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校園霸凌,總是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嚴重

校園霸凌,總是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嚴重


題圖來源:Yestone.com 版權圖片庫




知乎日報註: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持續發酵,多方表態。



如何看待中關村二小對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態度?




知友 | 蘇德中



校園暴力不是開玩笑,當教育者都不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智成長,這才是真正的玩笑。




我寫這篇回答已經凌晨 3 點,而心中的憤慨卻深深壓抑著睡意。之前我也在知乎回應過有關校園霸凌的問題,但我認為應該再深入說一說這件事,因為哪怕這分享可以對一個孩子和家庭有幫助,我都覺得是有意義的。




1. 校園霸凌並非冰山一角,每 5 個小孩就有 1 個(至少)受害者




我第一點感到震驚的,是很多人覺得霸凌事件是極少眾事件。根據美國 2016 年教育統計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公布的數據,2016 年有 23.1% 的 12-18 歲的中學生表示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在學校或網上遭遇過不同形式的凌霸,又比去年增高了 1.1 個百分比,證明凌霸事件還在不斷發酵。




有人以為只有中學生才有霸凌事件,2014 年美國國會研究服務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指出,美國 5 歲到 12 歲的學生有超過 20% 表示自己曾經被霸凌過,5 個孩子就有 1 個。



在英國,根據「英國國家兒童發展研究」的數據資料,大約有 28% 的兒童偶爾被霸凌,15% 的兒童經常被霸凌。 在國內,很憒憾,我和團隊找不到具公信力的有效統計數統,但情況不容樂觀。




2. 家長需要時刻留意孩子,因為超過六成的孩子被霸凌後不會告訴其他人




我們要重視這組數據:




2010 年美國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 Petrosina, Guckenburge, DeVoe,Hanson 的研究報告指出,64% 的孩子被霸凌後,並沒有告訴其他人,只有 36% 的孩子在事後選擇告訴他人,尋求幫助。




所以,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是否正在經歷校園凌霸。通過對孩子行為變化的觀察,家長往往可以察覺一二。




比如,一向外向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一直成績優異的孩子成績突然無緣由的大幅度下降,一向不亂花錢的孩子突然向你要額外的零花錢,對之前熱愛的事物突然失去興趣,對於這些反常的信號家長們要警覺。




其他的特徵包括:






  • 身體有不可解釋的傷口,淤青



  • 衣物、飾品、個人物品有損毀



  • 無原因的頭疼,胃痛,或者假裝不舒服



  • 睡眠困難,做惡夢



  • 不想去學校



  • 對社交場合恐慌



  • 感覺無助,或者自信自尊下降



  • 自我摧殘行為,傷害自己



  • 抑鬱,焦慮,害怕,慌張




3. 說孩子只是鬧著玩的,請明白霸凌對孩子的傷害可以有多深遠




總覺得孩子小,用「玩笑」「惡作劇」「淘氣」為霸凌者開脫,背後所帶來的,即使是長期的,無法泯滅的兒童心理問題。




霸凌行為,一句話:任何侵略性的,反覆的,存在不平等力量關係的行為,都是霸凌行為。我認為瑞士心理學家 Dan Olweus 在 1970 年的定義,至今適用。




我的憤怒在於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對霸凌的傷害性可以當作是開玩笑——如果你對「童年霸凌傷害會造成長大後心智健康、體能健康與認知健康都呈現貧乏狀態」仍然不夠震撼,我希望告訴你,霸凌對受害者的影響是生理性的損傷,因為霸凌行為產生的壓抑,抑鬱,焦慮會對兒童大腦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包括杏仁核過度活躍,海馬體變小,紋狀體聯結減少,獎勵刺激反應降低等等。被霸凌的學生比沒有被霸凌過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健康問題,比如頭疼和胃痛多出 2 倍。




4.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受霸凌?答案是沒有任何孩子應該是容易受霸凌的




網上有專家分析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受霸凌,比如被霸凌者的長相、身體形態、性格、成績等,但是,我們知道了這些又 so what?




「為什麼只欺負你不欺負別的孩子」暗含了一個很錯誤邏輯,那就是被霸凌是受凌者本身的問題。而去太多探討受凌者全是害羞還是內向,就好像要去了解「為什麼只欺負你不欺負別的孩子」。




事實上任何一種性格的孩子都不應該被霸凌,任何一種理由也不能成為其受欺負的理由。




因此每當霸凌事件發生,關注點不應該放在受凌者的特徵。




當受凌者鼓起勇氣向家長或老師告知霸凌問題時,卻得到「為什麼只欺負你不欺負別的孩子」這個答案,會嚴重損耗其對家長及老師的信任。




同時,這句話可能給受凌者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並改變其自我認知。在將來面對霸凌時,這些受凌者通常會默默承受,甚至認為自己被霸凌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我再強調——每當霸凌事件發生,關注點不應該放在受凌者的特徵上。而家長,心疼你的孩子時,不要去怪責他因為什麼原因被欺凌。




5. 霸凌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霸凌。面對霸凌我們應該做什麼?




以下是美國國家犯罪防控協會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Council) 將家長如何防禦凌霸事件發生和事後應急預案歸納成以下幾點,然而我覺得不夠全面:






  • 教會孩子如何用非暴力手段去處理問題,並且當他們這麼做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



  • 當孩子在任何一個方面表現好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和表揚,以此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self-esteem)。培養孩子堅持自己信念的自信。



  • 和孩子做好日常的溝通,積極詢問和傾聽孩子在學校參與的社交活動,和同學的互動,以及所遇到的問題。



  • 家長要對對校園凌霸持有嚴肅的態度。很多孩子對於講出自己遭受凌霸感到尷尬。你也許只有那麼一次機會去介入和幫助。



  • 當你看到有任何形式的凌霸行為都要立即制止,儘管當你的孩子是凌霸一方的時候。



  • 鼓勵孩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不要凌霸你的孩子或者在你的孩子面前凌霸其他人。很多時候在家裡受到凌霸的孩子會將這種凌霸行為轉移到學校去凌霸其它孩子。當你的孩子看到你打,嘲笑或者八卦別人的時候,他也會模仿你的這些行為。



  • 支持孩子學校所開展的防禦校園凌霸項目。如果孩子的學校還沒有類似的項目,考慮聯合其它家長和老師們一起開展此類項目。




我建議:




1)不宜在事後採取「淡化事實」的處理法,不要只簡單地安慰孩子「這沒什麼」「這會讓你更堅強」。更絕不能指責被害的一方「懦弱」「膽小」。




2)讓自己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有與同伴有平等的能力和權力」,這樣的能力不是為了打架欺負人,而是讓孩子可以保護自己,而且要讓孩子主動擁有為自己爭取權益的能耐和力量。這是老師家長應該做的。




3)告訴你孩子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傷害你,或者讓你感到難受,所有不友善的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




4)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都是自己堅強的後盾和支持者。要明白尋求父母的幫助,是孩子們感覺到最安全,最放心,最舒服的方法。




6. 不要鼓勵你的孩子回擊報復。不要回擊報復。不要回擊報復。




不少人支持以暴制暴,有的甚至認為打回去是唯一解決事情的方法,我堅決反對。




一、這可能會讓孩子受到更多傷害,惹上更多麻煩。




二、我們的目標不報復霸凌者,而是防止霸凌事件再次發生。




三、回擊報復行為讓孩子再一次體驗霸凌,加深心理創傷。




四、美國 1990-2000 年間,15 個校園槍擊案中,12 個槍擊者都在學校曾經被霸凌過,我們不要教育孩子報復!




五、你不會希望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霸凌者。




最後,幫助幼兒發展社交技能,培養孩子的情商及情緒管理,才是預防問題的根本,希望有機會再分享。






知友 | 常潤




近日,一篇中關村二小一位學生母親的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對校園霸凌說 NO!》刷爆了朋友圈,也引發了社會對校園霸凌的一番熱議。




圖片源自網路,


作者 Edel Rodriguez




作為一個只瞥見事件碎片的圍觀群眾,我不想支持誰或者指責誰,我只想從教育專業的角度,來說說家長想知道的問題——如果我的孩子遭遇霸凌了,我該如何做?又該如何預防校園霸凌?




首先,什麼是「霸凌」?




不是所有的欺負都能叫霸凌,家長需要冷靜判斷。霸凌其實是英語 Bullying 一詞的音譯,意思是「一人或多人主導的、反覆的令一個學生暴露在負面的、有攻擊性的行為下的情況 (Olweus,D., 1991)」。




因此霸凌有蓄意針對和反覆欺凌的特點,不是偶發的、簡單的同伴衝突。




霸凌同班同學,是什麼心理?




這就說到了霸凌的另一個特點——和惱羞成怒動手打人不同,霸凌的產生是源於對別人的看不起和輕蔑 (Coloroso, B., 2004),覺得別人不夠格,不值得被尊重。




而這種輕蔑其實怨不得孩子,因為他們也是從後天環境中學來的。成人對孩子的霸凌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常見:有的家長只要孩子聽話成績好,就什麼都依著,一旦成績不好或者不聽自己的,就嚇唬、懲罰甚至打一頓。




當孩子屢屢被懲罰、被嚇唬、被打的時候,他們心裡想的不是「我要好好學習,我要聽話」,而是「有一天我也要試試這樣威風地對待別人」。




老師的行為也一樣重要。如果老師太關注成績,讓孩子感覺到了成績好的和成績不好的學生被區別對待了,比如當眾朗讀全班成績雖然讓高分孩子高興,卻讓低分孩子失了自尊。如此孩子們學會的是,尊重一個人是有條件的。如果他學習不好,嘲笑、令他再尷尬都是可以的。




更糟的是,被優待的孩子不僅在區別對待的過程中獲得快感,還會想要不斷再現這種快感,於是就發展出了同學間的霸凌。




而尊重一個人的條件,不一定是成績好不好和聽不聽話,也可能是體格是否強壯、在班裡是否受歡迎、或家境是否富足。




校園霸凌,誰是受害者?




校園裡,受害者不只是被霸凌的孩子,還有實施霸凌的孩子。這裡有四個誤區要特別小心:




第一,一定是孩子哪方面有問題,才會被霸凌?這個想法是很危險的,即使這樣想,也一定不要說出來。




因為對於被霸凌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們需要相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不是他們的錯。




第二,霸凌別人的孩子天生霸道,是基因所致?錯。事實情況是,霸凌是孩子從後天成長環境中習得的。




霸凌別人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也是被霸凌的對象。經常目睹父母爭吵、打架的孩子也容易出現霸凌行為 (Olweus, D., 1993)。




第三,孩子霸凌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嚴?錯。




實際上正相反,很多孩子霸凌別人,正是因為家裡對孩子行為管得太嚴,對他的感受關注得太少;給的懲罰太多,給的支持太少。孩子上了小學,老師更關注學業表現,家長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為人處世方面的言傳身教。




第四,霸凌只是小孩子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錯。研究表明,小時候有針對性地欺凌、壓迫別人的孩子,長大後有很大可能性也會繼續使用霸凌的手段或者其他負面行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除非有成人及時和他們建立信任關係,進行干預。




因此,我認為實施霸凌和被霸凌的孩子都是受害者,他們都需要心理發展和社會情緒方面的支持,需要有人像教識字數數一樣地去教他們如何理解他人感受、共情、相互尊重和平等溝通等等。




孩子被霸凌,家長如何應對?




1. 保持冷靜。




我特別理解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被霸凌後的感受,我相信誰都知道問題不是一日所致,解決起來也不是讓家長道歉、讓孩子得到懲罰那麼簡單,只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難免情緒激動,缺乏經驗,情急之下沒能保持冷靜。我承認這很難,可這次的事實也告訴我們,保持冷靜、保持冷靜、保持冷靜,這是事發後最重要的事情。保持冷靜,才能保持客觀,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2. 理解學校有義務保護所有涉事學生隱私,校方小到一個孩子的權益、大到全校孩子的權益,都要顧及。




教育部發布的《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里也指出:




「一旦發現學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學校和家長要及時相互通知,對嚴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並迅速聯絡公安機關介入處置。報告時相關人員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學校、家長、公安機關及媒體應保護遭受欺凌和暴力學生以及知情學生的身心安全,嚴格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別要防止網路傳播等因素導致事態蔓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使受害學生再次受到傷害。」




3. 孩子被霸凌,家長沒有錯。




家長無需怪自己沒早發現。研究表明學生在遭到霸凌的時候,起初都會傾向於隱瞞和保密。




他們會覺得這件事應該自己獨自處理,他們會擔心霸凌實施者的報復或者被其他同學知道了,有些孩子還會覺得家長其實幫不上什麼忙(Olweus,D., 1991)。




4. 試著傾聽孩子,了解事情原委。




當你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已經獨自嘗試過很多其他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時候不要再急著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是傾聽事情的全部,聽他把想說的都說出來。




5. 第一時間和學校取得聯繫。




鼓勵孩子報告,或者幫孩子將情況報告給學校相關人員,不拖延,不隱瞞。




同時,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應引導被霸凌孩子相信這件事不是他的錯,他也不需要一個人面對,家長或他信任的老師都會陪他一起應對。




如何預防校園霸凌?




1. 重視幼兒園和中小學的社會情緒教育。情商是點點滴滴教出來的,不是罰出來的。




從孩子幼兒園進入集體生活開始,他們就需要開始學習怎麼合適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掌握表達自己感受的辭彙,理解他人的感受,在觀察身邊成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冷靜解決問題,如何共情。




當孩子開始相互比較的時候,成人應引導他們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可以有不同的喜好、能力和想法,這些差異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2. 成人應謹言慎行,自己先不要歧視、標籤他人,或者以任何借口對他人行不尊重的行為,比如餐廳吃飯時服務人員不慎出錯,就對服務員大聲斥責。在家對老人或小孩沒耐心、出言不遜等等。






3. 經常和孩子保持溝通,告訴孩子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 鎮靜、堅定地告訴對方:住手。如果孩子幽默感很強,可以鼓勵他利用幽默的方法化解,出其不意。



  • 如果說出來對於孩子太難,或者孩子感到不安全,建議他走開,或者遠離這些人。



  • 讓孩子相信被欺負不丟人,不需要隱藏自己的感受,告訴老師也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幫助孩子找到學校里他信賴的老師,讓孩子遇到事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知道可以找誰幫忙。



  • 和孩子一起分析霸凌曾發生的場合(如成人不在的場合),讓孩子盡量結伴行動,或者待在有老師的地方。



  • 研究表明,以牙還牙、打回去的方法並不會停止霸凌,還有可能讓暴力升級,讓孩子從被霸凌者變為霸凌者。



  • 如果孩子向你訴說他曾經欺凌過其他人,告訴孩子鼓起勇氣、主動道歉什麼時候都不算晚,會讓彼此都更好過。



  • 培養課外興趣可以預防霸凌。帶孩子參加志願活動、學習一項他喜歡的運動、音樂、藝術等等的過程會讓孩子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增長自信和人際交往能力,有更多的朋友從而預防霸凌。






最後,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成長的疼痛,希望各位圍觀群眾給此次涉事學校、學生和家長更多的時間、空間、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Coloroso, B. (2004). The bully, the bullied, and the bystander: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help break the cycle of violence. New York: Quill.


2. Olweus,D. (1991).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D.Pepler & K.Rubin (Eds.),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ggression(pp.411-448). Hillsdale,NJ: Erlbaum.


3. Olweus, D.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知乎 Live 校園欺凌專題,與育兒專家進行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校園欺凌相關問題。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Live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影向標:反思校園霸凌,我們還需要做更多
校園霸凌,讓好好長大變成一件很難的事
比霸凌更可怕的,是對霸凌現象的和稀泥
校園霸凌讓身患重病的她無法參加畢業舞會,當她媽媽把這事兒發到網上後,網友們都看不下去了!
面對校園霸凌,二寶爸想說:哭有什麼用?自己的尊嚴,自己去捍衛!
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不是開玩笑,校園霸凌打痛了誰?
還在告訴孩子沉默是金,寬容是德嗎?你可知道校園霸凌背後的真相
啪秘 | 校園霸凌,沉默的我們都是幫凶
以後有了寶寶,在面對校園霸凌的時候一定要這樣教他,很令人服氣
你無法想像美國校園霸凌有多嚴重!華裔學生為何總遭受霸凌?
強喂花生,利用對食物的過敏來霸凌弱者…有時,小孩子比你想像的更惡毒!
霸凌,離我們並不遙遠
除了校園霸凌,孩子可能受到的傷害還很多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做才能不讓噩夢伴隨終生?
學校霸凌!我們能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找很多人霸凌你!梁雲菲鞠躬認錯:真的很想說對不起
校園霸凌要不得!你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在中國你把屎尿扣同學頭上,校長縱容你!在美國你敢校園霸凌,就等著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