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冬至習俗和養生方法大全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中醫認為,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冬至大過年」,不少人很重視冬至的習俗,那麼冬至節吃什麼呢?除了我們知道的湯圓、餃子外,冬至這天還有很多傳統美食。到底冬至節吃什麼?
1、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在鍋內加水燒滾,水開後下做好的餛飩,用勺子輕輕攪拌幾下,防粘鍋。大火煮開可另加1次水,一小碗為最佳,防煮爛。出鍋時撒入香菜。口味重的人,出鍋前也可以在湯里再加少許醬油和鹽。記住,為保持餛飩餡的鮮味,在煮的時間上要掌握分寸,不可過長。
2、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一般蔬菜較多、肉類很少的餃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素損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慮水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攝入。
3、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污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4、薑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5、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6、「頭腦」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讚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7、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嶺南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等,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其中燒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粵式燒臘可細分為烤乳豬、叉燒、燒鵝、燒鴨、燒雞等。每一種類的製作工藝雖不盡同┑口感統一略帶偏甜。翻查歷史書籍,作為美食的「燒臘」由來已久。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述》里記述了「灸豚法」。
8、糍粑
在雲南,冬至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說有笑地烘烤著糍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糍粑。
對於糍粑的吃法有很多,另一種就是用火炭烘烤著吃。烤糍粑的過程,最考驗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很有倔性的糍粑,讓它軟化可不容易。首先得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內里卻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地翻邊倒面,使它兩面均勻受熱。糍粑在火氣下催得漸漸鼓脹,表皮微微隆起,像一個大包子時就大功告成了。
9、蕎麥麵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蕎麥麵適口性好,做法有很多種,如炸醬麵、熱湯麵、炒麵、刀削麵、剔尖、撥魚兒,還可以包餡、蒸饅頭、烙餅等,蕎麥麵看起來色澤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麵條,佐以麻醬或羊肉湯,別具一番風味。
10、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11、九層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12、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糯米噴香,臘肉油而不膩,赤豆和花生都燜入味了,特別好吃。若是想吃得更為健康,可減少臘肉的比例,增加多一點豆類雜糧亦可。
13、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俗話說:「寒冬至,狗肉肥」。「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時節。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與羊肉都是冬令進補的佳品。狗肉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質14.5克,脂肪23.5克,可與牛肉、豬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鉀、鈣、磷、鈉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營養食品。
14、甜丸
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細節: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米缸等處。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甜丸既甜又圓,是表示好意義,它預示明年又獲豐收,家人又能團聚。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頭,這有如少數民族的「潑水節」一樣。如果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門拜訪,讓外人碰上它,這些外人也會交上好運。所以,這一天人們不希望有外人上門拜訪。
六招教你冬至應如何養生
一、注意身體保暖
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寒冷時節,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免病情發作。及時增添衣物,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吸煙酗酒,不過度勞累,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情,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度的鍛煉。同時,隨時注意觀察和注意病情的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遵醫囑服藥,控制病情的發展。
另外,對女性朋友來說,冬天也是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平日怕冷的人,日常最好少吃寒性食物,並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適時加衣,不可為了追求時尚、美麗而忽視了身體的承受能力。
二、每天泡腳禦寒
寒從足底生,冬季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驅寒保暖的功效。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不僅能緩解腰背疼痛,還能促進睡眠。泡腳水不宜太淺,至少要沒過腳面,連小腿一起泡,效果會更好。另外,在泡腳的時候可以按摩,有助於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會讓保健效果翻倍。若是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覺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襪,幫助雙腳禦寒。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患有動脈炎、靜脈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足部有潰瘍以及炎症的人不宜泡腳,否則會導致病情惡化,亦或是導致傷口感染。
三、適當補充肉類
狗肉、羊肉、牛肉、鹿肉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禦寒效果較好。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如羊肉燉蘿蔔、天麻烏雞湯、紅燒牛肉等。
四、注重養肝、補腎
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而腎有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主水液代謝等功能,被稱為「先天之本」。
中醫表示,養肝要從肝的特性入手,首先要滋陰,其次是養血,日常可多吃蔥、蒜,蕎麥、黃瓜、葡萄、山藥薺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萵筍、茄子、馬蹄、蘑菇等食物。
除了養肝,補腎也是冬至養生的一大要事,有相關的醫學研究表明,腎虛時若沒有及時補腎,就可能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等。想要補腎,就要從日常起居做起,如多飲水、少吃鹽、少喝飲料、注意保暖等,飲食上可以多吃蔬菜,並適當增加富含糖、脂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食物的攝入量,還可多吃羊肉、桂圓、荔枝、芡實、白果、山藥、枸杞、核桃仁等,這些食物在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時,還有補腎的功效。
五、不宜頻繁蒸桑拿
冬季,寒風凜冽,泡一個舒服的熱水澡,既暖和又可以讓身體放鬆。但是當外部溫度高達50℃-70℃時,極易破壞男性精子的生長環境,甚至造成「死精」。因此,男性不宜頻繁進行熱水浴或桑拿,每周一次便可,溫度以37℃-41℃為宜,每次15-20分鐘,每周累計不超過30分鐘。
六、經常進行溫和的運動
寒冷天氣易患疾病,這和心肺有關,心肺健康可以降低秋冬的發病率。適宜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健走、游泳、慢跑等都是不錯的健身運動,有助於秋冬季節養護心肺,增加抵抗力。
結語:中醫認為,冬季是健康「儲蓄」的最好季節。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於內。人在這時只要順應這一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
??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簡單地說就是這個時候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冬至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進補,來年一整年都能生龍活虎,能量充足!
??冬至進補記住1234
??【一】道菜:
??清湯冬菜蘿蔔牛腩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前後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在北部地區,號稱冬季吃賽過小人蔘的白蘿蔔是必不可少的進補美食,而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兩種食材一個性溫一個性寒,兩者一起正好寒熱中和,「香」得益彰!要注意的是,這裡,白蘿蔔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湯汁,最後,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風味鮮美的冬菜。
羊肉湯
??【二】種「餃子」:
??第一個餃子是用來吃的
??俗話說「冬至餃子帶喝湯,不怕身上起凍瘡」。餃子最初是一種防治凍瘡的食療方,是有「醫聖」美譽的漢代名醫張仲景為治療百姓耳朵凍傷發明的美食。如果冬至以後比較怕冷的,不妨吃些韭菜雞蛋、胡蘿蔔羊肉、香菜肉餡的餃子,有助於溫補氣血,增加熱量。
??第二種「餃子」長在我們身上
??就是我們的耳朵。耳朵不僅是長給大家用來聽東西的,懂得按摩耳朵還有不少保健功效。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氣血運行不暢或者腎陽虛的朋友耳朵比較容易生凍瘡。
??這個時候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輪。
??【三】道湯:
??1當歸生薑羊肉湯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陽氣最弱的冬至前後,補腎陽是養生的主旋律。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葯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
??2薑母鴨湯
??冬至這一天,還可以燉鍋薑母鴨,一來驅寒強身,二來增加節日氣氛。「薑母」要選老薑,取一隻碗,加少許水,將老薑放在碗中研磨,磨出來濃汁,就是上好的調味汁。把煸好的鴨子及薑汁一同倒入,另加入適量甘蔗、陳皮、黃芪、党參等食材,煨至鴨肉熟爛即可。
??3老母雞湯
??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雞湯被人們視為「補身良藥」,多喝些雞湯可幫助人體氣血恢復,也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母雞的補益之功效非常高,許多久病、瘦弱之人都可用來來補身,老母雞不但能補氣補血,還可祛風,而且母雞愈老,功效越好。
??【四】種果:
??1花生
??冬至養生適宜吃點花生,花生具有「護心」功能。花生在民間被稱「長生果」,常食花生,可促進體內膽固醇分解,不但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水平,而且對防止中、老年人的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都有較明顯的效果。
??2核桃
??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中醫認為核桃仁味性甘溫,有「黑髮,固精,治燥,調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定喘,順氣補血。
??3栗子
??冬至適宜吃栗子,栗子含有豐富的營養,如鈣、磷、鐵、鉀、維生素A、維生素B1等微量元素,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尤其適用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或者中老年人腿腳無力、小便頻多者。
??4桂圓
??桂圓又稱龍眼,能養心安神,有助緩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湯,體質偏寒性容易手腳冰冷、晚上難入眠,這時把龍眼乾、紅棗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幫助入睡。另外,比較勞心的人也容易耗損心脾氣血,吃點桂圓更能有效達到補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虛火旺或有熱性體質的人,不能吃桂圓。
??當然,進補需適量,營養過剩也不好,特殊體質冬至進補最好請教一下醫生。
※今日冬至 冬至習俗和養生方法大全(2)
※今日冬至 冬至習俗和養生方法大全(3)
※今日冬至 冬至習俗和養生方法大全(4)
※今日冬至,送你養生大全
※夏至上班族養生的方法
※今日立冬 立冬養生知識大全
※今日夏至 日常養生有何妙招?
※養生 今日立冬
※夏至飲食養生的方法
※今日立冬 立冬養生知識大全(2)
※今日立冬 立冬養生知識大全(3)
※今日立冬 立冬養生知識大全(4)
※今日立冬 立冬養生知識大全(5)
※夏季 養生 大全!
※節氣養生 今日立冬
※【時令養生】今日大寒
※流傳至今的十大中醫養生法
※今日立秋,道家養生旺運全攻略,立秋養好生,冬天不生病!
※今日寒露,習俗及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