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張儀與司馬錯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張儀與司馬錯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張儀與司馬錯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六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張儀到秦國去推銷他的「連橫」思想是在公元前三二九年,也正是魏齊相繼爭霸不成,秦國開始準備乘機東進之際。此時秦國軍事實力還不能算是太強大,所以必須以外交來配合行動。連橫也就是一種最適合秦國需要的外交戰略。其方式即為使用外交手段來分化(離間)六國,使其個別與秦國建立雙邊友好關係。此種戰略若能運用成功,則秦國可以同時達到爭取與國和削弱敵國的目標。


於是張儀也就獲秦惠王的重用,做了相國並代表秦國政府到各國進行外交活動,先後說服魏、楚、韓、齊、趙、燕等國與秦國改善關係。張儀的連橫政策的確運用得相當成功,不僅破壞六國之間的團結,並誘致他們互相攻伐,予秦國以可乘之機,使其能夠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不過,連橫只是秦國國力尚未充沛時所必須採取的外交手段,所以等到其主要爭霸對手齊國已經衰頹之後,也自無再執行此種政策之必要。換言之,在秦國的大戰略中,連橫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措施而已。


在張儀為相的階段中,又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戰國策中曾有詳細記載的「司馬錯論伐蜀」。從戰略思想史的觀點來看,這段故事是值得加以比較深入的分析:

當時張儀與司馬錯為了戰略問題在秦惠王的面前發生爭論,前者主伐韓而後者主伐蜀,各陳利害,激烈辯論,對於國家戰略的檢討可以算是一種極有價值的範例。張儀之所以主張伐韓,其理由如下:


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敵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敝民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夷狄,去王業遠矣。


張儀的意見相當膚淺,可謂「理不直而氣壯」,足以證明所謂縱橫家之流,實在缺乏高深的戰略修養。他的主張不僅過於冒險,而且也近似幻想。假使魏不親、楚不善,或中途變計,則秦將何以善其後?反觀司馬錯的說詞,則可充分表示一位戰略家所應具有的理性和智慧:


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地,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符,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以上對於伐蜀之利可以說分析得非常透徹,接著司馬錯遂又說明伐韓之害,以來作對張儀的正面答覆: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其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固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實也。[註:戰國策: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的議論對於戰略研究實乃最好的教材,它顯示戰略的思考必須慎重精密,不可掉以輕心。所應注意者可分下述四點:(1)必須衡量國力,(2)必須慎選目標,(3)必須師出有名,(4)必須不引起他國反對。用現代術語來解釋,司馬錯的思想中含有李德哈特所謂的「間接路線」觀念,同時也是一種蠶食戰略。[註:李樹正:國家戰略研究集。]


還有一點值得重視,那就是秦國政府對於戰略的決定作為似乎已有一種良好的模式:(1)在作決定之前,對於戰略有非常徹底的辯論,(2)最後作決定時,決策者是完全基於合理的判斷,而不受發言者地位的影響(張儀身為相國,地位自在司馬錯之上,但惠王仍採納後者的意見)。(3)尤其可以證明秦國的確有高水準的戰略家,而且他們也受到政府的尊重。這些戰略家幾乎都是客卿,秦之所以能統一中國,他們確有重大貢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蘇寧金融研究院黃志龍: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土地供應將成樓市調控的關鍵
蘇寧金融研究院黃志龍:特朗普減稅大招將誘惑全球熱錢流向美國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趙抗強秦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齊秦爭霸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秦滅六國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李斯完成統一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商鞅變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范睢與遠交近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戰國時代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時代戰略思想的總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元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儒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道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道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明朝開國階段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左傳中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姜太公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魏晉南北朝中國戰略思想的黑暗時期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五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春秋霸政時期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