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希望破滅的一年,接下來又要走向何方?|好奇心2016年度盤點

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希望破滅的一年,接下來又要走向何方?|好奇心2016年度盤點



《好奇心日報》會陸續推出 2016 年終盤點的系列文章,敬請關注。


《好奇心日報》認為,2016 年年度電影是《瘋狂動物城》,它運用好萊塢的工業技術,恰到好處地講述了一個內核複雜的故事,贏得了口碑和市場。




在 2016 年,這樣的電影僅此一部。





2016 年初,龍騰、和和、光線坐在一起,為《美人魚》開出了一份天價保底協議。




保底的價格至今沒有定論,有人說是 20 億,有人說是 16—18 億,但無論哪個數字,都創造了中國電影歷史紀錄。倘若在以前,或許這樣的保底協議會讓不少人猶豫躊躇,但 2015 年火熱的票房點燃了希望之火,也讓更多的資本一頭扎進了這個中國不多的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消費領域裡。



在 2015 年的股災之後,娛樂行業成了不多的能夠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消費領域,也令它成了不錯的投資標的。於是,離開二級市場、外匯、貴金屬等領域的部分資本,在影視行業會師。




天價保底的主保底方是和和影業。保底金額通過和和影業發起成立的一個基金來運作,其他兩家都是通過認購基金產品,才參與到保底中的。和和影業的大股東是五礦信託,擅長的不是影視生意,而是投資和資本運作。而且,信託公司具有靈活的交易結構設計能力以及創新的金融服務能力。在這次的金融運作中,周星馳早在上映之前,已經穩穩賺了不菲的收入。



《美人魚》也沒辜負期望。自從上映開始,電影票房接連打破紀錄,並最終以 33.9 億人民幣的成績,成為中國票房歷史冠軍,領先第二名《捉妖記》近 10 億。光線傳媒涉足電影十年,票房 200 億,《美人魚》貢獻了 17%。



這是一個令電影人振奮的數字,類似的數字還有 440 億——這是 2015 年的電影票房,48.7%——這是 2015 年的票房增長率,600 億——這是 2016 年中國電影的票房目標。



所有人都在期盼著充滿希望的春天的到來。當春節假期結束,上百家影視行業公司招聘,從老牌公司到初創新銳,從公司高管到基層員工,招聘信息在朋友圈、行業群里瀰漫,春意盎然。




春天在三月份來了,希望卻要走了。




《葉問 3》的失敗當時來看,不過是一個貪婪的商人,想以不正當的手段榨乾電影的價值。商人施健祥想到的手段是金融運作。與和和一樣,他為電影收益保底,並成立了基金,但這支基金沒有賣給其他公司,而是包裝成 P2P 理財產品,賣給普通消費者,為自己的其他公司賺取現金流,並藉此影響二級市場。而且,《葉問 3》以大規模票房造假的方式,來使這筆生意更加穩當。




在輿論壓力下,相關部門參與調查,《葉問 3》最終也沒能取得理想的票房。但在《瘋狂動物城》強勢表現下,三月票房並不難看,似乎《葉問 3》只是一個小插曲,市場總體形勢依然欣欣向榮。




四月份票房同比去年下降,還可以安慰自己說是因為沒有去年《速度與激情 7》一樣的爆款,但五月票房的下降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於是在六月份,相關部門打破了連續四年的國產片保護月慣例,每周至少引進一部好萊塢大片,止住了頹勢,然而這一行為最終沒能拯救暑期檔。七月票房同比下降,八月小幅上漲。《美人魚》連同春節檔帶來的優勢幾乎消耗殆盡,已經沒人敢再說「600 億」的事情了。




從最早的「衝擊 600 億」,到如今的「比去年高就行」,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希望破滅的一年。在數據之外,影迷觀眾可能會用更加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今年的電影:這麼多爛片,都沒電影看了。




這些都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終於需要有人為長期的浮躁和空虛付出代價了。只不過,這個埋單的人,到底是追求利潤的公司、追求政績的有關部門,還是一度翹首期盼、如今心灰意冷的觀眾呢?







今年爛片變多了嗎?



觀眾對於電影的認識,很多時候來自於大片。它們使用了最多的宣發資源,也佔據了最多的排片。倘若這些電影全爛了,那麼觀眾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市場上都是爛片。




今年的大片,口碑沒能達到預期。到目前為止,票房超過 10 億的國產電影統共五部,豆瓣評分中三部低於六分,平均分 5.9——在這之中還有《湄公河行動》的 8.1 分拉高了平均值。而去年超過 10 億的五部國產電影平均分則為 6.7,而且只有一部低於六分。




廣義來看,看電影也是為內容付費的一種形式,而且相比起視頻網站 15 塊錢一個月的會員,一張三四十的電影票顯得貴了好多。更何況,去電影院還得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所以,倘若沒有更好的內容和體驗作為增值服務,很難說服觀眾為電影院里的內容掏錢。




不過,在一些電影公司看來,更好的內容是大明星、大 IP 和笑鬧劇,更好的體驗則是漆黑晃眼的 3D。然而,如今的消費者不再是有得看就行。環球不得不為《諜影重重 5》轉制 3D 道歉,而春節時候還拿下十億以上票房的王晶,國慶時候的《王牌逗王牌》卻慘淡收場。觀眾對於爛片的忍耐力,已經到了臨界點。






這當然是因為觀眾品味在提升,而電影公司依然拿著兩年前的經驗來揣摩現在的觀眾口味。另一方面,在內容消費領域,消費者的選擇空間也越來越大。




視頻網站今年開始推廣自己的內容,它們花大價錢買下版權劇,也花很大心思自己拍攝網劇,這些內容都成了電影的替代品。而且電影在下線後,現在往往只需要一個月便會出現在視頻網站上,大大縮短了窗口期,觀眾也少了「錯過不再有」的遺憾。可以說,就內容層面來說,視頻網站已經足以取代電影院。




李安說自己使用 120 幀/40K/3D 來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想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技術帶來的體驗如今成為電影院不多的獨特之處之一,但李安首先依然是用心拍出來一部電影,哪怕這部電影存在爭議。技術能為內容增值,但無法取代內容,倘若有一天,技術成了吸引觀眾去影院的唯一因素,那麼電影院與科技館裡的體驗屋也就沒什麼差別了。





大公司沒完成自己的片單,但它們有了其他賺錢的方式



每年開始,各大電影公司都會發布一個長長的片單,展示自己的實力,同時招徠投資者,但到了如今的 12 月份,這些片單上的大多數項目,依然停留在紙面上。




萬達去年完成了 90% 的片單,但今年主控發行的影片只有三四部,除了參與投資的《長城》之外,也沒有電影參與賀歲檔大戰中。曾經的民營老大華誼兄弟似乎更慘,除卻賀歲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之外,其親自發行的影片只有《靈偶契約》、《紐約紐約》和《搖滾藏獒》三部,三部影片票房加起來只有 7500 萬。




不過他們有了其他的賺錢方式。




如今回頭來看,《葉問 3》事件暴露的問題遠不止票房造假。文化產業投資人曹海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說,直接投資影視項目能賺錢的非常少,電影票房再高,和院線等分成後,利潤率也不是特別高,「想要賺錢就要『羊毛出在牛身上』,比如投資的股權被上市公司收購,這樣就能翻倍甚至幾十倍地賺錢。」換言之,對於追求高收益的資本來說,投資獲得電影份額,再將這部分份額高價賣出,是獲得更高收益的良方。




融資、槓桿、對賭……跟著洶湧來襲的資本,電影人掌握了太多原本是金融行業的術語,而很多人的目光也投向了資本運作而非電影製作。




出品方是為電影掏錢的人。《快手槍手快槍手》成本號稱八千萬,在如今算不上大投資,但卻吸引了 16 家出品方,其中七家公司到目前為止只有這一個項目,而且不少公司的名字並非是「XX 傳媒」或者「XX 影業」,而是投資管理公司。據業內人士透露,這裡很多公司,是專門為了投資這一個項目成立的。






《快槍手》原本的電影成本為 4000 萬,但萬達通過一系列談判運作,最終將其包裝成了一個 8000 萬的項目,並出售了自己手上大部分投資份額,獲得了近兩倍的收益。於是,儘管電影最終票房只有 5300 萬,但萬達依然從中獲益不少。




電影越來越像創業項目,資本投資入場,炒高估值,套現離場,最終的上映相當於 IPO,但並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好的結局,電影市場依然是虧損的項目占多數。




沒人想要虧損,資本會利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電影運作。後期參與的資本大多比較外行,他們的理解依然是「大明星+大 IP=票房大賣」,而在電影已經完成拍攝時,他們則會盡量讓電影在一個合適的檔期上映,於是又導致了電影扎堆上映的情況。在國慶節時候,大量電影扎堆上映,導致國慶假期之前的幾天,出現了單日票房不足 3000 萬的極寒點。





好萊塢今年電影還不錯,但沒能救市



截至 12 月 12 日,進口片總票房約 186.39 億,相較去年 169.33 億的成績增長了 17.06 億。增長率仍然將保持在兩位數的水平上。雖然不如去年的增速,但依然超過了大盤的平均增長率。




不過今年進口片票房的增長,有相當一部分是靠「量」堆出來的。今年已有 87 部進口片在內地上映。再加上已定檔 12 月下旬的《掠奪者》、《絕對控制》和《冰雪女王之冬日魔咒》,今年內地將迎來 90 部進口片,而去年僅為 63 部。




中美電影協議將於 2017 年到期,重新談判的結果很可能是中國全面放開電影市場,「學習好萊塢」成了應對策略之一。在今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中,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參與其中,比如正在熱播的《血戰鋼鋸嶺》,出品方中名列第一的是中國的熙頤影業。奧斯卡熱門電影《愛樂之城》里,也有電廣傳媒的投資。獲得近 15 億票房的《魔獸》,幾乎全部由中國公司投資,萬達、騰訊也都圍繞《魔獸》,做了空前的宣傳營銷活動。






但這些都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依然經歷著水土不服。之前好萊塢大片以故事、視覺奇觀和大牌明星包打天下,但現在好萊塢正在患上「續集病」,這不僅影響了北美,也影響了中國。中國觀眾越來越不買好萊塢的賬了。




同時,中國觀眾與北美觀眾的觀影口味開始分化。《魔獸》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中國資本的助推下,內地票房大幅超越美國,而且與美國評論界的罵聲一片不同,豆瓣評分一度達到了 8.0,一個不錯的分數。




票房和口碑差異明顯,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年輕人的趣味,大地院線總經理方斌認為這種趣味上的差別,最終會形成主導世界商業電影的兩股力量:「中國經濟的發展背後一定有文化的發展,全球電影文化會出現兩極 ,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在美國不成功的不一定在中國不成功,在美國成功的在中國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有兩個標準。」




因為這種分化,好萊塢甚至有人建議,如果《魔獸》拍攝續集,乾脆不在美國上映,直接把中國作為主戰場。事實上,「為中國生產電影」已經成了好萊塢的重要議題。他們不僅在宣傳上依賴本土公司,也放開越來越多的份額,吸引中國公司投資,索尼甚至與萬達達成了長期戰略協議。可以預見,在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更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電影上映,這些電影成本不高,但有很多爆炸場景和動作場面,裡面還會出現一些中國熟悉的面孔——這個套路,你再熟悉不過了。




只是,這樣的電影,真的會是好電影嗎?





資本進入,動畫和藝術片市場行情走高



錢多、觀眾多、影院多,唯獨好的電影少。好的電影需要好的電影人來製造,在今年,也出現了更多的電影新人鼓勵計劃。




與過去只是噱頭的鼓勵計劃不同,今年的確有不少新人在冒頭。畢贛的《路邊野餐》雖然只取得了 647 萬的票房,但他卻引起了資本的關注,成立了自己的盪麥影業,繼續拍攝藝術電影。新人導演雲集的「First 青年影展」也獲得了阿里與和和的支持,並且開始舉行創投活動。




新人的第一部作品大多是藝術片,成本低,也不需要太多的產業資源和工業支持。藝術片也一向與「寒酸」聯繫起來,但今年藝術電影似乎也有了轉機。賈樟柯成立的暖流文化,獲得了 3000 萬的投資,估值 3 億元,當然,這也與賈科長自己的經營密切相關。






動畫電影對電影市場的影響更加立竿見影。今年中國市場上,動畫電影總票房已經接近 65 億,比去年增長了四成以上。年初的《功夫熊貓 3》、三月的《瘋狂動物城》、暑期檔的《大魚·海棠》以及最近的《你的名字。》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不過這只是籠統的表象。動畫電影作為一個行業概念的確比往年提振不少,不過落到實處還有很多疑點。「情懷之作」《大魚·海棠》票房不錯,但最終的走勢卻更接近粉絲電影,究其原因,主要是情節空洞(價值觀也發生了極大的爭議)。按照新海誠的說法,他看完這部電影的若干畫面之後,認為中國動畫在技術上是沒問題的。




換句話說,今年動畫電影的成功,只是證明中國有了市場,但並不證明有了生產能力。這不是壞事,但對「接下來動畫行業怎麼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策



大量不過關的內容和越來越多的娛樂選擇,正在讓人遠離電影院。不過另一方面,由於近年持續不斷的追加投資,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已經達到 40000 塊左右,要讓這些不成為閑置資源,必須有足夠多的內容來填充。




今年政府如此積極地干預電影檔期,其焦慮一部分也來自於上面提到的這個反差。




2012 年以來,「國產暑期保護月」首次開始出現,通常是從六月下旬持續到八月底,而今年因為市場原因,保護月延遲至七月初開始,而在 8 月 23 日便由《諜影重重 5》和《冰川時代 5》划上句號。這樣一個執行了 4 年的措施,會因為國產電影數量和質量雙位缺席而加劇市場風險。其最明顯的結果,就是到 8 月總票房看上去依然一片低迷,年初立下的宏大志向似乎也會變成夸夸其談。




這樣你就能理解,在 2016 年最後兩個月衝刺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事情。




10 月 13 日,電影局長張宏森說:「從 2015 年的峰值到 2016 年的震蕩,這是對中國電影難能可貴的洗禮。但幾乎所有指標都表明,中國電影市場基本面依然向好!」但隨後,為了維持這個「依然向好」,引進片大規模定檔,11 月乃至 12 月的檔期都擁擠不堪——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第一次,今年四五月份票房衰退初見端倪時候,六月便引進了多部大片,給電影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




因為調控失當,觀眾的注意力被過度分散,這次的干預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打亂了不少電影原有的宣發節奏。監管部門倚重的大片也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最終 11 月票房依然同比下降。




當普通人回頭看這一年,他們不會把票房失利歸罪於最後幾個月的政府調控,而是埋怨給自己留下印象的好片寥寥無幾,爛片充斥了市場——這的確是根本問題,然而比這個問題更值得深究的是:是誰拍出了這些爛片,又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爛片的呢?如果進口片政策進一步開放,又要拿什麼來挽救孱弱不堪的國產片市場呢?






2016 並不是讓人樂觀的一年。我們依然有熱愛電影的觀眾,依然有執著電影的電影人,但倘若觀眾看不到好電影,好電影也無法獲得好的回報,那今年只是漫長寒冬的前奏而已。






題圖為《長城》劇照





樂高在嘉興設廠,我們和全球CEO聊了聊這個「寓教於樂」的生意在中國會怎樣





一口氣領先了十多年,拿奢侈高級做標籤的上海「梅泰恆」商業綜合體也過時了?| 2016大公司數字化⑩





表達對世界的熱情和好奇心有各種辦法,雜誌依然是其中一種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經歷2次胎停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17年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個寶寶
10億年內地球將經歷什麼?看完最後一條眼淚快流下來
100年來中國與美國髮型的變化,看看10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100年來中國與美國髮型的變化,10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這位11年里越來越好看的姑娘,都經歷了什麼?
這個龍蝦王在海里活了100多年,又被一家餐廳關了20年,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盤點這些年尬點飈高潮的經歷,其實好想再來一次!
鏡頭下︰30年前的夏天,看懂的人都老了,第十張你可能也經歷過
20年前擁有世界頂尖顏值,如今面目全非,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他們經歷了三次分離,花了60多年時間,才完成了這場遲到的婚禮
為了盤點2016年的流行語,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離婚短短1年,就從160斤暴瘦成這樣,這一年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10年過去,911同地點對比照。美國經歷世紀災難,恢復幾何
鏡頭下:1981年的中國農村,第十張的場景你肯定經歷過!
男生20歲到30歲一定會經歷的5種髮型,看看你到哪了
20年火不起來,減肥30斤,跳海差點送命……天知道吳京為了拍戲都經歷了什麼!
鏡頭下:1971年中國農村生活,充滿激情的年代,第九張的場景你可能經歷過
鏡頭下:一個美國人拍攝的1985年中國眾生相,心靜知足幸福,第八張你一定經歷過
6歲女孩「10天內就經歷2次病危」,她最後的願望實現那一刻大家都要哭乾眼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