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著名的紅旗渠的故鄉,河南林州,位於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東麓、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在這裡有一個小山村叫申家崗,有600多年的歷史,在這個村中有申姓1400餘口。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申姓人竟然是成吉思汗後代。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姓申為何就是成吉思汗後裔呢?他們為何會跑河南來呢?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為躲避追殺全族人隱居林州已有600餘年,這裡所藏《申氏家譜》記載了其先人逃亡並改姓的經歷。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14世紀中葉,在大明北伐軍的強力打擊下,曾經叱吒風雲的蒙元帝國轟然倒塌。一部分蒙元皇族隨順帝北遁,退出中原,重歸大漠;一部分皇族隱姓埋名,銷聲匿跡——中國歷史在一遍遍重演:每當王朝更迭時,顯赫一時的先朝皇族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延續自己的血脈。

幾百年來,在申姓族人中一直流傳著一段凄美的「打鍋申」的故事,也稱「大鍋申」、「鐵鍋申」、「沙鍋申」、「羅鍋申」、「銅鍋申」、「鍋片申」、「曰改申」等,版本不同,而說法相似,其實都是一回事。

當年元朝被朱元璋貢獻的時候,有一位叫曰璟的人,是元順帝的叔叔,初封晉王,改封潞王,他有18個兒子。為免遭滿門抄斬厄運,他們便帶領家人連夜逃奔。最後決定採取「改姓隱名分散逃離」之策,在原姓「曰」字中間堅加一筆,改「曰」姓為「申」姓,以示「上頂天,下立地,誓與天地共春秋」的決心。同時商定,分離前需選一共同信物各自保存,作為日後本族親人相認之憑證。曰憬遂當著眾人的面,將一羅鍋砸為18塊,18個兒子每人取得一塊後,即自找出路四散逃命去了。

未曾想,600多年這些子孫後代至今也沒有見過面。

《申氏族譜》這本編撰於清朝年間的家譜詳細記載了成吉思汗家族草原起兵建立元朝到他們如何逃亡到林州隱姓埋名的這段歷史。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在這個村子裡,申姓的村民多年來都堅持一個習俗——用多種形式紀念成吉思汗。

河南一六百年古村,村民為避難改姓竟是成吉思汗後裔

在申家崗,還建有一座元帝廟,每逢節日,村民都會到元帝廟前祭「先祖」,而這正是根據數百年流傳下來的祖訓執行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代文保 的精彩文章:

為孝敬母親他把老宅山寨成故宮,在牆壁塗一原料避殺身之禍
故宮午門都誰可以走?為何皇帝總說」推出午門斬首「?
河南一縣城,因景色太美,武則天親自給它起名字
湖南一千年大院,池塘一機關可擋大洪水,地下複雜暗道有神秘寶藏

TAG:百代文保 |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故事:荒墳避難遇山靈,一場春秋大夢,醒來世間已過五百年
越南陸軍士兵帶著兒子去大山裡避難,一待就是40年,變成原始人
臨時避難所住著8萬難民,成了這裡第四大城市
黃巢起義之後,唐王室後裔原來避難隱居到了徽州的這個地方!
水上村落岡維埃,是黑人奴隸的避難所,成為旅遊景點
山西:這裡曾是慈禧太后逃亡避難的地方
山東省一千年古縣,人口破110萬,名字難認齊桓公曾在此避難
西南印度洋島嶼成為獨特新型非洲亞系蜜蜂的避難所
為了躲避戰亂來到中國避難,背井離鄉的緬北難民
民國時期,北京城內的六國飯店,為啥成為避難天堂?
故事:蛇仙跑到壯漢窩棚避難,竟跟他睡到天亮,生了三兒子,發財二十萬
被捕獵的孩子 非洲國家建白化病人避難村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避難期間,慈禧太后為了一頓飯逼死一個官員!
他是唐朝第一猛將,四救李世民,晚年為避難,十六年未出門
屠夫山中避難,撞見兩老下棋,棋未下完,下山方知已是三年後
紀錄美國最後的牧馬人,這裡也是黑幫成員和無業游民的避難所
難得的避難所:南京大屠殺後,難民蜂擁湧入安全區
一個印度家庭把他們的家變成了避難所,拯救了成百上千的「孤兒」
兩大國博弈之下,此國成為「橋頭堡」,5年內兩位總統外逃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