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脫歐」對國際大型銀行的影響

英國「脫歐」對國際大型銀行的影響

文/熊啟躍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


瞿亢 中國銀行倫敦分行;


陸曉明 中國銀行紐約分行

載於《中國銀行業》雜誌2016年第11期


英國「脫歐」對國際大型銀行的影響弊大於利,特別是對歐美大型銀行而言,「脫歐」負面影響尤為明顯。「脫歐」後,美國大型投行在英國乃至歐洲市場的份額有望擴張,在歐洲市場涉足不深的日資和中資銀行可能獲得更多業務機會。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英國是全球大型銀行海外進駐高度密集的地區。英國「脫歐」公投以來,伴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國際大型銀行呈現出一些新動向和新趨勢。


「通行證」受影響衝擊歐美銀行

「通行證」是歐盟單一市場機制發揮功效的保障,該機制允許在歐洲經濟區(EEA)成員國註冊的金融機構在歐盟其他國家進行經營並享有設立分支機構和提供服務的權利,同時不需要得到當地監管當局的特批。


英國「脫歐」前,部分國際大型銀行在歐洲市場的經營策略是在英國設立歐洲區域或業務中心,通過「通行證」機制在歐盟其他國家開展業務。目前,絕大多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的組織構架都遵循矩陣式模式,即通過區域和業務兩個維度對銀行集團進行管理。「脫歐」後,以倫敦為中心的國際大型銀行將不再享有「通行證」特權,其原有的組織構架和業務拓展模式將不得不發生改變。


「通行證」機制變化主要將對兩類大型銀行產生較大衝擊:


一類是以英國為歐洲區域中心的銀行。30家G-SIBs中,有19家銀行將倫敦設為集團或者歐洲業務中心,佔比為63.3%,這19家銀行分別來自美國(7家)、英國(3家)、日本(3家)、法國(3家)、西班牙(1家)和中國(1家)。「脫歐」後,「通行證」機制的喪失將導致以上銀行無法按照現行組織架構經營管理,對其在歐地區的業務收入將產生較大影響。


另一類是衍生品、外匯交易、貿易融資等業務佔比較高的銀行。30家G-SIBs中,28家銀行將外匯交易中心設在倫敦,佔比為93%;27家銀行將衍生品交易中心設在倫敦,佔比為90%;25家銀行將貿易融資業務中心設在倫敦,佔比為84%;21家銀行將銀團貸款和證券投資業務中心安排在倫敦,佔比為70%。

如果從設立區域中心、業務中心數(高於6個)以及在歐收入佔比(歐洲稅前收入大於15%)三個維度考察,受「通行證」機制變化影響較大的銀行包括:法巴銀行、法興銀行、瑞士信貸、巴克萊銀行、桑坦德銀行、高盛集團、滙豐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10家銀行。


在英銀行監管壓力有望小幅放鬆


歐盟法律主要由條例和指引兩種形式構成。條例在各成員國直接具有法律效力;指引在各成員國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成員國需通過立法賦予其在國內的法律效力。英國「脫歐」後,對於已經執行的條例和被轉化為國內法的指引將繼續作為英國法律發揮效力,而在「脫歐」後實施的條例其在理論上對英國不再具有約束力。且原來適用於歐盟地區的部分監管政策理論上將不再適用於英國。英國和歐盟地區將形成差異化的監管環境,影響較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圍欄」政策對英國金融機構的約束力度會有所降低。「圍欄」政策是歐盟銀行業結構改革(BSR)的重要內容,其將金融市場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嚴格分離,造成兩個市場資金不能相互抵補,增加了經營成本,特別是對綜合化經營程度較高的銀行。據統計,「圍欄」政策對G-SIBs造成的合規成本在每年180億美元左右。


目前,BSR政策由於種種原因仍未生效。如果英國在BSR正式生效前「脫歐」,那麼BSR框架下的「圍欄」政策將對總部位於英國的銀行沒有約束效力。但這些銀行必須遵守英國監管當局實施的銀行改革方案(Banking Reform Act, BRA)中的「圍欄」政策。與BSR相比,BRA的「圍欄」政策實施力度相對較松、監管範圍較窄,有利於降低監管成本。

銀行恢復與處置計劃(BRRD)在英執行力度的減弱可能性不大。BRRD是危機後為解決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問題而推出的監管政策之一。英國「脫歐」後,理論上英國可撤銷執行BRRD,這將減輕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但同時也會引發市場對於英國大型銀行安全性的擔憂。當前,英國已經執行了類似BRRD的法律條款,且英國一直是國際監管規則的堅實擁躉。綜上,英國「脫歐」後放棄履行BRRD可能性較小。


資本監管政策(CRD)對英國金融機構提出更高要求。在資本監管領域,英國「脫歐」不會影響其國內金融機構履行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但在風險權重的計算上,英國金融機構將遭遇「歧視」。「脫歐」後,英國金融機構相對於歐盟國家的金融機構而言,其地位將變為「第三方」國家機構。在進行同業拆借過程中,對於「第三方」金融機構拆借的風險權重將比「脫歐」前顯著提高,這將提高在英機構的拆借成本。


證券交易政策將使英國享受更低的交易稅。英國「脫歐」前,歐盟範圍內的證券發行主要受到招股說明書指引(PD)和信息披露指引(TD)的監管,這確保了金融機構享有證券發行的「通行證」機制。英國「脫歐」之後,英國可不再執行PD和TD條款,但如果不執行具有同等法律權利條款,在英金融機構將失去證券發行的「通行證」機制。除PD和TD條款外,金融交易稅政策,即Robin Wood條款也將受「脫歐」影響,該條款正在歐洲議會討論,旨在歐盟內部徵收統一的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的稅率為0.1%,而衍生品交易為0.01%。如果英國「脫歐」,英國執行交易稅的壓力有望減輕,這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到倫敦市場進行交易。


銀行經營面臨更大金融風險

英國「脫歐」對金融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全球大型銀行等面臨的金融風險明顯加大:


外匯和股票市場大幅動蕩,匯率波動造成部分銀行財務表現「縮水」。「脫歐」公投當天,英鎊兌美元、歐元、日元和人民幣分別貶值達8.8、6.0、12.6和8.3個百分點;「脫歐」公投後當月,上述匯率分別累計下跌11.8、8.7、11.5和10.7個百分點。「脫歐」公投當天,美國道瓊斯、英國富時100指數、日本225指數、法國CAC40指數以及中國上證A股指數分別下跌3.15、3.39、7.92、8.7、8.04和2.47個百分點。部分國際大型銀行的年報編製是以美元或歐元作為計價貨幣,這些銀行同時持有一定規模的英鎊資產。隨著英鎊兌美元和歐元的貶值,這些銀行的財務表現將受到影響。


英國房地產價格面臨下跌壓力,加大英國當地銀行的脆弱性。2012年以來,英國房地產經歷了又一輪快速上漲,截至2016年6月,英國平均標準房房價達20.42萬英鎊,較2012年6月上漲23.8個百分點,其中倫敦的漲幅達56%。據統計,在支持2009年以來英國房價上漲的資金中,45%來自海外直接投資,這部分資金不穩定性高。「脫歐」公投後,部分房地產基金投資者已將基金贖回。另外,英國房地產項目的槓桿率出現明顯提升,截至2015年底,英國房地產貸款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房地產貸款/價值比超過60%,而2014年該比例還不足50%。2015年新增房地產貸款的貸款/總價值之比超過65%的貸款佔比達47%,而2014年僅為33%。英國「脫歐」後,移民政策將收緊,倫敦金融中心地位會有所下降,房地產價格面臨下跌壓力。


另外,房地產市場面臨自住率較低的風險。英國買讓式按揭貸款(Buy To Let,BTL)佔全部按揭貸款的比例達20%,而2007年該比例還不足5%。BTL貸款主要用於房屋租賃,租金是還款主要來源,如果房價出現下跌這部分貸款發生違約的概率較高。


英格蘭銀行降息,對在英傳統規模業務較大的銀行影響較為明顯。2009年以來,英格蘭銀行一直將基準利率一直維持在0.5%的水平。為對沖「脫歐」的負面衝擊,2016年8月英格蘭銀行宣布降息。英格蘭銀行降息將壓縮英國業務的息差水平,這對以利息收入為主,業務聚焦英國本土的銀行影響較大,一方面降低浮動利率資產的收益,主要集中在住房按揭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另一方面降息對活期存款的成本削減力度有限。降息將對英國勞埃德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銀行、滙豐控股以及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將產生負面影響。


評級和估值下挫,導致再資本化和融資困難。英國「脫歐」公投前後,滙豐控股、渣打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的評級展望均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德意志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長期信用分別降至Baa2和A1級。信用評級或評級展望下調對銀行的融資成本將產生較大影響,截至2015年底,G-SIBs的平均債券餘額為612.8億美元,債券融資的平均成本為3.79%,久期為6.87年。在長期信用評級或評級展望遭遇下調的銀行中,滙豐控股、德意志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債務餘額較高,分別達614.3億美元、589.3億美元和568.6億美元。評級下調對這些銀行在金融市場的資金籌措能力將產生較大影響,不排除部分銀行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的情況。


同時,大型銀行的估值水平也大幅下挫,下降幅度遠高於同期股指降幅。截至2016年7月底,G-SIBs的市凈率平均僅為0.68倍,有9家銀行低於0.5倍,這些銀行全部來自歐洲。義大利裕信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的市凈率分別為0.29倍和0.27倍。估值下挫一方面會使銀行資本凈額縮水,同時,也會嚴重阻礙銀行通過增發股票融資的決策。


歐洲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英國「脫歐」對國際大型銀行的影響弊大於利,特別是對歐美大型銀行而言,「脫歐」負面影響尤為明顯,預計未來歐洲銀行業整體將出現以下幾方面變化趨勢:


歐洲銀行業格局將發生改變。「脫歐」後,美國大型投行在英國乃至歐洲市場的份額有望擴張,在歐洲市場的重要程度將明顯提升。與此同時,「脫歐」為在歐洲市場涉足不深的日本和中國大型銀行提供了新業務機遇,如果充分利用「脫歐」進程的「窗口期」,研究「脫歐」前後銀行經營「遊戲規則」的變化,提前進行布局,日資和中資銀行將獲得更多業務機會。


部分銀行將區域和業務中心撤出倫敦。由於「通行證」機制的喪失,部分銀行現有組織構架將不能有效進行運轉,會重新考慮在歐洲的戰略安排和布局,其中最為重要的決策就是將總部或業務中心從倫敦移至歐盟其他成員國。同時,也不排除部分銀行會降低對歐洲市場的關注程度,重新平衡全球業務發展戰略。


監管套利更加頻繁。英國「脫歐」形成的差異化監管環境,為大型銀行提供了監管套利的機會。總的來說,差異化的金融監管政策涉及的規則非常多,各銀行在不同業務領域獲得的差別待遇也不盡相同。從整體上看,「脫歐」將使英國金融監管強度有所放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脫歐」對英國金融市場的不利衝擊。


銀行業績持續低迷。「脫歐」對銀行盈利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包括英格蘭銀行降息,英國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的概率加大,外匯貶值造成的銀行資產「縮水」,以及評級下調對銀行的融資可獲得性和成本產生負面影響等。在「脫歐」事件的持續影響下,歐洲大型銀行的業績表現短期內難以出現實質性改善。


「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概率上升。「脫歐」加劇了金融市場動蕩,提升了金融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當前,歐洲銀行體系的脆弱性不斷加大,部分地區和銀行的表現令人堪憂:如以義大利為代表的「歐豬五國」銀行體系高額不良貸款問題,如果處置不當將導致銀行出現資不抵債、甚至破產的問題。另外,金融市場大幅動蕩也加大了銀行脆弱性,由於金融槓桿的存在,市場風險會被放大,部分以金融市場業務為主,擁有較大規模金融衍生品頭寸的銀行也值得高度關注。


對中資銀行影響及應對


對中資銀行而言,英國「脫歐」的影響整體不大。


關注「脫歐」進程,加強政策研究。從當前進程看,英國「脫歐」最快也要於2019年完成,且在這一過程中還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這意味著到「脫歐」正式生效至少存在兩年「窗口期」。中資銀行可考慮成立跨部門、跨分行的「脫歐」問題研究小組,密切關注英國「脫歐」進展,加強金融監管規則和銀行業務調整策略方面的研究工作,根據不同結果調整相應策略,做好「最壞」結果的預案。


調整歐洲業務架構。一是繼續保持英國子(分)行在人民幣、外匯交易領域的業務優勢,儘管英國完全保留「通行證」機制的概率較低,但其會竭盡全力保證在外匯及衍生品交易領域的「通行證」權利,所以,中資銀行不宜輕易將倫敦交易中心進行遷移,還應適當加大倫敦交易中心的能力建設,提高相關業務創造收入的能力。二是注重盧森堡子(分)行的區域總部能力建設,強化其在歐洲大陸的業務開展能力。三是在集團層面加強統籌,加強倫敦子(分)行與歐洲地區其他子(分)行的業務協同能力。


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抓住業務機會。一是針對「問題」金融機構應控制授信額度。二是加強金融市場的風險防範,適度使用金融槓桿,對於歐洲整體的業務開展節奏和力度應保持謹慎,對於外匯、債券風險敞口應設法對衝風險,對於英國房地產市場相關業務頭寸應有所壓降。三是定期進行壓力測試,對極端情形下中資銀行的風險吸收能力進行評估,確保風險可控。四是抓住當前部分歐洲大型銀行估值水平較低的機遇,適時開展兼并與重組,提升中資銀行在歐洲業務能力。


本文原載於《中國銀行業》雜誌2016年第11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貿易金融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摩根瑞斯金融進軍亞洲必將掀起一番浪潮
大象金服今日策略,建議美國批發銷售月率
當藝術遇見藝術——南京雲錦研究所與多位中國著名畫家簽約合作

TAG:中國貿易金融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型銀行因憂英國「脫歐」籌備明年搬離英國
「脫歐」或致大型銀行撤出英國
英國最大的大腦銀行
全球大公司最新動態:德國商業銀行或與歐洲大銀行合併
歐央行7月紀要:擔憂英國退歐影響和歐洲銀行業
為了讓英國留在歐盟 歐洲投資銀行也是蠻拼的
國際銀行系統也被美國入侵了
驚!英國最大的大腦銀行
「百名外國人看中國」之亞洲開發銀行中國區首席代表:各國應學習中國保持經濟穩健增長
多家國際大銀行欲遷出英國,巴黎受益
抄底牛股秘訣:中國平安 中國銀行 中國石化 中國太保 中國建築
歐洲央行審查歐元區銀行對英國「脫歐」應急預案
國際精英第一步 美國銀行開賬戶
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
在英國生活——銀行篇
A股重磅利好消息:中國平安 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 中國銀行
用 AI 撬動英國巴克萊、迪拜國民銀行、美國神秘大型銀行,這位 26 歲的創業者如何做到的?
英國脫歐日益臨近,跨國銀行開始為「搬家」做準備
泰國國家銀行改革外匯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