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每天學點兒中醫學:遇見風濕怎麼辦

每天學點兒中醫學:遇見風濕怎麼辦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把把脈」,搜索關注後獲取更多中醫趣聞!

小編導讀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不注意保養,稍微一上年紀就百病出,比如風濕性關節炎,剛開始不嚴重的時候,一般人都不當回事,能忍就忍了,覺得疼就加個護膝,頂多再穿厚一點就行了,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有的就拖成遷延難愈的慢性病了,風濕性關節炎到底該如何治療?且聽黃元御五代傳人解析!

風濕性關節炎系因風寒濕邪,傷於筋骨肌肉使然。

【脈證機理】

平人正氣充旺,氣血調暢,衛固於外,營守於內,表裡調和,風寒濕邪無由侵入,故風濕性關節炎弗作。

每天學點兒中醫學:遇見風濕怎麼辦

由於勞傷中氣,脾濕增而胃氣滯,納食減而運化遲,化源不足,氣血虛弱,腠理空疏,衛外不固。一旦汗出當風,或居處寒冷,或淋雨入水,則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膝踝者,眾水之?壑,諸筋之會聚,風寒濕邪入侵,則遊走筋骨之間,痹著於諸節肌肉,致使痹痛遍歷筋骨諸節肌肉,是病風濕性關節炎。《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即系指此。足之三陰經起於足下,內循踝膝,而上胸中。肝腎之升,賴乎脾土之升。勞傷中氣,脾濕不運,肝腎亦郁而不升。癸水不升,則腎家寒,不生乙木,肝木郁動而風作。脾主肉,腎主骨,肝主筋,濕淫則傷肉,寒淫則傷骨,風淫則傷筋。風寒濕邪合傷於三陰之經,故症見筋骨痹痛,遍歷諸節,肌肉疼痛,甚則小關節腫脹變形。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寒濕乃地下之濁邪,所傷在下,故痹痛多在腰股膝踝,痹著不移,痛楚難耐,《素問·痹論》所謂「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是也。風為陽邪,善行走竄,故而全身疼痛,遊走不定,手、足、腕、踝、肘、肩、膝、髂諸節尤劇,《素問·痹論》所謂「風氣盛者為行痹」是也。脾腎濕寒,肝木郁陷,膽胃必逆,故症見心慌氣短,納差消瘦,午後身熱,或見自汗。脾濕腎寒,肝木郁遏,故脈現細濡,稍澀,或稍弦緊,關寸大,或關尺大。濕盛則脈偏濡澀,寒盛則脈偏沉緊,風盛則脈偏弦數,舌苔白膩。

每天學點兒中醫學:遇見風濕怎麼辦

【治則】

健脾疏肝,暖腎行瘀,活血通絡,化瘀止痛。

【方葯】

土茯苓15g,澤瀉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全當歸9g,廣橘紅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2g,丹參15g雞血藤12g,路路通12g,青浮萍9g,補骨脂9g。水煎溫服。

【方解】

土茯苓、澤瀉培脾滲濕,強筋壯骨;炒杭芍、粉丹皮、全當歸疏肝行瘀,活血止痛;炒杜仲、補骨脂溫陽補腎,壯腰止痛;廣橘紅、炒杏仁、法半夏清降肺胃;丹參、雞血藤、路路通活血通經,化瘀止痛;青浮萍疏通經絡,利濕消腫。

【加減】

疼痛重者,加炙米殼5g,暖下止痛。脈現關尺大、稍弦者,去法半夏,加桂枝6~9g,疏肝升陷。脈現濡澀、下肢腫痛重者,加漢防己9g,或加懷牛膝6~9g,利濕消腫,行瘀止痛。風濕熱、四肢不腫、關節疼痛、時而發熱汗出、脈沉緊者,加生黃芪30~60g,補氣止痛。坐骨神經痛者,去丹參,加炒乳香9g,通經止痛。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脈現細濡、關尺大者,去粉丹皮、全當歸、法半夏,加桂枝9g,川芎9g,疏肝升陷,通經止痛,或徑用「桂芍知母湯」加全當歸9g,丹參15g 治之。

【忌宜】

居處忌潮濕,宜溫暖;忌房勞;宜食營養性高之飲食。

【按語】

風濕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學「歷節」範疇,《內經》名「痹」,以疼痛遍歷諸節為特徵。風濕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之作,內因正氣之虛,外因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正氣之虛,系因肝、脾、腎三臟虛寒,外邪之入,舍於筋骨肌肉,故治療首當溫暖中下,培補正氣,實表以絕邪氣入侵之門徑,通經活血,以止疼痛。

友情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把把脈」,小師妹在這裡等你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把把脈 的精彩文章:

「消渴」範疇里的糖尿病,控制「三多一少」早進行
腎損傷的4大「求救信號」?和防腎虛養成三習慣
穴位的原圖詳解,想了解的看過來
要想療效好,還得自己熬,想了解的趕緊進來嘍
它全身是寶,內外皆有治病保健的功效,現在吃正式好時節

TAG:把把脈 |

您可能感興趣

跟欒博士學醫學:時間醫學9
今天晚上九點我們匯聚到康復醫學研究學院暢聊頸肩綜合征
跟欒博士學醫學:時間醫學1
跟欒博士學醫學:時間醫學2
中世紀的醫學院學什麼?
第一個拿到醫學學位的女醫生
風水學與醫學的共通點
胡大一說,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哲學的學科
道醫學堂方士醫學!
什麼是中醫醫學裡面說的葯膳
中醫天下之天醫堂——迴轉天醫堂,合作,天醫堂中醫學院,性味歸經
道醫學堂丨神仙可學論
我是這樣學四象醫學的!
什麼是中道的醫學?
跟欒博士學醫學:時間醫學11
跟欒博士學醫學:時間醫學4—五行
跟欒博士學醫學:時間醫學10
中醫學生學的第一種中藥,冬季感冒離不開
道醫學堂,談談自學中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