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鹽都 百年燊海井
提起自貢,大家首先聯想到的燈會,恐龍,其實它還有一個名片就是號稱千年鹽都。
此行從樂山到重慶,特意中途在自貢停歇一天,看看這口180年的燊海井。
順便提一下,新開通不就的樂自高速車少風光好。
自貢燊海井坐落在大安區阮家壩山下,佔地面積3畝,井位海拔341.4米。該井開鑽於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13年,方始鑿成。井深1001.42米,既產鹵,又產氣。
這個清朝的鹽廠規模大得超過我的想像,甚至很難在鏡頭中一次性將全貌囊括其中。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東西。那麼,我們每天都不能缺少的鹽,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
一般來說鹽有海鹽,湖鹽和井鹽的區別。海鹽在夏威夷的Kauai島上看到過海鹽田。那基本就是圍海圈地,製作比較簡單。湖鹽在我一直嚮往但還沒去成的青海應該能看到。而自貢則是四川有名的井鹽產地。
牆上掛著老照片,當年自貢的天車棚可以看得出,這裡已經不是作坊式,完全是大型工廠規模的生產。輸鹵管道像過山車架,不過用竹筒拼接的,是相當有四川特色的工業化產物。
自貢井鹽自東漢漢章帝發端,到晉已初具規模,唐宋時期聞名全川,距今已有兩千年的產鹽歷史。北宋慶曆年間發明使用的「衝擊式頓鑽法」,更是開創了人類機械鑽井技術的先河。
近代以來,自貢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井鹽生產基地了。說實話,在這裡我才真正明白了中學歷史課本里所說的「明清時期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更何況這個老鹽井直到今天仍然還可以活生生的運作。竹筒,竹蔑索,原木做的滑輪,相當有四川特色,和我想像中工業化那種全金屬機械完全不同。
這個井口就是170年前打出來的世界第一個超過千米井深的燊海井,打開後一股很濃的天然氣味道迎面而來,從井裡汲取黒鹵原料,倒到旁邊的木盆里,有管道通向提純井鹽的地方。據介紹一提可以生產15公斤純鹽。
燊海井開鑽於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3年,方始鑿成。井深1001.2米,是人類鑽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遙遙領先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西方各國。做個橫向比較吧:燊海井鑿成9年後的l846年,俄國人謝諾夫才鑽出8口淺油井.2l年後的l859年,美國人狄拉克也只鑽出一口深不過21.69米的油井,采出了1.8噸石油。
據記載,當年的燊海井日噴黒鹵萬餘擔,天然氣8500立方米。可燒鹽鍋80餘口,日產鹽14噸左右。是一眼鹵氣同採的高產井。這麼深又這麼窄小的井口,當年是怎麼挖掘出來的呢?
據介紹是先倒碓,工人們3-4人一組站在碾架上,足踏碓板,翹起碓頭將連接著的銼頭提起,然後跳開,銼頭隨著落下的碓頭.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著井底猛力衝擊頓鑽.如此一踏一跳,銼頭一起一落.反覆衝擊頓鑽.然後再推動大地車,通過滑輪天車,將扇泥筒下到井底,把鑽鑿出的泥漿碎石提取出來,像這樣鑿成一口井,往往要幾年甚至一、二十年時間。
井挖好後,開始生產井鹽。先要將原料黒鹵從深井中提撈出來。這個設備的主體就是這個大車。這個碩大的大車直徑約4.5米,高2.5米。一般需要8-12個強勞力或者4頭牛推動大車轉動,帶動一系列的滑輪工作將楠竹筒放到井中的滷水層。竹筒內有單向活塞受到滷水的壓力打開,滷水進入筒內後再牽引大車轉動提取上來。
黒鹵汲取出來後就需要提煉了。利用同一口井開採的天然氣,用黃豆漿做媒介,加熱,打撈雜質,結晶,鏟鹽,淋鹽瀝水,炕鹽等過程,井鹽成品就生產出來了。燊海井灶先為元昌灶、榮華灶、乾元灶、四義灶,後改名過益記德新灶、新記同森灶、君記同森灶、益記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記同益灶、建記同森灶7個灶名。
利用本地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按照傳統工藝加工井鹽的老鹽灶,井鹽提純的媒介是什麼?就是他們自己磨製的黃豆漿,想不到吧。純天然。再用竹蔑片和竹筐濾干粗鹽。
1988年燊海井舊遺迹對外開放,井灶恢復了當年用牛汲鹵,用井裡產的低壓天然氣園鍋熬鹽的情景;保留了用圓木、蔑索捆制而成高達18.3米的「天車」和腳蹬踩衝擊打井的木碓架,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2006年成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保護文物的特殊情況,保留年生產控制量800噸。通過旅遊門票收入和粒狀鹽保留生產,以產鹽肋養,燊海井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得以正常運營。
TAG:老王看世界 |
※酒海井下發現大量人骨 確認為83年前紅軍遺骸
※83年前,百名紅軍戰士被投「酒海井」殺害!今天,讓烈士入土為安
※結果出來了!酒海井下發現大量人骨 均為83年前犧牲的紅軍烈士
※酒海井 請把他們的英名 刻上墓碑
※廣西灌陽縣酒海井挖出的紅軍遺骸是誰?這是個悲壯的故事
※百名紅軍戰士被投「酒海井」殺害!兇手竟是以剽悍著稱的桂軍
※可歌可泣,酒海井紅軍遺骸打撈現場,有的腿骨上綁著石頭!
※酒海井,那些倒在新圩阻擊戰中的長征英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