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本有機會打垮日本,也不至於造成8年之後的被動
時間進入19世紀後期之後,亞洲的清朝和日本都開始了自己的改革運動。其中清廷搶先一步開始洋務運動,日本隨後則展開了更為徹底的明治維新運動。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清廷在速度上明顯優於日本,早在1886年,清朝就有機會打垮日本。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清廷放棄了這個機會,以至於此後一系列的被動。
一、清朝的總體實力在日本之上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在古代歷史中就一心要擴張。為此日本兩次侵略朝鮮半島,都被中國中原王朝打了回去。在明治維新工作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之後,日本的野心逐步膨脹,它再次窺視朝鮮半島。作為朝鮮王國的宗主國,清朝對此並不是沒有察覺。負責外交和海軍事務的北洋大臣李鴻章主張給日本一個下馬威,把日本嚇回去。為此李鴻章命令尚未成軍的北洋水師主力訪問日本,名義上是訪問,實際上就是警告日本放老實一點,否則後果自負。從當時的情況上來看,日本的實力明顯不如清朝,而且差距很大。定遠號等軍艦的到港,讓日本方面大吃一驚。當時日本海軍只有一些輕型艦艇,完全不是清朝水師的對手。就在清朝水師訪問日本長崎時,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外交衝突。
1886年夏天,清朝水師訪問日本長崎。軍艦靠岸以後,450名清朝水兵陸續登岸購物。可是在街上與日本警察發生了衝突,日本警察是早有預謀的,幾百名日本警察追著清朝水師砍殺。清朝水兵們只有一部分人帶了短刀,他們只能逐步撤退。在這一事件中,日本百姓也向清朝水兵潑開水、扔石塊。這一事件造成了5名清朝水兵死亡、44人受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長崎事件。當時清朝水師的英國顧問琅威理正好在定遠艦上,他隨即命令全艦進入指揮位置,按照英國人的邏輯先打對方一頓再說。但是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不同意,隨後趕到的水師提督丁汝昌也表示反對。他們的態度都是茲事體大,不能輕易開戰,必須先請示太后和李中堂之後再做決定。
二、日本表現主動示弱,暗地裡積極備戰
這一事件爆發之後,日本高層也是一陣恐慌,因為日本當時根本沒有與清朝開戰的計劃,長崎事件是一群憤青搞出來的。此時日本的實力還很弱,與清廷開戰是得不償失。因此日本方面選擇了主動示弱,日本賠償了清朝的損失,同時懲辦了那些壞事的憤青(哪國憤青都沒有好東西)。從清廷的角度來說,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似乎日本已經服軟。但 實際上這件事對日本高層的觸動很大,日本天皇感覺這是侮辱,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趕上清朝水師。為此日本明治天皇從自己的內庫中取出了30萬充做海軍軍費,日本各級官員自然都必須效仿。日本民間也是積極捐款,有的女孩甚至願意賣掉自己的第一次,然後把得到的錢捐給政府。
日本海軍正在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北洋水師正式建立以後,卻陷入了建設停頓。日本明治天皇忙著建設海軍、制定作戰計劃,清朝慈禧太后則忙著過60大壽,光緒小皇帝只會講:「親爸爸說的對。」清朝上下對戰爭的來臨沒有一點預兆,甚至對日本這個國家的國情都不了解。直到甲午戰敗以後,很多朝中所謂的清流們仍不理解清朝為何會敗給日本那個東方小邦,他們把責任全部推給了李鴻章。其實這就是後現代國家和准前現代國家的差距,清朝還是那種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日本已經成為了一個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於海軍的使用,清朝根本沒有清楚的認識,它們只感覺這是看家護院的水師。其實海軍和水師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惜清朝高層不懂。
※在「英明偉大」的背後,普通百姓的生存幾率如何?
※60多年裡,日本軍隊為何一直稱自己是皇軍?
TAG:興替 |
※近代中國曾有一次機會徹底打垮日本,但因為一個人,被日本反敗為勝
※如果美國不出手,日本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蘇聯計劃會將毀滅日本
※中國曾經有四次崛起的機會,都被日本無情的破壞了
※日本早有侵華打算,策划了108年之久,只是缺少機會實施
※兩次攻打,原本有機會一統日本的忽必烈,為何最後功敗垂成
※原本清朝是有機會打敗日本的,只是被慈禧為了這樣一個理由扼殺了
※130年前,中國本有一機會徹底消滅日本,結果被一人放棄了
※要是此人強硬些,中國有一個絕好的機會滅掉日本,日本絕無勝算
※中國最可能滅掉日本的一次機會,卻給日本十萬武器,從此中國衰落
※美國有一次絕殺日本人的機會,不夠狠造成千古恨
※火影忍者持續被岸本打壓的天才忍者,根本沒有成長起來的機會!
※人死之後還有機會復生,七天之內還是有可能的
※今年就剩三個月了,這房價還有沒有降的機會?
※丁汝昌要開戰他不許,僅讓日本賠了5萬兩白銀,錯失消滅日本的機會!
※因為《楊光》而出名,但是他在35歲的時候卻錯失了上春晚的機會
※本來是項羽最有機會得天下,卻讓這個機會在自己的手中丟掉,可惜
※清末,有兩人策划進攻日本本土,其中一次機會很大
※他原本是有機會成為諸葛亮第一接班人的,可惜卻英年早逝
※這樣的機會,最近兩年怕是也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