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總說為我好,可我過得並不好」
每次看到有人抱怨他們的父母很專制時,我就有一種「全世界共享一個媽」的感覺。
即使你已經這麼大歲數了,但仍然感覺有一些父母固執地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在你生活的各個方面指手畫腳,操心操稀碎。
如果你抱怨或是頂兩句嘴,他們覺得很傷心:「關心你還成了錯了?!」
當你聽話的時候,他們說:「你看,我就說沒了我們,你什麼都做不了。」
如果你沒聽話,最後結果不好,等待你的就是最可怕的那句話:「你看我說什麼來著:)」
總之控制型的父母似乎不會犯錯,他們永遠是對的。
當你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你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想法、念頭都是錯的、不重要的或者是該感到愧疚的,他們的才是正確的。
- 什麼是「控制型」的教養方式?-
控制型的教養方式(control parenting)一方面強調嚴格控制和孩子無條件服從,同時,在情感上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他們,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父母常說「我是為你好」,但話里隱含的意思卻是「你必須聽我的」,完全不給選擇權。
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往往難以被察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中,「孝順」、「聽話」被視為兒童優秀的品質和「孝道」的體現。聽從父母的要求,是理所當然;不聽話則是「忤逆」的表現。
另一方面,控制的核心常被「愛」和「在乎"的外表所蒙蔽。有的父母經常會說:「我是因為太愛你/太在乎你,才管你這麼多的。你要不是我孩子我管你幹嗎?」久而久之,孩子則會內化這種認知,將關愛和控制等同。
點擊播放 GIF/24K
- 「控制型」教養方式的慣用策略 -
這樣的父母往往以微妙的方式操縱子女的行為,不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控制策略:
1.社交隔離
如果要控制一個人,首先就要營造一個封閉的環境,防止他接觸外界的信息。我們不否認父母應該讓孩子提高警惕性,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但過度的控制就會破壞一個人的正常社會性活動。
要報備去哪裡玩、見什麼人,早請示、晚彙報,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同時向孩子灌輸:「其他人都不可信!這世上只有爸媽才是真心關心你。」久而久之就會發現,除了父母,你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沒有其他社會支持。
2.貶低指責
當孩子犯錯、不聽話時,父母會明確地指責訓斥,甚至貶低他們的人格。同時,他們在插手孩子生活各個方面時,會理直氣壯地解釋:「我這不是為你好嗎,爸媽能害你嗎?」
而這份「為你好」背後所裹挾的控制和強迫卻在傳遞著另一種信息:你不行!沒有我們來指導你,你什麼事也幹不成!
點擊播放 GIF/727K
3. 經濟把控
經濟尚未獨立的滋味實在不好受,這時候,父母的經濟控制是最強有力的武器。控制花銷就等於控制了孩子的行動範圍以及活動內容,就算對於經濟獨立的成年人,控制型父母的經濟手段仍然起作用:「你要是非要XXX,房子首付就自己想辦法吧!」
4.情緒綁架
讓孩子產生愧疚感是控制型父母常用的情感武器。連流行歌曲都在教育我們:「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多麼順暢的催眠,指示性的話語,沒有拒絕餘地,還順便假設了拒絕的後果-"如果你不聽話,父母就會受傷。" 隱含傳遞了後續的愧疚感,一氣呵成。
很多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仍然擺脫不了這種情感控制,他們在分離-個體化過程中,在逐漸遠離父母的每一步中,都走得很沉重,內心充滿了不安和自責。情感綁架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成長、與父母的分離是在殘忍地「拋棄」他們。
需要說明的是:一個人在「分離-個體化」的過程必然會體會到愧疚感、焦慮感、難過甚至是憤怒,這些本身是自然過程中的一部分。沒有誰和父母在心理上的分離真的容易:人們在這個反反覆復的過程中消化、代謝這其中產生的情緒(興奮、難過、愧疚等等),逐漸完成對自我的建立和同父母的分離。
而有的時候,出於父母對於分離的恐懼、哀傷,使得這個「分離-個體化」的過程顯得尤為艱難。而在「控制型」教養方式之下,一個哪怕是早已成年的孩子,也會體會到巨大的被吞噬和淹沒感:我永遠也無法成為我自己。
- 看似無私的愛,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己 -
我們相信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家長,可遺憾的是,他們只是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所以很多父母在想要控制孩子的願望背後,其實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願望:我想成為一個好家長。(I want to do a good job as a parent.)
這種愛看起來無私,但其實也許只是出於父母滿足自己願望的目的,來源於自身的局限。例如,我們小時候挑食,媽媽會(表現出)很傷心,因為我的行為讓她感到她不是一個好媽媽,她沒有盡到「讓孩子飲食健康」的責任。我的不聽話影響了她成為一個好母親的目標。
親子關係天生賦予了家長掌控主動權,但正是家長們「努力讓自己成為完美父母」的焦慮感,有時候會跳出來操控教養的方向。
-總是為我好,我真的好了嗎?-
控制型教養方式會在孩子身上產生很大的負性影響:
1. 退縮或暴力
嚴格的要求和過度控制會使孩子產生的負性情緒無處表達,這些積攢的情緒會發泄到自己身上,產生內隱行為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或者發泄到其他人身上,引發外顯行為問題,藉由暴力或犯罪行為,在社會上施展,比如攻擊別的同學(很多校園欺凌者的背後都有一個高壓控制的家庭)。
2. 過度自我批判
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往往會為孩子定製過高的標準,「望子成龍」給孩子帶來的則是巨大的壓力。家長們 aim high 的本意是想讓孩子「追求卓越」,但孩子發展的結果卻是「避免失敗」。新加坡一項5年的縱向研究表明,從小受控制過度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慮、抑鬱的風險。
4. 無法對自己負責
父母以愛的名義一味地反對孩子自治,認為自己的要求和指導是為孩子提供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但長期在家長的控制下成長的孩子,會很難發展出自治(autonomy)。從小到大一直是遵從父母的要求,等到長大成人之後,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也很難有決斷力。
5. 個性和自我被扼殺
長期處於高壓控制下,強迫而不自由,個體可能會缺乏活力和情感,變成麻木地機械地服從,變成walking dead。
心靈被扼殺是當今最普遍的問題,也是很多家庭的危機。傳統的家庭中否認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對於憤怒和性的感受。家庭中這些禁忌話題如此之多,以至於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東西少之又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遵守著「毒性家庭教條」,生怕踩到地雷,引爆戰爭。
由於文化差異的原因,專制的教養方式在中國看起來很管用。跨文化研究顯示:在中國,控制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其在校的學習表現較平均好,也好於西方文化下的孩子。
專制父母也許可以培養出很成功的孩子,但這正是這種教養方式可怕的地方:它「看起來」很「管用」。用行為主義訓練鴿子的方法養孩子,確實會形成家長期望的行為模式,成為別人眼裡的「人生贏家」。但家庭的控制讓人們形成了蜷縮的生存姿態,讓人在潛意識裡相信「父母在掌控我的生活,沒有了他們的規則和控制,我將無法活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但強迫永遠做不到的是:讓人真正地成長,真正快樂地生活,真正認同並愛父母。
- 一直在/被控制,該怎麼辦?-
打破父母控制的循環,需要父母和孩子兩方面的共同努力。隨著個體的成長,孩子在一個家庭中的影響力會逐漸增大,因此自身的改變也會牽連到整個家庭的動力的改變。
尋求專業幫助,治療師是家庭系統改變的基本媒介。
如果你正處於這種「想要和父母「和平分手」,卻不忍心「拋棄」他們」的矛盾情況中,自己糾結很痛苦,而且更多時候是霧裡看花,並不能理清家庭中的動力和關係。這時候,諮詢師的參與可以打破這種怪圈。
在一段安全的諮詢關係中,諮詢師的作用正是幫助我們重建那些被家庭毒性規則所毀掉的自我價值,和溝通能力。
當然,系統家庭治療也非常注重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如果你是一位控制型的家長,一直想要改變自己,卻不得方法,那麼不妨嘗試系統家庭治療。
以下我們篩選出了6為擅長處理控制型親子關係和家庭治療取向的諮詢師,如果你需要專業的幫助,他們可以幫到你。
瞿麗娜 (廈門)
簡單心理認證
國家二級諮詢師
我會堅持「損有餘而補不足」的理念,啟發父母意識到他們對孩子的「高控制」,其實是內心對自己的不滿而產生緊張焦慮,並將之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結果,引導他們「遠離」孩子,把注意力回到夫妻關係和自己的發展上,還孩子以心靈自由成長的空間。
這一「親」一「疏」——都是為了達到一個新的家庭動力系統的平衡,當孩子在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郭茅 (上海)
簡單心理認證
國家二級諮詢師
對於父母,我會做一些心理教育及認知調整的工作;對於孩子,我通常會採取自我對話的方式,幫助來訪進行內部調諧,獲得更大的心理空間。儘管成長的過程,伴隨著許多不確定的恐懼。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對自由的渴望,同時也期待父母對自己過渡狀態的接納,包容和陪伴。我會試著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搭一座橋,讓他們能彼此既保持適度的距離,又有親密的聯結。
梁田 (北京)
簡單心理認證
國家二級諮詢師
我覺得每一位父母首先是愛孩子的,只是在與孩子相處中遇到些自己理解不了的困惑,我願意與你一起面對,我們共同看看控制背後的你,內心深處想對自己和孩子傳遞的是什麼。
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又是渴望親近卻又害怕彼此傷害。我們一起來聽聽你的苦惱和希望,理解你的恐懼和渴望。通過不斷理解自己,相信你會逐漸的走向獨立和溫和。
陳川 (廣州)
簡單心理認證
國家三級諮詢師
身為父母,其中的一個重要工作便是——幫助孩子成為Ta自己。在高壓控制型父母下,孩子需要順從父母的意志去行事,則孩子便失去了認識自己的機會。
在諮詢中,對於父母或孩子雙方,都需要了解自己內在的焦慮、願望、互動模式是什麼,越看清過往的經歷是如何影響自己當下的生活時,便越有能力做出新的改變。而諮詢,便是協助來訪者去思考、探索、改變的過程。
許恩婷 (美國)
簡單心理認證
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師
高控制的親子關係中,雙方都是不自由的。要突破這個瓶頸,需要了解父母的故事,了解父母焦慮的緣由,然後慢慢放下對於「父母認可的形象」的汲汲營營,給自己一個自由、充分探索自己的機會,找回做自己的勇氣。
沒有人是「完美的」,但你有屬於你獨特的力量。給自己一個成年禮。希望有一天你能這樣說:「爸、媽,我跟你們不一樣,也跟你們想像中的不一樣,但是我知道我是誰,放心,我會過得很好的。」
唐芹 (深圳)
簡單心理認證
國家二級諮詢師
父母這代人有強烈的物質匱乏感,下一代人的匱乏往往是情感匱乏。這些情感缺失在過去的影響很少,但是當慢慢積累至今,我們就開始感到了隱隱的傷痛,我們感到不開心,被控制。
我會用一種緩慢的方式來彌補這種內心的匱乏。通過理解曾經的缺失,回顧我們的故事,找到被壓抑的需要和渴望,用全新的方式去滿足這些未滿足的情感需要,獲得成長和自由。
參考資料
Chao, R. K. (1994). Beyondparental control and authoritarian parenting style: Understanding Chineseparenting through the cultural notion of training. Child development, 65(4),1111-1119.
Darling, N., &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Psychological bulletin,113(3),487.
Hong, R. Y., Lee, S. S., Chng, R. Y., Zhou, Y., Tsai, F. F., & Tan, S. H. (2016).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in middle childhood.Journal of personality.
Pickering, J. A., & Sanders, M. R. (2014). The triplep-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 An example of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toevidence-based parenting support.Family Matters, (96), 53.
https://loveparenting.org/2013/09/23/why-coercive-parenting-doesnt-work/
https://karenwoodall.wordpress.com/2016/02/01/parental-alienation-coercive-control-or-childrens-choices/
公眾號原創文章歸簡單心理版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轉載和二次修改
希望這裡,是你的一個新的開始。
※每個人都是職場欺凌的受害者|欺凌不只發生在少年之中
※「誰先認真誰就輸」|你和伴侶的親密關係中是否存在不對等承諾?
※死亡讓愛情有意義|一枚強效催淚彈: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為什麼努力討好,卻一直沒有回報?|冷落自己的討好者心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TAG:簡單心理 |
※很多人都希望你過得不好,但你就是要幸福給他們看
※有些人他們看不到你的努力和付出,只在乎憑什麼你過得比他們好
※我不想談戀愛,他們都照顧不好我
※表要問我,我也聽不懂他們說什麼。
※我真的快看不下去,我真想抽死他們
※感謝對你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不對你好
※我媽根本配不上我爸,我好想他們離婚!
※他們之前都不被人看好,現在過得比誰都幸福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他們違法了
※你覺得蛇很可怕嗎?但是當他們帶上帽子,也許就沒那麼可怕了
※大家都說小孩子很可愛,我覺得應該把他們除外
※如果你不珍惜那些和你聊得來的人,他們一樣會走遠
※你憑什麼覺得他們離婚要得到你同意?
※不想談戀愛,他們都照顧不好我
※「不想談戀愛,他們都照顧不好我」
※看他們你就知道,哪有什麼姐弟戀,一切都只是「剛好」而已
※多少人對你說不能沒有你,後來他們在哪裡
※杜蘭特:哪怕我的球迷不會為我吶喊,可他們能夠理解我!
※這些人你都認識,但是他們的合影你不一定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