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為什麼不敢打蘇聯?若不打美先攻蘇會是什麼結果
諾門罕戰役一役日本成了驚弓之鳥。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維持經營東北軍,卻又坐著不打。為什麼?
日本1941年面臨的困境是什麼?是無法解決的中國戰場,日本為強化對華封鎖才進軍印度支那,由此引起美英連鎖反應進而對日禁運,禁運進一步惡化了日本戰略處境,到開戰前夕存油僅能支持半年,從戰略上看進攻蘇聯能解決日本的問題嗎?
從戰役角度看,日軍總兵力對蘇並不佔據絕對優勢,而且日軍與德軍不同,仍主要依靠步兵為主要突擊力量,其進攻速度偏低,從日本心理上看,應該在基輔、維亞濟馬戰役大致明朗後定下開戰決心,到完成進攻部署,預計要到10月底11月初,此時不到1月就要入冬,留給日軍進攻的時間不到一個月,還要面對北滿和遠東地區惡劣的交通條件和自然環境,其總兵力還要分別面對外蒙、後貝加爾、黑龍江沿岸、濱海方向等5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其進攻必然將是離心進行,難以形成配合。從日軍在大陸和東南亞戰場悲催的後勤能力來看,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上對百萬大軍維持補給,恐怕得讓瓜島的惡夢提前上演了。
從蘇聯角度看,日軍發動進攻本身就在預料之中,蘇軍在1941年底最壞的可能就是放棄濱海、北薩哈林島、黑龍江沿岸、赤塔等,將主力收縮至伊爾庫茨克一線,蘇聯當時主要工業地帶後撤至烏拉爾地區,主要接收援助則在摩爾曼斯克,讓日軍佔領上述地區並不傷筋動骨,待入冬後向餓著肚皮、油料耗盡的日軍發起反擊,恐怕英帕爾式的結局也將提前上演了。
上述判斷還沒考慮美、英甚至是中國的反應。
日本偷襲珍珠港
二戰中日本為何不敢進攻蘇聯?
二戰時儘管德意日法西斯結成了「軸心國」同盟,但實際上主要還是依靠德國在打江山,某種程度上日本和義大利兩個小嘍啰幫的忙不大,很多時候還添了不少亂!
在東方戰場,交戰國關係非常複雜。日本和德國是盟國,可蔣介石治下的中國也和德國保持著不錯的關係,蔣介石軍隊中很多嫡系部隊開始裝備的都是德械,希特勒還幾次想調停中日戰爭。蘇聯和德國在西線打的昏天黑地,但在東線卻和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直到納粹投降,也沒見到德日夾擊蘇聯的場面。不僅如此,由於日本未能發動北侵蘇聯的戰役,蘇聯在二戰期間共東方戰線先後抽掉了5000多門火炮、3800多輛坦克和54萬大軍回防西方,為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巧的貢獻。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三天,德國和希特勒就兌現了盟國承諾,直接向並未直接挑戰德國的美國選戰,這被很多軍事專家認為是德國走向戰敗的關鍵因素。而直到戰爭結束,日本也未兌現向德國盟國的承諾,主動進攻蘇聯。為何日軍未能響應德國的請求進攻蘇聯而使蘇聯陷於兩線作戰的境地呢?在中國人的答案中,自然是日軍主力被拖在中國,抽兵乏力,自然這是一種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蘇聯強大的軍力、火力讓驕狂的小日本非常畏懼。尤其是諾門坎和張鼓峰兩次試探後,日本一直對進攻蘇聯信心不足。
日軍確實在中國使用了最多的兵力,但即使中國境內抗戰多麼頑強,儘管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多麼慘烈,日軍在東北的關東軍依然保持著不少於70萬人的龐大兵力,並且關東軍一直和所謂的「中國派遣軍」、「南方軍」一樣被列為日軍最高序列「總軍」編製。雖然期間關東軍有多支精銳被抽調到內地和太平洋戰場,但關東軍在日軍序列中「皇軍之花」的精銳地位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並且日本人最引以為豪的、數量不多的裝甲師團也一直配屬給關東軍。但即使如此,日本陸軍的整體裝備水平,尤其是裝甲和大口徑火炮方面與蘇聯差距依然巨大,難以彌補。例如二戰中日軍所謂的中型坦克,在蘇德等國的標準中就是典型的輕型坦克,而日軍所謂的輕型坦克在蘇德等國軍人眼中,僅是汽車上蒙了一層鐵皮而已,稱其坦克已是勉為其難,此類裝備實在無法參與高烈度的戰爭。雖然在對付中國軍隊時日軍這些垃圾坦克可以所向披靡,但在和蘇聯僅有的兩次較量中都是一敗塗地。特別是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關東軍將炮兵、裝甲兵和空軍等主力悉數調往前線,但戰績依然令人沮喪:近5萬名士兵死亡,積攢的裝甲力量被打的所剩無幾,司令官甚至剖腹自殺,而蘇軍僅傷亡數千人。蘇聯軍隊的強大炮火和難以抵禦的裝甲鐵流讓日本軍人印象深刻,畏懼心理難以消除!
歷史就是拿來借鑒學習的,通過學習歷史,我們知道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日本是一個典型的「服力不服理」的民族,崇敬強者、敬畏強者是其一貫的民族文化理念。因此,二戰中日軍不敢北侵蘇聯確有戰線長、兵力不足等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心中對蘇聯工業水平、軍隊戰力和裝備優勢的畏懼,這一點國人必須清醒。也許懂得這一點,對於和今天的日本打交道也會非常有用處:當倭人從心理上畏懼中國的龐大和強盛時,很多現有的矛盾不用抗議和譴責就可以化解於無形!
二戰日本若不打美國而先攻蘇聯:結局如何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日本和美國均可謂東西世界的「可畏後生」。而且,他們還是天生一對「冤家」。自日本有了歷史,到19世紀中葉,雖然本土受到過蒙古帝國威脅,但從未被外來國家佔領。但自1853年「黑船來航」起,卻開了被外國軍隊踏上本土的先河,而給與日本「第一次」的國家,恰恰是美國。
日本偷襲珍珠港
托美國「黑船來航」的「福」,日本搞了明治維新。日本明治維新時,美國剛結束南北戰爭。明治維新使日本脫胎換骨,由封建國家一躍而成憲政國。南北戰爭使美國二次投胎成功,由一個美洲國家,正式變成西方文明之一主體國。
如果說明治維新剛剛完成的日本,對美國不敢正視,其目標主要在東洋,那麼成功主宰東洋、成為東洋代名詞後,它就要代表東洋挑戰西洋、代表東方挑戰西方了。二戰前的日本,日本「吞吐世界」之心與「日本能量」一同暴漲。此時,「超級日本」不僅敢正視美國,甚至以「東方一哥」之態,虎視眈眈地要征服「西方一哥」了。
作為天下無敵的「東方後生」,日本的巔峰出現在1941年的亞太戰場。從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到1941年偷襲珍珠港,這段時間世界無國敢惹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半年間,日本達到一個迴光返照的軍事頂峰。
我們現在看日本地圖,其領土與在甲午戰爭前基本沒有變化,都是37萬平方公里左右。歷史上,日本「版圖」擴大是從發動甲午戰爭始,先後佔領了朝鮮、琉球、庫頁島、千島群島、台灣島、中國大部。二戰爆發後,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如馬來亞、泰國、菲律賓也盡為日軍盤踞。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盡為日本勢力範圍,太陽旗招搖千萬里。
如今網上仍可搜到二戰時期日本繪製的「大日本帝國」全盛時「疆域」,加上廣闊海洋大陸架,日本甚至達到「三分天下」。乃至後來有人言,如果不偷襲珍珠港,捅了美國馬蜂窩,日本會不會在亞太站穩腳跟?千萬里疆域都在學說日語?
從道義的角度講,日本早晚必敗。而從戰略講,被賭局沖昏頭腦的日本軍國者,選擇的對手值得分析。其中一個焦點問題是,日本如果不選擇南下攻美國、而是北上打蘇聯,結果會如何、如果太陽旗與納粹旗插在一起,那麼蘇聯是否必成德日囊中之物?日本與德國「平分世界」的大夢是否又進了一步?
也許有人會拿兩年前的諾門坎戰役說事,認為日本遠東的戰敗,使他們畏懼俄軍。但此一時彼一時,一戰前到二戰期間,日俄一共有兩次交手。一次日本完勝,取得東洋(遠東)主導權。二次是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蘇聯紅軍與日本關東軍交手,結果是朱可夫率領的紅軍打退了日本關東軍,雙方在原邊界罷兵。
第一次日俄戰爭,俄軍敗於輕敵,想以一部分部隊滅掉日本舉國精銳;第二次日俄戰爭,諾門坎戰役,驕兵卻輪到日軍,日本關東軍沒把蘇軍放在眼裡,結果被傾盡全力的蘇軍擊敗。
而二戰爆發後,蘇聯情況已經出現巨大變化。1941年的6月,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秋季陸續取得重大戰果。而此時日本若能堅持北上論,一定對蘇軍造成極大威脅,甚至改寫二戰歷史進程。但是1941年初,日本政府派外交大臣松岡洋佑到莫斯科訪問,不到一周,就同蘇聯政府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
從長遠的戰略角度來看,日軍一旦與德國合力滅亡蘇聯,德日聯盟的實力當不在英美聯盟之下。如此歐洲戰場或存巨大變數,日軍或許還可延長囂張期,「大日本帝國」的「版圖」可能還有一個更大的迴光返照擴張。
當然,歷史允許假設但沒可能重來,如果日本那樣做了,對中國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兩個影響。一是若日本不敗,最無望光復的國家當屬中國,中國可能要被日本收縮為一個永久根據地,恐怕永無寧日。二是日本終敗,那麼作為戰勝國,中國也許能收回更多的遠東失地。
※日本現存二戰日軍照片,第四張觸目驚心
※聖誕泡湯:德國發現二戰巨型炸彈 超5萬人被疏散
※二戰日本海軍瑞鶴號航母:作為誘餌被美軍艦載機炸沉
TAG:二戰 |
※日本為什麼沒辦法打贏二戰?不僅僅是實力的問題
※日本進攻蘇聯什麼後果?蘇聯或崩潰 中國絕不會屈服
※二戰後日本為何對蘇聯又怕又恨?因為蘇聯做了三件事
※日本為啥打不過蘇聯,不是因為裝備和戰術
※蘇聯紅軍最怕的是什麼?不是納粹德軍也不是被日本插一刀,而是他
※德日為何不聯合吃掉蘇聯?希特勒打心底瞧不起日本人
※為什麼打死我也不去偷日本人的傘
※日本為啥打不過蘇聯,不是因為裝備和戰術,竟然是因為這個小東西
※光緒若殺了他們,慈禧不敢毒死他,甲午海戰必勝,日本不敢再侵華
※这个中国皇帝为何发誓永不攻打日本,背后竟有这隐情
※為什麼我打死也不偷日本人的傘和車?
※不就是一把太空劍么?日本你得瑟什麼!
※蘇聯幾周打敗日軍,一個蘇聯連長教我們怎樣打日本人
※日本擁核並非空想:二戰末要不是美國先下手就真成了
※其實二戰日本打敗美國不是沒可能,只是走錯一步做錯一件事
※實拍日本美女和尚:想不通怎麼會有女僧人,為什麼不稱為尼姑?
※日本武士竟然不敢吃黃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日本人就算有錢也不會想買豪車?
※想去日本的青春,不被「訓」怎能叫完美?
※吳佩孚拿了日本的錢,又拒當漢奸,結果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