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葉門問題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多年來,作為阿拉伯半島小國,葉門常常被用作「失敗國家」的典型案例。常年的動亂,使得人們認為葉門將會走向崩潰。2014年底,葉門內戰的爆發印證了這一觀點,使其變成了現實。內戰是在以教派背景的胡賽武裝組織與沙特支持的哈迪政府之間進行。葉門國內衝突還使得胡賽組織與曾經的敵人前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建立了政治聯盟關係。一時間,葉門國內政治局勢陷入到了混亂狀況。
2015年3月開始,沙特領導的阿拉伯聯盟對胡賽組織進行了多輪空襲,旨在幫助流亡政府總統哈迪重返葉門政治中心薩那。以沙特為主的外部勢力的介入標誌著葉門問題的地區化和國際化。因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輿論也似乎站在沙特一邊。沙特及其支持的哈迪政府認為,胡賽組織之所以如此囂張,多是受到伊朗的支持,因此胡賽組織是伊朗在葉門的代理人。沙特等國的媒體在國際和國內也將這場戰爭描述成為抵抗伊朗在葉門的影響力而戰。
美軍稱軍艦在胡塞組織控制海域遭襲與伊朗有關,隨後伊朗向葉門海岸派出兩艘軍艦保衛商船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渥太華大學托馬斯?朱諾(Thomas Juneau)近期發表的文章認為,胡賽武裝不僅僅不是伊朗的代理,而且伊朗在葉門的影響力其實是高度邊緣化的。葉門內戰爆發的根源是由其國內政治造成的,既不是國際代理人戰爭,也不是教派衝突。也就是說,葉門內戰首先是一個國內衝突,它是國內不同政治派別為了權力而進行一場戰爭。具體來說就是,胡賽組織和薩利赫想要通過武力改變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形成的政治格局:薩利赫想要重返國家權力中心,胡賽組織想要在國家政治中佔據一定的位置,而哈迪政府則不願意讓權力拱手讓人。
那麼伊朗在葉門問題中到底扮演什麼作用?
伊朗與非政府武裝組織
伊朗干涉的國家大體上有兩種特徵:不穩定和存在對政權不滿的武裝組織。就第一特徵而言,伊朗非常擅長在中東動亂國家尋求有共同利益需求或者相似意識形態「合作者」。如在1980年代的黎巴嫩和2003年後的伊拉克,伊朗扶持和支持了黎巴嫩的真主黨和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武裝組織,這些組織均游離於政府。在不穩定的國家中,伊朗通常會選擇那些對中央政權或美國主導政權不滿的武裝組織。這些組織不滿的原因有很多,但本質上是因為他們被中央政治權力邊緣化。如誕生於1980年代黎巴嫩真主黨就是在黎巴嫩什葉派被基督教馬龍派和遜尼派邊緣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再如葉門的胡賽武裝組織,也符合上述特點。
另外,伊朗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也並不一定基於其什葉派的意識形態,往往只要滿足反對支持美國和地區敵對者(如以色列和沙特)的政權即可。這也是為什麼伊朗會支持巴勒斯坦境內的哈馬斯和反對以色列的聖戰組織,甚至是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組織。
伊朗支持中東地區的非政府武裝主要有以下幾點動因:第一,尋求可以利用的地區「支點」,以此來對抗區域敵手,如以色列、沙特以及美國的存在;
第二,尋求參與當地國家內部事務的決策。為了能夠找到具有話語權並「聽話」的本土非政府武裝組織,伊朗的策略是「遍地撒網,重點培養」。一開始與大大小小的本土非政府武裝組織建立聯繫,給他們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支持。通過評估後,再重點支持其中幾個可能發展成本土有潛力的武裝組織。如果在伊拉克,當什葉派教士穆克塔達·薩德爾(Muqtada al-Sadr)變得不那麼「聽話」時,伊朗於是就轉向支持 「正義者聯盟」(Asa』ib Ahl ul-Haqq)。
第三,為向盟友輸送物資支持提供安全保障。如敘利亞就在伊朗向真主黨提供武器裝備時扮演了極大的作用,因為伊朗到黎巴嫩主要的方式就是飛機和陸地。這也是為何阿薩德政權的生存與伊朗具有莫大的關係。
第四,支持相同意識形態的非武裝政府組織。如果黎巴嫩的真主黨和伊拉克的 「正義者聯盟」,均是伊朗的重點支持對象,因為他們與伊朗具有極為相似的意識形態。也正是由於伊朗的資助,他們才得以在當地國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胡賽組織的崛起
現代葉門的中央權威從未強大過。1962年9月,葉門北部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一舉推翻了巴德爾王朝,建立了阿拉伯葉門共和國(簡稱北葉門)。葉門南部人民於1967年11月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成立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南葉門)。兩個脆弱的政治實體於1990年5月2日合并為葉門共和國。
促成南北葉門合并的是軍人出身的原北葉門總統薩利赫,他在位34年,通過維持國內各大政治集團間脆弱的平衡來管理國家事務。其次,還通過建立「庇護」網路獲取忠誠,運用「收買」和威逼等手段進行統治,進而薩利赫在葉門建立了「行政封建制度」(administrative feudal system),它是「盜賊統治」(Kleptocracy)和「財閥統治」(Plutocracy)的一種混合體。
因此,南北葉門合并後,由於獨裁統治,薩利赫政府也遭到國內眾多非政府武裝組織的反抗。
包括南部的分裂主義勢力以及北部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AQAP)。其中最主要的組織是來自北部的胡賽武裝,該組織成立於1990年代初期。胡賽組織自稱是什葉派伊斯蘭的分支—栽德派,也就是五伊瑪目。從教義來看,栽德派是所有什葉派分支中最接近遜尼派的一支。栽德派主要分布在葉門的西北部,佔到葉門總人口的30—35%。
從利益代表來看,胡賽組織主要是代表栽德派利益,90年代開始,胡賽就在不遺餘力地爭取國內政治話語權,從而能夠增加栽德派的文化認同、宗教權利,同時阻止瓦哈比在胡賽大本營薩達省的滲透。所以,胡賽組織的核心訴求不是尋求獨立,而是想在其控制區域內獲取更多的自治權。
胡賽組織與薩利赫政權的衝突始於1990年代,但真正爆發是在2004年,導火索是胡賽組織第一任領導被薩利赫軍隊炸死。從2004至2010年,雙方進行了6輪交火,最終以西北區總司令兼第一裝甲師師長阿里?穆赫辛(Ali Mohsen)放棄而結束交火。阿里?穆赫辛曾是薩利赫的親密戰友,但由於薩利赫想讓其兒子繼承總統之位,遂排擠穆赫辛,兩人的矛盾於2000年開始惡化,所以對於薩利赫的指揮,穆赫辛也是「力不從心」。
一開始,胡賽和薩利赫之間的衝突還是國內問題,但隨著衝突的推進,地區勢力也被「拉」進來。從2004年起,薩利赫政府就指責伊朗在背後支持胡賽組織,進行政權顛覆。隨著指責越來越多,伊朗的長期對手沙特於2009年,也加入了進來,開始打擊胡賽組織。
到了2011年,由於地區和國內形勢的變化,薩利赫政府已經處於搖搖欲墜的地步。在 「阿拉伯之春」爆發的背景下,在葉門國內,薩利赫與穆赫辛和穆兄會分支葉門「改革」集團(Islah)之間矛盾積澱已久,再加上胡賽組織的武裝反抗,民眾示威者很快就遍布全國。2011年11月,在多方商討下,薩利赫同意辭去總統一職,但是仍然保留其所在政黨全國人民大會(GPC)黨首的職位以及傳統勢力的掌控權。自此,葉門進入轉型階段,實行全國對話機制,副總統哈迪擔任過渡政府總統。
2011年,薩利赫被迫辭去總統職務
圖片來源:bbc.com
然後在過渡階段,哈迪卻無心進行對話,反而積極增強自身權力,擠兌異見者,無視胡賽組織的利益需求。經過近3年的談判與對話,胡賽組織發現哈迪政府下的全國對話行不通,於是開始需求武力解決。
2014年9月,胡賽組織佔領薩那
圖片來源:bbc.com
2014年9月,胡賽組織佔領薩那,葉門內戰爆發。由於胡賽武裝的強勢推進,哈迪在2015年1月只好暫時辭職,最後逃到南部城市亞丁,又重新恢復總統職位。內戰期間,胡賽組織發現光靠自身力量很難真正對抗哈迪政府,於是就尋求與薩利赫勢力建立聯盟,共同對付哈迪政府。
葉門內戰中胡塞武裝控制區
圖片來源:參考消息網
隨著胡賽—薩利赫聯盟直逼南部,沙特坐不住了。2015年3月25日,沙特領導國際聯盟對胡賽武裝進行多輪空襲,一度「收復」亞丁,並逐步北伐。隨著葉門內戰也被國際化,哈迪政府和沙特等國紛紛指責伊朗支持叛軍,甚至認為胡賽組織是伊朗在葉門的「傀儡政權」。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包括政府高層也加入指責行列,如美國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就指責奧巴馬政府縱容伊朗在中東地區擴展勢力範圍。還有指責甚至認為,薩那已經成為自巴格達、貝魯特、大馬士革第四個受伊朗控制的阿拉伯首都。
伊朗被指責控制了薩那、巴格達、貝魯特、大馬士革四個阿拉伯首都
圖片來源: osnetdaily.com
伊朗與胡賽組織
在過去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內,伊朗與葉門的聯繫也只存在於北部的栽德派。在1962-1967年葉門內戰期間,伊朗曾對親沙特的栽德派政權提供過極為有限的支持。內戰以親埃及的共和政權勝出,此後葉門與伊朗王室政權保持緊張的關係。1978年伊斯蘭革命後,葉門境內的一些栽德派教士開始到伊朗庫姆學習什葉派理論,其中就有現在胡賽組織的領袖阿卜杜拉?馬利基?胡賽(Abdul Malik al-Houthi)以及他的哥哥海珊。有報道稱,胡賽兄弟在伊朗的學習塑造了他們的政治觀。
橫幅從左至右:現任胡賽組織領導人阿卜杜拉·馬立克·胡賽,伊朗革命領袖魯霍拉·霍梅尼,胡賽組織創建人、前領袖海珊·胡賽,真主黨創建人哈桑·納斯魯拉
圖片來源:bbc.com
然而,儘管從1980年代開始,伊朗與葉門有零星的聯繫,但直到現在葉門都不是伊朗外交政策的核心部分。此外,也沒有證據證明,在2004年衝突爆發前,伊朗向葉門提供過支持。直到葉門衝突爆發後,伊朗才開始在軍事、經濟和政治上給予胡賽組織有限的支持。2014年以後,伊朗對胡賽的支持才開始有所增加,但完全沒有達到一個顯著的水平,仍然處於有限的狀況。
為什麼伊朗僅提供有限的支持?
受到伊朗支持非政府武裝的固有路徑影響,幾乎所有伊朗敵手都將伊朗在葉門的行為定義為顛覆政權,視為擴大地區影響力的把手。然而,伊朗的支持確實是極為有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由於葉門是一個極度不穩定的國家,所以需要伊朗源源不斷的資源投入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第二,伊朗在葉門的利益有限,相對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構建的「什葉滿月地帶」,葉門的作用要小得多;第三,過多介入葉門會使得伊朗陷入其中,難以脫手;第四,葉門是沙特的優先考慮國,如果伊朗過多介入葉門,會增加與沙特的衝突,這是伊朗不願看到的。總得來說,過多介入的成本遠遠小於收益。
當然,儘管有限制,但伊朗也認為有限的介入是必要的。因為,第一,動蕩的葉門是外部勢力介入的最佳時機,伊朗自然不能錯過;第二,胡賽組織對中央政權的不滿符合伊朗在本土尋求合作夥伴的要求;第三,更重要的是,葉門哈迪政府受沙特和美國支持,均是伊朗的敵手。
由此也可以看出,伊朗和胡賽組織走到一起,並不是因為其什葉派淵源,而是基於雙方的共同利益——反對現政府及其支持者。再者,即使是同屬栽德派,胡賽組織的行為也曾受到其他栽德派武裝反抗過。因此,葉門衝突的核心是對權力的爭奪。一切都是圍繞權力而進行的。沙特介入葉門更多的是要維持葉門的權力平衡,戰亂的葉門對沙特也是一種威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看,伊朗的介入更多是一種「被動」。
2015年,沙特領導的國家聯盟干預葉門內戰
圖片來源:bbc.com
結論
由於長期受到西方媒體和學界的影響,人們對中東問題理解出現了簡單而粗暴的「二元論」、「代理人戰爭論」、「民主缺陷論」等等。其中最為明顯當屬前兩種,很多人將中東的某個問題歸結為教派矛盾,認為衝突的原因是由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分立造成的。再如,很多人將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以及葉門內戰簡單地形容為代理人戰爭。就葉門問題而言,伊朗的參與或介入不能等同於沙特,更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場沙特和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
參考文獻
Juneau, Thomas. "Iran"s policy towards the Houthis in Yemen: a limited return on a modes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Affairs 92.3 (2016): 647-663.
劉中民:《沙特與葉門關係很複雜》,載《世界知識》2015年第9期。
今日主筆 / 武術傳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德黑蘭囚徒:一個伊朗女人的監獄生存故事
※穆巴拉克經濟團隊復辟,埃及重啟私有化政策
※日本人與猶太人同屬一個祖宗?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真實意圖
※「重工輕農」戰略為何沒有使埃及實現工業化?
TAG:中東研究通訊 |
※為朴槿惠挑選睡衣,崔順實究竟在干政門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雞蛋在烘焙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占卜:你在愛情中扮演什麼角色?
※很准:你在朋友圈中扮演什麼角色?
※你在人群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你在伴侶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
※海底壽星硨磲,在歷史上都玩過哪些角色扮演?
※揭秘:前蘇聯在中印戰爭中扮演了什麼不光彩角色?
※美軍在敘利亞停火談判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霍福德:塔圖姆毫無疑問會扮演重要角色
※從北歐神話說起,北歐在納粹戰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
※膠水,在一扇門的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也許比你想的更多!
※黃河在華夏文明演進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以及遼西地區為何衰落?
※異型魚,木頭在魚缸中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高手告訴你!
※你說什麼樣的話,決定了你扮演什麼樣的家庭角色
※章瑩穎案中,疑犯克里斯滕森的妻子扮演著什麼角色?
※性在婚戀關係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特朗普被監聽最新證據曝光 奧巴馬扮演了什麼角色?
※雅士香業:沉香在道教中扮演著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