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得真如性 自然是全真:寫給紅塵修行客的人生寄語
一個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屬於自己的這份職責,就屬於塵世中的你我的修行。
文/清虛道人
最近看柴靜的《看見》這本書入迷。她在字裡行間中很明顯地透露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在採訪中也往往會流露出情感上的責問。這本是違背一個記者的中立原則的,但只要讀完整本書你就會發現,柴靜是一個懂得成長的文藝青年。從剛剛進入央視的小毛丫頭成長為新聞界的明嘴,這十多年的路並不容易。事實上,一個人真正成功的地方,不在於你曾經複製了他人多少次腳步,而在於你能否真正地走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於你能否真正地走出屬於自己的節奏(資料圖)
凡事皆修行
其實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修行。道家講修行,不是一定要去深山老林隱居。而隱居也並不等於修行。一個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屬於自己的這份職責,就屬於塵世中的你我的修行。雖然此修行無法等同於彼修行,但這其中的道理卻是相通的。道家在打坐時講求守一,這個「一」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
其實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修行(資料圖)
沒有人敢說自己在生活中,始終都能保持著正確的選擇。想要在塵世中做好這一世的修行客,重要的是能夠按照著自我認定的正確方向,一直走下去。真正讓人害怕的事情是,未來的某一天,你我會變成自己今天所厭惡的人。所以,今天的「我」要始終對外來的「侵略」和誘惑保持警惕,強調做自己,要有與眾不同的態度,就需要能有拒絕外力誘惑的堅韌和耐心。這樣一種堅持向前的心態,正是我們提到的修行事所不斷歷練的內容。修行不是說要把心中的期望和慾念磨平,讓你去做一個無欲無念、無牽無掛的無知者,而是讓人不論在面對什麼樣的境況時,都可以不被外界動搖了心中的堅守。
當然,這樣一份堅守的前提,必定是正確性,以及對於當下境況的最適合性。盲目地堅持,同樣會把修行引向歧路。此時,若要談起修行,還需要保持一個對與自我相異的人和事的包容和尊重,並嘗試著以他人的角度去看待自我。這是發現自我癥結所在的最好辦法。心中有他人,才能裝得下自己,與萬物相存,正是與自己相存的大前提。
保持平常心,方不落迷障
現實中很多人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情緒:在一個地方住久了,儘管心中無數次嚮往著外面精彩的世界——雖然也知道所有的精彩背後,必定都有著一樣的無奈,甚至是無聊——也曾經一次次鼓起了動身的勇氣,但真正等到臨別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切竟是讓人如此不舍。這其實只是一個慣性問題。我們太多人雖然都心生渴望,但卻又害怕改變的到來。因為改變總代表著未知,人對未知的恐懼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在沒有發生之前,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招數,來應對不知所以的變化。
不是紅塵誘惑太多,而是隱修的吸引不夠(資料圖)
不論是道家還是其他宗教,都一直在向信者傳達著「平常心」的理念,只不過各自都有專有名詞。張惠妹在歌詞中唱到:「我期待的平靜,是我將來看電影,帶著一顆平常心,不再為誰心碎閉上眼睛。」紅塵萬千,有幾人能夠做到如傳說中的神仙們一樣逍遙離世!可正因為我們還生存在這個世界中,就需要按照這個世界的法則,去調整自己的修持方式。與他人圓融、與社會圓融、與這個世界圓融、與萬物圓融、與自己圓融,這才是道家修行的至高境界。
正如天地陰陽二氣本是相衝相剋的,但在自然的運行中它們彼此推進、彼此演進,最終卻演化出了「沖氣以為和」的「和氣」。和氣的存在,讓陰陽在衝突之外還存在著調和的可能性。對陰陽二氣來講,此間的中和正是它們之間的中空所在。老子講:「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這就是「中空」概念的最好解讀。正是因為有了中間的「無」,或者稱「空」,放到人身上就是要你我有一顆洞明世事的內心,永遠在心中為他人、為自己留有一個可以反思的位置,才能讓這一世的修行,不至於因為執著而成了迷障。
很多老修行們都講紅塵是妖魔萬萬千,千萬要懂得保持自己的定心,只有放下才是逍遙。老修行的告誡自然有其道理,他們是在歷劫紅塵的苦苦甜甜之後,才選擇了隱修的路。但對尚不知道人間滋味的後學者,這樣單純的說教是否還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呢?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往往不是紅塵的誘惑太多,而是隱修的吸引不夠。這本來就是人生天平上的兩種選擇,一邊輕了,自然就顯得另外一邊極重。
練得真如性,自然是全真
寫文章的人大概都會有同樣的一種感覺,當你心中充滿了想要表達的慾望時,洋洋洒洒幾千字寫出去了,之後感覺身體就像是被掏空一樣,再回頭仔細琢磨,卻又發覺滿紙都是荒唐言。畢竟,有些事情總是介於說與不說之間。這是心上的體悟,是從自我的社會生活得出來的修行要語。若是不能保持心性圓明地去看待自己的過往,任何文字和言語上的表達都將是虛妄。而人生,就本是在先質疑、再推翻的過程中反反覆復。正如磨刀石上的往複才能磨礪出堅韌,人生中的曲折才能修鍊出心中的真諦。
練得真如性,自然是全真(資料圖)
有人問「全真」二字何解時,有一位老修行這樣回答說:「常行祖師道,日習太上經。練得真如性,自然是全真。」「練得真如性」,這句話正是修行的真諦。人人都喜歡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給自己的執拗做借口,卻少有人知道什麼叫做「性情」。若是連當下的每一天都還修持不到,又怎麼有足夠的高度去妄談修行大意?或者又有什麼樣的權利,去談論澄心見性的終極問題呢?
柴靜在書中一次次提到,採訪之前,她作為一個記者應該先站在一個相對中立的角度上去審視雙方,因為每一方都有值得質疑的理由,並不會因為哪一方是受害者就一定值得同情。但她也一次次地在節目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或是激動落淚或是義憤填膺,甚至還會當著被採訪者的面,拋出過根本不經過思考的質問詞句。
這是一個人的真性情,這證明她一直在向著某個方向努力追索著,因為能洞察到自己的不足,才讓前進有了明燈。而當面對擺在人生路上的無底洞,每深入進去一寸,也許就足以多觸動一絲靈魂。修行也是一樣的道理,儘管我們每一個人都還沒有做到得道成仙的地步,但最起碼我們在道和真的道路上不斷精進著。
希望這是獻給每一個修行者最好的人生寄語。(編輯:若水)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清虛道人,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出家人吃了供養若不精進修行 後果很嚴重
※採藥制香、書符射鬼 體驗包羅萬象之道
※道教經韻「大讚」的主旨究竟是什麼
※古老石磨竟藏百年怨靈 冥冥之中自有善神解救
※聽老莊講道家最核心的智慧 讓你真正游心於萬物
TAG:騰訊道學 |
※真正的修行是遇見你自己
※真正的修行,是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是為了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就是遇見你自己
※清凈法師:真正修行的人,應當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供養侍奉善知識
※修行,全部是修給你自己的
※修行是修自己(寫的真好)
※只要認真學習,三寶加持非常明顯,依教修行你真得受用,你真得幸福,真得快樂
※懂得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我們最優質的生活方式
※修行人想往生,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非常羨慕修行人發自內心的自在和快樂,但自己好像又受不了修行生活的清苦和無聊。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做好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佛之修行是修正自己的錯誤,回歸自己的本心,不是迷信
※你是真的在修行,還是假裝修行?
※生活不是修行,只是你的倒影!說的真好,心都鬆軟了!(美文)
※真正的學佛人,不是要脫離生活修行,而是要用一顆修道心生活
※不生气,你就赢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讓自己過得更精緻,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當你懂得自己,此生的修行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