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很難想像一隻討厭水的魚怎樣生活,可有些人卻不能和維繫自己生命的食物和平相處。厭食症就是通過這樣殘酷的手段一點點地蠶食生命(尤其是年輕女性的生命)的。但,對於厭食症,你了解多少?


厭食症是誰?


提起厭食症,顧名思義,你大概能推斷出他的作案手段:年輕愛美的女孩子,在他的慫恿下,節食減肥瘦過頭,終於被他陷害。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其實你只說對了一半,神經性厭食症分為兩個亞型:限制型(restricting type)和暴食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限制型厭食症最符合我們的印象,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規定,限制型厭食症的診斷標準為:


成人體重低於期待值的85%,生長期兒童體重增長減慢或停止,導致其體重低於期待值的85%

即使在體重偏低的情況下,也對增重非常恐懼。


對體型體重的認知扭曲,將體型體重與個人價值相關聯,否認目前體重偏低情況的嚴重性。


已有規律月經的女性停經超過三個周期以上(使用激素才能維持其月經周期者也視為停經)[1]。


而暴食型厭食症除了以上癥狀,還可能有一次性吃下大量食物、自行催吐、過度鍛煉或者使用利尿劑、瀉藥等等行為,容易導致厭食症癥狀被掩蓋,或與貪食症等其他攝食障礙混淆而不易診斷。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厭食症最早有據可查的病例始於1689年[2],在當時被認為是上流社會少女因為心情煩悶而引發的「神經性消耗症」。但其實,控制飲食直到皮包骨甚至香消玉殞的案例,在這之前就已有之。


能否超脫口腹之慾的享受,擺脫來自本能的限制,成了各種宗教靈修的著力點。13世紀的歐洲,信仰天主教的女孩子們為了表現自己的虔誠,常年僅以一點點食物果腹,視飢餓為洗脫原罪,誠心侍奉上帝的善舉。她們稱之為「神聖節食(Holy Anorexia或Anorexia mirabilis)」。就算因此而死,也是件值得褒獎的事情[3]。文藝復興之後,這種傳統才慢慢消失。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可隨著20世紀初時尚業的蓬勃發展,瘦削如平板的身材被所有潮人追捧,厭食症也再次借屍還魂,隨著芭蕾舞女、體操運動員和時尚模特一起席捲東西方世界,成為時尚界的「流行病」。目前全世界約有0.3%-3.7%的人患有厭食症,高發年齡在14-19歲,其中90%是女性。


如果說中世紀的姑娘們節食是為了追求信仰,那麼當代的信條就應該是完美主義。聚光燈下,所有瑕疵都無所遁形,觀眾們越來越刁難你在屏幕上的大餅臉、粗象腿。「好女不過百」、「要麼瘦,要麼死」——這個口號還真不是誇張,厭食症致死率高達10.5% [4],讓本是咬牙切齒的勵志語錄,多了幾分「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


疑幕重重:基因還是大腦?


若不是因為傳媒提供的各種「天后女星保持身材的秘籍」,你很難想到可以扣喉引吐來平復剛才吃掉一塊乳酪蛋糕的內疚;不是那些穿著清涼,纖腰不盈一握的封面女郎,你大概也不會對肚子上的游泳圈如此恨之入骨。

心理治療師和大眾媒體之間的戰爭,從此愈演愈烈,從專業探討一直蔓延到社會生活領域,封殺過瘦模特,譴責宣傳蔬菜代餐、排毒飲食。似乎沒有了時尚圈,厭食症就能跟著銷聲匿跡。可事實上,這位少女殺手背景複雜,至今還讓人捉摸不透。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美國姑娘Rachael Farrokh飽受厭食症所苦,體重最低時只有18公斤,她在家人鼓勵下漸漸康復,並建立了FB主頁Rachael的康復之路來幫助其他患者。


童話里拯救公主的騎士靠的是利劍寶馬,21世紀拯救公主的科學家靠的是基因分析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術。厭食症雖然跟家庭環境,親子關係,社會媒體影響都有脫不開的關係,但一直保持穩定的發病率和家庭病例的扎堆出現,說明它的發病機制必然有生物學證據


雙生子研究和家庭基因分析給科學家的假說打了一劑強心針,那些內疚的父母終於可以解脫了。研究證明,1,3,4號染色體上某些基因的多態性表達與限制型厭食症有顯著關聯[5,6]。而掌管飢餓信號感受和傳遞的一系列激素及其相應的基因調控——如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elin)和刺鼠肽基因相關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 ,AgRP)——將為我們深入理解厭食症的發病機制開闢新的方向[7]。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除了基因之外,大腦功能的變化也被科學家們密切關注。是什麼讓這些已經骨瘦如柴的少女還要拚命減肥,完全不顧自己可能因此活不下去的事實?腦功能失常引起的體象扭曲(Body Image Distortion)就被排在了黑名單的第一位。


藉助fMRI,科學家已經鎖定了大腦背側頂葉系統和額前皮質-島葉-杏仁核系統這兩個功能區域。前者負責感知自己或他人的身體形態,尤其是其中的外紋體身體區,在厭食症病人治療前後明顯更活躍,說明這一區域可能是引起體象認知扭曲的關鍵區域[8]。而額前皮質-島葉-杏仁核系統與喜悅、恐懼等感情密切相關,它就像白雪公主里的魔鏡,反覆告訴你這世界上還有比你更瘦的人,讓你對自己的身體越看越不滿意[9] 。


那些年,一起「瘦」過的傷


許多人減肥的初衷是為了身體更健康,殊不知卻害慘了大腦。我們的大腦其實是最挑剔的吃貨,它嗜甜如命,所有能量只靠葡萄糖供應;它還囤積了大量脂肪,包裹在神經細胞外圍。一旦營養短缺,大腦也無法倖免。厭食症患者在體重過輕時,腦組織出現萎縮,我們剛才提到的外紋體身體區(EBA)大腦灰質密度也有所下降[10]。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對,大腦也要吃東西


雖然經過治療,體重增加後,腦容量也會恢復正常,但更細緻的研究顯示,這種損傷似乎並不是完全可逆的。文藝青年總說,傷過了的心無法復原,大腦受了虧待,也會在大腦灰質上一五一十的記錄下傷口,甚至痊癒後超過半年還能探測到灰質減少[11]。科學家們似乎挺欣賞這種傲嬌,於是命名也連帶文藝起來:疤痕效應(scar effect),說的就是那些曾經「瘦」過的傷。


雖說是少女殺手,厭食症的影響卻不僅局限於少女時期。體重過低會引起骨質疏鬆,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等問題,給未來的生活增添麻煩。與厭食症如影隨形的,還有其他心理疾病。厭食症患者伴隨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和強迫行為的情況相當普遍,人格障礙的共病率也高於普通人。厭食症如果不及時治療,除了可能轉為慢性,還有大約40%的人從厭食症轉為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


自診小貼士:


懷疑自己有厭食症?


對照問題看看自己吧。


計算自己的BMI=體重/身高^2。如果小於17.5kg/m2,請繼續往下看。


覺得自己很胖,哪怕別人都覺得你體重正常或者已經很瘦了;無法想像自己增肥十公斤;保持清瘦的身材對你來說絕對是自信源泉。


有意控制自己的飲食,迴避一切高熱量食物:蛋糕,巧克力,奶油,肥肉等等。


成年女性停經超過三個周期,成年男性性慾低下。


如果上面四條都符合,那可能你真的要考慮是不是該找個醫生問問了。至於吃嘛嘛香,減肥屢戰屢敗的姑娘們,你們可以偷著樂了。

厭食症:驚情四百年的少女殺手,仍然在我們身邊遊盪



慢慢恢復健康的Rachael Farrokh。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8個「讓食材一秒變美味」的絕招,只在資深吃貨之間秘密流傳
接過蘇聯統治的,可能會是結核
扁臉控福利!臉大如餅又怎樣?我們可是貴族!
奇葩醫學史:14個恐怖的古董手術器械,看完渾身疼!
人類曾經照著箱魨設計了一款車,但好像完全誤解了箱魨……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潛伏在身邊的不孕殺手,竟然是它!
肌肉男為何敗在他手下,小哥哥的殺手鐧居是她們都喜歡的?
驚呆了,它竟然是殺樹不眨眼的冷血殺手
這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有多可怕?
巨難吃的它,居然是癌細胞殺手,喜歡吃的人,難患癌
擔憂被黑洞吞噬是杞人憂天,真正的殺手已在身邊
變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青春殺手就隱身在你身邊
當心了,這些星座女都是愛情殺手
一個又懶又傻的皇帝,使出三個殺手鐧,挽救崩潰邊緣的大明
鉛,潛伏在我們孩子身邊的沉默殺手!
年輕男女注意了!肝臟最大的殺手卻是它
小時候最愛吃的零食,現在卻成了孩子們的「奪命殺手」,讓人痛心!
威脅男人精子的五大殺手,你身在危險中,卻沒察覺
一個外貌和善的女子,誰敢想像竟是一個有史以來最殘忍的殺手
身邊的幾大癌症殺手,你了解嗎?
夏天是瘋狂的殺手,把我的多肉都秒殺了,慘烈!
別吃減肥藥了,天然的脂肪殺手就在你身邊,減肥者的最愛
這種水果是兒童的「危險殺手」,每年都導致過百兒童死亡!
它是你身邊最沉默的殺手,深深藏在你的靜脈里,這幾類人最該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