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作者簡介:


曹輝,女,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協會員,2009年參加中華詩詞青春詩會,曾特邀出席中華詩詞研究院成立儀式。在《光明日報》、《人民文學》等雜誌發表過作品,在各類徵文中多次獲獎,並出版散文集《哪堪清秋》、詩詞集《清秋詩詞集》等著作。


道教使人心平氣和,它教世人以平常心化解衝突、收斂自我意志的光芒,尊重萬物形各自的本性和存在狀態,達成和諧,這也是「玄同」的終極目標。

文/曹輝


我對「道」有種天生的好感,因為它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是道家思想宗教化的產物。魯迅曾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信言不虛。道教興起於東漢末年,張道陵被尊奉為道教的教主,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在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中,逐漸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資料圖)


從民間宗教到官方宗教


溯源道教,捋清脈絡,對道教的傳承和發展,很有必要。民間宗教是道教的早期形式,像張角的太平道與張道陵所創的五斗米道,這些早期的道教都是在下層民眾中流行的,統治階級並不承認,甚至可以說是反統治的。道教從民間宗教演變為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官方宗教,大概始於魏晉,東晉道士葛洪的《抱朴子》便是當時的代表性著作。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王重陽祖師修道於終南山(資料圖)


看過《射鵰英雄傳》的人,都會對全真教不陌生吧,創教人王重陽是史上頗有代表性的道教名人,他在金代就修道於終南山,但事實上,直到王重陽仙逝後的若干年間,全真道也只是在民間流傳,未獲統治者承認


既然是中國本土的道教,為何反而在悠久的歲月中,長期流傳於民間呢?大體來說,早期的道教因與統治階級利益相悖,所以遭到排斥,未能成為社會主流宗教


道教與佛教


長期以來,道教的發展勢頭都不及佛教。那麼,為什麼作為中國本土宗教的道教,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會被外來佛教所淹沒?果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嗎?

事實上,在不同歷史時期,道教、佛教的發展形勢是有所區別的,佛教在太平盛世是比較興盛的,而道教多在動蕩時期更為活躍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道教、佛教的發展形勢是有所區別的(資料圖)

而且,如果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荏苒歲月中,道教的思想逐漸被佛教同化融解了,這是外來佛教與中國本土道教的重新組合。佛教中的部分菩薩,也被道教尊為神靈,如觀音菩薩叫慈航道人,文殊菩薩為文殊廣智道人,普賢菩薩為大行道人,地藏菩薩是盤古大神,接引道人是阿彌陀佛,這說明道教在歷史長河中並未被泯滅,而是與佛教相融,成為一種融合的現象,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神奇魅力吧


所以,無論從道教的實質,還是教義來看,道教的特色正是融匯貫通,不枝不蔓,如同太極那樣,融萬物於己身,卻令外物無所覺。


道教詩詞:傳統文化的傳承形式


深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道學功不可沒,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遵循大道至簡的原理行事,更容易接近成功。原因不外,刪繁就簡本身就是一種精準的人生理念,是接近成功的不二法門。而「道」的另一層含義,自然是方法,解決事情的要義。中國現在很多習俗,究其根源,都是從道教而來的,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道教詩詞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令後人讀來滋生千情萬緒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道教詩詞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資料圖)


宋代無名氏寫的一首詩,很有味道,值得品咂,詩題《題焚經台》: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漫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台。春風也解嫌狼藉,吹盡當年道教灰。詩中透出無限的感慨,歲月流轉,道教也和人生一樣,有鼎盛和頹敗的風口浪尖。


再如元朝的馬鈺的作品《掛金索·四更里》:四更里,無事好把真經看。句句幽玄,說道教修鍊。不用水火,不用柴和炭。煉就靈丹,萬兩金不換。這是種對道教的信奉,也是對自己人生信仰的一種膜拜與尊重。道教詩詞的質感,絕對可與儒學相提並論。


道教的「玄同」智慧


真正理解了「道」,對人生裨益無限。「道化天下」是一種理念付諸於現實的追求。作為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宗教,道教既以務實和憧憬融入現實社會,又鍥而不捨地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玄同」理想。《道德經》就是道教的聖典,從其中隨便拎出來一句,都熠熠發光、溢彩生輝。「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的祖師垂訓,引導我們以超越現實的眼界關注現實,探尋化解現實紛爭的可能途徑,而理想中「玄同」的和諧世界,就從紛爭得以化解的現實世界脫胎而出,像蟬蛻一樣,超越舊軀殼,重獲新生。在我們的信仰中,從現實向理想升華不僅是應當的,而且是可能的,是大家朝著共同的方向通過共同努力就可以實現的。


生活是個萬花筒,更是個大容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道教使人心平氣和,它教世人以平常心化解衝突、收斂自我意志的光芒,尊重萬物形各自的本性和存在狀態,達成和諧,這也是「玄同」的終極目標。說到底,道教就是教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通過道教的深邃要義 你能否悟透人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資料圖)


道教的文化淵源頗為深厚,「儒道互補」也是歷史實情,二者共同撐起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的脊樑。相對來說,道家的思路有不少可取之處,它從個人真實的道德感悟出發,向社會的尋求印證。譬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這種思維理念,得到世人的普遍認可。說的意思淺顯易懂,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人人只要不與世相爭,因此便沒有憂患。追求普世性,無疑是我們道教的信仰和精神方向,而真正的普世性。「玄同」是超越小我局限的大化境界,在這個境界里,人人都可以像《莊子·逍遙遊》里的鯤鵬一樣,在天地之間逍遙遨遊。「玄同」境界不排斥物質文明的自然發展,但也不依賴物質文明的苛刻條件。


很多人從小就經常聽到關於《道德經》的經典語錄,這些津津有味的妙句,成為後人的人生指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金句已為經典,每朝每代都能適用,成為不變的「道」理。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這又是種怎樣的睿智?「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則是道教對治國理念的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再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話可是實打實的金玉良言,一個人若能深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內涵,也就徹底悟透了人生。誠然,「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這是化外力於己內力的最高招數,也是道教的深邃要義。如果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身以實踐呢?


道化天下,萬法自然,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世間,什麼不是路漫漫其修遠的過程呢?調整心態才是正道。而道學也好,道教也罷,定會不辱使命,肯定會在歲月荏苒中優雅轉身,溢彩流香!(編輯:若水)


溫馨提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斗獸棋中鼠能吃象 你卻不知這其中的道理
我們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充滿憐憫 卻忘記了憐憫自己
第五十回繼法脈聖人出世
丙申年岳陽洞庭會——能行風雲興瀚海 偏敷霖雨惠蒼生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是否會超越人類智能?那要看計算程序能否產生意識
我們能否知道自己生活在多元宇宙中?
我的照片,能否通過人臉識別?
博學能否產生智慧,知識能否產生善行?
來,貧道教你如何通過手相看自己能否飛黃騰達,很多人並不知道哪些才是功成名就的手相
還要不要臉?印度神問題:戰機藏南失蹤,貴國能否幫助尋找?
不要糾結乙肝能否治好的問題,你事實上和常人無異!
劉邦pk張良?人生的高度決定他能否活下去?善終不是誰都能想的
子承父業的話他能否超越郭德綱?要知道他爸是相聲大師啊!
聽過很多道理 但能否過好一生還在於你
如何判斷自己能否往生?其實不用到臨終一刻才知道
《幸福正能量》一個人能否合理表達自己的憤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
老人痴呆或失憶症的人能否往生?
想知道能否升官發財?看看骨相就知道了
你的思念,能否讓我把心借給風
修行人能否談論神通和感應?
他們能否治癒滿是傷痕的紅魔?
懷孕了能否做陰道B超?
能否把持住自己才是人生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