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生活中運用佛法
佛法就是藝術化的生活,是一種被凈化、優化的一種生活
您說到「佛法就是生活,《普賢行願品》也是一種生活」,您平時在生活中是怎麼運用普賢行願的?如何將佛法融入到生活的?
如孝法師:
這個問題很重要,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做一個示範。我們首先要明白,生命有三個台階:第一個台階——自己在自己內心的層面,也就是每天自己和自己對話的層面;第二個層面——心在緣的層面,你接觸很多人、很多事,而且你有你的原則,有你想和大家互動的一個範圍;第三個台階,在可控和不可控的一些因緣與結果中,你如何去面對的這些情況的一個層面。一個人不管他學佛不學佛,都會有這樣的問題,這是真實的生活。我們通過《普賢行願品》首先達到了對一念心的了解,心是清凈的,像水一樣,而到了第三個層面,心在只能面對結果的時候,就像水變成了冰,它特別具體,又很矛盾,因為在生活中大概都會出現些不可控的人我是非,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們再說嚴格一點,第二個層面就像是水,是緣,你在這個緣的層面和所有人對接,比如你做什麼職業或者你有什麼思想,你一定會以那個職業或者思想去看這個世界。而第一個層面,作為心來說,它就像水蒸氣一樣,是無形無相的,特別不可思議。
修行,如果想契入華嚴見地,就要在「水蒸氣」里做文章,因為它的可塑性很強。我們每天修禪,實際上就是把生命這壇水加溫,從緣中回歸到生命的自由,我們修證的菩提,即覺,覺的能力決定了水純凈的度。我們都在緣中生活,大家都一樣。你們每天需要飲食,我也需要,只不過在緣的生活中,我們把飲食添加了一些法的味道。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覺得佛法就是藝術化的生活,是一種被凈化、優化的一種生活,這是在第二個層面里談的內容。
有的人學了佛法,他只有教條的宗教概念,而沒有深刻的宗教體驗,這是外行。把宗教看得太重,把智慧看得太輕,也不知道智慧是什麼,人實際上已經被很多東西束縛了。但從積極的方面看,信仰對他長久的生命來講一定是有好處的,毋庸置疑,我們並沒有否認其中的好處,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問題是,我們要用智慧去加速,不能把佛法只當作一種宗教崇拜,恭敬無罪,恭敬有福,但恭敬並不是佛法核心,核心是智慧。
我每天的生活很繁雜,每天要見很多人,還要設計、建設寺院,同時要處理各種矛盾。人類就是這樣,個人有個人的看法,我同樣也想達到我理想的標準,想建成一個高標準的寺院。把佛法的理念融入到建築中,這就是我的生活,因為就算我每天去給很多人說,也說不過來,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這個建築,能夠幫助大家還原佛法最核心、最真實的那一部分。佛教存在了幾千年,有寺院的地方,就好像憑空無故地注入了一些藝術化的生活氣息,縱然不明白佛法,當人們看到寺院的建築,也能在他們生命中增添一份審美。
剛才所談到的這些,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份寫照,是一種不究竟的、世俗的生活,但都是以佛法為核心。對我個人來講,只要以佛法為核心,一切都要向內去自我否定,自我磨練,自我成長,只有把水修到水蒸氣層面的時候,我才能再一次地返回來。在我的因緣中,隨順緣而會帶來一些結果,這些結果會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會讓所有人與此結緣。
在生命的第三個層面,有些情況我們無需多慮,比如,別人誹謗我,別人讚歎我,這實際上是人家在和我結緣,因此要歡喜、感恩,接受就行了。但是,我們自己要做些什麼?要追隨普賢菩薩,奉行普賢行願,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個人就特別崇拜普賢菩薩那種如大象般的氣度,難行能行!我們生活中會碰到矛盾與對立,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就要效仿普賢菩薩的精神。當然,不是說我們不修就能達到這樣,或者有時候修也無法很快起到效果,所以我們只能夠忍耐,或者不能夠忍耐的時候,就轉移注意力,再一次審查自己的心——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就夠了!
※佛教基礎知識問答:佛教徒名稱有哪些
※佛菩薩為什麼只度有緣人呢
※嘎瑪仁波切:人的一生就是一場生與死的對白
※開封大相國寺千年古剎迎初雪
※林清玄:一本佛經改變了我的整個想法
TAG:新浪佛學 |
※在生活中怎樣修行?
※移動互聯科技正在怎樣改變我們用車生活?
※怎樣通過地藏法門利益病卧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的家眷
※日式染髮怎樣靈活運用冷色系
※日常生活中怎樣吃肉才養生呢
※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保任的功夫呢?
※我們怎樣都抵擋不住生活中的「黑暗勢力」
※風水運勢之怎樣運用風水讓孩子愛上學習
※怎樣如法地放生?
※怎樣恆順眾生根性來分享佛法?
※生肖命理怎樣看大運吉凶
※在生活中怎樣當好一個居士
※佛教 怎樣做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鼓是怎樣成為佛教法器的?
※怎樣才能轉走霉運迎來好運
※一天中怎樣跑步運動才能健康養生?
※生活中少了芳香的植物會怎樣?
※奧運藏品 教你怎樣才有得賺
※怎樣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挽回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