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辭職作畫,中國姑娘的鉛筆畫轟動了美國,《紐約時報》評委看了都想哭……
全國有2.18億獨生子女,你可能也是其中一個。
小光我小時候,最煩的就是下課鈴一打,老師拖堂。傍晚6點的時光,誰也沒和誰約定過,但我們這些小朋友都知道準時打開電視機——「大風車,吱呀吱溜溜地轉....」
那些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間,有他們陪著,其中的孤獨,也就沒有那麼難捱。
不過你可能,都忘了吧?
有一個小姑娘卻一直記得,她用鉛筆將這一切都記錄下來,她畫《The Only Child(獨生小孩)》,畫童年的孤獨與隨之而來衝天的想像,畫呀畫,畫到《紐約時報》年度十佳繪本榜單。
郭婧的鉛筆畫繪本《孤獨小孩》
繪本界第一次出現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
——郭婧。
但郭婧不是什麼名家大師,
她僅僅是個普通的陝西姑娘。
和大部分出生在80年代的小孩一樣,郭婧也是一名獨生子女。
小時候父母忙工作,又擔心她出去亂跑,就會在出門前將房門鎖上。畫畫的興趣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的。好在沒有被責罵,父母看出她對繪畫的心愛,便幫她報了業餘美術班。
可惜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繪畫變成一件不再是自由的事情。
現在的畫,也偶露淘氣的一面
舉筆如扛鼎,手裡出來的線條,要與考試掛鉤、與未來掛鉤、與老師的要求掛鉤......
油畫太貴,學不起,她便學國畫,可國畫老師覺得她素描好,便推薦她去學雕塑,而雕塑老師卻說,「你怎麼回事,為什麼沒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大學五年,她學著把自己裝進別人規定的條條框框。
畢業後,她聽父親的話。回到家裡,找了份安全的工作,五險一金的生活保守又穩定。
女孩子嘛,接下來找個合適的人嫁了,便萬事無憂。最開始的時候,郭婧也這樣覺得,可畫筆卻透露了心思。
花了好一段時間她才注意到,那段時間自己在筆記本塗塗畫畫的,一直是一個被繩索捆綁的小人,她耷拉著臉,又無可奈何,就是她自己。
「我還是想畫畫」,她給媽媽打電話,一邊哭一邊說。女兒少有過這麼強硬的時刻,媽媽不太懂,但是心疼女兒,也就由著她去。
郭婧的手繪畫
放棄了被安排好的工作,郭婧開始四處投簡歷,什麼條件都能接受,只要讓她畫畫。
最後被北京的一家遊戲公司錄取,做了一名遊戲原畫師。
她把自己歸零,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眼也酸頭也漲,但仍開心地在筆記上寫下,「終結和開始,都有美麗的夕陽朝陽相伴。我們失落我們期盼,為的是那一瞬間的玫色。」
身邊的朋友羨慕她,連她自己也開始覺得,這樣的生活好像就是自己想要的。
郭婧畫坐在她旁邊的同事——小蘇菲
在北京做了3年,又飄到新加坡做動畫。有了人後的自在,也有了人前的熱鬧。和同事相約去潛水,同事問她,「你有沒有什麼夢想啊?」。
她愣了一會,「誰還有什麼夢想呀,有個大房子就不錯了」。嘴上這麼說,她卻深吸一大口氣,猛地扎進身下透明的世界。
郭婧在新加坡畫下當地的印度教寺廟
夢想是什麼?如果說是賺大錢,那身在新加坡大公司的她,已經有了;如果是要有閑,那偶爾可以玩玩潛水,購物看電影的她,也有了。
她原本也以為,大家覺得都好的這些,就是自己想要的。現在都得到了,卻發現其實並不是。
雖然那樣子搪塞了朋友的提問,卻有一種被看光的羞赧——曾經許下的那個夢想,30歲的自己,還沒有實現。
人擠人的車上,郭婧畫下一個孤獨的背影。
心裡勸著自己不要多想,回來後坐上公交卻是恍恍惚惚,等到回神,才發現自己做過了站。
還是5、6歲的時候,郭婧曾經被爸爸送到公交站,獨自一人坐車去姥姥家。結果也是這樣一不留神坐過了頭,最後哭哭啼啼,才找到回家的路。她曾經下定決定,要把這一段經歷畫下來,然而……
像是陳邙對柴靜說的那句話,「不要走得太快,而忘了為什麼出發」。而我們中的大多數,恰恰正被生活所累,早就忘了為什麼出發。
郭婧的手繪畫,那個夢想,一直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
有了第一次的辭職,第二次也便不再那麼可怕。想做的,想到了就該做。因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節外生枝,這些都會消磨延宕想做的願望和行動。
那個從小循著父母安排的女孩,默不吭聲地收拾好行李,辭職回家。《獨生小孩(The Only Child)》的創作,便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可是郭婧卻覺得無比開心。每天從早上8、9點開始,到晚上11點,中間只午休一兩小時,畫不好就重來,厚厚的草稿堆了有5、6本。
一年半的時間裡,沒有收入,也極少上網,用著十幾塊的護膚品,不買新衣,也不添置新物。
除了2套和朋友出門見面時穿的衣服,其餘時間都穿著睡衣,伏在案桌前,專心畫畫。
故事的開頭,是她被鎖在家的小時候,一個字也沒有,卻彷彿聽見媽媽關門,「咔噠」一聲。
——小姑娘無意間翻開家裡的相冊,呀,這是姥姥。她眼珠子滴溜溜一轉,留下字條「wo去lao lao家了」。
——一手撐著傘,一手攥著零錢,身邊都是巨人,眼睛裡有偷跑出來的興奮。
——可她卻在車上迷迷糊糊睡著了,醒來後,發現自己在一片白茫茫的森林中。「咯吱咯吱」,是一頭鹿踩著雪路過,她追了上去。
——小鹿帶她飛到天上,小孩子很快就忘了走失的煩惱,興奮地尖叫。
——小女孩還認識了一隻調皮的小海豹,他們一起被吸到了鯨魚的肚子里,展開了一段冒險。
——旅途的最後,小鹿將小姑娘帶回到父母身邊,白白的煙囪冒著暖氣,是媽媽在做飯了。
比起那些漂泊在外的日子,
現在整天都被塞得滿噹噹,
窮卻高興。
也許因為當下的滿足與寧靜,
才讓畫面即便是黑白,也透著溫情。
郭婧說繪本里的鹿代表一種精神引領,海豹代表玩伴,鯨魚代表波折。
她畫畫其實不為什麼,
不為謀生,
不為得獎,
只為完成小時候允諾自己的一件事。
她畫畫,
只是單單純純,
因為握起筆的衝動。
畫自己想畫的,
而不是別人要求的。
她穿越回那些日子,
給了記憶中那個女孩
一個輕輕柔柔的擁抱——
你想做的夢,未來的我有好好替你實現。
她一邊畫,一邊在網上向出版社投稿,想要把這些稿子集結成冊。
「找的都是國外的出版社,但他們不接受作者的自投稿。」在現實面前,再一次感受到自我的渺小。
還好故事最終被Penguin Random House(企鵝蘭登出版社)發現,如果有過一丁點放棄的念頭,這份溫暖就不會被更多人知道了。
最後出版的《The Only Child(獨生小孩)》,是一本連色調都是暗暗鉛筆畫繪本,全文沒有一句對白,偏偏好多大人看了也忍不住流淚。
得知在《紐約時報》得獎後,郭婧吃了一驚,沒想到這個胖乎乎的小姑娘,被這麼多人喜歡——完成了20幾年來心頭的執著,讓有同樣經歷的獨生小孩,找到了共鳴,至於最後得不得獎,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評獎人員說,「郭婧以『獨生子女』為故事背景,描繪孩子的孤獨成長。這是另一種類的無字書,甚至可以和陳志勇的《抵岸》、英國雷蒙·布力格的《雪人》齊名。」
每年年底,美國《紐約時報》都會從上千本書中評選出年度的十佳繪本,這也是全世界的爸爸媽媽們為自己孩子挑選圖書的一個重要標杆。
其實,始終做個有趣的人,不必總是做個正確的人。
我們從小被灌輸固有的理念,往身上套一層又一層的枷鎖,可覺得不幸福的人,越來越多。
就像郭婧說的那樣,
「我不想過別人眼中的幸福生活,我只想做我的夢,過我自己的人生。」
做夢,
要堅定一點。
需轉載的公號回復消息【轉載】
另:有束光招募小夥伴~
回復消息【有束光】見詳情
※80後姑娘的鉛筆畫,讓中國繪本走向世界
※到了美國,我再也看不上中國姑娘了……
※我為什麼喜歡留在中國?一個來自英國80後姑娘的心聲
※她在中國被噴丑瞎,卻被美國評為最美!23歲北京姑娘或為華人贏來第1位「美國小姐」
※在美國開2次個展的韓國姑娘,「偷」的竟然是中國水墨畫
※中國這個小城,被外國姑娘霸佔了,中國人去了以為出國了!
※5歲中國小姑娘做客美國達人秀,主持人和翻譯都被逼瘋了…
※油畫中的中國姑娘,好美!
※一個日本老兵的日記,講述自己在中國殺人上癮,玷污了34個姑娘
※「美國小姐」里的中國姑娘,看看符合我們的審美嗎?
※《中國式相親》中,這個365天穿旗袍火遍中國的95後姑娘,又收穫了最好的愛情!
※在長城撿了23年垃圾的英國人,娶了一位中國姑娘
※在中國工作的朝鮮姑娘,都想留在中國,嫁個中國丈夫
※這個英國人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娶了中國姑娘火遍BBC,還被英國女王授予「帝國勳章」
※印度小伙做夢都想娶中國姑娘,5年後終於實現了!
※蘋果首頁,被這個90後中國姑娘霸屏了!
※美國姑娘辭掉工作當船長,用10年時間環遊世界,大副竟然是一隻貓……
※這個英國人在長城撿了23年垃圾,娶了中國姑娘火遍BBC,還被英國女王授予「帝國勳章」
※今天蘋果首頁,被這個90後中國姑娘佔據了。25歲就靠畫畫隻身闖入福布斯榜,而18歲之前她根本沒有正經學過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