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智慧:無事如有事,有事如無事
點擊播放 GIF/2046K
無事如有事
無事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彌意外之變。
安然無事的時候,要常常如同面臨大事一樣警覺提防,小心謹慎,才可以彌補意外發生的變故,不至於臨時倉卒、手忙腳亂。
老子說:「其未兆易謀。」
事物在還沒有顯示出明顯徵兆時,則容易圖謀。
無論是任何事情,在穩定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維持;事情還沒有出現變化的跡象時,容易被謀劃;在脆弱的時候容易分解;在微小的時候容易消除。
所以,要使事情保持穩定,少出問題,就要在事情還沒有發生變化時就把它做好,要在動亂還沒有發生時就把它治理好。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見微而知著,要善於發現問題的先兆,把問題和動亂解決在萌芽狀態。
北宋蘇轍說:「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
事變沒有發生時能深憂遠慮,才能當事變發生時毫不畏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要具有憂患意識。
平安無事之時能居安思危,預作準備,當事變發生時,自然不會懼怕。
若平日無憂無慮,事起突然,毫無心理準備,則必然驚慌失措,不知應對,產生畏懼心理,處事就先輸了一著。
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平安無事,尤其是春風得意時,尤其容易放鬆警惕,甚至放縱自己,很容易招惹麻煩,所以,還是保持謹慎警醒為妙。
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慢慢他在天下「無事」的狀態中沒有了憂患意識,終於釀成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
有事如無事
有事時如無事般鎮定,才能消局中之危。
當有事情來臨的時候,要常常如同安然無事一樣鎮定從容,保持冷靜理智,才可以消除局勢中的危機,不至於心慌意亂、決策錯誤,造成更大的危機。
清朝康熙皇帝寫有一篇《庭訓》,用來教育皇子,以培養未來的皇帝。在《庭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三藩之亂的時候,清軍主力和吳三桂的部隊決戰,半個月了還沒有前方的消息。北京城裡人心惶惶。
在這種情況下,一向勤政的康熙居然一反常態,把公務扔在一邊,帶著身邊的人跑到景山上去玩了。
有人說,如今形勢危急,軍國大事那麼多,皇帝怎麼能到處遊玩呢?康熙一概置之不理。
康熙借這件事情告誡自己的兒子們:臨大事須有靜氣。
當時的局勢確實很危險。北京城裡,忠誠的人都沒了主心骨,心懷叵測的人躍躍欲試,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看皇帝。
結果皇帝根本就不著急害怕,還有心情娛樂呢!於是忠誠擁護的人就心裡有底了,想作亂的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相反,這個時候如果執掌全局的人也和大家一樣驚惶失措,那後果就真的不堪設想了。
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
靜氣是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是冷靜觀察、刻苦思索的過程,是鎮定自如、沉著應對的意志,是從容不迫、永不言敗的信念。
涵養靜氣的過程,就是追求一種平衡,抱著一顆淡然的心去面對一切;營造一種和諧,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積蓄一種底蘊,成就一種境界,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
浩然處世,靜氣養身,在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真我,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身在紅塵之中,事來則應,事過則無,如此便好!
養一點靜氣,給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靜下來,試著去了解自己,讀懂自己,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麼是生命的累贅;將思緒梳理一下,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輕鬆上路,去看你不曾看過的風景。
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做人,簡單就好;生活,寧靜就好。無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亂!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梅蘭竹菊,中國人的精神象徵
※心有度,方坦然;生有度,方廣闊
※老子:為人己愈有,與人己愈多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傾其一生一世,換取歲月靜好
TAG:儒風大家 |
※《小窗幽記》:心上無事,身上無病,世上好光景
※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小窗幽記》心得
※小窗幽記:是窗也是畫
※鄧石如篆書《小窗幽記節選》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句句精華,字字珠璣!
※清 鄧石如篆書《小窗幽記》(節選)
※小箱幽記,別樣風情!
※《小窗幽記》的處世哲學
※開卷有懿——《小窗幽記》佳句集(二)
※《小窗幽記》精選30句: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
※《小窗幽記》始於醒,終於倩的24句經典
※《小窗幽記》里的生活美學
※蘇州探幽記 篇二:沉醉不知歸處之姑蘇賞花地
※劉憲章 小楷《小窗幽記》選句 3
※小箱幽記
※啟成書陳眉公小窗幽記冊頁欣賞
※《小窗幽記》精華10句: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蘇州探幽記 篇一:難得假期清凈地之東山紫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