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位科學家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位科學家

你的孩子天生就是小小科學家,科學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我們生活中,點滴滲透。尊重孩子的觀點,傾聽他們的聲音吧。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位科學家


文 by 王貞琳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研究學院博士


中國香港教育大學心理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孩子會收集數據、建構理論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眼裡的世界跟成人眼裡的世界很不同,好像他們是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上一樣。


比如你告訴他地上臟,有很多很小很小的蟲子,叫細菌,如果吃到肚子里會生病,所以不可以用舌頭舔地板。小傢伙很不以為然地告訴你:我沒有看到蟲子呀,不臟呀。順便瞟你一眼,好像是說:媽媽是不是瞎掰啊,明明乾淨的地板,哪有蟲子?


這反映了兒童對世界的看法確實和成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在認知發展上把孩子的這種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叫作樸素理論,也有人叫天真理論。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位科學家


那孩子到底是怎麼了解世界的呢?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小朋友是通過知識的積累來了解世界。當然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孩子的認知發展過程中更重要的一個成長機制是概念的變革


首先我們想一想科學家是怎麼了解世界的。科學家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之上,建立假設,收集數據,驗證或推翻假設,重新建立假設,重新收集數據。其實孩子也是用同樣的過程來了解世界的。兒童的概念變革就和科學的進步是一樣的,是在不斷地修改、推翻先前的概念的基礎上發展的。


舉一個我家寶寶小海豚的例子。他對屏幕的經驗都來自平板電腦,所以他在我辦公室第一次看到台式機屏幕就用手去戳。也就是說,他的理論假設就是屏幕都是用手戳來操縱的。等他收集的數據顯示台式機屏幕對手戳沒反應時,他就得推翻這個假設,重新去建構理論。這次有媽媽幫忙,演示給他看怎麼用滑鼠,滑鼠操作就成了適用於台式機屏幕的新理論。


孩子在自由探索過程中不斷嘗試錯誤,這本身就是理論建構的一個必經環節。


孩子會淘汰舊知識、形成新知識

科學理論的變化依靠的是範式的進步。


範式就是美國科學史家 Thomas Samuel Kuhn(托馬斯·庫恩)的科學哲學裡面提的 paradigm,它指的是共享的概念和實踐模式的網路。範式的變化不具有累積性,而是革命性的:舊的範式被淘汰,由新的範式替換。


什麼叫作範式,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如果你跟我同齡,我們年輕的時候聽音樂用的是 walkman (隨身聽)和錄音磁帶,walkman 在那個年代很酷的。但是後來有了 CD(光碟),數字化了,再後來有了 mp3, 之後有一段時間用 Napster(納普斯特), 多謝喬布斯, 現在年輕人用 iTunes。這就是範式的更新。我們在不停地用新的形式去解決同一個問題。


範式更新過程中很難確定地說新的範式比先前的更合理、更好,因為整個概念網路和研究模式都不同了。兒童的概念發展也是一樣的。一方面孩子需要漸進地積累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孩子也在不斷地推翻先前的理論範式,建立新的範式。先前的知識或概念會成為墊腳石幫助孩子發展新的概念。

舊的理論、概念跟新的理論、概念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內共存,它們是不衝突的,而且樸素理論的更新也不一定總是線性的,有時候可能會開倒車。比如說有一段時間孩子已經學會了一個新的概念,但是到另外一個情景的時候他又用舊的概念來解釋。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位科學家



比如對地球形狀的理解:根據孩子日常的經驗,他們會認為地球是平的,但是成人又告訴孩子地球是圓的,這時候就產生了認知衝突,孩子就會用自己的推理去重新加工這個信息。有一個孩子想了想,突然豁然開朗地說:「哦,我知道了,地球是像一個盤子那樣的形狀。」


你想想,地球是盤子形狀這個理論其實很有「道理」:我看到的地面是平的,你又說它是圓的,那它一定是盤子了;它既是圓的,又是平的,所以才能支撐得起上面的各種東西。這就是範式更新的一個例子。舊的範式是平面地球,新的範式是盤子地球。


你該怎樣對待家裡的小科學家?


所以,每個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小小科學家,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是和科學研究的方式類似的。


不管是細菌、地球,還是進化論,這些概念都是需要成人介紹給孩子的。這樣的概念發展並不是簡單的信息的累加,知識點必須得放在一個概念框架里才能很好地被理解。就像前面講的地球的例子,你可以告訴孩子地球是圓的,地球是球體,但他不一定明白,他會從自己的概念框架去理解,就會得出盤子地球的結論。


那從家長和老師的角度來講呢:


你要尊重孩子的概念體系和理論框架,允許孩子犯錯誤,這是他們的學習過程。


有的時候,你要容忍在一段時間內孩子保持錯誤甚至自相矛盾的概念。這時候著急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教給他正確的理論也是沒有用的。


切忌武斷下否定的結論,對孩子說:你說的是什麼亂七八糟,全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從幼兒到研究生階段,科學教育的目的永遠都是學會科學探索和思維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科學知識的積累。所以不能用結果是否正確來作為科學教育的標準。


試想科學史上人們曾經認為是對的理論,有多少已經被推翻,被更新。如果沒有更新,我們這些做科學家的就沒事做了。比如說,以前人們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現在我們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科學進步就是以這種推陳出新、範式更替的方式進行的。


最後,考一考爸爸媽媽的科學知識,看看你們有沒有錯誤概念。


(文章摘自《聰明養育》,略有刪減修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你想知道Dr.魏和朋友怎樣教孩子嗎?來讀《聰明養育》吧
你信不信?批評孩子,能讓孩子更樂觀!
2016峰會成功舉辦 愛貝睿一周歲啦
想有一個健康的「運動寶寶」?你需要了解這4個關鍵問題
99% 的孩子都像這隻調皮的小猩猩一樣,做過惡作劇

TAG: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可能不知道,我喜歡你
這些孩子都是性工作者所生,可能永遠不知道父親是誰
媽媽,你可知道我也不喜歡這樣的你!
沒看孩子的睡相,你就不知道孩子有多可愛
誰說科學育兒是矯情?你害了孩子都不知道!
只知道一直對她好,並不能讓女人喜歡你
家禽身上哪些部位有毒,不能吃,你一定要知道了
你不健身,你可能永遠不知道這些
客家人是如何產生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客家人遷徙史,滿眼都是淚!
孩子咳嗽,你需要知道這些
男人愛不愛你,女人怎麼會不知道?我又不傻
他是不是真愛你,一件事就知道了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慢熱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主人不在家,你永遠不知道狗狗是怎樣度過的
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但你的朋友們可能知道
你一直知道你擁有什麼,只是你以為你永遠不會失去它
他沒那麼愛你,你只是假裝不知道
你可知道哪些人不能練瑜伽
老娘不是花瓶,7位你可能不知道她們會唱歌的女星!
可是你不試,你又怎麼知道那個人是不是最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