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是禪?禪給予生命的啟示是什麼

什麼是禪?禪給予生命的啟示是什麼

什麼是禪?禪的生命啟示!


【我們的幸福家園】


編者按:我們的幸福家園每篇文章都是原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真實體驗和感悟,每一個標題背後蘊含著作者認識自己、認識生命、探索大自然的智慧。文章的內涵,猶如生命源泉,需要您的用心品味、全心領悟。

讓我們隨同健康一起走進我們的幸福家園


【生命細胞科學】告訴我們


修行不在廟,處處佛光照。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心身似海洋,善德是航船。


思維是指針,奉獻無止境。


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禪學很熱,很多人都在學禪,都成了禪的狂熱的粉絲。那麼,到底什麼是禪?這是很多朋友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禪,是印度梵語「禪那」的音譯,意譯就是「靜慮」、「思維修」、「攝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過禪坐訓練,將意念集中在一處,思考人生真理,從而使大腦里的雜質沉澱下來,使思維如水一樣清澈、透明。


用現代話簡要地說,禪是一種境界,一種方法,一個家園。

首先,禪是一種境界。禪是一種覺悟的境界。禪的境界遠離分別,去除了一切二元對立。在禪學看來,世上萬事萬物,形相上雖然有差別,本性上卻是平等的。


其次,禪是一種方法。禪是開發智慧的方法。禪運用「不二法門」,讓我們擺脫分別的枷鎖,充分顯現出一切眾生原本具有的「如來智慧德相」。


其三,禪是一個家園。他鄉雖言好,不如早還家。禪的開悟,就像遊子歸鄉。禪給了漂泊無依的現代人一個溫馨的精神歸宿,使我們回到「主客未分之前」的精神本源。禪師們使用各種語言、機鋒,都是為了使所謂精神結束流浪,回到它的「故鄉」。


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壇經》)——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能超越形相,不為所動,這就是「禪」;超越外部的形相時,心靈就保持了自由,這就是「定」。有了「禪定」的功夫,生命境界就會改觀。


禪,也是當代人緩解壓力、增強定力、開啟智慧有效的方法之一。

減壓:現在的人成天到晚都在喊,說自己很「忙」,很「累」,很「鬱悶」。禪可以將這些東西一掃而光,可以減緩工作壓力,把壓力轉變成動力。


增定:現代人受到的誘惑太多,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面對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時,把握不住自己,心神雜亂,恍恍惚惚。禪可以把我們的心理調節到最好的狀態,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增加禪定的力量,獲得寧靜、安詳、舒適、快樂的心理體驗,從而讓我們滾滾紅塵得自在,大風大浪不翻船。


開智慧:為了各種利益,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明槍暗箭,那不叫智慧。禪的思維方式可以使人從生命的最深層次,打開最根本的智慧。打開了這個最根本的智慧,對宇宙人生就會看得透透徹徹,明明白白。


明心見本性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在睹明生悟道時的感受,是佛教的終極關懷。釋迦牟尼在悟道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由於有了妄想執著,而不能讓這原本就具有的佛性(最基本的、清潔美好的本性。編者按)充分地顯示出來。禪的宗旨,就是要喚醒隱藏在每個人身上的沉睡的「佛性」,使人們獲得一種覺悟的生命,充實的生命,自在的生命。


禪的出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正準備說法時,大梵天王來到座前,他獻上一朵金色婆羅花。釋迦牟尼拈起了這朵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沒說。當時前來聆聽釋迦牟尼說法的人有很多,大家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面面相覷,唯有大弟子摩訶迦葉破顏微笑。於是釋迦牟尼對大家說:「我有純正的禪法,清凈的禪心,現在,我把它傳授給大迦葉!」(《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安詳地拈花,會心地一笑,就這樣,禪,在拈花微笑的詩意氛圍中誕生了;禪,從師父的心上傳到了弟子的心上。它的傳承,沒有機械形式,不用過多語言,只是心與心的相印。因為禪是活潑的,它超越形式;禪是微妙的,它超越言語。


釋迦牟尼把禪傳給迦葉的同時,也把金縷袈裟和缽作為信物傳給了他,所以後來禪宗習慣上把禪法的傳承叫做「衣缽相傳」,傳到達摩大師時,成為西天禪宗第二十八祖。達摩大師從西印度來到東土,將禪傳到中國,被稱為中華禪宗第一祖。達摩之後傳了六代,慧能開創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禪宗。


達摩大師被稱為禪宗東土初祖。他有一句著名的詩偈,叫「一花開五葉」。「一花」指從釋迦牟尼傳承下來的禪法源頭;「五葉」指禪宗之的流變,即六祖慧能門下的五個宗派。自達摩經六傳而至六祖慧能。慧能之後,中國禪宗分化出五宗,「五葉」就是指禪宗的這五家。後來,臨濟宗又衍化出黃龍、楊岐二派,所以又叫做「五家七宗」。


禪的十六字真言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是不拘泥於文字,強調要人們體悟語言文字之外的意義。禪宗有一部著名的書叫《指月錄》,用手指和月亮來比喻文字和真理的關係。真理如同月亮,語言好比指向月亮的手指。見到了月亮,就要忘了手指,不要執著文字。這就叫「見月應忘指,歸家罷問程」。


「教外別傳」,是指禪的傳承和佛教其他宗派傳承方法不同,很獨特。禪宗注重的是像拈花微笑一樣,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的感性方式。而禪師,往往用行棒行喝、豎指擎拳、開單展缽、穿衣吃飯等方式,來企圖傳達最為精深微妙的「禪意」。


「直指人心」,禪的一切機鋒、語言、方法,都直截了當地指向人本來具備的覺悟之心。禪師們的種種努力,都是旨在讓人們直面生命的本源,回到沒有受到各種俗世慾望污染的清澈純潔的生命的源頭去。


「見性成佛」,而當特納們見到了自我的本心本性,也就獲得了「覺悟」,生命就是覺悟的生命,我們也就成了覺悟的佛陀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看一則禪學中的經典寓言。從前有個商人,結識了四個朋友。他對第一個朋友言聽計從,給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最好的;第二個朋友,氣宇軒昂,儀錶堂堂,商人對他非常看重,想盡種種辦法維持和他的關係,並帶著他在人前炫耀,以擁有這樣的朋友而洋洋得意。對第三個朋友,商人的態度較為平淡了一些。但因為這個朋友料理事務的能力非常強,商人對他也很滿意。唯有對第四個朋友,商人幾乎從來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想要帶其中的一位朋友前去,以解除旅途寂寞之苦。問第一個朋友,第一個朋友說,我們只能共歡樂,不能共患難,我沒有陪你出遠門的義務。商人很是傷心,問第二個朋友,第二個朋友說,我知道你對我很好,但是我也知道普天之下的所有的人也都對我很好,所以我也不會陪你前去。傷心的商人問第三個朋友,第三個朋友說,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但只能送你到門外。送到門外後,我還要返轉身來,因為有很多的事情等著我去處理。傷心的商人這時終於想到了第四個朋友。出乎他意料的是,第四個朋友什麼話也沒說,就陪他一起上路了。


在這樣的一則禪的故事裡,那位商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他要去的那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不是別處,就是死亡的國度。因此,這則故事的主旨在於說明:當我們的有朝一日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到底能從這個世界上帶走什麼?


第一個朋友,是衣食之友,象徵我們的肉體。人一輩子都圍著肉體打轉,滿足一己感官享受,但到最後,這具肉體並不能隨我們而去。第二個朋友,是名利之友,金錢、地位。人生辛辛苦苦地追逐它,惟恐稍不努力,這些東西就會離我們而去。第三個朋友,是親屬朋友,是我們的妻子、同事、夥伴。在我們的生命中,與這些朋友相聚共處,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緣分。但是,當我們離別這個世界時,他們也不能同去。第四個朋友則是心靈之友,是我們的心靈、感受。人,能從這個世界上帶走的,是這顆乾乾淨淨、清清純純的心靈。只有它和我們生死不離,不拋棄,不相離,但人們活著的時候,往往偏偏忘了它的存在!


這則經典的禪學寓言,指明了禪學的根本目的: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認識了你的第四個朋友,就是明白了本心,見到了本性。


冷暖自家知


禪學裡,「悟」含有「心」和「我」兩個意義,就是「我的心」,意指「我心中感覺到」,或「我心中體驗到」。


在禪的裡面,是非常注重體驗的,這種親身的體驗,就是《六祖壇經》講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什麼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呢?當我們在喝這杯水的時候,我說燙,你也說燙,雖然我們都在說「燙」,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因為對我來說,可能是60度的水我才說燙,而對你來說,可能是45度的水你就說燙。雖然我們都在說燙,但到底它的溫度怎樣,只有自己知道。


臨濟的禪風向來以峻厲著稱,臨濟禪師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定上座的,也很有臨濟禪的峻厲風格。有一次,定上座在橋邊碰到三個遊方僧人,其中一個人問他:「什麼是禪河深處,須窮到底?」


定上座聽了,一把抓住這個人,要把他從橋上扔到河裡去!其餘兩個人見了,連忙勸他:「請您不要生氣,這位師弟剛剛出道,還不知臨濟禪的厲害。」


定上座這才停下手來,說:「要不是看這兩位的面子,今天一定要讓你親自到禪河深處走一趟,讓你自己『窮到底』!」


每個人的「禪河」深處,需要每個人去探到底。禪提倡透入生命的至情至性加以體驗。只有透過自己親身體驗,生命才會發生驚喜的改變。圓悟克勤禪師的得意弟子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的禪師。大慧宗杲的門下,有一個和尚叫道謙。他參禪多年,卻沒有發現禪的奧秘。


有一次宗杲派他出遠門去辦事,道謙非常失望。他想,為時半年的遠行,對自己的參禪有害無益。


道謙的同門宗元禪師很同情他,說:「既然你這麼不開心,我陪你一起去好了。我想我可以盡我的全力來幫助你,沒有任何理由使你不能在路上繼續參禪啊。」於是,他們結伴遠行。


兩個人餐風宿露,好不辛苦。一天晚上,道謙向宗元訴說了自己長久以來苦苦地參禪卻一直不能悟道的苦惱,並請求宗元幫忙。


宗元說:「我能幫助你的事,我會盡量幫助你,但有五件事我是沒辦法幫你的,這五件事你必須自己去做。」


道謙忙問是哪五件事,宗元說:「當你肚餓口渴時,我不能代替你吃飯、喝水,你必須自己去吃飯、喝水;當你想大小便時,你也必須自己去做,這四件事我一點也幫不上你。最後,除了你自己之外,誰也不能馱著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這席話立即打開了道謙的心扉,他頓時感到快樂無比!原來,參禪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永遠是無法替代的啊。


半年之後,道謙回到了原來的廟裡。大慧宗杲在半山亭遠遠地看見他,高興地說:「這個人連骨頭都換了!」當「連骨頭都換了」的時候,就會對生活的禪河,別有一番獨特的感受。


禪定止亂心


杯子里的水,如果動蕩搖晃,就不能反射出外部的事物。心也是一樣。如果老是動蕩不安,就不能平靜地反映出外部的事物。所以,須藉助禪的功效,使自己安靜下來。


我們的意識,時時刻刻都在躁動不安,像猿猴爬樹一樣,不停地從這棵樹上,爬到那棵樹上,不能安安靜靜地待在一個地方。


我們的意念,也像馬兒一樣,不停地飛馳。所以禪把我們的意識叫「心猿意馬」。心神散亂,就是心猿意馬。參禪,就是要把心猿意馬給拴住,讓心靜下來,正如唐玄奘法師上唐太宗的表文中所說:「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馬之賓士。」


禪有使心靈安靜的功能,就像將一塊明礬投到渾水中,使渾濁的水變清一樣。《涅槃經》卷九說:「摩尼珠投於濁水,水即為清。」《彌陀疏鈔》云:「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過去在沒有自來水之前,都是從河裡打水來吃。如果是下雨天,河水不太清,這時候怎麼辦?就在水缸里打明礬。打了明礬之後,過一會兒,水就變得很清,水裡的雜質就沉了下去,水就變得清亮清亮的,就可以來飲用了。這就是靜心的道理。


讓雜質沉下去,讓思想變得純凈、明澈。儒家的經典《大學》里也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放下與端起


如果我們到寺院去,請求禪師開示,幾乎所有的禪師都會給你說六個字:「看破,放下,自在!」


人生在世,需要的就是這份從容洒脫。對於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放下。


中國人都很熟悉日本一休禪師,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據說有一天,一休打破了一個茶杯,這個茶杯是他師父非常喜愛的稀世之寶。打碎了杯子,肯定會受到師父的批評。怎麼才能逃過師父的懲罰呢?一休想到了一個辦法。當他師父回來的時候,他就問師父一個問題:「師父,人為什麼一定要死?」「這是自然的事情吶。世間的一切,都是由緣分決定的,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這時,一休恭恭敬敬地說:「報告師父,現在我要告訴你老人家一個好消息:你最喜歡的那個茶杯啊,它的死期到啦!」師父聽了,哭笑不得,當然也就沒有責怪一休了。


當我們無法改變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要去面對它。端得起,更要放得下。


現在我端起的這杯水,大家認為這杯水有多重呢?大家會說250克重。但我要問的是,你們可以將這杯水端在手中端多久?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沒什麼:「250克的水杯而已,端的時間再長又能怎麼樣!」


確實,端10分鐘,大家肯定會覺得沒問題;端10個小時,大家就會感到手酸。如果端上10天呢?那你的手臂就會成問題,就會發酸、發脹、發麻、發腫,你就得叫救護車了!雖然這杯水只有250克,但是如果你放不下,端得越久,就會越來越重。到最後,你就會被它壓垮。


在登山運動中,有一條人人畏懼的死亡線,這就是海拔6500米的高度。超過了這個高度,登山的人一定要攜帶氧氣,否則就會缺氧而死。


但是,有一個人,卻沒有攜帶氧氣瓶,多次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並且,最終登上了世界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喬戈里峰的海拔是8611米。這一壯舉,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人,就是美籍印第安人蒙克夫·基德。他之所以不帶氧氣瓶卻能登峰造極,是因為他發現了無氧登山運動的奧秘。在頒發吉尼斯證書的記者招待會上,他說:


我認為無氧登山運動的最大障礙是慾望,因為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作為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峰頂,就必須學會清除雜念,腦子裡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慾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為了登上峰巔,為了使四肢獲得更多的氧,必須學會排除一切慾望和雜念。


生命在高處,「覺悟」在高處。大雄峰,就是大徹大悟的生命境界。在這樣的高度,任何慾念都不能生起,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就會身陷險境。


放下杯子,就是看得破、放得下;端起杯子,就是認得真、擔得起。在人的一生中,似乎每個人都該做好這兩門功課。這就是中國禪給予我們的啟示。


拈花微笑《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載:「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


在印度,禪之起源有一個「拈花微笑」的故事:佛陀的晚年,有一天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不知其用意,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摩訶迦葉尊者成為如來禪的第一祖,此後代代相傳,第二十八祖為菩提達摩。菩提達摩是如來禪的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國禪的初祖。他於梁武帝時候到中國傳法。


菩提達摩到中國之時,是中國佛教義理盛行時期,傳播「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禪法在文化發達的長江以南很困難,於是他辭別金陵「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在嵩山九年面壁,等待可以傳授衣缽的人,終於等到二祖慧可。此後又經過200多年的六代單傳,中國禪從四祖道信開始打開局面,再到六祖慧能,至於興盛。慧能是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六祖壇經》是門人弟子對他生前言論的記錄,為中國人所著佛教典籍中唯一稱「經」的著作。


【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什麼是禪?禪給予生命的啟示是什麼



智慧的你,總是積極主動地分享幸福,讓每一個生命體都認識自己、認識生命、認識大自然,並為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萬眾生命的和諧共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衷心的祝福大家:健康圓滿、幸福圓滿、財富圓滿!事業成功、家庭成功、幸福成功、人生成功!


http://www.9dairen.com


你可以通過鏈接查看更多文章:


如何創造健康圓滿.幸福圓滿.財富圓滿的人生


什麼是人道?怎樣才能得天助享天福!


什麼是家道?怎樣才能家道昌盛興旺?


如何提高睡眠質量?為何早睡早起有利健康


什麼是商道?哪種商道才能創造更多財富!


什麼是心靈磁場?如何更好發揮心靈磁場的作用


特此聲明:感恩作品的原創作者!本公眾號發布的所有原創或轉載作品信息,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僅供個人學習、參考之用,所述觀點須自我甄別,不得用於任何商業目的,任何基於此產生的法律責任我們概不承擔。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幸福家園 的精彩文章:

擁有此鑰匙,佛法奧妙之門為你開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的顏色
萬物都有靈,看你如何做
原來好文章都在這裡!真開心!
世間無巧合之事,你相信嗎?

TAG:我們的幸福家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給予力量最直接的補充是什麼?而造成肥胖最大的禍害又是什麼?
嫁給這生肖人,能給予一輩子的幸福
如此寵愛的喵星人是怎麼給予我們的反饋呢?
大學生,你認為對你而言,大學所能給予你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扶蘇是因為他才被處死的嗎?為什麼後人給予這麼高的評價
皇帝賞太監老婆,還給予免死金牌,大明朝這是怎麼了?
除了學習,還能給予孩子什麼?
孩子為何會問「為什麼」?怎樣正確給予解答
最好的幸福,是你給予的在乎
為什麼村裡小孩都會打麻將?最後一張給予警示!
請給爸媽多一點耐心,如同他們曾經給予我們的那樣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最需要父母給予的是什麼?
你會是生活的索取者還是給予者?
甄嬛黨里最大的心機婊,是她給予了皇后致命一擊,你知道誰么
夜裡給娃餵奶,你最希望老公給予什麼幫助
拒絕成為愚蠢的老好人,要做聰明的「給予者」
對於母親,我們的「給予」和「索取」有什麼不一樣
很現實,這個世界只關心你能給予什麼
董卿與林妙可:虎媽虎爸的過度給予,是寄予厚望還是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