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菜」只指蔬菜,何時有了葷意?

古代「菜」只指蔬菜,何時有了葷意?


古代「菜」只指蔬菜,何時有了葷意?



如今的「菜」,雞魚肉蛋、倭瓜葫蘆,都包括在內。上街買「菜」也好,酒店點「菜」也罷,「菜」早就既包括素,也包括葷了。但在古代,「菜」只有蔬菜之義,一點也沒有葷味。那麼,「菜」是何時有了葷意的呢?

《說文》曰:「菜,草之可食者。」《小爾雅·廣物》也說:「菜,謂之蔬。」這裡的「菜」都是青菜、蔬菜之義,沒有一點肉味。


先人們開始以菜充饑,是不得已而為之。「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也是飢餓所迫。《內經》 說「五菜充饑」,在早已解決溫飽問題的今天,按營養學解釋,並無不妥。看來,「菜」字最能解釋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內涵和曲折歷史。


現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談到蔬菜的原產地首推中國,是有科學依據的。「菜」義的擴大,與葷菜的價賤密切相關。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 說葷菜的由來與東南沿海漁民有關,那時候蚌肉「賤之如菜」。杜甫也有描寫江邊漁民生活的詩句:「異俗吁可怪,斯人難並居。家家養烏龜,頓頓食黃魚。」魚比蔬菜更便宜,當然「以魚為蔬」了,但這時還並未將魚歸入「菜」中。


到了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對「酒煮菜」也發出質疑聲,「非菜也,純以酒煮鯽魚也。以魚名菜,竊嘗疑之」。這說明在明代以前,把魚、肉叫「菜」,還是行不通的。

把葷素都稱為「菜」,應該源於清代的 《隨園食單》中,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道:「滿菜多燒煮,漢菜多羹湯,均自幼習之。」這裡的「菜」已經既包括素,又包括葷了。從此,「菜」的範圍才真正擴大起來,既有了內涵也有了外延。


從單一的蔬菜到含有肉餚的「菜」,在這個「菜」意擴大的過程中,魚、肉等葷菜價格低於蔬菜價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大全 的精彩文章:

乾隆看皇帝:對李世民趙匡胤也是要批評的
唐代離婚書用詞浪漫煽情 離婚後需負責女方三年衣糧
「清末最美格格」完顏立童記最後嫁給了誰?
「原來」起初是「元來」,為何改動了呢?
哪位國民黨「抗日名將」曾被偽滿皇帝封為親王?

TAG:野史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麼熱的天,除了憑著一口仙氣,我也只指望著這些冰淇淋才能活了
「白血病」不只指「一種」病?
只指望別人寵你的女人,是沒法擁有好結果的
「格格」不是只指皇帝的女兒,而皇帝的女兒也不叫格格
此人在抗戰中只指望英、美對其支援,但因其無能友邦想要幹掉他
林彪打仗只指揮到師長一級,最喜歡指揮的師長是他
從軍六十載只指揮過三次連規模的小戰,卻官至上將
此人從軍六十載:只指揮過三次連規模小戰,官至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