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人花6年造的房子震惊了世界,全球5w+建筑师都成了它的迷妹
以前,
外国人总觉得
中国人是做不出这样的建筑的。
Zaha Hadid的作品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时尚界有穿Parad的女魔头Anna Wintour,建筑界就有画曲线的女魔头Zaha Hadid。
Frank Gehry的作品美国迪士尼音乐厅。
司马听着是不服气的,
但似乎也找不出理由去反驳。
直到去年10月,
哈尔滨大剧院完工。
不到两个月,
哈尔滨大剧院在世界各地的
权威建筑杂志上都露了个面。
美国《建筑实录》(封面),意大利Abitare(封面),荷兰MARK(封面),日本GA(报道),英国ICON(报道),英国Architectural Review(报道)。它是建筑界权威网站archdaily2015年度的最佳建筑,5w+建筑师为它投票。
CNN还冒着机器冻坏的危险,
专门跑来拍视频,
说它是一座「改变哈尔滨未来」的建筑。
CNN的另一个新闻标题更「过分」,说超越了悉尼歌剧院,是个艺术品。
很多外国评论家来看,
都惊讶得不得了:
中国人居然也能做出这样的建筑来?!
世界著名建筑摄影师Iwan Baan,
裹成了个粽子也要去拍
大雪中的哈尔滨大剧院。
司马讲,不是中国人做不出来,只是时间和机制的问题。
遇见不肯轻易就范的建筑师,哈尔滨大剧院就这样诞生在了这个合适的时间点上。中国设计、中国建造,所有参与单位也都来自中国——100%的国货,就有这么牛逼。
外行人可能会觉得,建筑师这下要出名了。而业内的人早就见怪不怪了——他是马岩松啊。他出名,早就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30岁那年,马岩松就拿到了第一个项目,而且是加拿大多伦多50层高的地标建筑。
在那次公开的国际竞赛,他打败了来自70个国家的90多个对手,成了第一个在国外赢得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建筑师。该大厦因为形态优美、灵动,充满韵律,被盛赞为「梦露大厦」。
在绝大多数建筑师还在设计公司打杂的年纪,
他已经在世界建筑圈活跃了十年了,
而且还是备受瞩目的明星式建筑师。
他是业内公认的「国际知名度最高中国建筑师之一」。
设计作品遍布美洲、欧洲、亚洲,
不管是国内的喜来登酒店,
还是美国世贸大厦都是他设计的,
连《星战》导演卢卡斯也来找他建博物馆。
(对!就是星球大战主题的)
湖州喜来登酒店。就是被你们嘲笑了多年的欧朋浏览器。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馆。BTW,旧金山馆他也拿下了,芝加哥馆正在提案中。
这些项目真都不是托关系、走后门能搞得到手的,几乎都是公开的国际竞赛,是马岩松一场场硬仗拼下来的。
哈尔滨大剧院也不例外。
然而这个在自己家门口的竞赛,他带领的中国建筑独立事务所却占不到一点便宜。因为请海外的明星建筑师已然成为习惯,大家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剧院所在的地块
马岩松设计一个房子,周期很长。
光是前期调研他就要花好几个月。
剧院所在的那块荒草地,他去了很多次,
1800000㎡的场地,走走停停就是一整天。
概念图
据他工作室的员工回忆,
一个月有20天是凌晨两点以后回去的。
马岩松的工作室最终拿下这场竞赛,
靠的真不是运气。
设计效果图
模型剖面照片
建筑不只是对建筑师的考验,更是对施工团队的考验。建筑师考虑的也不只是效果图有多好看,而是最终能实现多少。
方案图霸气侧漏、风骚绝代,建成后不堪入目的建筑比比皆是。
内部效果图
马岩松当然不想做这样的建筑。他觉得,技术只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你想不想做这件事。
设计到建造,横跨6年。现在,整个团队在建筑上的用心终于可以被大家看到。
哈尔滨大剧院位于松花江边,建筑面积79000㎡。松花江的水位线每年都变,在宽广的河床上刻出奇怪的曲线,马岩松就用这个曲线为建筑塑形。
像两条连续的丝带从地面慢慢升起,
围拢出两座由风和水塑成的雪山,
呼应着这个城市的狂野和
当地严酷的气候条件。
建筑由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以及一个偌大的公共空间组成
大剧院主体为钢结构,
几乎使用了所有类型和工艺,
主要材料就用了7000多吨,
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
外墙是纯白色的铝板,
由于造型复杂,
3万多块装饰板的形状和尺寸无一相同。
铝板即使在温差非常大的地方性能表现也很好。大剧院的金属屋面展开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的面积。每一块金属板都要进行三维定模,加工完成后再严格按编号一块一块地安装完成。
铝板上有一个个凸起的小包,
马岩松说,那就像人的皮肤一样。
给金属的建筑一点呼吸的感觉,
它就不会那么冰冷难以接近了。
参观的人不止是在远处观望,
还可以沿着外面的通道,
一路到达露天剧场和观景台,
一眼望到哈尔滨的城市天际线。
沿着通道而上可以360度饱览风光
屋顶平台
一般建筑都对积雪避之不及,
马岩松去大大方方让雪装饰剧院。
在东北,房子要是不穿件「棉袄」,
算是什么冬天。
外立面容易积雪,因此在外立面板材下设有融雪装置,融化的雪水会经处理排放。
大厅十分宽敞,进到剧院里面,
白色石面搭配冷清的混凝土,
好像这才是冰雪大世界的样子。
大厅仿佛一个会呼吸的生命体,
有雕塑般震撼的形态,
人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去探索,
试图看穿这个大家伙的全貌。
真实照片是不是和效果图一模一样!不止这一个地方,往下看!
但它的高大又不会让人觉得畏惧,
因为水曲柳北方家具最常用的材料。
温暖的木材缓和了石头和混凝土的清冷,
印象中就是可以触摸的东西。
为了满足消防、声学、美学等多方面要求,设计师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作基底材料,再在其表面上粘贴装饰木条。
20多万根的水曲柳木条,
总长度达到了190公里。
全部都是技术工人在现场
一根根手工粘贴、打磨、油漆,
最终才能呈现出实木般的纹理和色彩。
由于木头的特性和复杂的形体,有些地方木纹没能完全对接。但是因为木材纹理细腻,倒也没有影响整体效果和曲面的流畅度。其实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出于造假和工期的考量,他们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大厅宽敞的秘密还有一个,
那就是亮。
马岩松巧妙地设置了天窗,
明明在建筑里,却感觉与室外相连,
日升、雨落,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消逝。
光就是从上面漏进去的。马岩松说,光线就是精神。他希望可以通过光来模糊室内跟室外的关系。
大剧院有大小两个剧场。
做建筑的朋友讲它很科幻,司马却觉像浮浮沉沉的岛屿,生出几分浪漫。而马岩松说,其实更像是山洞。
就像造了个大乐器,里面都是声音流动的管道。你啊,其实是胆大包天地钻进了乐器里面去听音乐。
里面的声音反射非常复杂,而越复杂呢,叠合层次越多,最终的聆听效果就越好。
大量实木为剧场提供了极佳的声学效果,实木形体与白色墙面的冷暖对比,更有雪山木屋似的温馨氛围。
大剧场墙壁细节图。羡慕上面这个妹子。
三层楼的区域像水晶一样璀璨晶莹,
因为马岩松在这里用了5万多块亚克力。
用了56655块12公分边长的三角形亚克力块拼接而成
比起来大剧场的隆重,
小剧场就活泼多了。
小剧场的大厅
背景就是窗外的水草河流,
放心,玻璃幕墙隔音效果很好。
小剧场能容纳400人。有人路过的话,不小心就成了一场话剧的背景。马岩松把自然光引入了剧场,这样,不演出的话不用开灯也够亮,也算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模式呢~
水波纹的混凝土墙面,
像是外面的人对里面说了句悄悄话,
惊得墙面只打了个哆嗦。
嘿嘿,或者是外面的人在敲敲门。流动感跟外墙的曲线是很统一的。
很多人说,大剧院是哈尔滨的新地标。地标?听起来怎么有点像贬义词。不就是那种旅游必到,专门比「耶」拍游客照的地方嘛。
可是哈尔滨大剧院不一样。不管有没有演出,这里总是很热闹。一点都没有剧院高傲、冷清的样子。
在CNN来拍摄的短片里,有街头艺人在广场上谈琴、传统戏剧演员在里面表演;新人来这里拍结婚照,也有遛弯的群众在建筑上散步……
马岩松觉得,嗯,这才是地标嘛。亲近、友好,可以自由地攀爬,就像爬一座山、一个滑梯一样。
也因此,他用水位线这样自然的韵律来建造。这个巨大的建筑看上去一点不庞大。哈尔滨人说,我觉得它就是这儿的建筑,是沿着河岸长起来的。
以前提起马岩松,总有人揶揄他像女魔头Zaha。
他是去Zaha的事务所当过学徒。可去Zaha的事务所工作过、当过学生的人应该不止500人了,马岩松恐怕是里头最有名气的。单看这与效果图相似度近100%的实物照片,你就能领会这个人身上,有着一般人没有的韧性。
像马岩松一样,用一场场硬仗打下你想要的,试试?
本文授权转载自大门(ID:yxxjk1)
学别人的时候要想着怎么超越别人。
存一颗赤子之心,
不刻意追求复杂和深度,
本真烂漫。
—— 马岩松
※這個中國人花6年造的房子震驚了世界,全球5w+建築師都成了它的迷妹
※全球工資最高的10個人中,有5人在中超踢球
※為了找到全球最古老的樹,他花了14年時間!
※花5100萬給倆熊貓造了個全球最壕宮殿,荷蘭人哭了,中國人笑了
※這個民族的人號稱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佔全球富豪總數的15%!
※組圖:她花了14年時間,拍遍了全球最古老的樹
※花5100萬給倆熊貓造了個「全球最壕宮殿」,荷蘭人哭了,中國人笑了……
※她花了14年時間,拍遍了全球最古老的樹……
※全球15個最奇葩女人,顛覆你的世界觀
※全球最美的12個地下城,中國的秒殺所有,你贊同嗎
※60多年前,創造出那隻「全球最受歡迎兔子」的他,三天前在睡夢中去世
※盤點全球10個一夫多妻的家庭,中國有個人上榜!
※全球最貴的酒店一晚上42萬,房客大部分是中國人!
※37億人都干不過他們,這8個人的財富=全球一半人的財產總和
※他造的房子有6萬多個洞,卻因此火遍全球,這個"建築界的達芬奇",現在要在外灘邊上造一座會動的房子
※全球人口最多的10大省,中國五個,印度四個,最後一個在哪?
※一個一年,她花27年做出的奢侈娃娃,讓全球藏家為之瘋狂
※毛主席用了28年,完成了這一絕世成就,讓全球矚目!
※全球35歲以下最有錢的六個人 其中有一位中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