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貓不聞餃子 時拾史事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1935年中央防疫站也從原來的北京遷到了南京。「淞滬會戰」之後南京也很快告急,國民政府又被迫遷往武漢,1938年春中央防疫處也再一次遷到了長沙。接到顏福慶的來信後,湯飛凡立即辭去了雷氏德研究所的職務回到老家湖南。

湯飛凡到長沙時,防疫處的重建工作停滯不前,基本上形同虛設。從北平運出來的設備在戰火之下又一路丟失,湯飛凡的到來使得防疫處重新煥發生機。可好景不長,很快武漢也告急了,國民政府如喪家之犬,又匆匆遷往重慶。至於防疫站的去處,湯飛凡與處長陳宗賢之間的意見卻無法達成統一。陳宗賢建議將防疫站也搬到重慶去,而湯飛凡認為國民政府遷到重慶後,重慶一時間變得十分擁擠混亂,交通又不便,所以他建議將防疫站搬到昆明去。最後衛生署還是決定採納湯飛凡的意見,並且將陳宗賢調離,由湯飛凡接任防疫處處長之職。對於這個決議,衛生署可能也是考慮到了時任內政部長的何鍵是湯飛凡的岳父這一層關係。

防疫站的新去處是定下來了,可隨之而來更重要的問題是沒有重建經費。到了昆明後,湯飛凡只得四處奔波,最終得到了雲南惠滇銀行行長廖雲台的支持,借到了一筆信用貸款。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中央防疫處的新址坐落在昆明西山腳下的高嶢村,當時的高嶢還只是滇池附近的一個小漁村。防疫處附近沒有醫院,湯飛凡就組織防疫處內醫學院的畢業生辦起了一個醫務室,輪流值班,為當地居民看病。除此之外防疫處還為職工子女專門辦了一所子弟小學,請到了幾位大學助教、講師來教這些孩子讀書識字。慢慢地,職工的生活穩定了下來,防疫處的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但時逢亂世,昆明的物價不斷上漲,綿薄的工作根本難以為繼。湯飛凡的夫人何璉主動帶領防疫處的職工家屬養豬、養雞、種菜,在滿足自己日常需要後還有剩餘就拿到集市上去賣。

中央防疫處的主要任務是生產抗戰急需的血清和疫苗,但湯飛凡認為防疫處的工作應該更進一步,不能只滿足於生產而忘記了研究。即使條件困難也不能降低工作標準。研究人員每周都會在湯飛凡家舉行一次讀書會,堅持閱讀世界各國的學術期刊和書籍文獻,討論交流微生物學的發展情況。

1942年,中國戰場上作戰的盟軍中發現了天花病例,但調查後得知他們是種過牛痘苗的,然而卻沒有發痘。當時盟軍所使用的牛痘苗由於受到長途運輸條件的制約,只得就近採用印度生產的牛痘疫苗。這件事情發生後,盟軍對印度生產的牛痘苗失去了信心。後來盟軍用印度苗與中國中央防疫處生產的牛痘苗進行了對比。對比結果顯示,中國苗比印度苗有著更高的發痘率。

而中央防疫處在抗戰時期所做的最大貢獻,恐怕還得是成功地自主研製出了青黴素。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成功研製出青黴素的七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瑞典和中國)之一。

湯飛凡在《吾國自製青黴素的回顧與前瞻》一文說:「民國三十年秋,昆明中央防疫處文獻會之某次周會內,曾由魏曦技正報告:關於亞歷山大.弗萊明和霍華德.弗洛里諸氏在《柳葉刀》雜誌上,所發表對於青黴素或盤尼西林之研究一文,據稱青黴素,既無毒質,且具充分殺菌效能,對於戰爭必有莫大貢獻。因此引起吾人深切之注意,同時以青黴素既系黴菌所產之物,則其製造,自屬生物學製品範圍之內,是以吾人深欲一為試探。」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青黴素能夠有效地幫助人類抵禦細菌感染,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對於前方負傷的戰士們來說,如果我們能成功自主研製出青黴素,那便是最大的福音。

為了研製青黴素,防疫處從印度輾轉弄來了兩支菌種,但缺少新技術和儀器設備。此時從美國歸來,時任「華人血庫」檢驗主任的樊慶笙,帶來了急需的儀器設備和最新的實驗技術,他與湯飛凡等人一起將從美國帶回的青黴素生產菌種進行青黴素生產、提取和臨床試驗。1944年9月5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了5瓶第一批青黴素,其中兩瓶送往重慶,兩瓶分送英、美兩國做最後鑒定,剩下的一瓶則珍藏至今,用以見證在艱苦的條件下,以湯飛凡、樊慶笙為代表的研究者們的不懈努力和無私付出。

《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李約瑟博士,到昆明考察時,在目睹中央防疫處的工作情況後,將所見所聞寫成文章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在昆明地區的另一處是國立中央防疫處,由中國最有才幹的細菌學家湯飛凡醫生主持,並有黃有為醫生和一大批工作人員協助。去年這裡生產了500萬支傷寒疫苗。這個研究所還生產天花、白喉疫苗、破傷風類毒素和許多其他用品,包括診斷傷寒的肥達氏試驗和診斷梅毒的康氏試驗所需的抗原。正在生產斑疹傷寒疫苗,並有一試驗小工廠生產青黴素。儘管缺乏自來水,他們的工廠仍保持高標準的潔凈。在培養裝瓶和檢驗部門還有一個效率極高的系統。……在好幾個月里,僅有的一個鍋爐還漏水,很不安全,每晚用完後都要修補。就是靠這台鍋爐進行所有的消毒,供應蒸餾水等,幸虧未曾發生事故。用特別設計的方法重新利用瓊脂是這個所的典型傳統,在沒有被魚過分破壞之前,透析是在湖裡的一個木筏里進行的,後來用很有限的材料在陸地上裝配了一個透析槽。」

由此不難看出,中央防疫處的工作人員們取得的卓越成果和面臨的簡陋、艱苦的研究條件。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京虎子:《「國之瑰寶」湯飛凡》

書顏:《尋求真理的天使》

湯飛凡:《吾國自製青黴素的回顧與前瞻》

尹朝平、謝 煒:《抗日戰爭期間,遷到昆明的「中央防疫處」群英薈萃,一些研究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昆明研製的中國首批青黴素》(2010年12月31日《雲南日報》第11版)

《中國青黴素之父——樊慶笙》(揚子晚報)

在「時拾史事」公眾號連載了近一年,被很多人追看過的《宋朝簡訊》已經出版啦。購買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往期熱文

翻新古代鬼故事- 畢令女

戀屍癖女王是真瘋還是假瘋?

沒有老中醫,古代治療不孕不育哪家強?

陳子昂:老子有錢任性! | 我唐日常(六)

沒有胸罩內褲和維密的年代,古代女子穿啥?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2)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5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痴迷化妝品的從來不是現代女人的特權
附庸風雅的背後都是殘酷
李世民為什麼要推倒魏徵墓碑?中間發生了什麼?
換種方式講西漢64|「諧星」東方朔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本是屠呦呦之前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中國還有七人差點摘得!
她出生於美國,卻被譽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布倫納和本澤:「最聰明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她被稱為亞洲最美的女人,曾被軟禁21年,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中國50%左右的人都有胃癌風險
此人本是希特勒的保鏢,二戰結束後,竟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它是中國歷史悠久傳統小吃,被外國人誇讚「應該獲得諾貝爾獎」!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終結了52年的內戰
兩個澳洲人拯救了中國8億人生命!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絕大多數中國人完全不知情
孫中山最依賴的人,與廖仲凱齊名,外孫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中國男子以「丑」獲得吉尼斯紀錄 至今無人打破他的記錄
歷史上,這3位美國總統,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孫中山最依賴的人,蔣介石見他要叫七哥,外孫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這個最早看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本應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第一人!
九位獲得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奇人,中國人也赫然在列!
「中國諾貝爾獎」揭曉!獲得百萬美元獎金的施一公有多牛?
諾貝爾獎已有80年:揭第一個獲得醫學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