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家學術

道家學術

中國文化,至周而大具規模,故孔子有:「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之言。經春秋戰國迄秦,而百家爭鳴,學術思想,臻於鼎盛,可謂為中國文化之大解放時代與黃金時代。廣其義而言之,在此以前,可概稱之為道家文化;故道家者流,恆謂「無道家文化,即無中國文化。」孔子崛起而後,儒分於道。當戰國之世,百家爭雄,各以一枝面分庭抗禮,各成一家言。故司馬談有六家旨要之論。實則除儒家墨家名家而外,余均可概入於道家也。

道家學術


自春秋至漢初,學術思想之所以紛起競雄者,惟系處於一大動亂時代,人人求治心切,故各見其所見而是其所是。故孟子謂:「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莊子謂:「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為,以自為方。」蓋周室不振,王道日微,諸侯各自為政,學人亦欲各有以干世,此所以得百家競立也。秦始皇用李斯言焚書,禁天下藏「詩書百家語」。百家語而足以震撼始皇,可證其盛。司馬談雖僅序六家,莊子於天下篇有「百家之學」之語,漢書藝文志則就其可考者概分為十。其言曰:「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無方。是以九家之術,繼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以其旨在「取合諸侯」,故重在用,而以匡時救弊為主旨。以其「各行一端」,故概失其全,而輕其本。遠不甚道家之能「上承千代之統,而下通萬世之變」也。故太史公於諸家中極推崇道家為最高,而當漢初,道家亦盛行於時。如文帝之好黃老言,為政以慈儉無為為旨,蓋公之教曹參以清靜治國,汲黯亦修黃老術,均可概見一斑。蓋黃老術者,即道家學術中「君人南面之術」也。亦即所謂「君學」與「帝王學」者是。史稱文景之治,要亦為「黃老術」有以致之。


自漢武帝用董仲舒策,尊儒黜百家,歷代帝王承之,均用以為佐治之具,於焉儒學日昌而道學寢衰矣。前漢書有云:「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冊,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自茲以後,秦統六國以前之學術思想極端自由之空氣,因以亡矣。余曾有言:「自武帝尊儒黜百家以後,扼殺了百家,也扼殺了儒家。故老莊而後無老莊,孔孟而後無孔孟。」自歷史上看,雖自武帝尊儒而後,似全為儒家之勢力所籠罩,實則不然。如東漢及三國之際,道家學說,又侵佔勢力,而南北朝之玄學,如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之流,更是祖述老莊,而又復深遠影響於當時及後世學術者也。同時,自李唐尊老而後,道學又復潛張,且佛學又在南北朝與隋唐之際,乘虛而入,鼎盛一時。此在儒學實有不可定一尊而概全者在也。


余嘗謂道家學術,精深浩瀚,無可比極。就其極高明言,則賅百家之長。就其極廣大言,則包眾流之要。就其極圓通言,則肆用而無礙。就其極玄妙言,則神化而莫測。用其神髓,則清靜無為而可致於治;用其陰柔,則誅暴撥亂而可反之正,用之修者,可以超凡入聖而登真;用之保身,可以明哲遁世而無悶;至其長短鉤拒之術,縱橫捭開之謀,則其次焉者矣。詳參深究,實非虛語。異乎後世學人,致力於斯,深入有悟者鮮,而能發揚光大,繼絕學,續聖脈,正道統者,更有如鳳毛麟角矣!此所以老子有:「知我者希,則我貴」之言;而莊子更有:「萬世之後遇一解者,猶旦暮遇之耳」之嘆也。


昔太史公論六家旨要,極推崇道家。其言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以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嘗竊觀陰陽之術大詳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君臣父子之禮,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由此可證道家之學,實包舉各家之所長,而無其短;且能與時推移,靈活不滯;因應變化,圓通無礙。此其所以為極博大而最精深,極高明而最平易,無所用而不宜也。夫道者,萬事萬物之本也。執其本則事自治,物自順,而理亦自在其中矣。太史公去古未遠,猶能得盡各家之精微,為平心之論述,故於諸家多所訾議,惟於道家則盡譽美之詞,非無因耳。復謂: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為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此余所以嘗稱道家之學,誠宇宙之體要,百家之冠冕,而可歷千古不朽者也。

道家學術



漢書藝文志序道家旨要有云:「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褔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此則指道家純為「君子南面之術」者,逐後範圍遞廣,群相附麗,內容亦愈見龐雜矣。


近人梁啟超氏論道家學術,曾分之為四派:一為玄學正派,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言玄學義理屬之。一為丹鼎派,魏伯陽而下鍾呂二祖及南北各宗屬之。一為符錄派,張天師以下正一派屬之。一為占驗派,卜筮等屬之。實則道家學術分類,如此則有狹獈淺陋之嫌。


嘗試論之,道家之學,肇始於羲農,宗祖於黃帝,集成於老子,演而為彭蒙。田耕、慎到,流而為關尹、庄、列。變其用為法家,而有商鞅、韓非等之法學一派;變其用為縱橫家,而有鬼谷、黃石公等之謀略學一派;變其用為兵家,而有孫、吳等之兵學一派;變其用為治道,而有伊尹、太公、張良、等之經世學一派;變其用為遁世,而有石門、晨門、接與、桀溺等之隱士一派;變其用為哲理,而有何、王、向、郭等之玄學一派;變其用為丹道,而有葛、陶、伯陽、鍾、呂、邱、張等之養生學(仙學)一派;及外丹家之燒煉一派;變其用為醫道,而有醫藥學一派;變其用為宗教,而有張天師之道教與神學一派;變其用為陰陽,而有陰陽家與天文、律歷、地理學一派;變其用為術數,而有兩漢之際之識、緯學一派,與兩漢及宋代陳希夷、邵康節等之象數學一派;變其用為方術,而有占驗、卜筮、形法及神通變化術,如于吉、管輅、左慈等一派;變其用為多方,而有鶡冠、淮南等一派;凡此均自道家學術思想中蛻化而來,均可視為道家之別派。由此,可見道家學術範圍之廣大為何如也?蓋得其一枝,即可門庭別立,獨成一家。良以道家之為道,博大精深,體用兼備。秉要執本,則「卷而為一」;因宜肆用,則「散而為萬」;正所謂: 「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者是。網羅百家,廣包兼蓄,舍道家,實無足以當之也。

同時,就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學術思想言,先秦以前,可概於道家,因無論矣。漢唐以後,迄於寧明,驟視之,似一尊於儒,為治者以儒家人物為多,為學者以儒家人物為顯;細察之,則歷代為治之高明者,無不屬於道家;為學之博大者,亦無不深受道家之影響。或則「外儒而內道」,或則「陽儒而陰道」,凡有成者,無不以道家精神為神髓。表裡為用,迄未偏廢。且每當朝代變革,帝王創業之際,與乎文治武功昌盛之期,無不為道家人物鼎盛與道家精神潛張之時也!及其衰也,則又莫不為道家人物式微與道家精神消弛,有以致之。苟能虛心詳察歷史動脈,當信吾言之不虛,故古哲謂: 「道盛則國盛,道衰則國衰」 ,豈欺我哉?

道家學術



由上可知道家學術,原極博大高明;惟為後世附入神奇之術與怪異之說,致感龐雜,其聲勢反有喧賓奪主之勢,正統大義,亦因之黯而不彰矣!清代名學人紀曉嵐氏,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道家類曾云:「後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異記是也。要其本始,則主於清凈自持,而濟以堅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故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陰符經可通於兵。其後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一,而服餌導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鴻寶有書,燒煉入之。張魯立教,符籙入之。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入之。世所傳述,大抵多後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亦不能自別,今亦無事於區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故今日而言宏揚道家學術思想,與光大道家統緒,則首應從其大本大根入手,而不可徒事旁根小節之研究參求也。


惟純就學術價值言,則怪異神奇之說,似可無用深究,若就一個國家之歷史文化言,則凡上所述,亦均莫不有其保存與參究之價值存乎其間。然因時論事,欲求道學之發揚光大,則惟有從先期道家學術思想之整理與開發入手,方可收事半功倍與承先啟後之效,而使此絕學,得能昌明於來日,以為國家民族得賴之基也。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先生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道家學術


道家學術


道家學術


道家學術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神人暢》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道家學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臨帖要臨這些核心要素
洞簫與養生
李邕 法華寺碑
敦煌彩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本
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儒家、道家的哲學
玄德堂——道家與道學
晉朝道家學者醫學家葛洪
道家丹門學說
金庸武學中的佛家與道家
道醫學堂丨 道家養生的成就
道學、道家及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祝由術,道家神秘的醫學!
道家的人生哲學
「道學」涵括道家與道教
道家護身驅邪秘術《道家八大神咒》學習
道家思想與古琴美學
道家內觀術
明朝開國元勛軍事家政治家道家文學家劉基
道家修鍊學的十大宗旨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學
道家、仙學與道教之關係
秦漢新道家與黃老之學
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学