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

文/李清泉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秦朝統治者非常震驚,也非常恐慌,趕緊向全國通報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並要求各郡縣做好抵抗起義軍的準備。會稽郡也收到了相關的通報。


會稽郡的郡守叫殷通,這個人還是很有頭腦的,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他認真分析了自己掌握的信息後,發現情況不妙。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



第一,他感到秦朝的統治恐怕保不住了。


因為起義軍的影響力太大,發展也異常迅速,局勢已經很難控制。按照《資治通鑒》對當時情況的描述:「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也就是說,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如果按照幾千人為單位計算,天下的起義軍太多了,簡直難以統計,這足以說明起義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

第二,他感到自己的小命也快要保不住了。


史書對此做了如下記載:「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就是說,許多郡縣的老百姓都苦於秦朝嚴酷的刑法,爭相起義,而起義之後,首先就是殺掉縣官和郡守。現在會稽郡之所以還沒有起義隊伍,是因為老百姓還不知道消息,一旦知道了起義的消息,估計比別的地方也好不到哪裡去,他這個郡守的小命也夠戧。


想到這裡,這位會稽郡守不寒而慄,不知道如何是好。考慮來考慮去,殷通認為,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趁機起義,混到起義隊伍中,既能保全自己,也可以謀個一官半職。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殷通首先想到了一個人,準備和他商量一下。這個人是誰呢?就是項梁。


起兵反秦,那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何況殷通又是郡守,如果讓人告了密,結果之慘可想而知。他為什麼會把這樣一件絕密的事告訴項梁呢?

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殷通早就洞察到項梁與項羽有反秦之心。


項梁和項羽在吳中期間一直在做反秦的準備,私下拉攏了不少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殷通作為一郡之首,不可能一點風聲都聽不到。再加上項梁和項羽這樣特殊的家族背景,一分析就很清楚了。


但是,殷通覺得,項羽和項梁都是當地的小名人,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也不好輕易動手。再加上自己和項梁有一定的交情,平常也沒有少得項梁的好處,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同時,項梁的行為又沒有造成事實上的社會危害,上級也沒有追查。所以,殷通對項羽和項梁的行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他決定要起義反秦時,他就覺得,項梁和項羽應該是自己首選的起義夥伴,並且認定,項梁和項羽應該會支持自己,最起碼不會告發自己。

二是殷通需要項梁和項羽在軍事上的幫助。


殷通雖然是郡守,有掌管地方軍的兵權,但是,他本人並不是能夠帶兵打仗的戰將。起義最需要的是軍事人才。項家歷代為楚將,懂兵法,是殷通起義最需要的軍事人才。殷通見到項梁時,把這點說得很清楚:「欲使公及桓楚為將。」我殷通起兵反秦,想請你項梁和桓楚為大將。因此,對殷通而言,如果有了項梁和項羽的幫助,起義軍無異於虎添雙翼。


三是殷通想借用項梁和項羽的社會影響力。


項梁和項羽在官方的影響力儘管不如殷通,但是,在民間的影響力比殷通大得多。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多年的苦心經營,在地方形形色色的朋友很多,形成了一般龐大的「暗勢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特殊的家族背景,他們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這一點在社會上有很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

大將項燕雖然戰死了,但是,楚國人對項燕仍然是念念不忘,充滿了敬仰之情。《漢書》有這樣一句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書中說:「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意思是說,項燕是楚國的大將,功勞很大,對士卒也非常同情和厚愛,所以楚國人都很愛戴他,對他的戰死也非常同情。


殷通認為,項梁和項羽有這樣的家族背景,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自己起兵反秦在民間的影響力就會空前提高,也會獲得更大範圍內的支持。其實,不僅是殷通,即使是陳勝和吳廣起義的過程中,都假借過項燕的名義。


基於上面這些考慮,殷通就把項梁找來,並將陳勝、吳廣起義的情況以及天下的形勢給項梁講了一個清清楚楚。項梁一聽大吃一驚。雖然之前有一點小道消息,但是沒有想到這些小道消息竟然是真的,並且形勢如此嚴重。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



當殷通聯合項梁和項羽反秦的時候,他們叔侄二人趁勢起兵,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竟然殺死了這個反秦同盟,那麼項梁和項羽為什麼不按常理出牌呢?


項梁雖然表面上裝得很震驚,其實心裡非常高興。對項梁來說,等這一天等得鬍子都白了,而自己的侄子項羽也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當郡守殷通表明態度,希望項梁能與自己共同起兵反秦時,項梁毫不猶豫,當即便滿口答應了郡守的要求。項梁對郡守說:大人,一切都聽你的,我項梁和我的侄子項羽願效犬馬之勞,你就吩咐吧。


項梁嘴上雖然這麼說,表面也顯得比較平靜,但是此時的項梁,內心卻像開了鍋一樣,他的腦袋就像高速計算機一樣,反覆地衡量著各種利弊得失,謀劃著下一步該怎麼走。


經過一番思索,他做出了一個超乎常人的大膽決定,誅殺郡守,和項羽單獨挑頭,自己干。


決心下定之後,項梁就和殷通講了,你不是還找另外一位高人桓楚做將軍嗎?據我所知,桓楚目前隱藏在山澤之中,一般人還真找不到他,但是,我的侄子項羽與桓楚交情甚厚,我想他應該知道桓楚在什麼地方。現在,項羽就在屋外,請大人等一下,我出去問一下項羽,與他商量一下請桓楚的事情。


郡守說,那你趕快去問問吧。於是,項梁就出來了。


見到項羽後,項梁簡單地和項羽交代了一下剛才從殷通那裡聽來的消息,並且說,現在時間緊急,我不便與你?說,你要聽我招呼,等會兒讓你進去的時候,看我的眼色,斬殺郡守。項羽說,叔叔放心,沒問題,你說咋干就咋干。


安排完畢,項梁重新回到房中和郡守說,我剛才問項羽了,他說他知道桓楚在什麼地方。但是,因為現在秦朝在通緝桓楚,空口無憑,擔心桓楚不會相信,因此,希望你能夠給項羽授命,並出具相應的憑據,桓楚才會相信。郡守說,那好辦,就讓項羽進來吧,我和他說。


於是,項羽走進房中,見過郡守。行禮完畢,郡守正準備給項羽布置任務,這個時候,項梁說話了,可以動手了。聽到叔叔的命令,項羽毫不猶豫地拔出長劍,一劍?下了殷通的頭顱。


項梁提著殷通的頭顱,佩帶著殷通的大印走出屋外,郡守府上下頓時一片嘩然,府中親兵衛隊幾百人一下子圍了上來。


面對這種情況,項羽舞動長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親衛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被斬殺了百十人。項羽可謂是出手狠辣,行動迅捷。正如《史記》所記載的,面對項羽的這種威猛,「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郡守府上下所有人都嚇傻了,全部趴在地上,頭都不敢抬,項梁和項羽迅速地控制了郡守府。


拿下郡守府之後,項梁招呼自己的親朋故舊,正式宣布起兵反秦。


郡守府這一戰是項羽走上歷史舞台的第一戰,儘管規模不大,但是,卻可以看出項羽反秦的決心,戰鬥的勇氣,彪悍的性格。


關於項梁和項羽殺郡守殷通起兵反秦這件事,整個過程儘管非常簡單。但是,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感覺,有些東西很難理解,細分析起來,至少有三點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一是誅殺好友,是為不仁。


人家殷通把你項梁和項羽當朋友,才把這樣的機密大事和你們商量,你卻趁機殺了人家自己干,這是不仁之舉。何況當時,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天下的形勢,都是殷通告訴項梁的,否則項梁還什麼都不知道呢,應該感謝殷通才對。


二是誅殺同道,是為不義。


如果說項梁與項羽反秦,殷通反對,可以殺他。但是,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殷通也要起兵反秦,和項梁與項羽的人生目標一致了,可謂是同道之人。你們如果不願意和殷通干,自己干也可以,也不應該殺人家。誅殺了殷通,相當於殺了同道之人,是不義之舉。


三是直面風險,是為不智。


殷通是郡守,是當地的一把手,他說了算,手裡有兵、有將、有糧,並且有一定的號召力。項梁和項羽如果跟隨殷通起兵,風險小,收益大。如果殺了郡守,憑項梁和項羽兩個人的力量和影響力,控制局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是在郡守府里殺人,風險更是大大增加,能不能走出郡守府都是一件有疑問的事。


這三點疑問,只是一種常規的思維,是一般人分析問題的角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成就大的人必須要有三種基本的品德和素質,我稱之為三大:即大信念、大勇氣、大戰略。唯唯諾諾、瞻前顧後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首先,何謂大信念?大信念就是立場鮮明,態度堅定。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沒有原則,沒有立場。對項梁和項羽來說,他們對秦朝有著?親和亡國之恨。所以,在項梁和項羽的內心深處,郡守殷通再怎樣與自己交往,也不過是秦朝的舊臣。他們與殷通交往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他們要在吳中立住腳,不可能沒有殷通這把高層次的保護傘。但是,當革命的暴風雨來臨的那一刻,項梁和項羽不可能把一個秦朝的舊臣當作自己的同道中人。在項梁和項羽的心中,殷通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和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階級,一切秦朝的舊勢力都是他們革命的對象。當然,殷通也包括在內。


其次,什麼叫大勇氣?就是要有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魄,要有膽量。


項羽和項梁作為郡守殷?的朋友,郡守府也不可能少來,他們對郡守府的防守情況應該是有一定了解。在郡守府里殺殷通起兵儘管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他們認為通過自己的奮力一搏應該會取得勝利。


這就叫勇氣,敢於直面風險。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做事情,如果說把一切因素都考慮周到了,並且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做,那麼,他可能一輩子什麼都做不了。他們的這一舉動恰恰也說明,項羽和項梁誓死一搏的冒險性格。後來,項羽之所以能夠取得破釜沉舟的戰爭奇蹟,也與這種性格有著重要關係。


第三,什麼叫大戰略?所謂大戰略,就是說一個人要站在全局來分析問題,要以發展的目光來看待問題,進行決策。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而是他在短時間內深思熟慮的結果,也反映了項梁和項羽有一定戰略判斷力。


一、殺殷通可以收穫民心。


殷通作為一郡之首,其實就是秦朝暴政的具體執行者,是老百姓痛恨的對象。項梁和項羽平常和郡守交往很多,老百姓看在眼裡,儘管內心並沒有把殷通當朋友,但老百姓不知道裡面的奧妙。如果不殺殷通,就會誤以為和殷通是沆瀣一氣,就會失去民心。殺殷通實際上是給當地的百姓出了口氣,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樣一來,當地的百姓就更加擁護自己?


二、殺殷通可以最大程度地放大項氏家族的社會影響力。


項家是楚國的名將,也是當年抗擊秦始皇的主要力量,在六國之中有著良好的影響和光輝的形象。如果項梁和項羽跟在殷通屁股後面起義,天下人會笑話他們項家的勇氣,懷疑他們革命的決心,楚國人會異常憤怒。而現在,項梁和項羽以無與倫比的勇氣,以堅強的決心,殺死了會稽郡守,獨立地舉起了起兵反秦的大旗,這對天下人,特別是楚國人將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和項梁將會獲得更大的支持。


三、殺殷通可以先聲奪人。


當時的天下,可以用一堆乾柴?形容。只要起義的火星點著,就會燃起熊熊烈火。秦朝的暴政,想起兵反秦的人很多。誰先樹起起義的大旗,誰就會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起兵越早效果越好。項梁看到,會稽郡還沒有人起兵,如果率先起兵,就會佔領戰略制高點,就會獲得更多人的支持。面對這種情況,項梁怎麼可能會落在殷通後面,讓這個想投機的秦朝舊臣先樹立起反秦的大旗呢?


一切如預想的那樣,項梁和項羽斬殺郡守,起兵反秦的起義之舉,其影響力迅速擴展開來,各路起義軍紛紛來投,起義軍很快就壯大起來。如果他們跟在殷通後面起義,絕對不會形成這樣大的社會影響力。


摘自《李清泉解讀英雄項羽》



項梁決定殺殷通,不是一個簡單的衝動行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乾隆生母應是姓鈕鈷祿,但仍不確定
從孤兒寡母到孤家寡人,蔣介石想不獨裁也難
梁宏達:左宗棠才是草根逆襲的祖師爺
海明威來過中國,但是卻以間諜身份
歐洲中世紀時,基督徒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TAG: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雄需要磨礪,其實項羽劉邦初期仗打的很爛,動不動屠城,一通浪戰,害死項梁
項梁能在會稽造反樹大旗,憑的是什麼
章邯大破項梁靠的不是驪山雜牌軍,而是仰仗了秦帝國的一支神秘精銳部隊!
項羽叔父項梁是怎麼死的
假若沒有陳勝,那項梁與劉邦會選擇起義嗎,這裡有最詳盡的解答!
一個年過七十的老人,給項梁獻了一計,從此改變天下走勢
如果項梁沒死,和項羽、范增組成CP,劉邦還能奪得天下嗎?
項梁死後,楚懷王為什麼不選擇項羽而選擇宋義為主帥
項羽的叔父項梁智勇雙全,為什麼會慘死於只有匹夫之勇的章邯之手
如果項梁不那麼早死,劉邦還有機會當皇帝?
項梁起義後為什麼要立楚懷王?增范一句話道破玄機
斬蛇起義的劉邦為何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投靠項梁屈居人下?
劉邦為何向項梁借兵?沒有這次借兵,就沒有漢家天下
驕傲必敗亡——項羽叔父項梁的驟勝而驕
滅秦項家五大將:項梁第二,項羽第三,第一位戰死前立下滅秦誓言
劉邦遭「窩裡反」 被迫無奈向項梁借兵平叛
智勇雙全的項梁為什麼會死於章邯之手?
項梁錯立政治經驗豐富的老江湖羋心擔任楚王,結果差點害死項羽
章邯已滅陳勝項梁等多路義軍,秦長城大軍卻為何連個趙國都沒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