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小時代」之十四:鍊金術士的喜與悲
許遜,南昌人。晉初為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逋賦。
——漢·劉向《列仙傳》
古代人生活在一個缺醫少葯的時代,健康和長壽是每一個人美好的願望,殘酷的現實則是疾病和衰老不斷攻陷生命。尤其是中國古代帝王們,天天夢想著可以長生不老,千秋萬載一統天下。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求仙,漢武帝封禪祭祀,淮南王劉安善黃白之術,都是在千方百計尋覓長生之道,不過也都以失敗而告終。東漢的魏伯陽著有《周易參同契》闡述煉丹理論,傳述了修鍊金丹的秘訣。後來東晉的葛洪總結前人經驗教訓,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神仙論》。葛洪的理論總結來說就是兩句話:神仙是存在的,成仙是可能的!成仙的秘訣就是要不斷修鍊,特別是服食特效丹藥可加快成仙過程。在後人的神話小說里, 如《封神演義》、《西遊記》等,乾脆把道教里三清中的道德天尊——俗稱「太上老君」描繪成了一個精於煉丹的高級神仙(圖1)。歷朝歷代,不少道士名家沉迷於煉製金丹,也有不少皇帝服用有毒「紅丸」而一命嗚呼,真是可悲可笑。
圖1 太上老君與八卦煉丹爐(來自網遊《醉·八仙》)
煉丹的主要原料是鉛砂、硫磺、水銀等天然礦物,放到爐火中燒煉而成。實際上就是高溫下這些原料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正如雍正皇帝在《燒丹》一詩中道:「鉛砂和藥物, 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煉丹其實是化學研究的雛形。可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藥,就是用硝石、硫磺、木炭等在煉丹時發生爆炸而偶然發現的。話說,用木炭和銅爐搭設的煉丹設備,其溫度頂多能達到1200℃,一般只能煉化一些低熔點的固體。對於石猴精——孫悟空來說,他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熔點在1600℃,怪不得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也無可奈何,只夠把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眼睛部分玻璃化),而沒把他徹底消滅。長生不老畢竟只是虛無縹緲的幻想,道士們在不斷煉丹摸索過程中,還發現了新的致富之道——鍊金術。用玄乎的語言來說,就是「點石成金」。高溫可以讓礦石熔化或者與其他原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分離出裡面的金屬,包括金銀在內。
無獨有偶,西方世界也早早誕生了鍊金術。提出原子概念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就是鍊金術的祖師爺之一,他認為世界上的金屬都有希望煉成金燦燦的黃金,前提是你要足夠虔誠和努力。這一號召,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很多人都投身到轟轟烈烈的煉金運動中去,試圖把一些便宜的鉛、銅等金屬煉成貴重的黃金(圖2)。甚至直到近代,我們偉大的物理學祖師爺——牛頓他老人家也耗費了大半輩子去研究鍊金術,秘密記錄了上百萬字的手稿。和中國人煉丹求仙求富不同的是,西方人終究在鍊金術中誕生了近代科學——化學。他們試圖把各種各樣的原料進行分離,尋找其中最本質的成分——元素。法國的托萬— 洛朗·德·拉瓦錫(1743—1794)就是代表性人物之一,這位仁兄有一個既貌美如花又博學手巧的夫人,兩人經常打情罵俏地一起玩各種瓶瓶罐罐,研究物質的化學成分(圖3)。拉瓦錫開創了定量化學研究方法,發現了氧氣和氫氣的存在,也預測了硅的存在,首次提出了「元素」的定義,並於1789年發表了第一個含有33 種「元素」的化學元素表,可謂是「近代化學之父」。法國名家雅克-路易·大衛為拉瓦錫及其夫人畫的肖像也不甘寂寞,出現在我國多本世界名著的中譯本封面上,真是刷臉刷到眾人熟知。
圖3 拉瓦錫與夫人在做實驗(雅克-路易·大衛畫作)
或許是巧合,第一個被發現的超導體——金屬汞,也是鍊金術士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因為汞在常溫下是銀白色液態,氧化汞又呈現出鮮艷的紅色,兩者都極具魅惑,符合金丹的神秘特質。汞和氧化汞都是劇毒,容易分解或蒸發,攝入一點點就可能頭暈目眩,頗有成仙的感覺,一旦搞多了,就一命嗚呼,真上西天去了。幸好,有了諸如拉瓦錫、門捷列夫等近代化學家的努力,人們終於清楚認識自然界是由多種元素組成,整體構成一個元素周期表。汞,無非是其中一種普通元素而已。
自從荷蘭的昂尼斯發現單質汞可以超導之後,物理學家就把元素周期表翻了個透,到處尋找可能超導的元素單質。結果是令人可喜的:汞的超導電性並不是特例,很多金屬單質在低溫下都可以超導,只要溫度足夠低!例如人們生活中常用的易熔的錫,超導溫度為3.7 K;厚重的鉛,超導溫度為7 K;亮白的鋅, 超導溫度為0.85 K; 輕薄的鋁,超導溫度為1.2 K;熔點很高的鉭和鈮,超導溫度分別為4.5 K和9 K。一些金屬在常壓下難以超導,還需要靠施加外界壓力才能超導,如鹼土金屬鈣、鍶、鋇等,許多非金屬如硅、硫、磷、砷、硒等也完全可以在高壓下實現超導。剩下的一些不超導的單質,要麼活性很低——如惰性氣體,要麼磁性很強——如錳、鈷、鎳、鑭系和錒系元素等,要麼具有很強的放射性如84 號釙及以上的元素等。有意思的是,導電性很好而且在生活中利用歷史最悠久的金、銀、銅三者均不超導,也有可能是超導溫度實在太低,以至於現代精密儀器都無法達到。總而言之,如果給元素周期表中超導的元素單質上色,就會發現大部分元素都是可以超導的(圖4)。
圖4 超導元素周期表
超導, 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特別!但是不同元素單質的超導臨界溫度,千差萬別!
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了超導的臨界溫度?理論物理學家率先展開了思考。根據巴丁、庫珀、施隸弗的BCS理論,金屬中的超導電性來自於電子間通過交換晶格振動量子—— 聲子而配對, 那麼電子和聲子、電子和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必然會對超導電性造成重要影響。原子的熱振動就像兩個原子間連著一根彈簧一樣,彈簧的粗細長短將直接決定原子振動的熱能量,穿梭其中的電子也將為此受到影響(圖5)。愛因斯坦曾認為原子振動都是一種頻率分布,建立了第一個聲子的理論模型,但這個模型過於簡單粗暴,無法準確解釋固體的比熱容。德拜在此基礎上做了改進,考慮了多個分支的不同頻率的聲子分布,建立了聲子的德拜模型,很好地解釋了實驗數據。根據德拜的理論,原子熱振動存在一個截止頻率——被稱之為「德拜頻率」,也就是說,連接原子的「彈簧」也有它的極限,再強只會崩斷,原子晶格失穩,固體發生塌縮或熔化。BCS 理論預言,超導體的臨界溫度,就和原子晶格振動最大能量尺度——德拜頻率成正比,還和聲子態密度(單位體積的聲子數目)相關。
然而,在理論家進行詳細計算時,發現有些金屬單質中的超導臨界溫度並不是如此簡單。特別是實驗上有了賈埃沃的超導隧道效應數據,他發現實際隧道效應曲線的邊緣並不像BCS 理論預言的那麼光滑,而總是存在一些彎彎曲曲的特徵,並且隨溫度還有變化。理論和實驗的細微矛盾引發物理學家深入思考了背後原因,原來巴丁、庫珀、施隸弗的BCS理論早期只考慮了電子和聲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兩者耦合很小。理論家厄立希伯格(G. M. Eliashberg)很早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充分考慮了電子配對過程的延遲效應和聲子強耦合機制,提出了一個複雜的關於超導臨界溫度的模型。威廉·麥克米蘭(William L. McMillan)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簡化近似,得到了一個更為準確的超導臨界溫度經驗公式,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參量就是電子—聲子耦合參數,它和聲子的態密度成正比。麥克米蘭的經驗公式非常完美地解釋了超導隧道效應的實驗曲線,他本人也因這項重要成果而獲得1978 年的倫敦獎(超導研究領域的理論方面大獎)。作為繼施隸弗之後的巴丁的第二個得意弟子,生於1936 年的麥克米蘭無疑是同時期最年輕有才的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他憑藉關於液氦超流理論的博士論文獲得了巴丁等人的賞識,並受其鼓勵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後轉到貝爾實驗室繼續科研工作。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這位看似木訥、說話結巴、講報告超緊張的長鬍子年青人,在液晶、層狀材料、自旋玻璃態、局域化現象等多個重要凝聚態物理方向上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圖6)。可惜天妒英才,1984 年麥克米蘭慘遭車禍,一位飆車的懵懂少年意外結束了這位才華橫溢的理論物理學家年僅48 歲的年輕生命。為了紀念麥克米蘭,他的朋友和同事設立了「麥克米蘭獎」,用於年度獎勵一位年輕的凝聚態物理學家,不少超導領域的科學家包括數位華人在內先後獲此殊榮,他們個個在超導領域功勛卓著,或許算是對麥克米蘭在天之靈的一種慰藉吧。
圖6 威廉·麥克米蘭
另一方面,實驗物理學家也在不斷努力探索和嘗試。1930 年左右,大家發現常壓下最高臨界溫度的單質是金屬鈮(9 K),繼而在鈮的化合物中尋找超導。後來發現氧化鈮和氮化鈮都是超導體,特別是氮化鈮的臨界溫度達到了17.3 K,幾乎是單質鈮臨界溫度的兩倍。由此啟示人們在更多合金或金屬—非金屬化合物中尋找超導,特別是在稱之為A15 結構的合金中找到了許多超導體: Nb3Ge(23.2 K)、Nb3Si(19 K)、Nb3Sn(18.1 K)、Nb3Al(18 K)、V3Si(17.1K)、Ta3Pb(17K)、V3Ga(16.8 K)、Nb3Ga(14.5 K)、V3In(13.9 K) 等等。這些材料的超導溫度都在10 K 以上,最高的是臨界溫度為23.2 K的Nb3Ge。很奇怪的是,一直到20 世紀70 年代,超導溫度記錄也未能突破30 K,似乎上面有一層「看不見的天花板」。理論物理學家對此並不驚訝,科恩和安德森根據麥克米蘭的公式和BCS 理論,做了一個簡單的估算,在原子晶格不失穩的前提下,超導臨界溫度不能超過40 K。原來,這就是禁錮超導臨界溫度的「緊箍咒」,後來人們稱之為「麥克米蘭極限」。從1911 年到1986 年,整整75 年時間裡,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一直沒能突破麥克米蘭極限(圖7),加上BCS 理論的巨大成功,讓不少人對超導「鍊金術」逐漸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畢竟,40 K的臨界溫度還是太低了,超導材料的應用仍然需要耗費昂貴的液氦或危險的液氫,前途渺茫。
圖7 典型超導單質和合金的發現年代及相應的臨界溫度
應用物理學家並沒有直接放棄,因為金屬的良好延展性和可塑性,金屬或合金超導材料是理想的電纜材料。特別是需要提供大電流和強磁場的時候,超導電纜和普通鋁銅電纜相比還是有不少優勢的,比如它的體積相對輕小,沒有熱量或損耗產生,可以在環路實現持續穩定的磁場等。也正是如此,人們先後研製了多種超導單相線纜、多相電纜和帶材等,如今廣泛應用到了超導輸電、儲能、發電、磁體等多方面。美國政府曾經設想搭建一套全國超導電網,利用液氫來冷卻超導線纜,輸電損耗大大減少,液氫到家裡後又可以作為清潔能源(圖8)。日本科學家甚至提出利用超導線把世界各地的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產生的電力聯接起來,構造一個全球化的超導供電網路,讓70 億地球人同受益。雖然如此宏大的設想由於種種原因,當前還沒實現,但是未來誰也說不準。話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實現了呢?
本文選自《物理》2016年第12期
※真空中光速的精密測量——長度單位米定義的基礎
※黎曼論彎曲空間的經典演講
※那個在金銀灘潛伏17年的「王老頭」
※生物、環境和材料領域中水的重要性與相關應用
※原子尺度上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TAG: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
※超導「小時代」之十六:胖子的靈活與惆悵
※超導「小時代」之十二:形不似神似
※超導「小時代」之十三:雙結生翅成超導
※超導「小時代」之二十一:火箭式的速度
※超導「小時代」之二十二:天生我材難為用
※漫談超導前世今生——神奇的「第二類超導體」你了解嗎?
※超導「大玩家」:「北京的趙」一戰成名
※漫談超導前世今生——神奇「第二類超導體」你了解嗎?
※超導——國際當代陶瓷藝術學術邀請展亮相橋藝術空間
※山還能漂浮在空中?本周日,「超導」專家許祝安與你聊聊神奇的超導體……
※新型超導納米薄膜:柔軟、超薄、超輕、應用前景好!
※參與超導超級對撞機國際合作的始末
※中國超導磁流體潛艇呼之欲出,速度100節,堪稱「大洋黑洞」
※中國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成功:世界第一
※量子、超導,電磁,太空軍備全面超越,中國幫助俄羅斯
※英特爾推出十七個超導量子位晶元
※記憶猶新:中、美、日三國科學家「超導大戰」
※量子、超導,電磁,太空軍備全面超越,中國轉而幫助俄羅斯造軍備
※百年超導史上,終於看到中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