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預告:《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第八期即將出版
轉載自Wen Dao Facebook。
《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為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與法國遠東學院(Ecole fran?aise d』Extrême-Orient)合作編輯之學術期刊。《道教研究學報》第八期將於2016年12月正式出版。本期刊設有「道教生活:敘述與實踐」特輯和書評兩個類別,有英文論文七篇,內容涉及對道門生活的描寫及道教的戒律與實踐,並有四篇中英文書評評介近年出版的四部中英文道教研究著作。
柏夷
熱血姊妹:謝自然傳及其相關女冠
過去十年內,謝自然的白日升天傳說大量地引起學者的注意。他們多半採取歷史考證法,試圖把謝自然及與其相關的女冠的出身背景、個人心理、社會文化生活等弄清楚。基於謝自然的白日升天傳說的故事性的徹底認識,本文對傳說的內涵進行文學性考察以顯出傳說所創造的女冠形象。這個形象或是女冠自己頒布的、或是讚美及批評他們的官員文人給她們構造的。但無論如何,此構造的形象不能以「欺詐的假設」罪名棄而不顧之。用現代辭彙,這個形象是一種「廣告」用來支持一群終於在唐長安大明宮內玉晨觀內傳教、講經、進行科儀、服食丹藥、與宮女交往的女道士們。
梅林寶
道教的知覺模式:記「籙」雷公的活躍顯化,以及莊子的相關性
本文分析了雷公的不同面相,並根據「籙」的形式將他們分類。文中的分析涉及唐代小說、傳記,明代的道教科儀和一些現代視覺材料等文本。這些文本可以幫助筆者建立關於相互區別的主體的可以被稱為道教的知覺模式的理論。筆者認為審查雷公的不同視角表達了對他的儀式變化有差級的理解(雷公作為一種特異的妖怪,道籙中的神靈,或存在於實體世界中的宇宙的物質),從一位低級神靈轉變為一種可以被儀式召喚的潛伏在人體中的宇宙現實力量。本文的大部分分析是建立在海德格爾、龐蒂和德雷福斯現象學的基礎上,當然,如果沒有莊子的經典著作中相關理論,此對話也無法實現。
伊維德
說唱道情、韓湘子傳說,以及《新編韓湘子九度文公道情全本》中美好生活之觀念
自十六世紀出現說唱道情以來,韓湘子度化叔父韓愈的傳說一直就是這一表演形式最流行的主題之一。描繪韓湘子傳說的說唱道情已知的有兩種。其中之一《韓湘子十二度韓文公藍關記》僅存於日本。這部作品採用散體片段與七言詩段交替的形式敘事,作為楊爾曾的小說《韓湘子全傳》的源材料之一,它很可能出自十六世紀甚或更早。另一種有關韓湘子的說唱道情是《新編韓湘子九度文公道情》,它比前一種更廣為人知,但僅存十九世紀以降的本子。其敘事採用散、韻交替的形式(使用的曲牌中「耍孩兒」出現得最為頻繁)。這部作品很可能出自清初。本文認為,如要真正理解這兩部說唱道情與該傳說宋末之前的早期本子在內容上的不同,我們就必須了解從晚宋以來的戲曲形式如何影響了這個傳說的敘事:雜劇形式的脫度劇通常採用「三步度化」的形式,而南劇(戲文和傳奇)則要求舞台上既有男性角色,又有女性角色。《韓湘子九渡文公昇仙記》是唯一現存的以該傳說為內容的明代戲曲作品,它得以留存可能是因為該劇很適合在祈雨儀式上搬演。在這部劇中,韓愈的夫人和湘子新娶之妻林英突然變得很重要。正因為戲曲作品中這兩位女性角色獲得了重要地位,她們在道情改編中的地位也變得日益顯著,而《新編韓湘子九度文公道情》還特意為這兩個角色設計了情節:在最後四回中,有兩回聚焦於韓愈最後的度化,而另兩回則描述湘子之妻的最後度化。本文最後一部分探究韓湘子在對叔父、嬸母和妻子的持續勸化中,所描繪的仙人生活超凡樂趣的美好願景。
傅飛嵐
陸修靜(406–477)論道教修行:說《道德經》「十章」
本研究以一套說《道德經》「十章」為中心,此「十章」收錄在陸修靜《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中流傳,是根據《道德經》解說靈寶齋的施行,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以洞察陸修靜之宗教信念和使命。相對來說,總是較少研究關注陸氏於講解《道德經》和勸誡弟子時顯出在訓誨和教導方面之使命。在陸氏領導下發起意義深遠的道教科儀改革之時,及道眾面對佛教修行的同化挑戰之背景下,他這些對齋法的公開反思尤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貝桂菊
文字作為連接不同世界的「門檻」──測字術在中國
本文關注的是對生命的意義、無意識的慾望,或者說「命運」的探詢方式。文章提出了通過占卜對隱藏意義進行解密這一問題。文字在這裡作為占卜的測算手段,被視為連接不同世界的「門檻」以及揭示意識與無意識兩種語言間「延異」的途徑。位於福建的石竹山為祈夢、夢境孵化等各類占卜方式提供了合適的土壤。石竹山的主神是化身為鯉魚的九鯉仙君,他們的傳說正展現了對隱藏意義的尋求過程。當地佔卜者對《諸葛秘本神數》一書的運用讓人不禁思考:什麼是文本?如何探討對文本的實際運用、加密和解密?如何解釋社區群體將一份文本奉以為「真」,儘管它很可能是偽作?
祁泰履
修行立功:早期道教的理想生活
道經的倫理標準往往注重禁忌忌諱,比較少有勸善的字句。當時的每個道教徒都按照教內的身份有必須遵守的戒律,地位越高戒律則越多越繁瑣。甚至可以說戒律奠定了道教的社會構造。從這些戒律我們瞭解教內所認為邪惡或被禁的行為, 可是何種行為才算是值得讚美可以用來集功的善行仍然不清楚。為了衡量想升位受更高的籙的籙生,傳世的《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有兩套「五德九功」的記載。本論文用此兩套文獻來探討早期道教教內對善行的定義與重要性。
森由利亜
王常月初真戒探源
一般認為,清初的王常月(1594-1680?),在道教歷史上是一位以復興戒律而実現全真道中興的全真道士。然而,因為資料的缺乏,王常月及其戒法的真實情況在諸多方面仍模糊不清。甚至「王常月是否真地復興過戒律?」「即使復興過,他又是復興的什麼時代的戒律?」這種基本問題還有待解決。本文旨在通過研究這些問題,闡明王常月的戒法的歷史地位和王常月創造戒律的意圖。但是,因為在一般被視為由王常月所作的三種戒律(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之中,我們不能把蔣予蒲(1755-1819)編《道藏輯要》中所載的《中極戒》和《天仙戒》看做為王常月和他的弟子們的著作,所以我們無法討論王常月的中極戒和天仙戒。因而,本文以《道藏輯要》所載的王常月撰《初真戒律》(其中載初真戒)為中心進行討論。本文首先確認《初真戒律》的資料價值,介紹康熙50年(1711)在湖北和江西的交界處已經有人念誦王常月《初真戒律》的情況,由此我們指出王常月的《初真戒律》在18世紀初期已經廣為流傳。幷指出《初真戒律》由王常月和他的及門弟子親自著作的可能性很高。然後,本文為了解王常月所用的初真戒的由來,而追蹤唐末至明初道教資料中所看到的該戒的用法演變。其中,本文指出在王常月使用初真戒以前,明代的正一道士周思得(1359-1451)刊出了一篇出家傳戒儀,其中已經使用了與王常月所用內容相同的初真戒。以此,我們指出王常月曾試圖復興明代的出家傳戒儀式的可能性。
書評部分
James A. Benn Demonic Warfare: Daoism, Territorial Networks, and the History of a Ming Novel, by Mark R. E. Meulenbeld
Adeline Herrou Quanzhen Daoists i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1500-2010, edited by Xun Liu and Vincent Goossaert
曹凌 姜守誠著,《出土文獻與早期道教》
張 鵬 柏夷著,《道教研究論集》
※2017年第九期《道教研究學報》邀請投稿啟事
※「理解與運用:老子及道家和道教的生活之道」學術研討會暨「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成立大會
※「道教學術翻譯與研究」公眾號推介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孔子新漢學計劃」招生
※新書推薦:儒釋道三教關係研究論文選粹
TAG:道教學術研究 |
※《華人宗教研究》第8期,「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 專輯I」出刊
※《中國綠色宗教:道教與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宗教學會出爐《宗教文化藝術品認定規則》
※中央黨校副教授談《宗教事務條例》修訂的三個亮點:劃定世俗社會的宗教邊界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近期講座預告
※視野:《宗教與哲學:西方視域中的互動關係研究》
※《科學無神論與宗教研究》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書記一行參訪龍泉寺、雍和宮
※《耶和華的劍》教會要從宗教傳統習慣經驗中走出來
※《文明6》秋季更新:宗教系統改動 加入神秘王朝
※李天綱:祿是遒和傳教士對中國民間宗教的研究
※禪宗:中國的宗教革命
※《地獄神探》影評:宗教世界觀和宗教典故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宗教事務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徵求意見
※樓宇烈:儒家、儒教與宗教
※宗教、近代早期與「宗教改革」
※《異形:契約》:性與宗教
※道教:五大宗教中唯一中國本土宗教
※綜合閱讀韋伯宗教宗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