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這是影響我們成長的,最可怕的牢籠

這是影響我們成長的,最可怕的牢籠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作者:包三先生


幸知推薦

理解,是最高級別的愛。


媽媽說,當初你爸爸經常出差在外,我一個人帶著你們幾個兄弟姐妹,根本沒辦法給你們更好的呵護和愛,你又那麼調皮搗蛋,所以有時候會忍不住打了你,你能原諒理解媽媽嗎?


我們心裡一邊說著,媽媽我理解你,你太苦了,我不怪你。另一個聲音卻在說:不管怎麼樣你都不應該打我啊,那時候我還那麼小,你作為媽媽怎麼能下得去手,你太殘忍了,你不是個好媽媽!


我們真的理解她嗎?我們帶著自己的局限性去跟她溝通時,嘴裡說著理解,心裡卻想著被理解。

理解和關愛都是稀缺物品,你們的溝通不過是一場理解與關愛的爭奪戰。


後台有位讀者朋友的留言非常有智慧:當你想去評判一個人時,你試著去穿她穿過的鞋,走她走過的路,看她看過的風景,你就會慢慢放下指責的那隻手,最後你所有想對她說的話就變成了一句:媽媽,我終於懂你了。


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這句話。


不知道什麼時候,「原生家庭」這個概念變成了潮詞,隨即變成了很多家長人生不能承受之痛,也變成很多孩子解釋自己人生不盡如人意的精神寄託,變成了罪,變成了借口。


我對此很苦惱,一方面我自己本身也是原生家庭烙印很重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我有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我無法否認的。

然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人牽扯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時,都讓我感覺到宿命論在隱隱約約抬頭。最常見的句式就是,「你現在怎麼怎麼不好,都是和你小時候你爸媽對你怎麼樣是有關係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看到很多孩子的評論,有意無意都在用原生家庭解釋自身的問題。他們把所有的不如意歸結於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卻不思考自己如何克服不如意的現狀,這種做法還給父母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


這種現象讓我感到很心疼,但是一聯想到我自己,有時候我也會不經意間這樣刺痛我的父母,這迫使我去重新思考我們研究原生家庭的意義。而在看到《孩奴十二年》之後,我想我已經獲得了一部分能說服我自己的答案。


原生家庭既不是「罪」,也不是「借口」。在對原生家庭追溯與拷問的過程中,我們的爭執會因此而起,也會因此而終將理解彼此。


放下愧疚,原生家庭不是「罪」

前幾天,北京下大雨,給家裡掛了一個電話,電話的內容大致是北京冷么,衣服有沒有多穿之類的,最近身體如何啊,工作忙不忙之類的。我老實應答,卻明顯覺得我,當說到「這幾天北京下雨,腿有點疼「的時候,我媽那邊咯噔了一下。


我突然意識到我觸碰到了過去的傷口,只能應到,「因為太冷了,沒穿秋褲,凍疼的。」


實際上,這算是我小時候被「家暴」的證據。那時候不知道犯了什麼事,把我媽氣急了,掄起金屬制的撐衣桿就往我腿上掃,最後打了個骨裂,自此每逢下雨,總是會隱隱作痛。


這事兒讓我媽後悔了好久,並一直愧疚惦記到現在,隔三差五從大老遠給我寄狗皮膏藥,就是最好的證明。

細細想想,這大抵也屬原生家庭的一部分。那種在小房間里被追得無處可逃,然後被懟在牆角的恐懼感,至今依然記憶猶新,以至於對於密室逃脫這種狹小密閉空間的活動,即使再好的朋友邀約,我都是從來拒絕的。


然而我卻覺得我的父母並不需要那樣愧疚,甚至成為負擔。無論多少次提起這件往事,我和他們都會被刺痛。


畢竟我深知,「棍棒之下出孝子」仍然被我那一代的父母信為教條。他們認為,簡單粗暴的打一頓就好了,在這種觀念之下,對「不聽話」的孩子強迫電療的治療手法,至今也未被根除。


父母教育我們的觀念和手段也帶著他們原生家庭的影子,與其說某些不妥當的地方是罪,還不如說是原罪。


所謂父母的原罪,是成為父母的那一刻就要背負,並且要背負一生的東西。這就像基督教聖經中所訴說的七宗罪一樣,諸如貪婪,驕傲等心魔,需要人用一生去與之抗衡。


父母非聖人孰能無錯,我也相信這只是每個父母深愛孩子的方式不同罷了。當然,這也不能成為日後孩子找你對質理論時的擋箭牌。畢竟,即使本意上沒有惡意,但以愛之名給孩子造成的傷害,還是傷害。


所以,當孩子真的問起這樣的往事時,父母還是需要先道歉,然後表明苦衷,以求得理解。我相信,讓孩子解開心結、理解父母,總是時間問題。倘若父母有良好態度,還可以大大加速這個進程。


突破牢籠,原生家庭不是你的「借口」


每次和朋友、外人聊天,特別是聽他們訴苦水的時候,我經常聽到的一個句式就是,「要是我爸媽當年不攔著我,我現在就怎麼怎麼樣了」,「要不是xxx,這事早成了」之類的話。


包括在《孩奴十二年》後的評論,有的評論也說,「你還是要謝謝父母的引導,不然真去培養了音樂和藝術還不一定能上清北了。」


無論父母孩子孩子,人都是有自尊的,所以人類其實是很難認錯的動物。如果一個錯誤自己不想承認,只有兩種處理方法,第一就是不承認這種錯誤的存在,第二就是把錯誤推諉到別人頭上,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甩鍋」。


而那些說著以」要是我爸媽當年不……」的人,其實就是在用原生家庭的影響,為自己的錯誤找個借口,再編織一個牢籠。


一方面,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都是既定事實,對此進行抱怨,並不能讓你回到童年去糾正這些錯誤;另一方面,由於原生家庭的不可逆性,如果歸因於此,很容易產生「我無法改正這些錯誤和缺點」的心理暗示,無形之中也給自己設立了堅實的心理屏障。


最可怕的牢籠,不是別人設下的牢籠和困局,而是自己將不如意習慣性推諉給原生家庭時,不知不覺編織起來的。我們應該意識到,很多原生家庭帶來的錯誤,其實都可以被後天克服。


以酗酒家暴為例,有一些有家庭暴力傾向的人,恰好也是童年被酗酒父親家暴的受害者,科學調查也顯示,暴力、酗酒的受害者,往往會很容易轉化為施暴者。


然而,如果利用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去追溯這個過程,我們不難認識到,酗酒是父親家暴的表象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來自與家庭內部的經濟壓力,以及父親與妻子的長期關係不和。


如果你也有相似遭遇,那麼與這種暴力成性的父親達成和解,最好的途徑就是了解暴力的深層次原因,並回想當時家庭的經濟情況和家庭關係,從而慢慢試著去理解他們。


如若你自己已經有了家庭,為了避免成為和暴力父親同樣的人,你可能還需要注意剋制自身暴力傾向,並意識到經濟壓力、夫妻關係緊張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情緒失控,讓自己在經濟狀況、婚姻關係方面努力經營。


此外,還需要避免以酗酒作為發泄壓力的途徑,在壓力過大、情緒不佳時尋找更健康的發泄途徑,從而達到克服自身缺點的目的。


信息不對等,和解的最大障礙


現在,我們知道了如何去正確看待原生家庭問題,那麼要解決問題,溝通仍然是唯一的途徑。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多年以來都無法握手言和?因為,彼此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其實是和解的最大障礙。


這種不對等通常具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信息介質上的不對等性,另一個維度,則是信息內容上的不對等性。


這部分的內容,其實我們在見笑即盡孝,新時代的中國孝道中有所提及,子女幫助父母的生活更現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讓父母的生活、思想也趕得上自己,這便能扭轉信息介質上的不對稱問題。


所以在這一點上,希望更多父母能夠勇於接受新事物,把孩子對父母進行的「觀念反哺」作為人生提升的一個過程,千萬不要以「不改也能活得下去」,或者「人老了折騰不起年輕人那一套「為理由去推辭。


因為對您而言,觀念和知識是否更新,可能對您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大差別,但對子女而言,他們之所以費勁心思手把手教您使用微信、註冊支付寶、教您網購,帶您融入新的生活方式,一定是希望你能生活得更現代、更有效率,也更有品質。


而父母拒絕革新自己,就很容易被子女視為父母不求上進、思想泥古不化,從而讓他們覺得,父母平時對自己要求頗高,學這個學那個還不許偷懶,為什麼到了自己身上,卻又這麼不願意學習呢?


而作為子女,我希望各位能夠更有耐心、更有誠意。


喜歡用微信的90後一代,尚且都無法很快接受喜歡用QQ一代的00後,也無法說服00後更多的使用微信,那麼對於和我們相差20+歲數的父母而言,接受過程非常艱難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身為子女的,帶著愛和耐心持續付出,就像父母在你幼年時不厭其煩地教你吃飯、教你穿衣一樣。


而對於信息內容方面的不對等,則需要父母方面更主動些。


近期我們對部分清北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問卷調查,問題是「你為什麼會關注美國大選?」


期間我們收到了很多回復,有的人只是單純的想湊熱鬧,有的則是出於國際關係學的專業需要,也有人顯現出了極強的公民意識,還有享受圍觀選舉帶來的間接的政治參與感(雖然不是本國的政治)。


不過更多的學生,則是在觀望川普上台之後,是否會對自身出國留學造成影響。


你可以關注大選之外的花邊新聞和桃色爆料,也可以跟著大家對兩個候選人津津樂道,但如果你也是父母,希望你也和孩子一樣,去關心時事熱點背後和他們有關的東西,去關注孩子所關注的東西,從而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所想所感。

這是影響我們成長的,最可怕的牢籠



潘幸知


攜手百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0


幸知學院新課程來襲


經歷出軌後,我們是否還可以重溫親密


授課方式:情感導師微信群語音授課+答疑


學習方式:即時語音收聽與互動答疑+課後錄音回溯+閨蜜互動


課程安排:

這是影響我們成長的,最可怕的牢籠



報名費用:兩月課程,8次授課,4次分享和答疑,新年價僅需399元


付費方式


支付步驟:


掃描下方二維碼


向幸知在線支付399


獲得消費憑證


加入微信授課群


支付完畢


老朋友聯繫幸知在線任一客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夫妻間,吵架姿勢要正確
親職化兒童:「辛辛苦苦把父母拉扯大」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四種最「可怕」的媽媽,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看看有沒有你?
你唯一有把握的,是成長
他們無悔的耕耘,只是為了,只是為了收穫我們的成長
一定要讓孩子獨立的睡覺,不然你將會影響他的成長!
這幾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智商竟然有這麼大得影響,可是家長都不知道
唯有經歷,讓人成長,只有體諒,讓心善良,原來我們變了,是因為我們懂了
如果我是女的且長得好看,我要這樣成長。如果我是男的,我就要找這樣的女人
成長,是一個很痛的詞,我們不一定會得到,但是一定會失去
可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這些,有可能會成為同性戀!
不管現在火的是誰,他一直是我成長中最重要的藝人
這5部成長勵志電影,輕易掀翻了我們的思緒,我們能成為怎樣的我們呢?
這是最好的時代,你的成長卻太低效!
成長,沒你想像的那麼迫切
在婚姻里,我們最該尋求的不是別的,而是自我成長
能讓一個人成長的,從來不是愛,而是不被愛
沒有誰好誰壞,這就是成長
去做你害怕做的事,這就是成長
最好的媽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當你人生中最迷茫的時候,你可曾想過:這也是一種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