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撰文:Andrea Wong

近幾個月來,蘋果(Apple Inc.)及美國眾多跨國公司海外避稅醜聞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2016年11月27日,央視財經報道稱法國稅務部門向蘋果開出了約合4.22億美元的罰單,且該稅單只涵蓋了蘋果2011年至2013年期間未繳納的稅款。除法國之外,包括愛爾蘭、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國家也均對這家科技巨頭的稅務狀況展開了調查。據彭博社報道,2016年8月,歐盟完成了對蘋果的稅務調查,要求蘋果向愛爾蘭當局補繳130億歐元(約合145.2億美元)稅款。


雖然稅務風波算不上新聞,可是,令人震驚的是,美國納稅人竟需要為大公司海外避稅買單。據彭博社最新報道,通過購買政府債券,並將大部分海外營收轉回國內,蘋果不僅不需要繳納一分錢稅款,在過去五年間反而藉此獲得了至少6億美元利息收入,而用於填補稅款漏洞的資金,全部來自普通納稅人的口袋。


多年來,蘋果公司已經成為美國跨國公司隱匿海外利潤、逃脫美國國稅局監管的典範。然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美國政府為此支付給蘋果公司超過5億美元的利息。


根據知悉內情的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利用美國複雜稅法的免稅條款,通過購買美國國債,把該公司大部分(未繳納稅款)的海外利潤留在美國境內。彭博彙總的該公司監管文件顯示,在過去5年時間裡,美國財政部向蘋果支付了至少6億美元的利息,實際金額可能更多。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儘管蘋果公司的總部設在美國,卻利用稅法漏洞使其2160億美元海外利潤中的大部分免交稅款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蘋果的大部分海外利潤都轉移到位於愛爾蘭科克的子公司,這裡是深受企業歡迎的避稅天堂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蘋果的內部投資機構、總部位於里諾的布雷邦資本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來管理這筆資金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這些資金放在總部位於紐約的幾家銀行的託管賬戶上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美國納稅人最終向蘋果和其他公司支付所持國債利息。過去五年,每個納稅人支付的利息總計約為6美元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這筆利息迴流到蘋果公司在愛爾蘭的賬戶。美國財政部已經向蘋果支付了大約6億美元的利息


蘋果公司及其稅金不為人知的故事始於愛爾蘭科克,經過紐約,最後來到內華達州里諾。不過,彭博社採訪的稅務專家指出,蘋果的避稅手段並不鮮見。許多美國最大的跨國公司都利用了同樣的免稅途徑,使用海外現金購買美國國債,從而避免或延遲繳納資金匯回稅(僅前10大跨國公司持有的美國國債就超過1000億美元)。實際上,這讓企業能夠把數十億美元的潛在稅務負擔變成了數百萬美元的納稅人補貼,另一方面,這些公司還公開抱怨美國稅率太高,使他們無法把海外現金轉回國內。


從美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就像是你付錢向別人租一輛自行車,其實這輛自行車原本就是你的,」密歇根大學專門研究企業與國際稅收的教授魯文·阿維-約納(Reuven Avi-Yonah)說,「整件事情充斥著令人不安的妥協意味,有意迴避這個事實:大部分錢實際上不是離岸資金,其實就在國內。」


模糊界限


這種避稅手段完全合法,從現在美國國債的低利率來看,沒有人會認為這筆投資給蘋果或其他公司創造了巨額利潤。假如這些公司出售國債,所得現金依然被視為海外利潤,最終需要納稅。此外,他們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為政府開支提供了資金支持)獲得的利息也是應當徵稅的。


但是除此之外,這種購買國債的行為表明,跨國公司認為海外資金和非海外資金之間的區別只存在於會計賬目上。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在回應置評請求時,蘋果公司發言人喬希·羅森施托克(Josh Rosenstock)向彭博社表示,可以查看蘋果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年度財務報告;不過他未進一步闡述。在最近提交的文件中,蘋果稱上財年繳納了104億美元的全球所得稅。


美國國稅局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負責監管國稅局的美國財政部也拒絕置評。


免稅條款


隨著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當選,如何處理美國企業海外利潤的問題變得更加迫切,這個問題已經困擾國會議員多年。在競選活動中,特朗普承諾通過一次性稅收優惠,把資金匯回稅從目前的35%降到10%,促使美國企業將持有的約2.6萬億美元海外資金部分轉移回國內。


美國稅法第956(c)(2)條所述的豁免規定從1962年起實施。但在過去20年里,全球性企業(尤其是科技和製造公司)開始積極利用這個條款的漏洞,為他們迅速增長的海外利潤減少稅金。該條款規定,企業可以在不繳納稅款的情況下把收入匯回美國,只要這筆錢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或其他美國證券,比如股票和公司債券。


如果企業決定把這筆錢用於其他任何目的,比如資本支出,則仍然需要繳納35%的稅款。如果企業出售證券,這筆錢還會轉回指定的外國現金賬戶。(部分原因是企業出於會計目的仍然把這筆現金標註為「海外持有」。)


「誠信體系」


「這是誠信體系,也是自行評估體系,」美國國稅局和財政部前稅務官員理查德·哈維(J. Richard Harvey)說,他目前在維拉諾瓦大學教法律,「許多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可以說在積極地利用法律的漏洞。」


目前還不能確切得知有多少納稅人的錢被用於支付這些公司所持國債的利息,因為這些跨國公司沒有被要求提供詳細的賬目。然而,根據彭博彙總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年度財務報告,保守估計過去5年時間裡,報告擁有最多海外資金的10家美國企業至少收到了14億美元的利息。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2012年以來,美國財政部至少向大型跨國公司支付了14億美元的利息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蘋果公司持有的美國國債增加了一倍多,達到420億美元,在此期間也得到了最多的利息。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向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支付了大約4.3億美元的利息,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獲得了大約1.6億美元的利息。(這張圖表不包括微軟公司、高通公司和可口可樂,雖然這些公司名列前10位,但沒有提供詳細的投資數據。)


利息飛漲


包括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安進公司(Amgen Inc.)、吉利德科技公司(Gilead Science Inc.) 和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在內,本文中提到的這些企業都拒絕發表評論或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由於這些企業使用海外利潤購買了越來越多的美國國債,政府支付的利息也水漲船高。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這十家跨國公司控制著美國公司所持海外現金的近20%,過去五年它們投資的美國國債從67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


穆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高級分析師理查德·萊恩(Richard Lane)說,不管稅法本身有多複雜或有多少瑕疵,指責美國企業遵守稅法都有失偏頗。


「如果這些公司不需要把錢留在美國,那麼他們沒有動力向山姆大叔」繳稅,他說,「明智的首席財務官對股東負有受託責任,他憑什麼毫無理由地付錢給某個實體?如果涉及道德問題的話,我不敢肯定這樣做是否不道德。」


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企業


然而,這些投資表明,跨國公司如何模糊了在岸收益和離岸收益的定義。


以蘋果為例,在238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中,超過90%的現金在會計報表上列為「海外資金」,大部分屬於這個加州庫比蒂諾公司的愛爾蘭子公司。


因未經授權就此事發表意見而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稱,像許多跨國公司一樣,蘋果公司的現金存放在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和道富銀行(State Street Corp.)等美國銀行的託管賬戶中。


知情人透露,蘋果通常指示華爾街債券交易商與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等大型資金管理機構,代表其愛爾蘭子公司在國債拍賣和二級市場中購買美國國債,所有資金來自內華達州里諾一座不起眼的三層建築,而內華達州不徵收公司稅。這座建築就是蘋果內部投資部門布雷邦資本(Braeburn Capital)的所在地。蘋果在2005年成立了這個機構,以管理其現金和短期投資。


避稅天堂


通過愛爾蘭避稅的企業並不是只有蘋果公司。在擁有最多海外現金的十家美國公司中,九家都在愛爾蘭設立了海外子公司。


稅務專家指出,多年來,愛爾蘭寬鬆的法規鼓勵跨國公司採取積極的會計實踐,使他們能夠將大部分利潤轉移到這些子公司名下,盡量減少在美國的稅收負擔。

揭秘「避稅大師」蘋果的「老套路」



有個顯著的例子格外引人關注,跨國公司通過宣稱核心技術屬於愛爾蘭子公司(即使這些知識產權源於美國),把大量收入列為「離岸資金」。


蘋果的做法更為高明。根據2013年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的報告顯示,蘋果公司利用了美國和愛爾蘭法律的空白,在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納稅主體資格。


蘋果與歐盟的關係也陷入了僵局。


2016年8月,歐盟監管機構要求蘋果補繳145億美元的稅款,此前該公司憑藉愛爾蘭的稅收優惠,2014年繳納的實際稅率為0.005%。近期,蘋果公司稱歐盟的決定存在「嚴重缺陷」。


根本分歧


11月,愛爾蘭在多次表示該國「根本不贊同」歐盟的分析後,對這項裁決提出上訴。


「他們不想繳稅,但是他們利用美國的金融體系,從我們的法律、安全保障、生產力和其他所有方面得到好處。」埃莉斯·比恩(Elise Bean)說。她此前作為首席律師負責參議院對蘋果避稅行為的調查。「他們用這筆錢購買美國國債,真有諷刺意味。」


跨國公司利用愛爾蘭子公司把所有現金轉換成美國國債,也許能夠解釋近年來債券市場令人費解之謎:僅有不到500萬人的愛爾蘭如何持有多達 271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彙編的數據),成為僅次於中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美國國債持有國。


無論如何,需要解決企業未繳稅的利潤,也許是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能夠達成共識的少數問題。大選期間,特朗普和希拉里·柯林頓都提出了對企業實施海外利潤一次性減稅優惠(所謂的資金匯回稅減免),以便為競爭激烈的基礎設施計劃提供資金。


愚蠢透頂


律師事務所卡普林-特拉斯代爾(Caplin & Drysdal)的律師、紐約大學法學院國際稅法項目主任戴維·羅森布盧姆(H. David Rosenbloom)說,如果不進行全面稅法改革來堵住資金匯回稅的漏洞,只推出一次稅收優惠等臨時舉措,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羅森布盧姆指出,2004年喬治·布希總統推出了類似的稅收減免期限,最終導致企業在稅收優惠過期後積累了更多的海外利潤。那段時間,幾乎所有匯回美國的現金都用於發放股東紅利和高管獎金,而不是像許多公司承諾的那樣,用於在美國投資和僱傭員工。


上次的「稅收優惠只是鼓勵企業把更多的錢轉移到海外,然後等待下一次大赦,」他說,「這樣做真是愚蠢透頂。」


編輯:劉馨蔚、黃彤彤


翻譯:孟潔冰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送書福利丨特朗普的世界觀丨實體書店丨沃爾瑪犯罪丨


粉絲造星丨許小年丨Hello World丨紅色電話亭丨離奇謀殺案丨


......


王健林喊話特朗普


王健林劇透萬達小目標 |視頻


盡在《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黑天鵝與機遇並存——這一次我們辛苦奉上2017年展望特刊
令普通投資者不安的高頻交易為何在學術界被奉為「英雄」?
如何像巴菲特一樣賺大錢?別選與他完全相同的股票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模仿蘋果、對標三星,揭秘朝鮮手機迅猛發展的秘史
林志穎自曝不老秘訣 除蘋果外還有哪些食物抗衰老
微信蘋果大戰之際!馬雲攜支付寶殺入蘋果老家
閑魚揭秘旗艦保值率華為超蘋果,諾基亞緊逼鎚子
天庭的「蟠桃宴」為何不是仙蘋果宴、仙橘子宴?答案讓你臉緋紅!
寶寶便秘須知 緩解寶寶便秘可以吃蘋果嗎
「蘋果」的另一種吃法:葉雙貴當代藝術教育之路展上海舉辦
蘋果第五大道旗艦店標誌性玻璃立方已被拆除
蘋果終於放棄「獨攬大權」,換屏可以找第三方
王思聰給狗吃三文魚大閘蟹,還送狗豪車、包包和八台蘋果
便秘導致氣色差?酸奶蘋果蜂蜜都是良方!
蘋果迪拜店「豪」氣開張!「太陽之翼」吸睛又節能
蘋果新總部航拍新照:「喬布斯禮堂」主體封頂
白百何年終大禮包花樣多 王菲門票加蘋果手機
三星和蘋果背後的手機江湖:俠之大者方能終勝
蘋果開放屏幕維修設備給第三方授權維修商
分析師:蘋果有大收購的話趕緊賣掉股票
用蘋果開豪車的少林方丈釋永信武功怎麼樣?據說練了七十二絕技?
快遞違禁品亂象:青銅器藏蘋果箱 禮盒裝模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