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研究將中國絲綢出現的考古學證據提前近4000年
中新社合肥12月24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4日消息,該校學者研究發現8500年前絲織品的生物學證據,將中國絲綢出現的考古學證據提前了近4000年。
這一成果由該校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龔德才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近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上。
據悉,通過對河南中部地區賈湖史前遺址的兩處墓葬人遺骸腹部土壤樣品中,檢測到了蠶絲蛋白的殘留物。根據遺址中發現的編織工具和骨針綜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賈湖居民可能已掌握基本的編織和縫紉技藝,並有意識地使用蠶絲纖維製作絲綢。
龔德才介紹說,古代的生產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科研人員的關注重點,紡織技術更是如此。新石器時期,一系列紡織工具,如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常有發現。然而,在遺址中卻很難發現絲織品存在的直接證據。
他介紹,印度學者通過顯微形態對比的方法,證明了哈拉帕和昌胡-達羅遺址(公元前2450-2000年)出土的銅器表面殘留有蠶絲纖維,提出了印度在4000年前已經開始使用蠶絲的證據。奧地利學者通過分析古埃及木乃伊捲髮中的纖維疑似物,確定其為蠶絲纖維,從而推斷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已經開始使用蠶絲。
據介紹,在中國的一些遺址中,也有與絲綢相關的文物出土。如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約4000年前的繭殼,河南滎陽青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4500年前的絲麻織物殘片,浙江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了約4200年前的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炭化的絹片。此外,還有一些更早的間接證據,包括紡織工具以及與蠶和蠶絲相關的符號、圖案和裝飾品等。
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中部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古老傳說中,中原地區(今河南西平縣,緊鄰賈湖)的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開始了利用蠶絲製作絲綢的歷史。
龔德才說,此次賈湖遺址蠶絲蛋白殘留物的發現,將中國絲綢出現的考古學證據提前近4000年,證實了中國是首個發明蠶絲和利用蠶絲的國家,對於絲綢發展史的研究起到關鍵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完)
※韓美林回顧展亮相國家博物館
※敦煌藝術的傳承 流著四川血脈
※挑戰萬米載人深潛 世界最大深海模擬裝置開工
※詹文龍院士應邀做專場學術報告
※台灣少數民族藝術家獲邀創作黃公望主題作品
TAG:新浪網 |
※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新疆攬金336.42億元
※10噸烏木雕絲綢之路盛景 商家給出參考價9999萬
※「美麗中國—2017絲綢之路旅遊年」活動在香港舉行
※青海絲綢古道發現距今1700多年乾屍保存完整年代久遠
※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定於9月21日舉行
※分享:近年來收藏的40餘種絲綢之路藝術/歷史/考古書籍
※《上下5000年》/絲綢:東方文明的象徵和傳播者
※2017年阿斯塔納世博會開啟絲綢之路新篇章
※彭博2017「中國:探索新絲綢之路」系列研討會在香港召開
※逾200種葡萄亮相第26屆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
※Etro 2017春夏系列 印花絲綢顯浪漫
※中國企業斥資200億美元在十多個國家投資港口,發力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中國一彪悍軍隊,25年消滅40多國家,打仗人人穿「絲綢內衣」
※油畫帶您看絲綢之路 2017甘肅省油畫作品交流展6月27日啟幕
※2017「絲綢之路紅色照金·芳草香」杯第十屆CCWBA 山西·侯馬倒計時還有5天
※出土公元前1500年的西域皮鞋,曾走出一條「絲綢之路」
※2017國際精英張騫絲綢之路徒步挑戰賽即將開始
※再次完爆日本!2300公里的現代絲綢之路全線開通!
※越南在15-18世紀是海上「瓷器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