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導語:劍(Sword)。多少人一看到這個詞就會睜大眼睛。如果一個英雄失去了忠誠的夥伴、失去了摯愛的家人、失去了命運的眷顧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力量,那麼至少他應該還剩一把劍。只要英雄還能舉起長劍,英雄就依然是英雄。


這是一個關於「真實」的故事。


從蘇美爾人在泥板上划出楔形的筆觸起,神話、傳奇和史詩就成為了伴隨文明生長的內源性病毒,在歷史的流沙中頑強地繁衍著,哪怕被磨去了所有外在的衣殼,最核心的「基因」千百年來卻依然不曾動搖。

不管是《伊利亞特》的阿喀琉斯、《尼伯龍根指環》的齊格飛還是《亞瑟王之死》中那個很可能根本不曾在歷史中存在過的亞瑟王,英雄的傳說總是以大同小異的方式在人類中傳染生存,大到逆天改命的半神,小到遊走市井的遊俠,哪怕在沒有英雄的地方,都會有英雄的傳說。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這個頑強的基因,就是「英雄的傳說」。

我們熟悉的小說、電影、動畫和遊戲只不過是傳說最新的形態,從楔形文字到程序代碼,從泥板到筆記本電腦,從阿喀琉斯到傑洛特,一切變化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大。


而和英雄一樣恆久的,就是英雄手中的劍。


是啊,劍(Sword)。多少人一看到這個詞就會睜大眼睛。如果一個英雄失去了忠誠的夥伴、失去了摯愛的家人、失去了命運的眷顧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力量,那麼至少他應該還剩一把劍。只要英雄還能舉起長劍,英雄就依然是英雄。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劍本身就被人賦予了某種神性。


而我,一個時間沙海中平凡的過客,將要在此毀滅這種神性,讓劍還原為用來殺人的開刃的鐵條。


也只有褪去了傳奇的光輝,劍才能真正地被人理解和尊重,正如英雄在讀者心中最偉大的時刻,是他們讀者意識到他/她只是一個凡人的時刻。


傳奇背後,名為「真實」的漫長故事,開始了。


古典時代

雖然神性終歸要被毀滅,但我還是打算保留一點仁慈。


在7000年前的新月沃地,最早的文明誕生了。伴隨著文明的,是人類對金屬的控制力。銅作為開採、加工都比較容易的金屬,成為了最早一批刀劍的材料。


在蘇美爾人之後,文明如同野火一樣在西亞蔓延開來,隨之而來的戰爭讓刀劍飛速發展,很快就由單純的生產工具變成了殺人的武器。


受限於青銅韌性較差的性質,初生的刀劍還很難像後世子孫那樣做得又窄又長。但即便如此,金閃閃的青銅依然能夠鍛造成輕易置人於死地的銳利武器。埃及人和亞述人製造出了善於劈砍的鐮形劍,與盾牌配合,成為步兵近身廝殺的利器;而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則騎著駿馬,把青銅劍的設計向東傳遍了整個亞洲北方。

隨著赫梯人揭示了鋼鐵的秘密,刀劍的性能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文明由城邦聚攏為帝國,知識和文化開始在新生的文明中發芽。希臘和波斯成為了時代的寵兒,一個成為了前無古人的文化突變體,一個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巨大帝國,自然哲學的鼻祖和萬王之王隔著愛琴海彼此對峙,戰爭在所難免。


漫長的希波戰爭和之後更加漫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讓波斯和希臘都疲憊不堪。連年戰火之中,一種新的武器在雙方的交流中誕生,那就是著名的Kopis反曲刀。這種為砍殺而生的武器不論是在重裝步兵的方陣中還是在衝擊騎兵的馬背上都能發揮威力,以至於色諾芬(Xenophon)在《騎兵隊長》中專門把它向新生的希臘騎兵們推薦。


古典時代的幾種特色刀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左邊三個:埃及的鐮形劍;右邊四個:Kopis反曲刀。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身著銅甲、裝備大盾和Kopis的斯巴達戰士,注意,斯巴達比較喜歡橫向的頭冠,不同於其他喜歡縱向「雞冠頭」的希臘同胞。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戰國的青銅劍,劍身為了保持強度造得相對短寬,有些做工精良的劍會有華麗的花紋。此圖由筆者本人拍攝。


但希臘和波斯,最終都沒能成為勝利者。北方有著色雷斯人血統的馬其頓成為了文明火炬的接棒者——不,簡直可以說是「縱火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近乎神跡的偉大征服中,希臘的文化在整個西亞和中亞散布。年輕的征服者和他的夥伴騎兵(Hetaeroi)揮舞著Kopis,如鐵鎚般一次又一次擊穿了敵人的陣線。


把新的文化、新的軍隊、新的知識、新的戰術帶到了廣袤的亞洲大陸,從地中海到北印度,希臘化成為了人類史上最早的「全球化」。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舉著Kopis彎刀,騎著愛馬布西法羅(Bucephalus)的亞歷山大大帝


而在大帝至死都沒能到達的遙遠東方(然而並沒有什麼神秘力量),春秋戰國那不亞於地中海的漫長混戰也趨於尾聲,裝備著成熟青銅武器的秦軍靠著整個國家的龐大動員能力開始席捲六國。而姍姍來遲的鋼鐵革命也嶄露頭角,幹將莫邪的雌雄雙劍雖然只是個傳說,但是也堪稱鋼鐵武器對青銅武器性能優勢的絕佳例證。


然後歷史又開了一個玩笑,這兩個雄霸天下的帝國都在雄才大略的奠基者去世後分崩離析,帝國繼業者和毀滅者們分食著帝國的屍體,為了爭奪帝國的正統進行著殘酷的廝殺。


最終,兩個新的帝國建立起來。羅馬的軍團用大盾和短劍(Gladius)橫掃地中海,高盧、埃及、迦太基紛紛倒下;漢朝的突騎揮舞著環首刀遠征匈奴盤踞的漠北,向西打通了河西走廊,與西域諸國建立了最早的絲綢之路。


作為「征服世界之劍」,Gladius算得上短小精悍,之所以不做得像蠻族的刀劍那樣長,完全是為了能配合大盾在極近距離發動致命的攻擊。南征北戰的過程中,Gladius碰上了不少對手,凱爾特人的長劍沒有給軍團造成太大的麻煩,但達契亞人的反曲長刀(Falx)卻逼得軍團戰士專門加固頭盔、佩戴手甲。


羅馬短劍(Gladius)和它的對手: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征服世界之劍」Gladius.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羅馬浮雕,裝備著大盾、短劍和標槍的軍團戰士,注意為了避免大盾阻礙出劍,短劍佩戴在了右側。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羅馬軍團作戰示意圖。注意,羅馬方盾的握把是橫的,戰士們實際上是「拎」著盾牌作戰。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羅馬軍團典型的短劍+大盾作戰技巧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模仿軍團戰士作戰的角鬥士,從持盾姿勢可以明顯看出盾牌握把是橫向的。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石刻,展現了軍團士兵與達契亞人交戰的場面,對手使用的就是Falx。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帝國領地內,以劍(Gladius)為名的角鬥士(Gladiator)在競技場里進行著殘忍的表演,而在帝國的邊疆,帝國騎兵們腰間的羅馬長劍(Spatha)也從蠻族長劍中脫胎而出,但此時似乎和作為主人的騎兵一樣,相比於如日中天步兵的短劍來說還是默默無聞。


但聆聽故事的諸位啊,請記住羅馬的Spatha和漢朝的環首刀,因為這兩件武器的子孫,將會分別統治之後上千年的戰場。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Spatha,之後歐洲各種長劍的祖先。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環首刀,東亞長刀的原型。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漢代雙手長刀,刀身窄長,刀背厚重,可以發動強力的斬擊。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漢代永初六年鋼刀(環首刀),從側面可以看出微微反曲。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出土的三國東吳環首刀,全場140,形態豪壯。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幕間


在古典時代,伴隨著劍的逐步成熟,最基本的兩種劍術——劍盾和「騎砍」也誕生了。作為劍上千年的老搭檔,盾牌在古典時代普遍還是以沉重的大盾為主,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遮蔽。


在材質上,盾牌基本都是由1-3層木片拼合壓制而成的,有些還會在外面蒙上皮革甚至銅皮來增強防禦,盾牌邊緣也常會用金屬包邊來強化。在《伊利亞特》的故事裡,希臘聯軍中僅次於阿克琉斯的勇將——埃阿斯(Ajax,也譯做阿賈克斯)就有使用蒙上7層牛皮的重型盾牌的記錄。


在使用技法方面,盾牌的兩種主流佩戴也在這時出現。其一是如希臘重步兵般將盾牌綁定在小臂上,這種固定方式便於行動,而且對於騎兵來說可以空出左手來控馬,但缺點是混戰時不夠靈活,想要讓盾牌正面對敵就必須將手臂曲折在身前,緩衝的縱深有些不夠;


其二是如羅馬戰士般將盾牌用握把控制在手裡,這樣可以輕易地把盾牌探出很遠,也可以通過靈活地傾斜盾牌來偏轉敵人的攻擊,甚至可以如出拳般利用金屬盾心、盾沿發動盾擊,但這種持盾方式對手的壓力較大,所以後來這種用法多搭配格鬥用的小圓盾(Buckler)。


儘管盾牌以木製為主,但因為面積和厚度的問題,所以重量上反而比金屬製造的單手刀劍要沉重許多。一般情況下,單手刀劍的重量大都控制在0.5kg-1kg之間。而羅馬大盾的重量從文物復原看足有7kg,這甚至已經超越絕大部分雙手大型兵器了,將這樣一塊十幾斤的「門板」單手拎著戰鬥,確實會對手腕產生非常大的壓力。


在遊戲中,為了方便建模和動作,絕大部分盾牌都是直接綁定在小臂上的,甚至很多遊戲把羅馬大盾也做成綁定在小臂上的樣子。似乎只有魂系列和全戰系列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羅馬大盾的正確用法。


現實中,拜盾牌的重量所賜,使用大盾進行激烈打鬥頗為消耗體力,僅僅是把盾牌舉起來護在身前就需要持續地出力,更不用說操控盾牌去接下對方的攻擊了。但即便是在很硬派的魂系列裡,舉盾本身也不會消耗體力,只有接招的時候才會扣掉一部分體力。


這個設定直接導致遊戲中風行著長時間舉盾與敵人周旋的龜縮戰術,但在三次元里,那些被玩家舉盾屈死的BOSS們要做的只是牽制住對面的縮頭烏龜,坐等他體力耗空、連盾牌都舉不起來的時刻——而且他們不需要等太久。


另外,盾牌雖然能提供相當的防護和遮蔽作用,甚至在很多遊戲里成為了「防禦」的象徵,但它本身並不能抵消太多的打擊動能,攻擊的力量更多是由持盾手臂化解的,這也算是魂系列舉盾挨打後即便沒破防掉血也要扣體力的原因。


正因為三次元的盾牌只是一塊用金屬部件強化了的「防盜門」,所以對於遊戲中那些大型BOSS的強力攻擊來說,持盾硬接的真正下場只會是連人帶盾一起轟飛——在現實中,羅馬的劍盾體系在面對蠻族騎兵的騎槍衝鋒時就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更不用說遊戲中那些大型敵人了。


而相比於地中海地區重步兵用短劍大盾組成密不透風的密集盾牆,東方的戰士更傾向於將長刀和更加輕便的中小型盾牌組合,使用更能發揮個人武藝的散陣來近身作戰。


從漢代武庫的考古挖掘工作看,環首刀和盾牌往往成對出現,一些遺址甚至出現過刀盾數量完全一致的情況,可見二者在軍中是嚴格搭配使用的。另外,不管是Spatha還是環首刀,它們修長的劍身都比短粗的羅馬短劍和Kopis更適合在馬背上揮舞砍殺。


這兩種刀劍在設計上都有意無意地嘗試著創造出一種同時適應步兵盾陣對砍和騎兵高速衝鋒的「通用形制」。而往後的歷史將會證明,這兩類刀劍確實是所謂「完美刀劍」的原始形態,它們的後代將會統治之後將近2000年的白刃戰場。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東方的刀盾中古時代


秦代飾有刀盾勇士搏獸圖樣的銅盤。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漢代的陪葬兵馬俑,可見騎兵已經取代車兵成為步兵的主要搭檔。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漢代的新興兵種--騎兵,環首刀是他們的主要武器。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步兵披甲持盾,可以看出來自不同地區的面部特徵。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漢代長劍。雖然環首刀崛起後中國地區就少有實戰長劍,但這更多是一種使用習慣的問題,和刀劍本身孰優孰劣並無太大關係。此圖系筆者本人拍攝。


劍的傳奇時代到來了!


歲月流轉,隨著羅馬和漢帝國的崩塌,外來的蠻族開始蹂躪帝國的屍骸,同時又繼承了帝國的文化。在這種破壞和復興參半的混亂時代中,亞瑟王、齊格飛、羅蘭,斷鋼劍、樹中劍、杜蘭達爾,英雄和寶劍開啟了中古時代的浪漫傳奇。然而這些段子和劍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劍依然是劍,只是劍。


在羅馬帝國後期,隨著軍隊的蠻族化,Spatha取代Gladius成為了步兵的主要近身武器。在西羅馬覆滅之後,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和十二聖騎士(Paladin)成為了日後騎士傳說的母本,Spatha也在騎士的時代繼續著自己的演化。而來自北方的維京戰士,也將長劍和圓盾作為自己帶去英靈殿(Valhalla)的最佳陪葬,傳奇的屠龍英雄齊格飛就是以樹中拔劍而成名的。


中世紀前期的歐洲長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典型的早期歐洲長劍,從維京人到盎格魯撒克遜人都廣泛使用。劍的護手依然很小,僅僅起到防止突刺時不慎脫手的作用。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保存良好的維京長劍文物,劍身寬闊,中間開有「血槽」(然而和放血並沒什麼關係)用於減輕劍身重量。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有些長劍實際是單刃的長刀。鬼佬們對刀劍都統稱Sword。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夜襲中的維京戰士,長劍和圓盾是他們的近戰配置,重武器是大斧和長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在拜占庭作為僱傭近衛軍的維京戰士(瓦蘭吉亞衛隊)。裝備風格上沾染了很多東方色彩。


這一時期的歐洲長劍,基本上沿襲了Spatha的輪廓,但劍身更寬更長,劍柄前端的護手逐步開始強化,形成了原始的十字護手(Cross-guard),配重球(Pommel)也進行了加大,這兩個尚不起眼的小配件在日後將會掀起一場歐洲劍術的革命。這些歐式單手長劍在現代被稱為武裝劍(Arming Sword),也就是大部分人通過流行文化認識的那個「騎士劍」。


騎士的長劍——Arming Sword: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中世紀典型的Arming Sword,有了初步的十字護手(Cross-guard),配重球(Pommel)也已經初步定型。這種劍主要是配合鳶盾(Kite Shield)使用。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中世紀時期的大砍刀Falchion,算是長劍的變種。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中世紀的圖畫,描述了兩撥騎士對砍的場景(一方是桶盔%2B鎖甲%2B鳶盾,一方是更為早期的圓盔%2B鎖甲%2B圓盾)。可見當時的長劍主要還是以劈砍作為攻擊手段。因為畫風的原因,畫中人物的眼神都很喜感,正中身披藍色馬衣的戰馬錶情尤其猥瑣。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查理曼大帝的佩劍:Joyeuse.+法國國寶,歷代法王加冕必備。劍身很多部件都是後世換裝的,但也有直接源自公元6世紀的部分存在。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佩戴Joyeuse的路易十四。我知道你們更想吐槽他風騷的假髮、被單和白絲,但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審美標準。


相比於後羅馬時代艱難重建社會秩序的歐洲,東方的國度卻在中古時代出現了別樣的生機。繼承羅馬衣缽的拜占庭(當時就叫羅馬帝國)在查士丁尼大帝的帶領下全線擴張,試圖重拾羅馬的榮光,最後因為國內大瘟疫等原因功敗垂成。薩珊波斯取代了老羅馬的宿敵帕提亞(中國史書稱為安息),與東羅馬延續著「上一輩」的基情,圍繞安那托利亞地區鏖戰不休。


而在西亞南部的阿拉伯半島上,新生的思想開始悄然萌芽。越過橫貫大陸的絲綢之路,中原地區挺過了混亂的魏晉南北朝後迎來了新的大一統時代。而在北亞草原,繼漢代的匈奴之後又一股新興的游牧勢力——突厥——開始蠢蠢欲動。


與流行文化給人的刻板印象不同,西亞、中亞地區那些帶有鮮明游牧風格的民族(雅利安人、閃族人)在一開始並沒有使用「圓月彎刀」。相反,不論是最老資格的斯基泰人還是後來的匈奴人、波斯人甚至阿拉伯人,他們原本都是玩長劍和直刀好手。突厥和波斯的直刀甚至可能受到中原地區環首刀的些許影響。


中東的直刀直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薩珊波斯的直刀,刀鞘和刀柄有著華麗的金銀寶石裝飾。中亞開創的雙附耳掛刀法因為便於馬背上穩定拔刀而在整個歐亞大陸流行開來(漢代環首刀的佩戴是斜插在後腰上)。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日本正倉院保存的「唐樣大刀」,雖然刀條更接近中國的環首刀,但刀裝風格明顯更類似當時的游牧刀劍,這種風格可能來自於經中原地區轉手舶來的突厥刀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阿拉伯的直劍,玩《刺客信條》的朋友們估計會有阿泰爾之劍的即視感。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阿提拉之劍,刀身微彎,刀頭起脊反刃,有著非常好的設計理念。但刀裝和查理曼大帝之劍一樣明顯被後世屢次改裝過。


而大夥通過《一千零一夜》、《阿拉丁神燈》、《波斯王子》等作品熟悉的那種「波斯彎刀」出現的時間實際上比較晚,已是突厥大舉西進、建立塞爾柱帝國、推行泛突厥化以後的事情了,土耳其的彎刀則分化得更晚。


泛中亞文明圈的各色彎刀: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最典型的波斯彎刀Shamishir. 本意為「獅子的尾巴」。這種「獅尾刀」的刀身細長彎曲,適於劈砍拖割,護手呈小十字狀,握把末端有接近90°的折彎,防止大力劈砍後震動脫手。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Shamishir的印度變種,Talwar,主要變化的是握把和護手的設計。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土耳其的寬頭彎刀Pala,刀頭專門加寬,刀背兩側延伸出T形加強筋,完全是為暴力劈砍誕生的武器。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另一把Pala,注意土耳其刀劍的握把末端一般呈球狀。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土耳其另一種特色武器,反曲刀Yataghan,刀身線條有幾分當年希臘Kopis的影子。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另一把Yataghan,這種武器的特徵除了反曲的刀身外還有寬大的骨頭形握把,並且沒有護手。玩過《刺客信條:啟示錄》的朋友們可能還記得E爺在君士坦丁堡用過/對付過這種武器。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裏海地區變形的Yataghan亞種,是不是有幾分《黑暗之魂3》里舞娘雙刀的感覺?


和遊戲中無視刀鞘存在、直接穿模的拔刀不同,三次元的刀劍造得再奇葩也需要解決出鞘的問題。而這些非常彎曲的中東刀劍,都是通過半開放式刀鞘來實現快速出刀的。


所謂半開放劍刀鞘,說白了就是一側不封口的刀鞘,這樣刀劍可以在拔出少許後就從側面開口調整角度自由出刀。另一方面,中東刀鞘末端經常會有和護手配合的卡槽,可以保證刀身在鞘中維持一種近乎「懸浮」的固定狀態,不至於被刀鞘內壁磕碰磨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一張圖說明白彎刀的正確打開方式,另外可以注意護手和鞘口的卡槽。


在公元1000年之後,從羅馬廢墟中灰頭土臉爬出來的歐洲終於開始把自個捯飭得像個樣子了。恢復了社會生產秩序、腰桿硬起來的歐洲鬼佬們立刻開始了對外的軍事行動。


各懷鬼胎的十字軍們向東一路打到耶路撒冷,還介入了拜占庭的皇位繼承內戰,順便洗劫了之前從未被攻克過的君士坦丁堡(然而這票最賺的可能是威尼斯的放貸商會)。而向南方,對於後倭馬亞王朝所在佔據的伊比利亞半島,歐洲人也發動了頗有點「自古以來」味道的「收復失地運動」。


『「爭いの系譜 - Sound Horizon」這首音樂大家可以聽一下。描述收復失地運動的歌曲(音樂劇?),中二得飛起。』


伴隨著歐洲騎士們用長劍、鳶盾和騎槍進行的暴力輸出,歐洲人也接觸到了大量古典時代的文獻,轟轟烈烈的大翻譯運動開始了。歐洲在文明發展的比賽中從「復讀班」開始奮起直追,文藝復興的影子已經在歐陸飄蕩。


文藝復興和中世紀並非一刀兩斷的兩個時代,二者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都是糾纏不清的。但丁寫下不朽詩篇《神曲》、老司機薄伽丘鼓搗出著名小黃本《十日談》時,漫長的英法百年戰爭還沒開打呢。而為很多人所批判的狂熱「獵巫運動」,反而是文藝復興後才時興起來的。


歐洲通過戰爭找回了古典時代的智慧,文化和技術的逐步復興也反過來影響到了戰爭。隨著鋼鐵加工技術的突飛猛進,在中世紀最後的一百多年,騎士們終於換上了後世傳說中標誌性的板甲(實際上騎士們在其歷史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靠鎖甲撐場面的)。這種由大塊鋼板鍛造而成、布滿穹窿和斜面(跳彈成功率+5)、相對輕便又異常堅固的鐵罐頭立刻對戰爭形態帶來了巨大影響;隨著鎧甲的進化,盾牌變得不再必須,騰出了左手的騎士們開始考慮雙手握劍來增強操控性和打擊力量。


於是,最為典型、最有主角相的劍——雙手劍(Two-handed Sword)誕生了。這種經常被簡稱為「長劍」的武器堪稱冷兵器時代的全能選手,不論是雙手、單手都能操控,突刺和劈砍都能勝任,大型十字護手以及雙手握柄賦予了雙手劍驚人的格擋反擊能力,甚至連劍柄末端的配重球都能兼職一下小型戰錘。


雙手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頂級氪金豪華長劍,堪稱雙手劍的集大成之作,各部分比例趨於完美。二次元的咖喱棒比起這個真傢伙簡直遜爆了。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早期的雙手劍文物,基本還是加長了劍身和劍柄的Arming+Sword.


現代復原的雙手劍,全長約120cm,刃長90cm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電影中最有名的雙手劍——《指環王》中阿拉貢的聖劍Narthil。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近年遊戲中最著名的雙手劍客——利維亞的傑洛特,「白狼」。


和劍相伴的,自然是劍法。雙手劍憑藉著雙手操縱產生的槓桿原理,使用起來比單手劍更加便捷靈活,而十字護手在這個時期的成熟也使得運用後半段劍身(強劍身)來防守成為了可能。熟練的雙手劍士可以通過槓桿原理和護手的卡位功能將對方的攻擊輕鬆卸開,同時還能借力發動反擊,完全就是武俠小說中「太極劍」的科學版本。


但不管怎麼說,劍畢竟是殺人用的玩意。無甲劍斗遠比武俠小說中描繪得殘酷和短暫,雙方真正交手往往只有幾招,勝負更可能就在半秒內決定,沒有慢動作特寫、儀式化的華麗大招和神功仙法,有的只是冰冷的鋼劍在一瞬間終結一條人命。


相比於力量和速度而言,技巧和經驗才是在這種超高強度對抗中活下來的關鍵——力量在無甲劍斗中不算太重要,因為刀劍對於人體來說只需在要害輕輕一划就能致人死命,劍士只要還有起碼的力氣就足以在抬手間取人性命。遊戲里那種誇張的、用盡全身力氣的大力斬擊在現實中只會賣給對手一個無比巨大而漫長的破綻,用來伐木也許不錯,但用來砍人就多半是送死。不開玩笑地說,如果有人在三次元用黑魂里那種掄圓了砍人的劍法,他會發現三次元比黑魂還要宮崎英高。


當然,力量和速度對無甲劍斗都是必須的,雙手劍雖然平均只有1.5kg重,但高速揮舞中加速度的劇烈變化會讓控制刀劍的所需要的力量遠大於舉起刀劍本身的力量。對於勝負只在毫釐之間的無甲劍斗來說,動作的精準連貫遠比單純的速度力量更加重要,單純求快求猛往往只會讓動作走形、銜接不暢,最後欲速則不達。像《巫師》系列裡傑洛特那樣用劍身中段連續猛砍、還時不時來個大迴旋的玩法,擱在冰冷無情的三次元也只是在給老手們送人頭。真正擅長連續猛攻的高手,都是在技術熟練掌握之後才強化招式強度的。


所以古語有言:「拳怕少壯,棍怕老郎。」 空手搏擊,雖然技巧也有很大作用,但體重、力量、速度和抗打擊能力依然是決定勝負的基本條件,年老力衰者空有一身爐火純青的拳法也只能落個「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下場。以遊戲類比,空手搏擊就像在玩RPG,只要數值堆上去了,操作稍微渣一點也能靠實力碾壓對邊。而無甲械鬥,則更像老式的FPS,勝負往往就在一個照面之間,一身神裝也免不了被下手穩准狠、意識猥瑣的老賊一槍爆頭。


無甲劍斗中,往往一招偷襲、一次反擊就能決定生死,遊戲中最接近雙手劍防守反擊技巧的大概就是各種動作遊戲里的「一閃」或者「彈反」系統了,在對手搶先攻來、命懸一瞬的剎那,心如明鏡止水,在時機、角度、速度都算準後,做出一個精準的動作,把格擋和反擊融匯在一個節拍、一組動作之中,最終一擊必殺。


無甲劍斗,生死一瞬: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長劍無甲劍術的古抄本圖畫,左右兩人分別擺出了四個基本姿勢中的騙位和高位,一個看似示弱但暗中醞釀上挑,一個準備以雷霆一擊一決勝負。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典型的雙手劍格擋動作,通過斜舉長劍來接下對手的下劈,同時主動把對手的劍鋒引導至強劍身,配合護手封鎖對方的劍路,伺機反攻。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攻防一體的動作,接下對手來襲劍鋒的同時發動突刺反擊。


相比於生死一線的無甲劍斗,披甲劍斗就「粗放」了許多。和流行文化給人的印象不同,刀劍大多還是為了攻擊無甲和輕甲目標設計的,在面對大面積的金屬護甲時比較無力。


一刀砍翻頂盔摜甲敵人的場景幾乎只會出現在影視作品和動畫遊戲里。現實中,一件質量湊合的鎖子甲就能抗住大部分刀劍的劈砍,而中世紀後期誕生的板甲罐頭更是能將成年男子的全力刺擊淡定擋下——後期的板甲的主要競爭對手可是火繩槍甚至燧發槍,這防禦力你們掂量下,哪是人力能夠輕易磕開的。


在這樣非常「不友好」的作戰環境中,一種乍看匪夷所思的劍術——半劍——誕生了。所謂半劍(Half-sword),就是用左手握住劍身,把長劍當成短槍/撬棍的劍術,使用時往往會配合近身抱摔和地面柔術,在制住對手後從極近距離對鎧甲的薄弱環節發動突刺,解決戰鬥。


半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披甲劍術——半劍的古抄本示意圖。雙方都把長劍用成了撬棍。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配重球可以作為戰錘,十字護手可以作為鎬頭,長劍全身都是寶。



雄文!看完徹底了解中外史上真實刀劍,太全了—上篇



半劍往往會配合柔術與摔跤技術。圖中的騎士就是通過反關節技控制住了對手,使其任人宰割。


如果對這種充滿哲學氛圍的劍術無感,那就把劍直接掄圓了硬砸吧,砍不開頭盔?砸也要把對面的罐頭砸成腦震蕩。披甲劍斗和無甲劍斗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它對絕對力量和體能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板甲雖然算是防禦/重量比最好的古代鎧甲,但一身罐頭皮算下來至少也有20多公斤,諸位可以腦補下全身綁上四十幾斤沙袋以後再劇烈運動是何等酸爽。同時,披甲械鬥不管是走哲學流還是暴力流,對蠻力的要求都是越高越好,否則就是被對面惡漢扭成麻花後掀開面罩一劍糊臉或者乾脆當頭一棒滿眼金星KO的下場。從對使用者要求的角度上說,披甲劍術實際上更接近格鬥術而非劍術。


在雙手劍大行其道的中世紀後期,一貫刀劍不分的鬼佬們也如法炮製地搞出了一堆雙手長刀,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德國長刀(Langes messer,就是「長刀」的意思)。德國長刀的風行契機非常有趣,當時的法律條文規定,雙手劍是兇器,普通市民不能隨意攜帶上街,但刀卻是生產生活工具……於是機智的漢斯們很快就抓到了這個漏洞,各種尺寸的砍刀紛紛出爐,發展成熟後已經與雙手劍大同小異了。以後誰再說漢斯死腦筋就拿這個當反例吧。


未完待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三界第一利器——原來九齒釘耙竟比金箍棒還厲害?
龍的傳人——威龍劍
清太祖努爾哈赤最喜愛的3種兵器,其一竟有武士刀!
不用時是棍棒,裝上刃即成槍刀,朴刀是可以拆卸的?
盛京珍賞——清初武備精品展

TAG:中華冷兵器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中日最深刻的一篇雄文,看完被徹底震撼
【思想者】是“土地财政”让中国崛起完成了原始积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震撼雄文!(必读)
看了6遍《戰狼2》我決定手寫一遍喊出「雖遠必誅」的那份西漢雄文
王者榮耀:峽谷中各路英雄文藝匯演,畫面美到爆!看看你喜歡哪個
揭秘西藏歷史上的古象雄文明流傳的四大未解之謎
震撼!一篇雄文,道盡五千年的氣度
金一南將軍震撼雄文:中國,不能忘記!
顛覆性策略體驗《英雄文明》亮點搶先看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這裡寫的一首詩,讀了讓人落淚!
一篇雄文,道盡五千年的氣度
深度雄文!讀懂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美文| 一篇雄文,道盡五千年的氣度
明朝十大名將前三無爭議,最後一巾幗英雄文臣也當道
君海新作《英雄文明》玩轉養成 英雄竟可回爐再造
深度雄文: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
劉備一句話,曹操一首詩,諸葛亮一篇雄文,構成三國最華麗篇章!
深度雄文: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這才是中國人的性格!中華兒女必讀的一篇雄文!(強烈推薦)
高手在民間,這是一篇預測中國經濟神準的大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