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里的七覺支?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里的七覺支?



什麼是佛教里的七覺支?(資料圖)

文:妙心

七覺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脫者,要培養心靈七個方面的覺醒,才能增長自己的解脫慧命,使煩惱逐漸消除;才能獲得永恆愉悅的聖果,生活在無所執著的自然洒脫之中。

七覺支為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念覺支、定覺支、行舍覺支。

擇法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必須要覺醒自己內心思改分析、辨別真偽的能力。要了解那些是惡法,那些是善法。那些法可以導致苦的出現,可以使眾生不斷地輪迴生死。那些法可以使眾生苦惱熄滅,增長智慧,開發心靈的大能,趣向解脫。並且能夠執持善法而不舍,永離惡法而不染。這種內心擇善法而去惡能力的覺醒,就是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必須要覺醒內心,向著自己解脫目標,勤奮上進的能力。使自己內心的惡法能夠止息,不再生起,並且使自己內心的善法不斷的增長。只有這樣,才能在修行解脫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步向涅槃解脫。這種內心勤奮向上能力的覺醒,就是精進覺支。

喜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定要覺醒和增長自己內心感受的喜悅能力。只有這樣,您的身心才能無論處在什麼境遇里,都能從容不迫地面對,並時刻保持內心的喜悅而不減。

但是必須要明白無常無我的道理,不斷地增長自己善法智慧,遠離一切執著顛倒。

只有這樣,才不會墜入得失苦惱之中,才能遠離一切憂惱、悲患的逼迫。這種,時刻保持內心喜悅生起並持續的覺醒,就是喜覺支。

輕安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要學會對一切無常的事物與心物,都能夠不執著,不被其系縛住。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身心無論處在何種境遇里,都能夠經常保持輕鬆沒有束縛、安寧沒有掛慮。才能生活的自然洒脫,沒有任何苦惱。這種,不執著、不被束縛、輕鬆、愉悅、安寧、沒有掛慮的內心感覺能力的覺醒,就是輕安覺支。

念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要覺醒並使其增長,內心的念念不忘,憶持解脫善法的能力。使自己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夠對導致,滅苦生樂之法的清楚明了。時刻憶念一切善法,作為自己言行的指南,令自己離苦得樂,趣向解脫。這種內心憶念、執持善法能力的覺醒,就是念覺支。

定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要覺醒和增長禪定的能力,使自己的精神力得以專註統一,而不散亂。----只有這樣才能祛除妄念集中心力,才能發揮心識巨大的力量,才能成就解脫世間煩惱的聖果。如果沒有一定的禪定的能力,他就會心力渙散,不能引發內心的大能與智慧。這種專註心力、祛除妄念能力的覺醒,就是定覺支。

行舍覺支

就是作為一個真正的解脫修行者,要覺醒和增長內心對外緣(外界)的刺激,而不起任何苦惱、不快反應的能力。

他要明白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四大皆空的真實道理,他要知道世間的一切法,無論是物質現象的色法,還是精神現象的心法本身,都是遷流不住、不永恆、不常住、性體本空的。所以,不要執持世間虛妄不實的事物,對已經過去的事情不要追憶難捨,對尚未發生的事情而苦惱。

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對改善不了的或已經發生的事物,要勇敢地面對、淡然接受,而沒有絲毫的激動。面對外緣(外界)的刺激而激動,只會憑填自己的煩惱,對解脫無有益處。

這種面對外緣(外界)的刺激,而不起苦惱或不快反應的能力,就是行舍覺支。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常識:什麼是三毒?
佛教常識:什麼是三寶
佛教常識:你知道佛陀的十大恩德嗎?
什麼是佛教?佛教真的是教育嗎?
佛教常識 什麼是八福田
佛教常識:何謂佛性?
佛教知識:什麼是真正的歡喜佛?
佛教的超度指什麼?佛教常識
什麼是輪迴 佛教常識
佛教常識 何謂佛性?
佛教常識 什麼是緣起?
為什麼要焚香禮佛?佛教常識
道教和佛教都說的三生有什麼不同?
佛教文化:佛教里七覺支的含義
佛教知識:佛教法會常見紅黃兩種牌位是做什麼用的?
佛緣知識:什麼是佛教中的四聖
菩提老祖到底是什麼教派的?佛教、道教還是儒教?
佛教的六和敬是什麼
鬼是什麼?閻羅王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