利用的欣然接受,對於日本民族主義的高認同度。事實上,收編御宅族文化的不只是日本的政治家,還有日本的大企業。日本的資本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御宅族們的消費力量。我想要說的是,這一情況必須從兩方面來看待。我們需要反對那些妖魔化御宅族的偏見,因為日本御宅族文化的存在,有著某種象徵意義——日本後現代社會的自由;但情況在發生變化,日本御宅族文化逐漸演變出了另一種象徵意義——日本的民族驕傲和日本的排外主義。




  看到以上這些論述,就可知神山健治的悲哀了。從《攻殼機動隊SAC》中的笑面男,《東之伊甸》中的肥宅等不難看出,他對御宅族寄託著反體制的希望,他希望從中湧現一些人,成為堅持正義的代表,站在政客和大企業的對立面上。然而現實卻是新一代的御宅族,缺乏反抗性容易被收編。如今《你的名字。》在日本的火爆,正是標誌著收編進入到新的高潮。




  《你的名字。》作為日本動畫最新的成功典範,其實質上是小清新唯美風格與民族主義的融合。該片對於右傾化民族主義的把握,拿捏的尺度非常精準,可謂典範。一方面要宣揚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太露骨,不能直接涉及到敏感問題(那樣就不利於文化出口了)。要以娛樂化的方式宣傳日本的美好,對於外國觀眾而言,這就是部新鮮有趣的商業片,以及日本風情片。其實這在日本動畫上也早有先例,例如說2014年的《哆啦A夢 伴我同行》。




  《哆啦A夢 伴我同行》和《你的名字。》在劇情邏輯上是相似的:都是天降一個好運給我,忽然來個機器貓陪伴,忽然就能和美少女交換身體,然後接下來就是把妹,主角也都是通過時空穿越,完成了英雄救美。(在《哆啦A夢 伴我同行》中,對「雪山上的浪漫史」的改編至關重要,動畫藉此背離了原作,呈現出價值觀的轉變。)異曲同工的是,兩者都在用力美化和宣傳日本:《哆啦A夢 伴我同行》中鼓吹了日本的高科技(劇中短短14年時間,東京完成了從七八十年代風貌到未來科技都市的轉變,另外未來靜香家裡也是那麼地富裕和奢華),而在《你的名字。》中則是吹捧日本傳統宗教和文化。兩者又同樣表現出,對於個人幸福的患得患失,並藉此催淚煽情:機器貓走了嗎?還會回來嗎?美少女躲過災難了嗎?失憶之後兩人還能再相戀嗎?結局也都是令人欣喜。




  因此日本動畫人做出《你的名字。》這種作品,這件事情本身並不奇怪。從內容上看,身體交換,時空穿越,失憶等都不是什麼很特別的點子。從技術上看,畫面雖然很精美,但也還沒到別人追也追不上的地步。2016年這部作品的出現,不像1995年的舊版《EVA》和《攻殼機動隊》那樣,代表著製作實力的顯著提升。說起來,新海誠製作下一部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傾向相似的劇本,其他的監督和編劇也能完成;至於漂亮的畫面,這個就更不具壟斷性了,因為風格不是唯一的。真正微妙的是,其他監督能不能像他那樣,獲得強大的團隊支持。




  能在日本這個動漫王國,創造票房奇蹟這個事實,才是《你的名字。》最轟動的地方。因此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廣告效應,促使其他國家重視這個作品。對於看日本片不多的外國普通觀眾來說,該片的大眾娛樂性,以及異國文化的新奇感,足以造就高票房。而在實際上,對於日本動畫產業來說,《你的名字。》的票房奇蹟,恐怕是一場黑天鵝事件。




  大家還記得嗎?上一次話題性事件的大爆發,那是被公認為佳作輩出的2011年。那一年的代表性作品,《魔法少女小圓》,《迴轉企鵝罐》,《進擊的巨人》,都暗含了對於社會的思考。過了幾年,宮崎駿讓庵野秀明為《起風了》的主角配音,又說過「我沒有興趣執導《風之谷》的續集,不過如果庵野秀明想拍的話,那就讓他拍吧」,這些舉動是意味深長的。庵野秀明將成為宮崎駿接班人的說法,當時也流傳很廣。事實上,庵野秀明確實是越來越走向大眾了,今年又監督了《新哥斯拉》。近幾年,除了著名的業界崩潰論之外,他和人聯手發起了「日本動畫人展覽會」,這個系列短篇動畫企劃,那些參與者們搞出一堆實驗性的動畫短片。相關的紀錄片《庵野先生與我們的莽撞挑戰 日本動畫人展覽會》,很值得一看。顯然庵野秀明對業界是有憂慮的,而他的做法是去推動創新。




  對比之下,《你的名字。》的成功方式,與2011年的那些話題作相比,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兩者在製作思路和意識形態上都是相反的。那些思想性的作品,希望的是通過創新來征服觀眾,通過作品來衝擊社會原有的觀念,無論是從《EVA》到《魔法少女小圓》,還是宮崎駿的作品,都帶有革新社會觀念的傾向。而《你的名字。》則是順從性作品,通過取悅大眾,迎合主流意識形態,而獲得高票房。其實這就和「名作之壁」,也就是《Infinite Stratos》的成功類似,只不過面向的是大眾領域罷了。《你的名字。》已成為日本動畫和日本電影的「名作之壁」,其票房紀錄將是橫在日本各大名監督名導演面前的一堵牆。(《Infinite Stratos》的BD銷量還不算特別難超越,而要超過《你的名字。》的票房那就特別難了。)




  如果以《你的名字。》為模範,將此類作品作為今後發展的主流方向,那將是對日本動漫傳統的顛覆。因為日本動漫的傳統是在戰後形成的,其中的思想性和異國風味,並不是日本原有文化傳統的自然延伸。這就好比NHK(日本廣播協會)在日本的特殊地位一樣,這是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民主設計之一,但在日本國內卻常常被罵「日奸」。而在數年之前,安倍上台就換了台長……




  對於日本動畫界而言,新海誠也是特殊的。他是小型遊戲公司和獨立動畫出身,這和那些在正規動畫公司,摸爬滾打上來的不一樣,例如庵野秀明曾經是宮崎駿手下的原畫師,又曾為好多動畫名作擔任過原畫師。新海誠的成長是脫離主流路線的,意味著他和動漫界原本的傳統關係不大。事實上就在《你的名字。》之前,他還只算那種有特色但又小眾的監督,票房和銷量都不算高,口碑也是好壞參半。如果按照一般的循序漸進的商業原則,恐怕這次他很難擁有如此強大的製作團隊,以及日本國內大規模的上映。顯然他是得到了重點扶持,至於其中的原因,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是:「

先不提上映規模,就個人而言是想製作成我最大規格的一部作品,於是帶著這樣的想法提交了企劃書,從結果來看讓東寶對這部作品變的越發重視。所以,當他們看完腳本和分鏡後下了判斷變成如今的規模,這可不是我的錯。

」(引自「這是注入我自負般自信的作品——新海誠《你的名字》訪談 上」)東寶應該是看中了這個劇本,其實也就是上層勢力想推動這種類型的作品。




  《你的名字。》的日本票房,目前已成日本國產片史上第二,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與之相似的日本主旋律向作品,例如說細田守的一些作品,例如前面提到的《哆啦A夢 伴我同行》,儘管當年在票房上也很可觀,但卻從未達到過這樣的高度。因此這就意味著市場風向的巨大轉移,日本觀眾如今特別喜歡這類作品。與之相反的,過去那些經典動漫的商業光環,多少就有些暗淡了。再來看2011年的佳作爆發,更像是當年EVA熱潮的餘溫,一次迴光返照。EVA新劇場版的續作,也將面臨更多的壓力。




  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過去已有苗頭。2005年,京都動畫的崛起,帶動了日常番的市場熱潮,這在當時也是具有顛覆性的。因為在此之前,戰鬥類動畫的整體影響力要明顯高於日常類,機器人動畫當年的強勢自不必說,而戰鬥也是魔法少女的日常,宮崎駿的不少大作也是有戰鬥的,而體育類其實也是和平時代的戰鬥。至於對日本國內風土人情的表現,過去並不是太流行,而這正是日常番帶動起來的新現象。




  京都動畫對於日本動畫的貢獻,在於全方位地革新了日常番的風格。這首先是新技術帶來的契機,只要對比一下同年的《涼風》動畫版,就可知《AIR》的畫面在當時有多麼先進。藉助於美輪美奐的畫面,京阿尼創造出新型的日常番風格。那就是對於日常生活的美化,以至於故事甚至不再需要戲劇性的衝突,只要刻畫一些小有趣味的日常,那畫面也能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輕音少女》就是這方面的突破,於是也就造成了空氣系的流行。




  這種唯美的新風格,不僅美化了人物,而且更是美化了場景。動畫技術的進步,使得從實景取材變得流行。從京都動畫到新海誠,在作品中呈現出美化之後的現實場景,變成了動畫界的流行風尚。由此刺激了所謂的「聖地巡禮」熱潮,並為日本旅遊業打開了新的宣傳思路。於是日本動畫出於日本式的美學追求,在技術的推動下不斷向極致唯美的領域挺進,對於現實的美化愈演愈烈,現在看來,這個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同時這也意味著小清新風格在動畫界的興起。當日本動畫將日常畫得唯美,相當於是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尋找美,這也就暗合「微小但確切的幸福」,這個小確幸理念。因此這類日常向的唯美化畫風,天然地適合營造小確幸,或者說小清新,兩者發生了融合。這種小清新的唯美畫面,隱藏著意識形態的魔力,那就是用美化的方式對待一切事物。這個傾向漸漸主導了日本動畫的發展,因為唯美畫面的視覺誘惑,甚至有些蓋過劇情內容。例如說《AIR》中也有不少日本傳統元素,但其寓意卻是通過翼人一族的悲劇,隱晦地傳達出對於社會的批判,帶有反封建的色彩。再例如《涼宮春日的憂鬱》,那就是不滿足於日本社會的庸俗現實,明顯帶有叛逆性。然而現在看來,這些思想性的內容,並不是這兩部動畫影響最大的東西,畫面風格和演出風格才是。




  不過也有一些與之不同的作品,例如2011年的《魔法少女小圓》,其畫面就不是單純的唯美化,甚至以血腥的斷頭場面而聞名,此作畫風和劇情都是異色的。通常說來,戰鬥類作品比日常系更能容納複雜的世界觀,以及深刻的思想性,故事的舞台背景也更廣闊。而日常類的主人公一般就是日本人,場景一般就是日本國內場景,因此日常類動畫在日本的盛行,導致觀眾的視野也隨之變得狹小,變得內向化。戰鬥類因為總有不少破壞性的場面,唯美化程度往往達不到太高,而日常類就能做得特別唯美,體現出對於現實的美化。(如果用新海誠的唯美畫風,去將《荒野獵人》動畫化,那看上去還會有艱苦感么?)




  從京阿尼到偶像番,顛覆了機器人動畫在宅文化圈原本的統治地位;《你的名字。》的票房奇蹟,顛覆了日本動畫和日本電影的行業格局。在這近十一年中,日常向動畫取得了不小的商業成功,而且這個熱潮看來還將繼續。唯美加小清新的視覺風格,好像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日本人已沉迷於美化現實和自我美化。




  和日本的情況不同。美國今年的漫改電影真不太平,《蝙蝠俠大戰超人》《美國隊長3 內戰》和《X戰警 天啟》,都是因立場不同而造成的同類對抗,另外動畫片中《瘋狂動物城》與《憤怒的小鳥》在政治觀點上的截然相反,等等,這些都暗合了今年美國大選的氛圍,隱含著對現實危機的思考。中國的電影市場尚未成熟,當然也就很亂,今年很突出的,例如《湄公河行動》,除了是主旋律題材之外,更表現出鬥爭的殘酷性,以及外在世界的危險性,《美人魚》也是想喚起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熱情,兩者都不是美化現實之作。此外郭德綱修家譜事件,引發的爭議以及對舊戲班規矩的討論,也能看出中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思考。韓國今年不用說了是政治運動年,韓國人看上去還是挺想改變一下現實的,電影也偏向災難片。總而言之,美化現實還真不是日本之外的主流。




  當然日本還是有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吉卜力也有新作《紅海龜》,又是和歐洲合作的,搞國際化。然而這在日本都完敗給了《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在日本達到了罕見的高票房,這就意味著大眾的興趣已發生改變,因此帶來的轟動效應以及長遠影響,估計會是巨大的。




  回到本文前面的話題,如何面對創傷性體驗,《EVA》和《你的名字。》正是代表了不同的選擇,前者是面對,而後者實際上是逃避。如今《你的名字。》正火,而當年舊版《EVA》也火,這就折射出日本人這二十一年來的心態變化。其實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各方面的亮點遠比現在要多,說到底還是很有股衝勁的時期,而現在日本人的心靈似乎已趨於沉寂,社會在右傾化保守化內斂化,文化傾向於自我美化,自我陶醉。




  日本人是很追求美的,但是說到底,這還是對於感官享受的迷戀。如果說《起風了》表現出,對美的追求使得生靈塗炭,那麼《你的名字。》則代表了自我美化的幻境,標題中的那個句號,正是既圓滿又封閉的符號。




  《你的名字。》,對於日本意味著什麼,我覺得最好的形容,就是來自於二十一年前的舊版《EVA》。TV版的最後一集,表現了對於碇真嗣的補完:臨近結尾的時候,他忽然進入到一個幻境,在那裡一切都以美好的方式進行,最後大家都圍繞著他鼓掌稱讚。《你的名字。》則是對日本的補完,在動畫中日本變得特別美好了,在動畫外這部片子因海外票房不錯,你看全世界都在說日本的好,全世界都喜歡日本。有所不同的是,《EVA》舊劇場版所帶來的真正結局,最終對這種自我沉迷的虛幻世界進行了否定。




  從1995年至今日本動畫的發展來看,當年《EVA》TV版的最後一集,簡直是神一般的預言。大家還記得這一集的內容嗎?前面用意識流的方式,提出了一大堆終極問題,很形而上很折磨人,而這恰恰預示了日本動漫從1995年到2005年的主要動向:從《EVA》《機動戰艦》《少女革命》這三大宅作,再到《玲音》《星際牛仔》《此時此刻的我》《青之六號》等,到了新世紀之後,又有《最終兵器彼女》《銃墓》《翼神傳說》《黑街二人組》《鋼之鍊金術師》(03版)等等,最後又以《Macross Zero》與《戰鬥妖精雪風》之爭的完成而落下帷幕,與此同時,這十年在動畫電影上是宮崎駿押井守和金敏的黃金時期,那個年代日本動畫真是成就非凡。然而這時期的日本動畫大體上趨向於什麼風格呢?(當然宮崎駿要除外),那就是哲學化探討,終極化命題,劇情晦澀難懂,情節很苦很虐(那時候悲劇是種流行),畫面喜歡黑沉沉,場景愛用壓抑風,看得也是折磨人。




  當觀眾終於厭倦了這些,於是輕鬆搞笑的日常番便興起了,後面的歷史如前所述,從京阿尼的興起,到偶像番的流行,以及各種賣萌賣肉的作品,紛紛湧現。而這也正照應了《EVA》TV版最後一集中的幻境,那個令人愉悅的日常,那個滿足性幻想的二次元世界。而《你的名字。》則是末尾的鼓掌,也就是補完的完成。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補完計劃再開 在《EVA適格者》決戰使徒
《異形:契約》觀影前必看:140字補完前傳《普羅米修斯》
【舊番補完計劃】六一特典:兒童的時間(一)
《正義聯盟》補完神奇女俠和鋼骨角色海報 新預告片周六播送
《異形:契約》觀影前必看:140字飛速補完前傳《普羅米修斯》
目標百萬!《王女異聞錄》up主補完計劃公開
Ryzen最後拼圖補完,AMD要跟翻車說再見
第三季秋季播齣動畫確定-日刊和邪補完篇
剛補完《中國有嘻哈》最新一期,忍不住說Gai幾句
無印篇的重製補完?口袋妖怪 20 周年紀念劇場版公開預告
黑暗中的感動,陰影下的浪漫,舊番補完計劃第二彈——黑幫篇
《盧克.凱奇》大保健——帶你補完那些該補的!
田畑端談《最終幻想15》結局和需要補完的劇情
劇透《鐵血孤兒世界觀補完》為什麼不在本篇演出來呢
舊番補完計劃:《超級美味廚師》,保證你看完之後再也不敢隨便吃東西了
安娜·沃卓斯基:被砍美劇《超感八人組》將有2小時最終集補完劇情
吃雞哪家強?《絕地求生》AN卡橫評補完
MacBook Pro 2016 最強補完-Satechi 最新 Type-C Pro Hub 設計
小米MIX二代曝光:弱點補完 配置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