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豆瓣日記:納博科夫在鱗翅類昆蟲學的世界

豆瓣日記:納博科夫在鱗翅類昆蟲學的世界

本文作者「曾園」,現居廣州,目前已發表了7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曾園」關注Ta。


曾園 編譯


一個世紀前,1906年6月的某一天,七歲的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捉住了他的第一隻蝴蝶。

儘管他最終作為作家贏得了世界性聲譽———尤其是1955年出版了暢銷得令他不快的小說《洛麗塔》之後———他同樣對鱗翅類昆蟲學保持了畢生的激情,昆蟲學的這一分支主要集中於蛾類及蝶類。


有段時間他甚至把他的科學研究看得比文學還重要。1964年他對一個訪問者說:「我過去經常夢想在一個大博物館裡當一個不引人注意的蝶類部主任,那多棒。」


一些研究納博科夫作品的學者把他的昆蟲學工作看作是他為了塑造本人公眾形象而精心設計的神話。納博科夫的第一個傳記作家安德魯·菲爾德稱之為「一個苦心打造的文學姿態」。


納博科夫對蝴蝶的興趣的嚴肅性遭到一些人貶低,這些人通常都忽視了納博科夫做了七年蝶類部主任,從1941年到1948年他在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擔任過兼職研究員,為那裡的蝶類收藏重新編組,並出版了好幾篇受歡迎的學術論文。

現在,在俄羅斯聖彼得堡,29歲的德米特里·索科連科正試圖讓兩個納博科夫和解。索科連科在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博物館裡組織了一次展覽來探究作家的藝術創作和他的科學研究之間的聯繫。展覽名叫「納博科夫的密碼」,這自然是來自於《達·芬奇密碼》,它將蝴蝶圖片和來自納博科夫書中的引語加以並列。


1 「一瞬間我明白了作家納博科夫是從生物學家納博科夫的影響下浮現出來的。」


這些顯微鏡下的圖像是納博科夫在哈佛研究鱗翅類昆蟲時每天都會看到的。這些引語都提到了昆蟲。索科連科舉辦這個展覽是為了提出他的假設:納博科夫筆下那種強調細節、精巧嫻熟的風格來自於他對自然科學的愛好。


「當你像納博科夫那樣,把你的興趣從昆蟲學轉移到文學,你將保持那些多年來你已經用慣了的方法和研究手段。」索科連科在不久前接受採訪時說,「我想他極度細心地去關注細節的習慣只可能來自於他的專業,來自於他在昆蟲學中所獲得的一切。」


索科連科對自然科學並不陌生,他是一個微生物學家,出生於一個工程師家庭,在奧勃寧斯克長大,那裡是前蘇聯時期主要的原子能研究中心。移居到聖彼得堡並獲得生物學學位後他在國家攝影中心工作,這個政府資助的組織幫助該市眾多博物館保存它們逐漸變質的圖片收藏。兩年前他舉辦過一次兼具教育性與藝術性的有害微生物圖片展。

純屬偶然,索科連科辦公場所所在的那條街上坐落著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博物館,納博科夫曾在那裡長大,直到布爾什維克革命爆發才被迫流亡國外。索科連科第一次讀《防守》就對納博科夫上了癮。那本書里講了一個象棋天才由於長期沉溺於棋局而逐漸精神失常的故事。去年10月他開始在博物館義務工作,在那裡他了解到了納博科夫在哈佛的研究工作。


「突然,我在昆蟲學領域裡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納博科夫,」他說,「一瞬間我明白了作家納博科夫是從生物學家納博科夫的影響下浮現出來的。」


2 展覽中只有一幅圖片和納博科夫沒有直接聯繫:一隻果蠅被高倍放大的複眼。與之並列的引語來自納博科夫廣為流傳的文學批評著作《尼古拉·果戈理》。


渴望與那些對自然科學一無所知的人分享這一秘密,索科連科籌劃的方案最終變成了「納博科夫密碼」。他追隨納博科夫的腳步,拍攝他小說中提到的蝴蝶或他在昆蟲學研究中涉及的部分蝴蝶。展覽中只有一幅圖片和納博科夫沒有直接聯繫:一隻果蠅被高倍放大的複眼。


與這隻複眼並列的引語來自納博科夫廣為流傳的文學批評著作《尼古拉·果戈理》:「人類視野與昆蟲複眼所看到的世界之間的不同,類似於用非常精細的網格做出的網目印刷版與報紙印刷常用的粗網格做的圖片複製品之間的不同。同樣的對比也有效:果戈理敘述事情的方式與普通讀者和普通作者看事情的方式。」

索科連科的展覽不早不晚,目前恰好是納博科夫的聲譽在崇高的鱗翅類昆蟲學世界逐漸上升的時候。終其一生,可能有許多鱗翅類昆蟲學家出於對他文學聲譽的妒忌,在他缺乏專業訓練這點上一直吹毛求疵。儘管如此,亞歷山大·寇茨1951年出版的《北美蝴蝶全覽》提到了他在哈佛對「紅珠灰蝶」(Lycaeides)重新分類的工作。據說這個成就讓納博科夫開心了好一陣子,甚至讓他在許多年以後仍非常得意。


3 鱗翅目學者約翰遜和他的同事在納博科夫之後命名了幾個新品種,其中一種秘魯蝴蝶被命名為「瑪德琳·洛麗塔」。


1999年出版的《納博科夫的憂鬱:文學天才的科學冒險之旅》一書對納博科夫的研究重新考察了一番:他把一個龐大且變化多端的蝴蝶品種命名為「拉丁美洲藍灰蝶」(LatinAmericanPolyommatini),直到1980年代該品種才得到少數人的關注。


該書作者之一、鱗翅目學者約翰遜在多明尼加的一個雨林里度過了五個季節捕捉蝴蝶;當他試圖把它們歸入到分類系統時,他意識到納博科夫在1945年出版的論文中已經做過這項工作了。不過他和他的同事還是命名了幾個新品種,其中一種叫「瑪德琳·洛麗塔」。

納博科夫說過「結構上的奇思妙想只可能來自生物學」,當索科連科試圖讓文學學者相信這句話時發現自己面臨的是一場艱苦的戰鬥。在人們來這裡看展覽之前,「納博科夫密碼」的許多圖片就在法國召開的國際納博科夫研討會上亮過相了。索科連科抱怨說,他感到那裡的語言學家們對「藝術作品」本身的興趣要高於納博科夫作品中自然科學方面的重要性證據。


運氣好的話,索科連科還有更多的機會證明他的想法。這裡的展覽在本月底結束後他希望把展覽辦到美國和德國去;目前他正和一些潛在的贊助人洽談。 (亞歷山大·奧西波維奇,2006年7月26日《紐約時報》)


2006年8月發表於東方早報


(全文完)


本文作者「曾園」,現居廣州,目前已發表了7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曾園」關注Ta。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2016 護膚心得+空瓶報告+年度推薦產品
真的很不理解你們女生結伴上廁所
豆瓣日記:粗暴實用臉回春大攻略
豆瓣日記:這8 部影片可以幫你了解日本
豆瓣日記:中國人為什麼愛吃蟹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昆蟲學家為編新書被85種昆蟲叮咬上千次
這個設計師很懂昆蟲學:用絲綢、羊毛氈和小珠子製作了蝴蝶和飛蛾
恐怖漫畫《昆蟲學家》上
百群直播預告 | 昆蟲學家要帶萌寶探索蟲蟲世界啦!
每日科學家:2010年2月24日,著名昆蟲學家張廣學逝世
每日科學家:2004年3月25日,著名昆蟲學家龐雄飛逝世
一次重大失誤,這位昆蟲學家從此離開昆蟲界,卻在宇宙星空界,成為大神……
昆蟲學家龐虹:探索未知,從認識身邊的小精靈開始
昆蟲學家親身體驗被蟲子咬,這描述令人頭皮發麻
女昆蟲學家嗜好很奇特 愛把昆蟲放臉上玩自拍
為什麼蚊子偏偏喜歡你?這位昆蟲學博士來揭秘
搞笑漫畫-當昆蟲學家觀察起了異性
河南昆蟲學專家申效誠靈光乍現 解開了關鍵問題
10個藉助法醫昆蟲學才得以破解的刑事案件
Francesco Bagnato 昆蟲學
螞蟻真的勤勞嗎?昆蟲學家發現,至少40%螞蟻整天裝忙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