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善人無善報」餘論

「善人無善報」餘論

作者:龍泉道人首發:雲南道教網

「善人無善報」餘論


世間真相,紛繁複雜,雲遮霧罩。「善人未必得善報」之論,眾人皆以為定律,而終棄修行而隨眾俗,沉湎於私慾之中,徘徊於玄門之外。如此,則不得修行之要。更有修行之人,不能持之以恆,興緻起而超脫,道心滅而沉淪。如是,則前功盡棄,令人扼腕。


修行何以不堅?心念何以不定?善行何以不久?慾念使然。是故,有數載苦修無果,一朝得道成真之人。其唯心也。心不定則慾念起,行無矩則克害生。心乃眾善之緣,亦為眾惡之根。修善業而不見善報,行惡也而不見惡報者多矣,然追根溯源,終不得其要。何也?善惡無報乎?若善行不得善報,則天理何存?曰: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若然,則天下當無真修之人。

「善人無善報」餘論


「善行無善報」之論,實則大謬矣。持此論者多以日常洒掃論之,見其表而不見其里,見其果而不見其因,是不解善惡之意也,不可為訓。余又聞釋家三世因果之說,道家天道承負之論,各有深意,然其報應有遲速之殊,此理已大白於天下,作為勸世之學,無需論述。然則,釋家之「苦」導人隨遇而安,以「忍」勸化眾生,有其精妙合理之處,卻難免有消極怠惰之感。老氏「無為」而順天應命,以處世觀之,其義深遠矣。


《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文言》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頗合天道承負之理,可奉為圭臬,持而行之,則命可改,運亦可改是也。然則,「持」而行之,難矣。何也?行之易,「持」之難是也。因行發於心,心動而行隨,心生善而行善,心生惡則行惡,其行如是,所報隨之。因心統性情使然。

「善人無善報」餘論



心者,深藏於身而人所不知,念之善惡亦難知,是故,善惡之念起,唯天地感而知之,只與自心相應。故心善則天地感之其善而報之以善,心惡則天地感之其惡而報之以惡,何關乎人哉?此理至要,不可不察。以此觀之,有終日為善而不得善報者,其噁心未降所致。是故,降其心而運其神,所為善乃真善,「真」字為要。若非如此,雖善行累累而未必得應有之報。即此理也。

《感應篇》云:「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過,以奪人算。」三台北斗神君,常人不見其形,因難見其形,是故有威懾之用。亦即,人之所思所想,人所不知,而神靈聽之如雷貫耳,而不可欺是也。欺心者,欺天是也。是故,名不副實者,沽名釣譽者,內姦邪而外善者,慾念不制而求諸於行者,皆欺心也。是故,常見人勤為善而廣布施而不見善報者,眾人皆以為天道不公,實則「神君」察其心而削其祿、錄其惡而奪其福使然,人不知而已,神已盡知。

「善人無善報」餘論



大凡修行必求其真心,即心行合一,行善則心必善,持之逾久則其報逾厚。有行善而無報者,恐非宿世因果使然,實因念欲不伏所致。《感應篇》云:「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然則,多有行逾百善而未有果報者,何也?善雖已行,卻遷怒於瑣事,憤慨於不公,嗟嘆於不遇,怨憎於坎坷,垂涎於美色。如此,欲不節而自性失,心不定而善功廢,非神不靈道不行也,是故,福報積於自身、損於自身而已。


由此觀之,修心而後制欲,制欲而後生善,生善而後篤行,篤行不改則可通神,天道報之,地道福之,此修行之至也。持而行之,則獲福無量、福蔭萬世,是天理也。然則,若不正其心,則行雖善,偽善而已,必不得報。

修行者不可迷宿世之業,亦不可貪未就之福。日常洒掃之間,即修行之機也。惡念不起處,邪魅遠而福慧生。前世不可見,後世不可期,為當下乃真。使心若明鏡,自照觀心,使善行不違真性,則當世之善行必有善報,此天道是也。福生無量天尊。


編輯‖龍泉道人‖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中醫祝由科的功能研究
不要幻想金子超過汗水
若無善行支撐,修行只是空談
道眾必修之主要經典之《文昌帝君陰騭文》
道眾必修主要經典之《太上感應篇》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