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山東濟寧工作時,我周末常去菜市場買一隻雞回來燉湯。在窄長的菜市場里,泥土路的兩旁堵滿了雞籠,下雨天時好一些,天氣熱的時候,雞糞的腥臭味在空氣里激蕩,簡直如化學武器一般,要毒死人。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販賣活雞的攤主都穿一件皮質的圍裙,上面漬住了不少暗紅色的血跡。


他掀開鋪在雞籠上的髒兮兮的氈子,數不過來的雞擠擠插插地在一起。我選好一隻長相精神且肥碩的,用手指示意攤主。攤主從上面打開雞籠,一隻手拽住雞的脖子提出來,另一隻手馬上固定住兩隻腿,將雞倒提起來。在攤位後面,有一個黑色的大油漆桶,攤主順手拿上菜板上的刀,在油漆桶上方掰過雞頸,用力一割,就把雞倒扣在油漆桶上面滴血了。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雞還沒死,撲撲騰騰地掙扎半天。血還沒滴盡,攤主又把雞扔進了另一個充滿沸水的桶里,燙毛了。

最後,雞都是被燙死的。


多年來,目睹雞被慘殺的愧疚和吃雞的享受一直同時存在。作為肉食者的我,總也找不到一種方式,能夠讓我更有道德感地滿足肉慾。


...


為什麼要搞動物福利?


不久前,山東省地方標準《肉雞福利屠宰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通過質監部門批准發布。據悉,這是中國首次制定的關於肉雞福利屠宰的行業標準。《規範》暫時適用於規模型的養殖企業,但有媒體稱,殺雞再也不能任性了。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規範》的主持制定者——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孫京新介紹,這項規定的制定與出台主要考慮:


人道地對待動物的直接反應;


有效地減少動物的應激反應、改善肉類品質;


應對歐美國家對屠宰禽肉製品的高進口標準。

從肉食者的角度來看,第二項動機的意義更為實際。由於肉雞一族天生膽小、怕熱,一旦雞在宰殺過程中遭到驚嚇,會導致雞肉淤血。驚嚇還會使雞的體溫升高,當它的體溫超過40攝氏度時,雞肉蛋白質就會變性,肉質變得鬆軟,保水性也會變差。在運輸過程中,這類雞肉會滲水,顏色因為蛋白質變性而發白,水分滲出後殘留在包裝中,容易滋生腐敗細菌。


總之,在被屠宰前,雞如果不能保持平靜赴死的好心情,我們就吃不到好吃的肉了。更多的質疑者認為,這項規定的直接動機是為山東肉雞生產企業拓展更多外貿和海外市場的機會。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據孫京新介紹,山東省是最早引進白羽肉雞進行大規模集約化現代化養殖的省份。目前,山東省肉雞養殖數量佔總數的20%以上,全國第一;雞肉出口數量佔50%,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在山東省肉類產業結構中,禽肉產出佔40%以上,是全國唯一一個禽肉產量超過豬肉產量的省份,最接近發達國家(如美國)禽肉產出水平。


無論如何,維護「動物的道德地位」的初衷僅一筆帶過。


我們在觀念上知道,人類也是動物。但在對待世界的態度和方式上,以及大部分以人為主體的語境中,我們都往往忽視了這種意識,比如,我們常說的「人是萬物之靈長」、探討「人類與動物的關係」。


笛卡爾認為,動物是機器。能夠使用語言表達思想、具備理性靈魂,使得人與非人動物的生命重量有天壤之別,它們與蔬菜更加相似。「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做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蔬菜一樣。」——《聖經·創世紀》中也如此說道。


因此,人們常常選擇迴避可能將他們導向素食主義的理論關聯。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即便是沒有親眼目睹動物們在工廠式農場中的悲慘遭遇,我們也知道每天將有數以萬計的動物被殺。只是,我們故意不將超市中包裝整齊、看不出部位的肉類製品與仍活著的牛、羊、豬、雞的命運相連。


在動畫電影《火雞總動員》中,瑞基是一隻奇特而聰明的火雞,它生活在一個奇異的家庭放養農場中,有一群只關心吃飯和放牧時間的火雞家族。只有它對安靜的農場和可口的玉米粒充滿了危機感,並識破了人類圈養火雞的陰謀——為了感恩節的那頓美餐。作為「放生火雞」的瑞基本打算在電視點播和乳酪披薩里終此一生,但它卻捲入了一個偉大的任務:穿越回過去,將火雞從人類菜譜上永遠抹除。


《火雞總動員》劇照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影片中的火雞瑞基成功了。但在現實中,它們遭受了更為殘酷的命運。在《新世紀飲食》中記錄,截止到1971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基沃斯科姆鎮仍毫無愧疚之心地享受著一年一度的射火雞大會——一項從16世紀末開始流行的殘忍遊戲。火雞的腳被綁起來,頭部成為了射擊的目標。為了求生,火雞經常在掙扎中把自己的翅膀和腿弄斷,但頭部仍在不停地左右移動,但這進一步刺激和滿足了獵人的好勝心和愉悅度。


這些歡脫的獵人認為,火雞不能感受到痛苦,掙扎和叫聲只是身體本能作出的反應。


動物不能感知痛的說法顯然不能成立。既然,我們無法擺脫掉肉食的誘惑,那麼起碼要搞清楚,我們在宰殺它們時,該如何減輕死亡的痛苦?這是動物福利立法存在的一個原因。


...


肉食者與肉永不分離


素食主義者向來佔據一個道德的最佳位置,但足以讓他們感到喪氣的是,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吃肉,甚至為了適應更有難度的消化過程,進化出了更多的胃液。


每年,人類都要吃掉數量龐大的動物,大約650億隻。


美國是世界上肉類消耗最多的國家,人均一年要吃掉120公斤肉類,其次是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他們對肉的慾望與消耗能力已經到達了一個峰值,但中國人並沒有。從19世紀60年代到晚近,一個中國人的吃肉能力從每年4公斤上升到55公斤,並還將持續上漲。而且,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每個人的消耗能力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數,足以讓全世界的豬、牛、羊和雞倍感戰慄。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但即便如此,在人類的食物列表中,肉類從來都不是第一個選項。因為僅靠地球上的動物資源,我們根本吃不飽。現存的少數保留著以狩獵為生傳統的部族,在生產力和人口、社會發展上都非常受限,多數以人類文化遺產的方式存在著,如生活在大興安嶺山脈的鄂溫克族人。


當人類擺脫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存狀態,進入到農耕與放牧文明之後,食物的獲取不再依靠運氣,如採集和打獵,而是多依賴於農耕計劃、放牧環境和逐漸得知的科學原則。此時,人們對野味仍舊孜孜以求,這是因為肉類作為食物,不僅富含蛋白質、味美難擋,還具有複雜的文化和象徵意義。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了一句有名的宣言:人是其所食者。這樣的觀念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和古老的東方文化中。我們吃掉食物,人體即由投射到食物上的象徵意義所組成。在今天,仍舊有不少中國人有「吃啥補啥」的信念。1980年代出生的孩子,應該都有過被迫吃掉一顆雞心和兩隻熟魚眼的痛苦經歷,這在家宴文化中,成為了一種祝福的儀式。


吃肉代表了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飲食模式,與男子氣概、足夠的養分、力量相關聯。《水滸傳》一書中,常常有關於英雄好漢喝酒吃肉的描述,以顯示其氣魄與力量的豪邁。


在人類學理論中,一般存在著「人是天生狩獵者」的主張。這種自我定義多少忽視了女性在原始採集食物中的作用,也將人身上的侵略性,好戰、掠奪的性格特質提升為一種本質。素食者一直努力地希望從根本上改變人對自身的這種看法,認為從此便可結束人類有計劃地造成有知覺的動物的痛苦和死亡的行為。


然而,這並不容易。肉類是活生生的動物的肌肉,殺戮,使之成為我們的一種物質消耗品——對生命的支配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我們的征服欲。人類學家費迪斯說:「殺戮、烹煮、食用動物,或許為人類對自然界其它動物的優越性提供了最終確認,而其鮮血噴洒是一個生意盎然的主題。」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且從最早的族群文化始,分享獵物就是一種慶典或儀式中的主要行為,代表著族群中的認同、團結與力量。在現代飲食中,當代英國哲學家米傑里說:「肉食標誌著成功與富足,因而也標誌著好客。」


在遠古的部落中,擁有足夠的肉類並能夠分享給他人,代表著可以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今天,在一些貴得要死的素食餐廳中,也常常出現造型為肉類的豆製品菜肴。


與健康與否無關,人與肉類的精神聯結比味覺聯結更難打破。


...


如何看上去有「道德」地吃肉?


查理·薩金特所著《痛的範圍》一書中說,「事實證明,高等哺乳脊椎動物和人類痛的經驗相同。……痛苦的反應也很類似。」達爾文也曾主張:「人類和高等動物之間的心智差異儘管很大,卻確定是程度而非本質的差異。」基於此,有不少實驗表明,很多動物均有認知和情緒生活。


如果上述猜測屬實,食用動物則為滿足人類飲食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


二十世紀50年代,為了滿足美國人對牛肉漢堡的需求,集約養殖——一種把農耕動物從泥土地上趕進封閉圍欄里的現代養殖辦法被發明出來。並通過甲烷排放量、穀物消耗和土地利用等計算方式,被證實為是最環保、消耗地球資源最少、產量最大的肉類生產方式。


但工廠化的養殖方式讓動物的生命進入了一個殘酷的程序,動物被「終身監禁在一個人工的、窒悶而荒瘠的環境里;強迫受孕;為了防止壓力導致同類相食而切去其喙尖……更有殘酷的運載、固定與宰殺辦法等。」有目擊記述指出:「有些美國屠宰場例行性地活剝牛皮,將嚎叫的豬浸到滾燙的水裡,並以其他方式虐待仍有意識的動物,以保持生產線快速運轉。」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肉食者們普遍認為,如果上述的做法帶來的痛苦和折磨能夠通過某些強製法律予以消除,動物能夠在無痛、瞬間的宰殺辦法中死去,那也將是一個可接受的結果。


在中國,動物福利在二十世紀80年代才開始被提及。從世界範圍看,人們真正認識到動物也能感受到痛苦和快樂,且人類有義務為避免動物遭受不必要的痛楚而採取行動,也只有200多年的歷史。


1822年,由英國人理查德·馬丁提交的「防止殘忍和不當對待家畜的法案」成為現代史上第一部關於動物福利的專門性法律。如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保障動物福利的專門法律,既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盟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菲律賓。


在山東省的《肉雞福利屠宰技術規範》中,肉雞從實施抓捕、宰前靜養到致昏刺殺都有細緻地規定。如禁止提拉、拖拽單只翅膀或腿部,造成肉雞驚嚇;在肉雞胸部放置按摩板,使其保持情緒平靜等。


許多國家不光注重肉雞屠宰福利。還規定小豬從出生開始,擁有至少吃13天母乳的權利,擁有睡鋪稻草豬窩的權利……在歐盟動物福利法律法規中,「不可在小豬出生28天前給其斷奶」,「如果將不相熟的豬放在一起,則應儘可能在豬年齡小的時候進行,最好是在斷奶前一周。」

肉食者的困惑:如何更「道德」地滿足肉慾?



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動物福利標準中,有一項是體表糞便評分,是以牛、羊、豬等家禽身體上沾上的排泄物、糞便泥土混合物等的範圍形成指標,來判定動物的福利情況。


除了對食用動物進行臨終關懷,肉食者還可以通過選擇肉食的種類,以回報自然的方式減少殺生罪惡感。目前,人類每年使用1/3 的土地面積和收穫的穀物去餵養食用動物,但動物將飼料轉化成肉的效率不盡相同。以攝入的蛋白質為例,其中,雞類的轉化效率最高,其次是豬,再次之是牛,羊需要消耗的蛋白質最多。從生產出等量肉類需要釋放的二氧化碳量來比較,吃雞肉也是最環保的。


關於「要不要吃肉」的爭論從來不朽。肉食者說,既然「食色,性也」,選擇什麼樣的食物不應該是率性而為嗎?素食者堅持,不願意拿動物的遺骸作為食物,才是一種比較對的飲食方式。從某種角度來看,雙方的出發點都是對「幸福生活要素」的考量。


人類學家道格拉斯說:「關於一頓飯的秩序體系,代表和它有關的所有有序體系。因此,能削弱或混淆哪個範疇的威脅,便具有強大的激發力。」


面對素食者對於肉食者的「吃掉地球的未來」、「飢餓與不公」、「父權與婦女壓迫」等道德詰問和聯想,肉食者常常惡毒地進行反擊。一旦發現素食者們使用皮製品,如皮包或者皮帶,肉食者立即將其作為表裡不一和虛偽人性的證據加以猛烈地攻擊。


如果想徹底終止爭論,唯一的辦法只有肉食者放棄吃肉或者少吃肉,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作為肉食者的我清楚地知道,繼續吃肉的理由永遠比放棄的理由多。



ID:reknow24


日 刻


長 按 圖 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刻 的精彩文章:

顧景舟的關門弟子:高振宇的紫砂壺之技與道
致小朋友們:爸媽愛你,也會殘忍地對待你
古琴在御 莫不靜好——古琴是一種孤僻的樂器嗎?

TAG:日刻 |

您可能感興趣

「割肉」之痛,肉食者該如何取捨?
聰明的「肉食者」都是這麼吃!
喉咙馋馋的:手把手教你韭菜和豆干如何做也能让肉食者喜欢不得了
世界最難人性選題 同情心與肉食者如何兼得
你愛吃肉嗎?你造吃肉能減肥嗎?肉食者的福音來了!吃肉減肥大法
肉食者比素食者要傻?
素食者較肉食者更為強壯,更禁得住疾病的侵襲
不吃肉怎行?六種人註定是肉食者
素食者比肉食者更長壽?
流言揭秘:素食者比肉食者更長壽?
素食者與肉食者溝通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包容,才能改變更多的人
肉食者不鄙
肉食者會愛到不行的生肉蛋糕,不愛吃肉的人都要流口水了
美到讓肉食者都忘記是素食的餐廳,只因」人間有味是清歡
未來人類吃什麼?當供不起畜牧業後,肉食者除了吃素恐怕只能吃蟲了……
只吃肉也可以減肥,適合肉食者的單一減肥方法,吃貨最愛的小妙招
海葵,廣結良緣的「肉食者」
【研究】素食者患抑鬱症幾率是肉食者兩倍 兒童睡眠少易得糖尿病
雞舍里來了一位狡猾的「肉食者」,一本正經的孵雞蛋,嚇壞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