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拿下漢城,為什麼卻不攻下新德里跟河內?
1951年初,志願軍攻克韓國首都漢城。可是在後面的中印自衛反擊戰跟中越反擊戰中,中國為什麼沒有攻克新德里跟河內呢?
首先我們說說朝鮮戰爭,朝鮮戰爭交戰的主力是中國跟美國,但名義上其實是朝鮮內戰,中美兩方是幫忙的。是內戰,當然以攻克對方的政府駐地、統一朝鮮為目標,所以美國人幫助韓國攻下平壤。反過來,中國也幫助朝鮮攻下了漢城。
我們再說一下中印自衛反擊戰。這一戰,是印度民族情緒過度膨脹,乃至拋出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佔我國領土而引發的戰爭。當時,我國堅持談判解決爭端,周恩來總理主動給印度總理尼赫魯寫信,建議雙方各從實際控制線退後20公里。毛主席還說我們可以先退。結果印度得寸進尺,不但不退更趁機往前侵佔。
這樣的情況下,毛主席就決定打一場硬仗,一場可以保證中印邊境和平數十年的硬仗。按毛主席的話是:掃了它。
這一戰打下來,中國方取得完勝。當時有個說法,說中國軍隊打到了新德里三百里外,甚至還有說打到了新德里五十里外,前線偵察兵可以看到新德里的古伯特塔塔尖,新德里混亂一片。
其實不是,這一仗,我們基本是在我國境內發動的反擊,是把印軍驅出了我國領土。並且取得勝利之後,還後撤了。為什麼不直接攻到新德里呢?這主要是戰爭的性質決定的,這場戰爭是邊境自衛反擊戰,是要保衛邊疆。驅出印軍就達到了目的。
而且客觀上也有困難。一是補給困難,當地都是高原,我們的交通線也沒有抵達邊疆。戰士要背大量的給養上前線,這也就意味著無法長期深入的作戰。
二來,還有蘇美兩方的壓力。當時美蘇集團都站在印度這一邊。更何況我們還在研製原子彈,美蘇都威脅要對我們的原子彈基地進行打擊。所以我們速戰速決,不給印度以繼續戰鬥,然後把蘇聯美國扯進來的目的。
再來講一下中越自衛反擊,這一場戰爭其實同中印之戰差不多。都是邊境衝突引起的戰爭。有意思的是,中印時,印度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中越之戰時,越南也自稱世界第三。
中越戰爭開始後,我國集結優勢兵力兩路逼進越南,很快就佔領了越南北方重鎮諒山。
當時鄧小平下令,不得越過諒山市內的奇窮河。當時越南老是搞阿Q式勝利,非說我們沒有攻下諒山。好吧,那就打過奇窮河,完全攻佔諒山。
接下來拿下河內是希望很大的,自古以來有「下諒山,越王降」的說法,諒山離越南首都河內只有130公里,而且一馬平川,十分適合我軍的坦克推進。
前線指揮的許世友就下令坦克往前推進了五公里。
最後,中國還是撤軍了,為什麼不打到河內呢?這也是對戰局的控制,鄧小平說了,是要教訓一下越南小朋友,教訓就不能把人家首都給攻破了。而且當時也有蘇聯的原因。蘇聯當時是支持越南的。
戰爭一擴大,引起蘇聯介入,那可能又是一個越南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也不一定。
前面許世友因為往前走了二步,結果回國還做了檢討。
可見,朝鮮戰爭跟後面兩場戰爭是完全不同的戰爭,一個是全面的朝鮮內戰,一個是邊境的衝突戰。出兵時的身份、衝突的級別、當時的背景等因素決定了朝鮮戰爭中國可以攻下漢城,但在自己為主時的中印戰爭跟中越戰爭,中國不能去攻克新德里跟河內。
※擁有最強海軍的朝代,自廢武功,中國開始落後世界
※為什麼把小白臉稱為面首?中國面首最多的女人是誰?
※一個無名的獄卒,替一人收屍,從此名滿天下
※中國最值錢的珍寶,沒有其一,被後人改來改去
※中國有四大被冤枉的皇帝,他們都被黑了一點
TAG:腦洞歷史觀 |
※韓國首都本來叫漢城,為何卻又更名首爾,跟中國又有何關係?
※解放軍攻克漢城後,緣何沒有乘勝追擊?彭德懷立馬下令全軍撤退
※老照片:百年前的朝鮮首都王京漢城,看完後網友直呼這不是鄉下嗎
※韓國有漢城,中國有韓城,漢城改名而韓城卻不改!
※韓國把漢城改為首爾,把端午節拿去申遺,馬上就輪到春節了
※志願軍佔領漢城,彭德懷為何竟然後怕了十幾年
※韓國有漢城,越南有太原,日本乾脆偷了我們一座中國千年古城
※五百多年來這裡一直都叫漢城,為什麼突然間就要改名為首爾呢?
※40年代的韓國首爾,那時候還叫漢城,街頭滿是漢字,像中國城。
※數據故事:武漢城下,白蓮花開
※漢城為什麼要改名首爾?韓國人:這還不夠,國名也得升級!
※韓戰中這個軍首先攻入漢城,前身卻是國軍
※美軍在韓再出殺招,派駐又一強悍導彈能從漢城打到鴨綠江
※「薩德」之後,漢城的商戶抱怨:沒了中國遊客每天只賺80塊
※他是被看不起的熊 起義後成我軍虎將 朝戰打進漢城
※漢城這個名字這麼好聽,為什麼非要改成首爾,韓國到底是怎麼想的
※歷史最大一次洪澇:漢城,被洪水淹沒的「東方芝加哥」
※志願軍打下漢城後跳舞聯歡的熱烈場面
※百年前韓國漢城,不堪想像的破敗,猶如人口密集的大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